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 (小蜗牛跑得快)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小蜗牛跑得快
- 入库:04.09
“由钦天监选日子吧。”吴君翊面色疲惫,他挥挥手,“至于其他,暂且搁着,孤……孤要先操持父皇的葬礼。”
第51章 第 51 章
建宁帝驾崩的丧报已经自宫中发出,百姓纷纷脱下亮色服饰,妇女们摘下金首饰。绸缎铺的白布卖的飞快,屠夫连刀具都收起来,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
文臣武将则换上冠服,匆匆赶往宫中。有品级的妇女也要按品级妆戴后,入宫同妃嫔一道随皇后行礼服孝。
宫中卤簿、大驾全部设齐,吴君翊双眼通红,脸色苍白,带领宗室大臣们行礼叩拜,将建宁帝入殓。
入殓后,梓宫还要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
建宁帝迁都后,便令高僧挑选风水宝地开凿陵墓,好在两年前堪堪建成,倒不至于过分忙乱。二十七日后,梓宫便可下葬。
在准备建宁帝的葬礼之余,还有另一件大事,就是新皇登基。
这是先帝驾崩后的第一次朝会,偌大的奉天殿,一排排站满了文臣武将,鸦雀无声。正中的金銮宝座却空着,只有一个身穿玄色衣袍的少年于台阶上负手而立。
他看着年少,可身板硬朗挺括,除了头上的金冠,别无佩饰,却和那身素净无纹的玄色衣袍一样,大气磅礴。一张标致的瓜子脸上,一双剑眉有棱有角,犀利的双目扫过群臣。
吴君翊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了,可他却毫不焦急,而是就站在旁边,慢条斯理地听着李起一条条念着丞相拟好的旨意。
建宁帝驾崩,高公公一点没耽误,当晚就一条白绫吊死了。他身为一直跟随建宁帝的人,揣摩人心的能力登峰造极。他清楚自己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私密。新皇未必会容得下他。而他干脆一死,反而能为收养的侄子赢得几分眷顾。
高公公一去,顺理成章由吴君翊的贴身大太监李起接过这个位置。
先皇驾崩,新皇即位,要做的事有很多。李起一条条念下去,嗓子都快哑了:
追封皇兄端仁太子为端仁帝。给母妃张美人上徽号慈圣太后,尊皇后为慈烈太后,许昭仪教养端仁帝有方,为贤太妃。
幼弟寿顺郡王晋为魏王,待其年长再正式册封,挑选封地。
给建宁帝上谥号为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这个上谥号,按说不算什么太过关键的事,走个过场,夸一夸先帝,就结束了。可惜这次礼官将选定的谥号,臣子们有些坐不住。而第一个发难的,竟然是新帝的老师,周旷。
“殿下,臣以为,先帝谥号选献、昭、怀等字均可,用明字,则似乎不大妥当。”周旷前进一步出列,打断了李起的宣召,含蓄地规劝。
照临四方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任贤能致远曰明。这……建宁帝可是哪个都沾不到边。
熟读礼法的大臣心里都有数。新帝刚继位,说先皇的坏话不太地道,选几个过得去的美谥意思意思就行了。
谁知道礼官拟好几个谥号送上去,吴君翊挑来挑去都不满意,还亲手拟了这个谥号,贾盛德不欲得罪新皇,便痛快地拍板拟旨了。
建宁帝在位时朝中一片太平祥和,不代表大家心中没有气!主战派的官员因为不战而降,屈于鲜卑,早就对建宁帝彻底失望。而即使是主和派,也不满于建宁帝宠信善书画的内侍良久了。怎么他们读书数十载,比不过人家写一手好字,几笔酸诗?
连开疆拓土的高祖,公认贤德的仁宗,都没敢用这个“明”字!何况建宁帝在位时外族入侵,叛乱不断,又哪里是个圣明之君的样子!
其实新帝生母张美人出身卑微,娘家又铸下大错,追封皇太妃也就罢了,太后却有些不妥。可惜大家念及这位殿下自小丧母,权当作为补偿。
谁知,新帝这是变本加厉,公然挑战朝臣了!
周旷带头的一声劝谏如同打开了水闸,更多的文臣涌出下拜,请更改谥号。
而替换“明”字的提议,也从一开始的“献”、“昭”等变为“仁”、“宪”之流,最后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怀”、“愍”之类的平谥。
吴君翊越听,两眉间的皱褶越来越深,那些沉默许久的文人却越说越来劲,大有把建宁帝批驳一番,以出一口长气的架势。
旁人没有注意,立在阶下的文臣之首贾盛德与宗室之首豫王和楚王,却看得一清二楚。楚王欲言又止,吴君翊终于忍不住,一声暴喝:“都住嘴!”
朝臣终于安静了。
“先帝尚且尸骨未寒,尔等这是要造反不成!”吴君翊厉声道。
造反这顶帽子扣下来,奉天殿内的温度瞬间降到冰点。
这时候,吴慕皓终于迈出了犹豫中的一步。“殿下容禀,臣以为,先皇圣善周闻,重光丽日。用‘宣’字十分妥当,殿下以为如何?”
