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二牛过来的路上原本有些不好意思,他之前听曲薏说的是,梁家打算到三月底才找人干活,结果他难得一时冲动被曲老太气到了就跑出来,所以一开始他想着要是侄哥儿和侄哥婿不乐意他就回去的。
没想到曲薏会开口让他留下干活,还真的给他安排了活计,想着曲薏让他找小牛犊、小骡子养,他觉得这个自己来也不算白拿梁家的银子,他会帮梁家把牲口养得壮壮的。
到梁家干活的事落实好了后,曲二牛立马就返回曲家,两家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梁家,没有在曲家多待一刻。
原本在梁家“生活”了近半年,曲大牛和米氏、曲三丫、曲四丫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家人的精神气都不一样,不过在曲家村忙活了一个春耕后,曲薏再见到大伯他们一家,看着他们瘦了一大圈,嘴角直抽。
把大房最机灵的曲四丫拉到一旁,曲薏低声问她:“四丫,你们这次回去春耕,奶都给你们吃什么了?”
“就以前吃的那些,前两年春耕的时候奶还会给我们一家稍微吃好一些,今年奶根本不管,就按照农闲时候的份量给我们一家吃。”曲四丫叹口气。
“我想去找奶理论,二叔拉着我不让,我明白二叔的意思,就是让别人看到我们一回去就瘦,是个人都能想到我们在曲家过的日子。”
曲四丫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脸色一转,拉了拉她自己的衣裳,让曲薏看着她衣袖的针眼:“其实我娘托二叔姆帮忙买了鸡蛋和粮食,悄悄煮了给我们吃,只不过二叔姆让我娘把我们的衣裳都放大了再穿,说起来我们没有瘦多少。”
曲二牛在知道了曲志才找曲老太嘀咕了不知道什么事之后就越发想分家,之前他手上攒的钱不够他们夫夫两人单独过日子,想着大哥一家如果分家了日子更难过,就憋着没提。
现在他在梁家做了这么久,手上攒的钱多了,大哥那边现在也开窍一些了,他分家的心思再度活络起来,就是缺个时机,他现在更进一步,想要分家的同时,自己和大哥、四弟的名声还不受影响。
所以这次回家去忙春耕,他才会叫上大房一起耍心眼,给村里人多留下一些曲老太不讲道理偏心眼的印象,以后闹分家他们能更理直气壮些。
曲薏瞧着曲四丫偷乐的眼神,笑了出来,刚才他没仔细看,这会儿多看了两眼,还真的发现他们一家人没有瘦多少。
说起来这个招数以前梁康生和曲薏也拿来对付了庄庆泽的,刚才没有注意到是因为曲薏心里大伯一家为人实在,没想到他们也学会了耍小心思。
曲薏拍了拍曲四丫的脑袋,在那天突然想到曲三丫和曲四丫的死因后,他对两个妹妹多了几分怜惜:“那就好,你们多听二伯的,二伯说的没错。”
“嗯。”曲四丫现在最听的最听的就是曲二牛的话,她还决定多跟着二叔学学,以后好护着爹娘不受委屈,过好日子。
曲三丫没有曲四丫这么活泼,她比较安静内向,对妹妹去找三堂哥说悄悄话也不介意,安安静静地跟着米氏还有陈氏收拾梁家外院他们住的屋子,重点打扫房间和厨房。
这一次没有其他人到梁家帮忙,所以不用米氏和陈氏专门做饭,两个丫头也长大些了,跟着打下手忙活了一阵厨房的活,所以他们两房的人搬过来之后,就让曲三丫和曲四丫负责做饭,曲大牛和米氏、曲二牛和陈氏都到山上照顾果树。
同时,曲二牛抽空去了趟县城的牲口集,抱了一公一母两只小牛犊,这样两只牛以后可以配种再生小牛犊,至于没法生崽的骡子,他带回来的是两只公骡子,公的长大了力气更大。
牛犊和小骡子还小,不能随便喂养,曲二牛对待它们非常上心,从一开始就给它们吃得很好,没两天这几只刚断奶的小家伙就长大了一圈,看着就知道他们长大了以后一定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第131章 曲三丫要出嫁
梁家的事少,除了多出来的山需要另外打理其他的就和往年一样没什么不同,所以有了曲二牛帮忙把山上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梁家的日子没有出一丝岔子。
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曲薏和梁康生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前往省城了,他们在出发的前一天才告诉庄氏,打了庄氏一个措手不及。
庄氏听完后愣了一会儿,才问:“康生,薏哥儿,你们现在就去省城会不会太早了?”
