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脸沉思的梁康生,曲薏觉得他好像挺在意的:“相公,你有什么想法?”
梁康生想了想:“我回去看看有没有详细介绍这方面的书,如果能帮到大家就帮一帮,种粮食不容易,全看老天爷的意思,能多收粮食就能多养一口人。”
曲薏觉得梁康生的想法很好:“那我帮你一起。”
心里记着这件事,梁康生回去了之后就把家里的闲书都找出来,曲薏在梁康生的教导下,太深奥的书籍看不明白,简单的能看懂,有他帮忙梁康生找书的速度快了很多。
把家里所有的书都看了一遍,梁康生总算找到了那本说天气异常会带来灾祸的书,但是那本书中没有讲如何化解。
想着种庄稼是农事,梁康生和曲薏去县城,找了几个书店把记载农事方面的书都买了回来,想在这些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一月下旬找到了二月中旬,梁家田里种的作物彻底收完,来梁家干活的人陆续回他们各自的村子忙春耕,曲薏和梁康生终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冻苗的描述。
书中说天气如果突然转冷要保护秧苗不受冻,可以提前用稻草、干草等在秧苗上铺一层以保暖,这样幼嫩的秧苗就不容易冻坏。
同时这本书还说,如果已经冻坏了的秧苗须得尽快处理,不能任由坏秧苗在地里腐坏,因为这有可能会让其他没有冻坏的秧苗也跟着坏掉,而且受过冻的秧苗就算没有冻死,后期长得也会不如未受冻的秧苗那般健壮。
因为天气变化是不容易预测的,且往往发生在夜里,人们很难察觉,所以一旦天气变冷就很有可能发生冻秧,这时候其实只有一个办法解决——那就是补种,坏了的秧苗尽快补种上虽然也会因为种得晚了影响产量,但是损失更小。
梁康生和曲薏对种地不了解,他们觉得这本书说的有道理,比起冻坏了之后想办法补救,提前防冻更有用。
但问题是他们怎么告诉别人他们能“预测”天气会变冷呢?梁康生和曲薏都不是那种会种地的人,无凭无据地说出去恐怕没人会相信。
想了想,曲薏和梁康生决定借孟家人的口把这个消息说出去,曲家那边可以告诉二伯,让他看着办。
抽了个时间赶紧回趟孟家,梁康生同孟老爹就像寻常聊天一样说起了今年的天气。
孟老爹看着梁康生还是稍显单薄的身子,犹豫了一下决定有话直说:“康生你的身子不像我们这些天天干活的人那么壮实,天气凉了记得及时添衣服,听四牛说你就快要去参加那什么院试,可不能放松。”
孟老爹的眉头皱着:“说起来,今年春耕不像往年那么暖和,我总觉得今年的天气有些不对劲,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打算的。”
梁康生没想到自己没说,孟老爹就先提了出来,他好奇地问:“外公,您会看天气吗?”
“我可没有看天气的本事。”孟老爹敲了敲手上的木头,随口说,“咱做老农民的,一天到晚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庄稼能不能填饱肚子,庄稼的收成全看老天爷的面子,对天气自然就会重视些,我这样的只能说一般般,活久了见得多有点经验,真正会看天色的,稍微刮点风都能判断会不会下雨。”
梁康生觉得孟老爹说的很有意思,就问道:“那您说,如果之后突然又变冷了,会不会影响地里的庄稼?”
