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江湖不肖生 (毛呆呆)


  冯逸朗声道:“渔阳至长安不过两千五百里地,范阳浩浩荡荡十五万人马,自二月底至今,恐怕已距黄河不远。一旦,我说一旦!叛军渡过黄河,陈留荥阳等地难以保全,首当其冲的便是洛阳。要保京师,必守洛阳,洛阳之重又在潼关,而安禄山欲克关中大地,必攻潼关!汉时马超据关以抗曹师,隋时杨尚希守关以解文帝西顾之忧。潼关天险,关中门户、四镇咽喉、京畿之卫,若能守下潼关,则叛军自生内乱!陛下,京师驻军疲弱乃是不争的事实,然帝王之怒可令浮尸千里,御驾登临城楼,以天子之威号召秦川勇士从军抗敌,赏以内库丝绸绫罗,既晓之以大义,又动之以利,何愁募不到兵?陛下难道忘记了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人精干,领兵十余载,尽收九曲之地,手下神策军望风披靡,而今其人恰在长安养病,陛下何不起用?”
  杨钊叫道:”不可!”
  众人望着他,杨钊躬身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禄山已反,哥舒翰出身突厥,难保不怀异心。更何况,哥舒翰以风疾于长安将养,主帅拖着一副病躯,如何声盛致志?”
  皇帝沉吟片刻,令道:”传封湛即刻进宫。”
  范阳兵变的消息在早朝传开,朝中大臣尽皆变色,当日又论了半天,最终派尚未返回西北的安西节度封湛即刻赶赴洛阳,兵部协其募关辅新兵,同时以高延为帅,进屯陕郡,为封湛后应。此二人在天山脚下配合了十多年,被朝臣们给予了极大的希望。而兵变时颜清臣正巡按至平原,后河北消息断绝,若非他派出参军传信,皇帝恐怕还被埋在鼓里,当日册授其为平原刺史,领三千静塞军,联合北海清河等地便宜行事;御史中丞冯逸于此事亦有功劳,加授给事中,规谏稽察六部事宜。
  冯逸从宫里回来时天色已夜,杨沐自然早就走了,杜宛秋给他热了饭菜,关切道:“早上什么事走得这么急?”
  冯逸捧着饭碗连啃几口,也不顾上食不言的规矩了,屯了满嘴的米粒对她说:”范阳反了,十五万精兵南下,杜姐,你近日收拾收拾,回扬州罢。”
  杜宛秋脸色大变,不可置信道:“反?谋反的’反‘?”
  冯逸点点头,又道:”快打到黄河了,洛阳还不知道守不守得住,这样吧,你明日就走,我待会儿去找杨沐,叫他点几个兵……”
  “慢着!”杜宛秋给他夹了几块腊肉,”你什么意思,我有些糊涂……”
  冯逸放下碗筷,把嘴里的饭菜咽下去,缓了口气对她道:“真反了,还是你颜郎派人拼死传来的消息。趁现在还没封城,你明日就动身吧,再晚个几天,要稳定人心长安城必然只肯进不肯出,到时想走就来不及了。”
  杜宛秋道:”颜……颜大人传来的消息?他还好么?可是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就反了?我、还是有些……”
  “颜清臣好不好的谁知道,河北局势乱得很,”冯逸叹了口气,”你先回江淮去,其他的以后再说。”
  杜宛秋默认了他的安排,想了想,道:“也不至于这么急,黄河到这儿远着呢,我收拾收拾,三天后再走。你呢?”
  冯逸又开始扒饭,口齿含糊道:”我、我得待这儿啊,刚升官了不是……”

第72章兵变(二)

