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朝会总归是结束在了平和的气氛之中。
…………
“岳卿,朕听说卿在鄂州修建了不少佛寺、道观,有这么回事情吧?”
赵构的声音回响在智通寺高大敞阔的正殿之中,余音袅袅。这个大殿经过吕祉等人的整修之后,已经全不见昔日破败的模样,只是原本成套的法器里会忽然冒出个颜色奇特的,能看出临时凑数的痕迹;而殿中大柱的九曲盘龙如果仔细观看,也能发现龙头与龙身处的斑斑裂痕。但或许是佛法无边,正中塑的三世佛却全无毁损。佛像泥胎金身,一双阅尽了人世的慧眼微微闭着,做拈花微笑状。从绍兴君臣人等站的角度看过去,恍惚大佛慈悲的目光正看向自己。纵然是不信佛的,见了这满蕴悲悯的目光,也不禁要在心中默念一声阿弥佗佛。何况君臣诸人大多喜欢谈论佛理。
不过官家首先不问张浚而问岳飞,这就有些尴尬了。毕竟岳飞只会念几声阿弥佗佛,而张浚是当时有名的禅宗圣僧圆悟克勤的弟子,连其母也是大慧宗皋的徒弟。宗皋本人虽是佛徒却向来喜欢参与国事主战甚力,官家难道是在间接表达对张浚的不满吗?吕祉默默思忖着看向张浚,两人目光撞在一处。张浚苦笑摇头。
岳飞道:“鄂州原本有不少佛寺,臣驻军鄂州,略为修缮,重建金身,确是祈福之意。也是为了让黎民百姓于忧苦之时,有个念想。并非只是为了度牒的收入。”
赵构心情甚好,笑道:“卿想到哪里去了,朕又没查卿的账务,卿倒跟朕念叨起度牒来了。一道度牒四百贯而已,朕还没穷到打和尚主意的地步。是不是呀,大师。”
旁边陪伴的主持不禁笑着念了一声阿弥佗佛。
“岳卿求神拜佛之时可还灵验?”
岳飞虽然没少求菩萨保佑,但灵验与否这个话题却没法直接回答。只道: “臣愚昧,佛寺进香向来不敢妄求。”
这话是告诉官家,纵使灵验那也不是神佛保佑的结果,乃是不妄求的原因。
官家听懂了岳飞的意思,笑而不语。
吕祉接道:“官家是天帝的儿子,上应紫薇星君,本就是神佛转世。求神佛保佑即是求陛下自己保佑自己。”
主持赞道:“吕相公果然深有慧根。”
“求佛便是求己。”赵构心有所感,喃喃自语了两遍。
那主持是个人精,立即跟道:“不止陛下是星宿下凡,诸位相公也是上应天象,皆是神祇转世。相公们辅佐陛下中兴大宋江山,乃是佛祖早已安排好了的天数。是以,虽然屡经劫难,但终成正果。陛下不必掣签,和尚也早知晓了。”
赵构问道:“哦,那赵卿与张卿是何转世?”
“赵相公贵为首相,张相公则是次相,自是文曲星君在人间的化身。”
“韩卿、张卿呢?”
“皆是将星无疑。”
“那吕卿岳卿呢?也是将星?”
“不然,吕相公与岳宣抚和我佛缘法深厚,乃是西天的菩萨下凡。”
岳飞连道不敢。
吕祉记得,明朝话本里面写的岳飞来头也是不小,这和尚倒也不算离谱。笑道:“岳宣抚不必过谦。咱们乃是身膺天命辅佐中兴的,你要是推辞天命,官家可是要着恼的。”
赵构听得哈哈大笑:“岳卿,和尚说什么卿都受着。”又对主持道,“你个和尚,为了怕担责任,编出这许多说头来。朕看是存心不让朕抽签。还不快把签筒给朕拿来。朕话放在这里,不论求出个什么签来,朕都不怪罪你。”
主持连称不敢,笑着将赵构等人引导到抽签之处。
赵构神情严肃地看着玉石签筒,虔诚祷告一番,却并不说出自己所求,将手随意在签筒中一抽,将签执在手中。
其实官家不说,群臣也清楚,官家必是求子嗣。众人见官家已经抽好,勾起了好奇的心思,巴不得见个究竟。
“和尚可会解签?”赵构问道。
“若是别人和尚解得,但官家乃是天帝之子,和尚不敢窥测天机。”
赵构看一眼诸臣,想了想,命令道:“汝将签词拿来,朕让朕的文曲星君来解。”
“陛下圣明。”主持接过竹签,大声念道:“取乾字格第一签的签文来。”
第162章 五年平金(93)
一般的签文判词大都是模棱两可之言。这也是一种话术,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四句诗概括求神问卜之事,说得越模糊解释的范围就越大,越容易让人相信神其有灵。但赵构抽到的签文则与众不同。赵鼎刚刚念出第一句 “金乌西坠兔东升,日夜循环理昭彰”,官家便频频点头称是。
按说,日落月升乃是天下至理,写在签文上是绝不会错的。但赵鼎不明白的是,官家何以触动如此之大。赵鼎茫然地望向方丈。老和尚垂眉顺眼,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赵卿,可看出些眉目了?”赵构含笑问道。
赵鼎只好搪塞道:“陛下,日升月落贵在不误天时,此句所言,日月消长阴阳和谐,当主诸事顺遂。”
赵构显然对赵鼎的解释并不满意,环顾众臣道:“卿等都来议议,这句签文可还有什么深意吗?”