“天气要是一直这样冷下去,影响大着去了,天冷了种到地里的苗不长……”孟老爹见梁康生对种地有兴趣,想着他家买下来的一百多亩地,就同他多说了两句如何“对付”老天爷。
梁康生认真地听着,他之前在书上看到说解决天气变冷的法子是用稻草、干草等盖住秧苗,孟老爹则说他们祖辈教的方法是直接用泥巴盖秧苗。
在农家,稻草要用来铺床、做草席、搓绳、编草鞋、做门帘、做屋顶等等,干草则用来生火,用处很大,有些人家的稻草还不够用。
老农民们没有多的稻草、干草,就想到了就地用泥巴,省事不说还方便,天气暖和了把泥扒拉开就成。
这些种地的经验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在乡下地头不算大秘密,勤劳的老农民多多少少都知道,梁康生想着,比起书中说的,好像孟老爹说的更适用。
这一趟过来原本是想着提醒一下孟家等春耕结束天气会突然变化,但是同孟老爹聊了一通之后,梁康生觉得他根本不用提醒,因为大家其实已经注意到了。
第130章 春耕结束
这时候梁康才算知道了上辈子粮食减产的真正原因,不是大家没有意识到天冷了需要给秧苗保暖,而是因为天气忽冷忽热,实在是太难预测了。
就梁康生自己,他只知道今年会在春耕后出现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具体是哪一天他想不起来了,所以不管他是提醒还是不提醒作用不大,但是他最后还是多说了两句,总归让大家更注意今年的天气好些。
孟老爹说起天气也是忧心忡忡的,听梁康生说了书上也有类似的话之后他更上心了,从春耕开始就一直没有放松过。
曲家那边,曲薏找了个机会告诉了二伯曲二牛,他相信以二伯的脑子,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也会处理好,反正他和梁康生能提醒的、能帮的就这些。
曲二牛和曲大牛是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春耕开始前两天才和曲大牛一家回曲家村的,当时曲老太有心想闹一通,过年那时候他们就回去了两天,时间短曲老太没来得及找事,现在他们要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她就想出一出曲二牛认干亲的那一口恶气。
但是这一次曲老太也没能闹成功,因为春耕临近,她刚露出要闹的意思,就被重视春耕的曲老头压下了,把她憋得不行,后来是曲志才在她跟前说了几句,才让她彻底歇了找曲二牛麻烦的心思。
对此,曲二牛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五弟那个无利不起早的会帮他说好话,只是这份心思他就告诉了陈氏,夫夫两暗暗防备着。
所有人都紧张的春耕在那十几天没有出什么事,除了温度感觉比往年稍微冷一点点,其他都挺正常的,期间下了几次时机刚好的毛毛雨。
等到了春耕结束,该种的都种到了地里,曲老太就开始明里暗里催着曲二牛去梁家。
家里的活都做完了,曲老太开始嫌弃曲大牛和曲二牛拖家带口在家里“吃白食”,她恨不得他们两赶紧带着米氏、陈氏去梁家,既能给她挣钱回来,还能节省家里的粮食。
曲二牛想着曲薏提醒的话,担心他们走了家里的地来不及照顾,最后连累的还是他自己,就难得地多说了两句,结果曲老太都不听完他把话说完就大着嗓门骂他偷懒,不好好干活,弄得曲二牛十分不高兴。
想着家里的粮食种了再多出来都到不了他的嘴里,他干脆就不管了,反正是他娘赶他走的,到时候万一出了什么事,他不背这个锅。
于是,曲二牛春耕结束的第二天就跑去了梁家,找上曲薏和梁康生。
“二伯,这边的地我们想的是之后再继续种些土豆、红薯还有豆类,不着急的,等村里的活忙完了再来都行。”梁康生想着春耕之后没多久天气就开始忽冷忽热,他没有一口答应。
曲薏看着二伯眉眼间残留的几分怒气,以他对曲老太的了解,估计又是家里发生了让二伯不高兴的事,所以他才会跑出来,于是他拉了一下梁康生,问:“二伯,你是说你和大伯都来吗?”
“如果你们还要人干活的话。”曲二牛没有否认,这段时间他带着大哥一起做事其实挺省心的,大哥一家都不是偷奸耍滑的人,前提是没有娘在旁边瞎掺和。
曲薏看了一眼梁康生,示意对方先听他的,就接着说:“那要不然这样,家里这么多地年年都要耕种,不可能每一次都去找其他村的人借牲口,就算平时能够借过来,到了农忙的时候也借不到,所以我看要不我们自己养几头。”
“这段时间大家都刚经历了春耕还没有休息,我看不如就暂时只有大伯和二伯你们两家过来,其他人先不喊,等到了这个月底,各家各户的庄稼都长好了,再喊上大家一起来帮忙把地种上。”
“至于现在过来的二伯你们,除了养牲口,还得麻烦你们照顾下山上那些刚种上的果树,如果你们到时候感觉人手不够,再灵活决定。”
曲薏把他的想法说完,他不叫其他人到梁家来干活有好几个考虑,一是他和梁康生知道马上天气会有变化,如果把其他人喊到了梁家干活,耽误别人家里的事,到时候粮食减产,那些人可能会怪到梁家头上。
二来种豆子、土豆和红薯没有那么着急,这几样庄稼不像稻子和小麦那么讲究,随时都可以种,这两个原因是他们之前就商量好了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随着天气渐渐暖和,他们这几天才发现山上的那些果树没有人照看不行,而梁家抽不出多的人手来,自家大伯和二伯过来刚好解决了这个麻烦。
其实还有一点,是曲薏后来想到的,他们两再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开梁家去赶考了,到时候他们两不在曲二牛有话想说不好意思随意找梁父和庄氏,曲二牛他们提前过来,倒是方便了他们提前把家里山和田的事情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