  吃完饭,冯逸换下朝服,屁股后面果然有一圈干涸的乳白痕迹,也不知被人瞧见没有,他匆匆套了件常服,到马厩牵出紫骝,杜宛秋在后面喊:“又去哪儿?”
  冯逸翻身上马:”给你讨几个护卫去,驾!”紫骝欢快一嘶,直向前方冲去。
  折冲府外一马疾驰而来,守门士兵喝道:“停下!”眼见那马就要迎头撞向陌刀,骑者勒紧缰绳,紫骝身形陡滞,于长嘶中立起前足。冯逸大声道:”找你们杨将军!”那士兵狐疑地望了望他,冯逸摸出官印扔过去,士兵捧着跑进去,不多时杨沐一身铠甲地迎了出来,脸上带着笑意:“子昂!”
  冯逸把缰绳交给士兵,和杨沐一起进了骁卫府,边走边问:”听说了没?”
  “范阳?”杨沐说,”知道。”
  冯逸道:“京师可用驻军有九万么?”
  杨沐思忖道:”够呛。算上禁军,按理当有九万,但各地上番的府兵实际并未到位。假设地方报上来一百个人,中途各种延期的、逃役的,实际人头数也就三四十。”
  冯逸不禁忧虑重重:“这可怎么办?”
  杨沐也问他:”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秦飞羽就在北海郡,也不知道他怎么样,怪不得那么久没消息,我还、我还……”冯逸揉了揉眼睛,”我还写信冲他发火……”
  杨沐按着他的肩,失笑道:“又哭,人还没死,哭个什么劲。”
  冯逸红着眼眶不说话。
  ”郁鸿雪呢,近日没来找你?”
  冯逸哽咽道:“谁知道他去了哪儿,我再也不理他了。”
  杨沐给他擦了擦泪,笑道:”跟小孩儿似的。”
  冯逸扑到他怀里去。
  最后还是从杨沐手下借了两个人,三天后护送杜宛秋往洛阳方向去,只要能到运河,随便找条船出示冯逸手书,那就能日行百里千里地下扬州去——京杭运河这一路都是冯家的天下。
  然而就在杜宛秋走后第五天,三月二十八日,安承弼率众从灵昌渡过黄河,迅速攻占陈留,而后挥师北上,三月二十九日攻陷荥阳,兵临洛阳城下。
  在此期间,一连串探马如流星般从洛阳而来:
  自封湛昼夜兼程赶至洛阳已有七日,七日之内募得新兵六万,因黄河防线已破,守军退至武牢关。
  四月二日,封湛兵败武牢,后拢余部于洛阳葵园、上东门、宣阳门,数战皆败,六万新兵死伤者不计其数,封湛退向陕郡,与高延部汇合。
  四月四日,叛军攻入洛阳城,东都留守拒不投降,被敌斩杀祭旗,头颅被传送河北各郡示众。
  举国震动。
  洛阳已失,下一步就是潼关,若再守不住潼关,京师危矣。
  局势变得太快,滔滔黄河、六万兵马,本以为封湛能抗上几月,但谁都没料到败绩竟似流水般接连传来。京城人心惶惶,举家迁徙者不计其数。
  冯逸当日曾断言叛军必败,而短短半月间幽燕兵马势如破竹,并无半点气衰迹象,每每上朝总有众臣于其后指指点点。这日去了御史台,连手下几个御史都面带异色,冯逸再也忍不住,镇纸往地上一掼,喝骂:“做什么!谁不服气?站出来说话!”他显少这般动怒,一发火竟叫几个御史面露惶恐。
  冯逸环顾众人,冷笑道:”不说话?好,那就听我说!”他站起身,“我为何说他必败?安承弼所仗者,不过是出其不意,而这等快打战略,粮草补给就是最大的掣肘,一旦拖久拖长,内部分裂军心浮动。叛军各族混杂,奚、契丹、突厥,为何要帮他?还不是为了到中原分一杯羹?即便暂占河北广袤地区,此等外族匪类只知抢掠,必会激得民怨沸腾。大祁有千里腹地,更有江淮剑南等赋税重地,倾全国之力,难道竟不能镇压宵小?更何况朔方大军正在勤王的路上!假以时日,安承弼必败无疑,诸位可有异议?”
  没人说话。
  ”很好,”冯逸缓缓呼了口气,“看来我们达成了一致。所以,请收起你们的惊慌失措。御史是言官,是大祁的唇舌,若连诸位都对胜利不抱希望,百姓怎会相信朝廷,战死洛阳的英雄又如何长夜得安?而平原北海各郡官民,能坚守至今,靠得就是对朝廷不折不扣的忠诚与信任啊……”
  御史台众人躬身称是。
  冯逸心中苦笑。实则他还有半箩话没说:这一切的前提,俱在”假以时日”四个字上,洛阳败得出其快,长安前头只剩一座潼关,潼关若能守个半年,待各地勤王兵陆续抵达,一切还好说,若潼关守不下,结局无非两条,要么倾城一战,要么南幸迁都。
  盛极必衰,当真是古往今来第一条铁律。
  封高二人所领之兵均为京洛新募,多为市井佣保之流,未经训练就匆匆上了战场,二将有心无力,不敌幽燕精悍骑兵,边战边退,至太原时开仓廪赐与部众,焚烧其余、坚壁清野,太原城中火光冲天几日方歇,而此时封高已率部坚守潼关。
  正当长安城人心惶惶之际,叛军却在潼关停下了脚步:安承弼要登基了。
  四月十五,洛阳沦陷的第十天,安承弼于东都行宫僭越称帝,以燕为国号,封赏部众,在大祁高宗所建乾元殿中连日宴饮。
  这对京师守军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能叫他们多喘几天气,而对当今圣上而言,却是一个无比尖刻的挑衅。皇帝暴跳如雷,催促潼关守军出关杀贼,高延不听皇命,上奏陈述理当“坚壁挫锐候隙破之”,皇帝更是大怒,斥责其目无天子,恰逢高延军中一监军与二人不睦,诬奏”封高睃盗禀赐”,即偷减军士粮赐,四月二十七日,天子派亲信宦官奔赴潼关,于数万守关将士面前当众斩杀。
  这日晌午,御史台门外一阵喧哗,冯逸走出去,却见一人满面风霜正欲闯门,卫兵用长枪格挡,口中呼喝不止。冯逸喝道:“什么人在此生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