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


  这才过去月余啊,小夫子竟不声不响地同他们化敌为友,还得他们如此尽心尽力的辩护,着实是太了不起了!
  陆辞无语地回视过去:“……官家误会了。”
  他们哪里是为了维护他而赴汤蹈火,分明是台官们没弹在点子上,反倒把他们给扯下了水,才自作自受地惹出这场风波。
  不愿被无端沾上污名的他们,自得捏着鼻子,顺道将他的名声也洗个干干净净了。
  赵祯并不知这点弯弯转转的小猫腻,径直将小夫子这话当做了谦虚,暗自高兴地佩服一阵后,心思很快转到旁的事务上了。
  他素来将小夫子当最信任的心腹对待,受刚才那一闹的提醒,就垂头丧气地抱怨起来:“御史台明面上虽为皇帝耳目之官,以纠察疑难、审理诉讼,肃清朝廷歪风邪气为己任,然所言之事多,子虚乌有者亦中,单是为查清证据,就已耗费大量精力,实在有得不偿失之嫌。”
  若弹劾不实便对台官施以惩处,多半会养出一批感到束手束脚,不敢放手施为,落得尸位素餐的官员;要按现今这般,不论真伪,皆对参与风闻弹劾的御史不予任何追究,又容易出现公报私仇的恶意中伤,不仅需浪费大量时力去澄清,还令造谣者逍遥法外,实在可气。
  且不说陆辞曾三番四次地受害,哪怕客观角度进行评价,他对这种纯靠人为判断、还无需进行举证调查、从而注定产生繁冗调查成本的监察制度,也是毫无好感的。
  但到底是传承多年、受朝中人既爱又恨的‘祖宗家法’,他纵使与小皇帝关系亲密,也不便在这点上肆意置喙,索性保持沉默。
  赵祯浑然不知小夫子的难处,他少遇着能倾吐真心话的人,哪怕陆辞不说,他也能一个人没完没了地叭叭下去,继续吐着苦水:“……御史中丞韩绛如何,小夫子你也见着了……在他之上,只剩大夫,偏偏如今在位的那人德望虽高,却已然老迈,不求进取,顾虑众多,再有个一两月就得致仕还乡了,连御史台下的乌烟瘴气都约束不得,更遑论文武百官?唉……”
  更愁的,还是在这犹如摆设一般的御史大夫致仕之后,还能提哪一位上来了!
  赵祯皱着张苦瓜脸,简直愁破了小脑袋。
  既要清白公正,不求私利的;又要年轻朝气,积极进取的;还要精力充沛,学识渊博的;要刚毅敢言,不阿谀谄媚的;要通明治体,还要进士出身,文采优长的……
  除此之外,士林中的名望,官场中的资历,在地方上任职的经验,皆是不可或缺的——身为耳目之司的长官,倘若既不了解生民疾苦,也辨别不清宦海情伪,那言论再多,也不过流于空泛,甚至会被部下轻易欺瞒愚弄。
  京中官员多如过江之鲫,能具备其中一两种资质的,亦是众如繁星。
  但要一应俱全,那可真是凤毛麟角,屈指能数……不对,屈指都嫌多。
  他从哪儿来捞这么个堪此重任的人来接班?
  陆辞面带微笑,一边对小皇帝喋喋不休的话安安静静地进行着过滤,一边顺势闭目养神。
  也因此错过了小皇帝说着说着忽然一怔,旋即灼灼落在他身上的炽热目光。
  ——不对。
  一道霹雳从小皇帝脑海中猛然掠过,将迷茫的心一下照得亮堂堂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符合他方才心目中所有条件的完美人选,眼前不正有一个么!
  陆辞虽有些心不在焉,但对刚还嘚吧嘚吧个不住停的小皇帝忽然安静下来,还是不可能错漏的。
  他抬起眼来,关心地问询道:“陛下?”
  “无,无事了。”赵祯强自镇定下来,面色如常道:“一早忙着处理这事……殿中尚留有政务未理,待理完那些,再来寻小夫子叙话。”
  陆辞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起身:“陛下所言极是。那臣下便先行回家,不扰陛下正事了。”
  赵祯单纯地点点头。
  他一本正经地假装看手边的废稿,眼角余光则悄然目送着陆辞的背影。
  待陆辞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门处了,他才长长舒出一口气,面上难以自抑地露出欢喜的笑来。
  瞒过去了!
