考虑到老人和孩子,一路上肯定走的慢,所以他们从凛州出发的早。
陈勉和杨肃出发的要比他们晚些,但因为路上走的快,到时比他们还早到了几天。
陈勉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家里人不放心,特地给他派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厮照顾他。
杨肃也不是自己孤身一人,他身边跟着一个女人照顾他。
三人再来之前就约定好了到时候在京城最有名的酒楼留个信儿,等来了之后就在那碰面。
陈勉让小厮每天去酒楼盯着,看看有没有林昭的信儿,而杨肃他俩已经碰过面了。
等林昭来了之后三人很顺利的会面了。林昭像上次一样邀请他们来家中一块住,却被他们都拒绝了。
陈勉拒绝是因为他家里给了足够的钱,让他在这边住客栈。他还带着一个小厮和一个婆子,不好把人都带去林昭家里住。
这个理由没什么问题,林昭看向杨肃,他这个大哥做事说话一向十分利索,这次倒是吞吞吐吐了起来。
两个好兄弟都看着他,杨肃也知道自己不该隐瞒,说出了实情。
杨肃道:“实不相瞒,这次是罗娘跟我一起来的。”
陈勉双眼闪烁着八卦的信号,“罗娘是谁?大哥,该不会是你给我们找的南边的风大嫂吧?”
“罗娘确实是我未过门的妻子。”
一听这话陈勉就更惊讶了,未过门的妻子难道不应该避嫌吗?为什么反倒跟他一块来京城?
看出了陈勉面上的疑惑,杨肃不太好意思的说道:“罗娘比我大三岁,是我的童养媳。我们家条件不好,我娘又要供我读书,家里的钱基本上都花在我读书上了。
我娘担心我以后娶不到媳妇,就早早的给我找了个童养媳养着。这次进京赶考,我娘她不放心,就让罗娘跟着过来照顾我。很抱歉,一直都没能告诉你们。”
杨肃感到很羞愧,在大魏朝,谁家养着个童养媳那都是因为家境窘迫娶不起媳妇才养的,他一直都怕同窗知道了看不起他。
“那你今后是怎么打算的?”
“这次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定要再努力一把,考个进士出来,到时候把罗娘娶进门。”
林昭和陈勉并没有笑话他,而是道:“大哥,说的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君子不废于糟糠之妻。有空把嫂子带来给我们见见。”
陈勉也道:“是啊,大哥,我们还没见过嫂子长什么模样呢!”
虽然三个人不在一起住,但白天陈勉和杨肃经常会来找林昭一起探讨学问。他们两个都十分敬佩岑夫子的学问,三个人跟着岑夫子一起复习,时间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
距离春闱还有十天的时间,京城的同文馆突然办起了赛诗会,美其名曰是给即将考试的学子们解解闷,放松放松心情。
如今,天下学子齐聚京城,前来同文馆参加赛事会的人特别多,其中不乏有一些麒麟才子。
各地的解元也全都到了此处,如今才是真正的天下才子齐聚一堂,于通文馆赛诗处见真章。
姜子延来了这几日一直都在京城转悠,他在选合适的地方,准备将姜记茶话坊开到京城来。
京城里的夫人小姐们多,把店开在京城,肯定能做红火。
对于同文馆的赛诗会他也听说了,从外面回来后他便去找林昭了,想跟他们说这件事,让他们三人也都去参加一下,放松放松心情。
他到林昭房间的时候,岑夫子正在跟他们三人分析圣上今年年初刚发布的推行新政的事。
岑夫子听姜子延说了来意,便放他们三个跟着一起去了。姜子延还从没见识过同文馆的赛诗会,便也跟着一起去凑凑热闹。
同文馆距离姜子延的家隔了两条街,倒不是很远,三个人坐着马车大概半个时辰就到了。
等到了之后一打听才知道,这春闱之前同文馆举办赛诗会已经是惯例了。而且前来赛诗会的不全是这一届的进京赶考的举子,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来。而且请来当裁判打分的评委还是国子监里的几位博士。
若是在这赛事会上能拔得头筹,那必定会美名远扬,整个京城都会知道有这么个人。即便是你这次考试落榜了,依旧能博得个好名声。
除此之外,赛诗会前三名均有奖励,听说第一名奖励一块玉佩大小的暖玉,还额外有一百两银子。
暖玉这种东西可不多见,向来都是宫廷中才会收藏的东西。曾经林昭从小胖子那处得来的那一块暖玉还是小胖子他爹从南蛮商人手里买来的。
今天这个赛诗会还是十分重要的,姜子延建议他们三人都去试试。输了没有坏处,万一赢了呢,那可是名利双收一本万利的事情。
赛诗会在下午开始,姜子延他们几人准备先找了个桌子坐下。虽然这里面地方很大,但禁不住人很多,他们来的还算早些,里面大部分桌子却都已经坐满了。
环顾四周,当时有一个桌上空位还比较多些,姜子延他们走了过去,问道:“请问这里有人吗?”