梁康生知道他娘不放心,就把之前想好的说出来:“省城比府城远,我们想着提前过去,可以早做准备,方兄已经回信说他在那边找好了院子,我们过去不住客栈,就在那个院子落脚,大家一起讨论学问方便……”
方俊彦在梁家住过几天,他出身省城大商行家,庄氏对他的印象挺好,不是那种有钱人家养出来的纨绔子弟。
尽管梁康生说的有道理,庄氏依旧不放心,毕竟省城是真的远,而且儿子一走就是近两月,梁康生从来没有离开她身边这么久过。
梁康生费了一番口舌才把庄氏劝好了,期间曲薏没有参与,他把两人收拾好了的东西再检查了一遍,确定家里用得上的都带齐了。
第二天,梁康生带着曲薏踏上出门赶考的马车,梁父当着庄氏的面,把前段时间卖土豆、红薯、豆子等得来的二十两银票拿给梁康生,让梁康生在省城注意安全,不要为钱发愁,如果钱不够了找同窗先借着,回来了再还。
梁康生明白他爹的意思,接过钱后同爹娘告别就走了。
看着越走越远的马车,庄氏想着刚才相公只给了儿子二十两银子就担心不已,所谓穷家富路,在外面没有钱财傍身万一遇到了事可不好解决,有钱的话至少能花钱打点。
想着之前弟弟借走了家里最后的钱,庄氏突然心情十分复杂,为了弟弟委屈了儿子,她现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疼,想着刚才应该挑几样首饰给儿夫郎拿着的,如果缺钱了至少能换成银子。
庄氏这是关心则乱,她只想着梁父给的那可怜巴巴的二十两,没想到之前他们就给过梁康生不少钱。
梁康生有私房,曲薏手上也有些东西,但是那些东西在庄氏的眼中不算什么,毕竟孩子们手里的东西比起梁家的家业只是毛毛雨。
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随着梁康生出门全都想到了,庄氏就像普通的爹娘一样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还需要她的照顾。
梁父没有安慰妻子,他等她自己慢慢想,她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以前只有庄庆泽出门,庄氏就只用担心他,现在多了他们的儿子,她应该会有点变化了。
梁家这边因为梁康生和曲薏的离开气氛低沉,周围的村子气氛也不见得多好。
因为不少人发现从春耕开始天气就不那么对劲,等到春耕结束天气还是没能像往年一样,不少人都绷紧了心里的弦,关注着老天爷的态度。
这段时间孟老爹晚上都睡不实,到了半夜总会醒一次,看看外面的天色,就怕哪天晚上突然降温。
这天晚上,正做在院子里修补凳子的孟老爹感受到一阵比往日微凉的风吹过,他一下将手上的凳子放下,想着梁康生说的话,来不及多考虑就跑去了他们孟族几个种地相对厉害的人家去,他心里不安,总觉得要有事情发生。
不止孟老爹有这种感觉,另外几个老人家也都感觉到了外面的风凉,等孟老爹过去了大家一商量,临时决定连夜把地里刚种上不久的庄稼全都用土埋上。
于是这一天晚上,孟家大屋没有了往日的安静和漆黑,田里到处都举着火把或者点了一根柴,大家在田垄间忙活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气氛挺热闹。
只有少数有几户怀着侥幸心理的人家不愿意起来干活,留在家里睡大觉,甚至还有几个心想等明天起来了如果天气根本没变化,他们可得好好笑话其他人几句。
不只是孟家大屋的人忙活,周围村子的人也同样觉得不对劲半夜起来埋庄稼,曲家村这个附近最会种地的村子自然没有例外。
曲村长发现不对劲了之后就领着儿子、孙子挨家挨户通知了一遍,然后才去他们家的地里忙活。
曲家村的人听曲村长的话,大部分人家都起来干活了,只有极少部分人家,比如没有了劳动力的曲家没动静。
曲家旺名下就一亩地,他人矮动作快,又担心家里的眼睛不好的奶,很快就把他那一亩地做完,回去同他奶说了一声后,又回到地里帮别的人家干活。
以前是其他人帮曲家旺祖孙,现在曲家旺长大了,在这种紧急的时候他开始帮着别人,这让曲家旺的口碑在村里涨了一截,不少人都说他勤快懂事。
忙活了大半夜,大家把地里的活做完了才放心地回去睡觉。
结果这天晚上是老天爷同大家开的玩笑,什么事都没有就像往常一样,那些没有盖土的庄稼依旧长得好好的,昨晚忙着给秧苗盖土的人家,早上天亮了一个个打着哈欠去地里把土从庄稼上弄走。
这让那些没有起来干活的人乐了一整天,含沙射影地说其他人是傻子,平白无故多干活,明明天气是正常的,瞎折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