“宣”字虽比不上“明”,却也是个相当高的评价。经历了方才那番争论,吴君翊也有些疲惫,便勉强地一点头,问:“诸位以为如何?”
事实证明,大多数的官员还是软骨头。被吴君翊明里暗里一通威胁,楚王递了个台阶,便乖乖下来了。同时,朝臣心里也明白,楚王这是仍然坚定不移地站在太子身后了。
如此,建宁帝的谥号便定为神文圣武睿哲宣孝皇帝,庙号定为英宗。
“国不能一日无君,臣请殿下早登大位。”上一个话题告一段落,贾盛德终于出列。
他开口发话,更多的人跟着跪下,“请殿下早登大位。”
争来争去,倒把最关键的事给忘了。这位虽是众人眼中的新帝,可在名分上还是太子,还没有松口答应继位呢。
按礼法,他们要推选三次,吴君翊也要力拒三次,方可接受。
而作为先皇的亲兄弟,对皇位威胁最大的豫王、楚王两位亲王,更是比别人更要真情实意,更努力几分,俯在殿内的台阶上,声声泣泪,大有吴君翊不答应继位,就要长跪不起的架势。
这一出戏虽然唱的迟了些,但还是真情实意,十分周全。
吴君翊以无才、年幼的借口推脱再三,终于找不到理由,只得点头,却依旧不肯坐上那御座。“待父皇下葬,登基大典完毕,孤方可就位。”
在此之前,他就先将就一下,同监国时一样站着吧。
“臣还有一事请奏。殿下年龄渐长,尚无侧妃,继位后,便要考虑立后一事。”贾盛德又继续说了下去。
吴君翊听到立后两字,就深感头痛。他答道:“孤为人子,该为父皇守孝。身穿素缟,撤去荤食。”他赶着上朝,只来得及摘去佩饰,挑了件没有龙纹的玄袍套上,素白长袍内务府已经在赶制中了。
从前做不了主,如今自然怎么省钱怎么来。吴君翊第一时间大刀阔斧砍掉了自己的份例,每餐三菜一汤均可。皇帝尚且如此,后宫女子只得随他递减。好在吴君翊也没想一蹴而就,吩咐太后、太妃这些先皇嫔妃,不必随他减份例。
难得有这个机会,他又沉着脸发话:“孤为父皇守孝,无心吟诗作画,宫中书院暂且遣散,内侍各自领了俸禄,便放回原籍吧。”
国库空虚,正是需要俭省的时候。吴君翊也不怕别人骂他苛刻,连赏赐都不肯给,便关了他父皇从前最爱的书院,赶跑了一应诗人画家。
“武英殿,暂且空出来。”他要好好想想,禁军该在哪儿操练。
朝臣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恨不得拍手庆祝。至于武英殿留作何用,却一点都不在乎了。
“按律,天子守孝以日代月。殿下需守孝二十七天,立后一事,还需提前商议。典礼延后办理即可。”只有贾盛德还咬定了立后一事,不肯松口。吴君翊还无侧妃、侍妾,若是现在立后,这位皇后轻而易举就能得宠,趁着年少情深诞下元子,还愁什么?
这正是拿捏在自己手中,动手脚的好机会,贾盛德可不忍心错过。
谁知吴君翊一皱眉,又面无表情地说:“孤为父皇一手抚养,情谊非比寻常,如今父皇驾崩,孤当以人子之礼守孝三年,以全养育之恩。”
“殿下……不可!”
吴君翊这一句颇有些石破天惊的意味,可贾盛德跪下苦劝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此作为是彰显仁孝,这是文臣们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如何规劝?
何况论起来这位也不过是一十五岁,以子嗣规劝,似乎也有些太过心急。
贾盛德心中思虑万千,嘴上只说请陛下以国事为重,不可耽误朝政,力劝他只守二十七天即可。
吴君翊却紧抿嘴唇。“孤只罢朝二十七日,不闻朝议,不批奏折。葬礼完毕后,自会处理政事。为父皇守孝,要紧的也是停办宴席,禁止娱乐几样,并不耽误政事。”
他轻言细语解释一番,绝大多数的朝臣都能接受,连周旷都点着头说:“太子此举,堪为万民表率。”
吴君翊因周旷第一个对谥号提出异议的那份不满,也消散许多。
贾盛德把理由找遍了,却只见一群人更为赞同,心中烦闷,却知道已经没机会了。为了不惹新帝不满,也值得眼下未尽之言,推入朝臣之中。
相似小说推荐
-
调香 (果子) 阿里文学网VIP2018-01-25完结人气值:2232一个丫鬟生的庶子被嫡母卖给大户人家为人冲喜。死后重生的宁晓枫一...
-
皓月冷千山 完结+番外 (林子律) 晋江2019-01-12完结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成长与复仇,伪兄弟年上,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