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哨楼的光线看向营外,袁老将军又是一惊。
只见安放在营寨门口的一圈照明火盆中,有两处火盆的照亮距离异常地远。
跟哨楼上的火光一样,那两处火盆的光线也像是一只大手聚拢成一条狭长的光路,直直照射到五十步以外的地方。
若是营外的一圈火盆,都被如此改造,军营外夜间可视范围,将由之前的二十步,直接提升至百步之外。倭寇若夜里再来偷营,便会更早一步被发现。
“虎翼卫中果真有高人!”袁老将军激动地捋了把胡子,朝带路的军士催促道:“他们现在人在何处?快快带我过去!”
军营兵器库外,有一处烘炉和锤打台,原是用来修补战后磨损兵器的地方,现在正被老耿和唐仲占下,在此处叮叮当当锤制铁器。
“成了,你看看!”
老耿将手中,刚刚涂好一层银粉的铁质灯罩,交给唐仲验看。
下午打制出来的三块大灯罩,每个都足足有成人展开双臂那般长,用在营寨门口的火盆上,刚好合适。
而现在做成的这一块,大小仅一尺有余,被捶打成薄薄的一片,拿在手中也不觉得沉。
唐仲取下别在墙上的火把,将灯罩下端的铁环,拧在火把的手柄处固定住。
刹那之间,火把原本向四面八方漫射的光线,立即被灯罩聚拢收缩成一条平行的光路,同之前做出的三个大灯罩一样,足以照亮五十步之外的事物。
灯罩和火源的距离,经过唐仲和老耿的反复试验与推敲,终于找出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不会太近,让火舌熏黑了银粉涂层,又不至于太远,影响照明的距离。
看着手里改造一新的火把,唐仲对现在的成果非常满意。
虽说比起后世的强力探照灯,无论是照明强度还是距离,他设计出的玩意儿都只能是个弟弟。但奈何他不会造灯泡,更引不来电。
不过话说回来,后世的那么多成熟技术,他却只会运用其中最为日常的少部分,也当真是可惜了穿越的身份。
“这……这又是何物啊?”
袁老将军一进门,恰巧看到唐仲正举着改造好的火把,高兴地忍不住击掌赞叹:“好好好!当真巧思!能否借我一观?”
“当然可以。”唐仲将火把递过去:“还请将军指点一二。”
说指点是客套,此时的袁老将军早已等不及地接过火把,举在手中细细端详。
“不错,若是巡夜士兵人手有此一物,必将助益良多!”
唐仲和老耿闻言,立即双双拱手揖礼道:“属下定当竭尽全力,加快打造!”
“欸,今日辛苦了,明日再做也无妨!”袁老将军眼中满是认可,顺嘴道:“此物唤作何名?”
唐仲认真思考,他是参照电筒的照明原理制作的,可没有电,不如就叫……
“回将军,此乃火筒!”
第48章 手榴弹
之后的十来天里,老耿和唐仲带着军营中的铁匠们日夜赶工,将手持火筒和营门外的探照灯,给全军营寨都换了一遍。
等到忙完这一波,暑意已经越来越盛。
一连数天的烈日炙烤,半空里一丝云霞也没有,军中士气渐渐有些萎靡不振,甚至在白日里,都能见到许多军士脸上疲惫的神情。
唐仲每每看到,心中有些隐忧,却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这一日,两人一如往常,早早来到兵器库。
老耿忙活完火筒的事情,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继续组装之前没有装完的弓弩。
据他说,他耗费心血研制出的零件,能为弓弩增加更强的威力。
唐仲此时的注意力,正集中在角落里一排长长的青铜管上,对老耿滔滔不绝的话语,倒没有听进去几句。
兵器库中,刀枪剑戟存放了不少。但唯有这些青铜器物,看上去与众不同。
“这是什么?”唐仲蹲身过去,仔细拂去铜管上的灰尘。
“那是老旧的火铳,现在军营中使用的新式火铳,比这轻一些。”
火铳,岂不就是后世手枪的前身?
唐仲眼光大盛,看向仍在调试弓弩的老耿:“为什么放着火铳不琢磨,还继续研究弓弩这样的冷兵器?难道不知火铳的威力更大吗?”
可知火铳发展到后世,在战场上何等重要!
老耿的双眼依旧盯着弓弩上的瞄具,正在认真地调试准星,丝毫没被唐仲的一盆冷水影响。
“老夫跟兵器打交道的时候,你只怕连杀猪刀都没见过!火铳威力虽大,但就算是近些年的新款式,还是略显沉笨,机动性很差。”
说完,老耿扬起手里刚刚调试好的新弓弩,面露自豪道:“还是弓弩更加轻巧实用!”