一边的万俟卨早就在摩拳擦掌。他虽不学无术,但颇善于迎合上峰的心意,见赵鼎的解释未能获得官家的青睐,便起了一试之心。但他暂时还不敢得罪赵鼎,遂轻轻一触赵鼎袍袖,待与赵鼎眼神交流过后,方接道:“陛下乃是奉天承运的天之子,这句签文恰巧说得也是天道。天之子洞见天道运行,乃是天人交感,天人合一。臣冒昧揣测,陛下必是已有定见。臣等再解释也不过是萤火之光,怕是不能让陛下满意。”
“卿家说得好!”赵构抚掌笑道,“这句签文说得事情,朕心里已经有数了。确实是天人感应无误。”
众人都不明白官家的话外之意。唯有陪伴官家的两名内侍黄彦节与张去为猜出了一些门道。黄彦节想到中秋赏“月”之事,不禁叹了一声。
万俟卨又补充道:“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月兔经空乃是天地之阴气起,而夜晚之时人之阴气亦应之而起,是以人要休息睡眠。所以白天的阳气为生发,夜晚的阴气为休息,阴气顺应天时而升腾四野,这就是上天赞同陛下行议和与民休息之举的意思。陛下洪福,臣为陛下贺。”
万俟卨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赵构心坎上。赵构情知万俟卨是乱解还是赞道:“这是上天开悔祸之心,昭示于朕,朕当上体昊天仁德之意,下爱南北黔首生灵。”
旁边内侍张去为却不是一个老成的,笑道:“陛下,万俟中丞说得固然是好,什么阴气阳气的,小的虽然听不懂,但也知道是了不得的玩意。但万俟中丞的学问太高,怕是忘了这阴阳还有最浅显的一则解释。阳是男人,阴是女人,小的这样的就是不阴不阳的小人。”
佛寺随喜不是正式的朝堂大会,张去为肆无忌惮地插科打诨,只为博官家一笑。但他非常聪明地没有提那个“女人”是谁,也没提官家对那个“女人”的非分之想。诸多朝臣只是以为,张去为在暗示官家后宫中会有女人怀下身孕。唯有官家会意一笑。
但赵鼎向来反对内侍插手朝事,张去为这样的戏谑之态尤其惹他嫌弃,不禁狠狠瞪视张去为一眼。张去为被赵鼎怒目,立即住嘴垂头,低下的眼角却流露出一丝恨意。
反倒是万俟卨跟着笑了起来。
万俟卨立即做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笑道:“这样说来,竟是连第二句也都一并解了。”背手诵道,“'明珠出土离尘埃,自有福泽庆流长。'这签文中的明珠出土乃是大吉之相,寓意陛下将诞育一个佳儿。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苍生贺。”
官家喜上眉梢。众臣也不得不随着万俟卨的谄言以手加额,纷纷祝贺。然则当时官家不举因以王继先为司命的传言早已经不胫而走,朝野皆知。大臣们对这番作态心里到底如何想,真是只有天知道了。
尤其是赵鼎,一向建议官家早日立储,不要再寄希望于鬼神,妄想还能生一二子嗣。早在绍兴五年,赵构即册封收养的养子赵瑗为宝庆军节度使,建国公,似乎有把赵瑗作为储君培养之意。但是到了淮西之战后,官家却又突然提出,要封另外一个养子赵(王豦)为保大军节度使,崇国公,明确自己绝无立储的想法。赵鼎为此反复劝谏,官家却执意不肯听从,终于确立了二王同读的格局。现在,官家又演出了这场求签的闹剧,赵鼎虽然神色平静,但微微下垂的嘴角,已经暴露了他此时的心境。
万俟卨继续道:“签文预示了两件大喜之事,一是与金人议和,一是将得熊罴。可谓是二美并,双喜临。臣有感而发,愿赋诗一首。”咳嗽一声,吟道,“中兴仁泽布华夷,则百斯男自可知。……”
万俟卨还要接着吟诵,却被官家拦住了。“万俟卿家,待这二事大功告成,卿再赋诗百首。不只是卿,赵卿、张卿,卿等每人都要赋诗一百首,普天同庆。”赵构显是不愿万俟卨提前祝贺的太早,万一事情不成,徒增笑柄。然而受了这一番恭维,赵构心中直如春风化冰说不出的舒坦,连这秋高时节都有了欣欣向荣的意境。
相似小说推荐
-
故人归 完结+番外 (秦柒誓) 晋江2018-06-14完结传闻盛京有一奇才,四岁识字三千,六岁作诗成词皆自成一派,七岁策论经书亦极精通,于八岁那年被...
-
佞骨青山 完结+番外 (又生) 晋江2018-05-29完结举杯共聚有缘人艺倌青颜,因那花楼一曲,卷入山河国运,改名换姓。二十年后,韩水微微一笑,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