  虽说他原本就不打算再放一旦出京、就赖在地方上不肯回来的小夫子再回秦州去,但也着实为如何给小夫子安置新的职务,很是犯难着。
  怎之前就那么粗心,没想到把最烦恼自己的两桩事放在一起想呢?
  把小夫子安在即将空出的御使大夫的职事上,哪怕只做个兼官,也能让最闹心的两茬一下迎刃而解。
  ——以小夫子的人品,绝计能胜任此职不说,说不定还能让三天两头就得受美其名曰劝诫的训斥的自己沾点福气,不再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挨批呢!
  赵祯越想越喜滋滋,也越发清楚此时沉住气的重要性。
  以他被小夫子一忽悠就是四年,最近才渐渐掉转优势的经验来看,对付小夫子时,就如行兵打仗一般,不仅得严格保密,还得讲究个先发制人,以出其不意……
  而且他也还没决定,除了御史大夫这一兼官外,还给小夫子安排个什么正职好呢!
  陆辞浑然不知,看起来很是无害的前学生已将他给盯上了。
  他虽知自己留京之事,已是八九不离十,可不管诏令会何时下达,他当初匆匆将一干友人撇下接班,着实得有个交代。
  陆辞揉了揉眉心,在柳七幸灾乐祸的旁观下,艰难地开始动笔写给滕宗谅等人的信了。
  “果真是风水轮流转,”柳七一边看,一边偷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当初朱弟被小饕餮‘邀’去秦州任职时,他有多羡慕,这会儿就有多得意。
  还有一早就靠着‘歪门邪道’投奔小饕餮去了的滕子京,这下除了被抛下后的七窍生烟,也别无办法了。
  毕竟出京容易回京难:朱弟还好说,子京已连任两转的通判,再经磨勘,多半就将任小州的知州了。
  在知州的位置上再蹉跎,没个五六年是回不来京城的。
  “要笑出去笑,”陆辞一脸无奈地看着他,直接下了逐客令:“莫妨碍我。”
  柳七也不硬留,高高兴兴地回房去了。
  陆辞没好气地摇了摇头。
  电灯泡离场后,他总算能将目光投向一直安安静静地给他研墨的小恋人身上,眸光也一下变得温柔缱绻。
  狄青研得专心,连他打量的视线都未曾注意,还是陆辞先开口揶揄了句:“托汉臣的福,直至今日,我方知何为红袖添香……不对,蓝袖添香的乐趣。”
  听了这话,狄青却不似往常那般,被他三言两语就逗得面红耳赤,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半晌才反应过来,轻轻地‘啊’了一声。
  他再有十日,就得启程前往秦州任通判一职了。
  陆辞对他会心神不属的原因心知肚明,只是二人此时皆身处官场,狄青又是初初起步,急需历练,分别是在所难免的。
  尤其狄青将去赴任的,还是颇为熟悉的秦州,实在是再理想不过的去处了。
  陆辞毕竟要老辣许多,在些许的惆怅后,就很快释怀了。
  唯一担心的,还是狄青会一时半会地想不开,做出诸如要弃官留下的冲动决定。
  “我……不在时,”一直一言不发的狄青,忽下定决心一般抬起头来,坚定地看向陆辞道:“摅羽同我的约定,还作数罢?”
  这问得不可谓不唐突,连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宽抚他的陆辞,都是微微一愣。
  未能第一时间得到答复,狄青顿时有些急了,忍不住又重复一遍:“作数的吧?”
  “明知故问。”
  陆辞回过神来,不由失笑,理所当然道:“那么多年下来,我只遇到这么一个合心意的,你当你能轻易逃掉?”
  狄青抿了抿唇,耳根泛红。
  ——心花怒放。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御史的职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拾遗补阙,补救朝政。台谏给舍以言为职,“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有遗事拾而论之”。朝廷政事之施行,举凡“赏罚有所不当,号令有所未正”,皆得直言论列。
  这在宋代的诏令中有明确的规定。端拱元年(988)三月,诏令谏官“极言得失”,“政有不便者咸得上言,事或乖当者悉许陈请”。天禧元年诏书:“其或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论奏,宪臣弹举。”
  监察官个人也以拾补朝政阙失为己任,直言无隐。如田锡为言官,“朝政小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被真宗赞为“不易得”之直臣。哲宗初年,傅尧俞为御史中丞,上言:“陛下使臣拾遣补阙以补圣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错本枉以正大臣,臣当极其力以死继之。”
  其二,是监督劝谏,规正人主。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言行举动必须符合规范,否则,一有过举,都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因此,监察官有责任对皇帝的过失进行监督、规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