唐仲想要再分辩几句,忽然听到外头号角大作。急促的脚步声穿插其间,像是又有倭寇来袭。
这样的偷营场面,来到宁州大营数日,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
不由分说,老耿端起手中的新弓弩,快步朝门口走去。唐仲回头看了眼地上的火铳,还是选择拿起一柄朴刀,紧跟其后。
此刻的军营中,各路兵马正在紧急集结,军士们由各自将领点兵,迅速出营迎敌。
唐仲和老耿连续穿过数个营寨,试图去到中军大帐附近,找其他虎翼卫汇合。
越往前行,进犯的倭寇数量越多,前方营门口,已经有几个倭寇冲破木栅,举着武士刀向他们冲杀过来。
唐仲咬紧牙关,死死握住刀柄,即使不会半点招式,也准备跟这群畜生决一死战。
倭寇们吱哇怪叫着逼近,唐仲只觉得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却只听耳边嗖嗖数声,五只利箭破风而出,几个冲杀过来的倭寇立即应声倒地。
唐仲偏过头去,见老耿正忙着从身侧的箭袋里,重新为弓弩填装箭矢。
“怎么样?我改良过的弓弩,能连续发射出五支箭!”
“快走!”唐仲一手提着朴刀,一手拽着老耿的胳膊,迅速离开。
又穿过一个营寨,终于看到程离正带着其余虎翼卫,正朝他们跑来。
“众虎翼卫听令!”程离快速命道:“此次倭寇大举来袭,情况紧急,你们随蒲广一道,先行向外撤离,等形式好转再行归来。”
不顾众人脸上的诧异,程离独自提着长剑,回身朝拼杀最激烈处赶去。
“我们为什么要撤离!我们也要跟倭寇决一死战!”
没想到,最先说出这样硬气之语的,竟是那呆书生。
随后,众人纷纷应和,都不愿做临阵退逃的缩头乌龟。
“统领已经下令,违令者,军法惩处!”蒲广不得不用更大的声音,才将众人的情绪压制下来。
“诸位,你们的制胜之道,不是武力而是脑子!统领耗费那么大力气把你们找来,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个寻常小兵一样,只凭胆气冲锋陷阵的!”
众人相顾无言,唯有遵命撤离。半个时辰后,虎翼卫们撤到了营寨后的山坡上,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再走了。
山下大营中的交战场面,在此一览无余。
只见远处的海域中,正停泊着数十艘巨型舰船。一支支满载倭寇的小舟,正从舰船处源源不断驶向海岸。
而那些刚刚下船的倭寇,则立即调整队形,由武士戴甲冲锋在前,布衣尾随其后,极速朝大营袭来。
消灭完偷袭入营的先头部队后,大营外的开阔处,我军将士们已经展开阵列。站在最前面的,就是唐仲方才问起的火铳队。
火铳队列队三排,每一排军士都拿着沉重的火铳。
第一排军士开火后,立即退至最后,迅速用长签从枪口处往枪管中填装弹药。
第二排军士立即补位,待一旁发令官指令下达后,再齐齐开火御敌。
渐渐地,填装弹药的繁琐步骤,以及开火的慢频次,被倭寇们凌厉的攻势击破。
冲杀在前的死士,趁两次开火之际亡命奔跑,用速度上的优势弥补了距离的劣势。
火铳队只得暂时退到一边,由身后的将士带领士兵发起突击。
我方大军由将领冲锋在前面,普通士兵五至七人为一组,列阵进行防御。奈何进犯倭寇数量太多,结成的队形很快就被冲散。
紧接着,中军大帐外的防守,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倭寇如蝗虫一般,源源不断从突破口涌入,叫喊着冲进营中。
唐仲和身边的虎翼卫们,都不安地捏紧了拳头。
而接下来战事的进展,却大大出乎意料。
随着数量越来越多的倭寇,长驱直入杀到中军大帐,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刺目的火龙从帐中蹿出,似有数百坛火油爆燃炸裂。
大帐周围瞬时陷入一片火海,将先前冲杀进去的匪寇一一吞噬殆尽。
紧接着,军营四周响起号角声,无数埋伏在外的将士从四面八方涌现,向营垒中的倭寇形成合围之势。
一时之间,喊杀声声威震天,听得人心头为之一振,唐仲捏着拳头大叫了一声好。
经过数个时辰的厮杀,这一次上岸袭击的倭寇,半数或死或伤,剩余残部则逃回海上。
望着远处海域中,数十艘倭寇舰船快速驶离,程离愤恨地将长剑收入鞘中:“可惜我们战舰不利,让他们给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