那人脸上有些傲气,说道:“尚未。”
“不介意大家一起坐吧?”
那人看姜子延长的钟灵俊秀,气质卓绝,道:“不介意,请。”
坐下之后,经过一番介绍,姜子延才知道这人姓唐,叫唐适之,是江南有名的才子,怪不得有一股子傲气。
自古江南士林多出才子,前两届的状元全都出自江南。这两年考中的进士中大部分也都是江南人士,所以江南的才子多少有几分瞧不起其他地方的读书人。
距离赛诗会开始还有不到半个时辰,姜子延观察了一下,今天同文馆来的人特别多,所有身在京中的文人齐聚一堂。大大小小的文人都来了,姜子延还看到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文人也来了。
赛诗会的台子后方有一排席位,应该就是给国子监的几个博士留的。只是在这排席位的侧方还有几个空位,不知道又是给什么人坐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姜子延等得有些无聊,他一边嗑瓜子一边和林昭聊天。
林昭看他磕了好一会儿,给他倒了杯水递过去,然后开始给他剥瓜子仁。
姜子延道:“一会你们三个也都试试,万一就拿名次了呢。”
陈勉道:“他们两个可以试试,我就算了,我这诗文不好,纯属来看热闹的。”
就在这时,大厅里忽然热闹了起来,姜子延抬头一看,原来是国子监的几位博士到了。
不过听旁边的文人说,这次还来了几个当时的大儒,台下的学子们纷纷卯足了劲想要瞻仰一下大儒的风范。
万一他们这次走了运被大儒看中收归门下,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博士们和几个大儒落座之后,同文馆里的人开始给每个桌子上分发笔墨纸砚,等会儿用来写诗。
不过这种地方也不是每个学子都能来的,因为这同文馆里一个座位就要收十两银子。那些十分穷困前来赶考的举子肯定是没钱进来的。所以这同文馆的座位勉强够坐。
除去大厅里的座位,楼上还有雅间,一般做的都是一些有权有势的看客。
姜子延无意中发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其中有一个就是当初说是被姜瑜陷害落马摔断了腿的尚书家公子李志远。
姜子延看他如今行动自如,想来是当初断的腿现在已经接好了。可他从姜瑜的记忆里看得清楚,当初他骑的那匹马根本不是原主动的手脚。这件事等以后他一定要查清楚。
如今还是先顾着赛诗会为好。
他是这样想的,但李志远可不是这样想的。李志远在看见姜子延的时候十分惊讶,毕竟在她断腿的事情之后,听说侯府已经将姜瑜送到乡下去了。但这乡下没送成,反倒是人给送没了。
如今在这里看见姜子延的脸,他还是有些惊讶的。虽然时隔一两年了,但他心里那股子怨气在看到姜子延的那一刻仍旧沸腾的厉害。
他走过来姜子延这边,嘲讽道:“哟,你竟然还有脸回来呀?怎么现在同文馆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了,像你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竟然还敢到这里来?”
这话一出,旁人就听出来他们是旧相识,大概还有些陈年旧怨在里头,谁都没敢插话。
一旁的林昭脸上冷冰冰的看向李志远,眼神充满了锐利,他单手握拳仿佛下一秒就要挥到他的脸上。
姜子延注意到了他的举动,赶紧将手握住他的拳头安抚他,林昭这才慢慢放松下来。
姜子延道:“知道为什么城外灵隐寺的和尚活的久吗?”
“因为他少管闲事。”
李志远气的说不出话来,“你、你!”
“我什么我?赛诗会马上就开始了,你还准备站在这儿让大家注目着你?”
李志远气得脸都红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好像大家确实都在看他。
他更加生气了:“有本事你也去参加呀!不敢了吧?就你这怂样,每次就知道丢人现眼回家找你们家老爷子哭!”
说完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在场的京城学子有很多,还有旁人也认出来了姜子延。原主姜瑜在京城的名声很不好,这时候忽然传来另一个声音,“原来是侯府的闯祸精回来了,瓜子磕的还习惯吗?是不是乡下没有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