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种田记事 (北风烟儿雪)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北风烟儿雪
- 入库:04.09
杜仲平忙碌的同时,家里几人也没闲着。赵八性格开朗,本来人缘就好,这等喜事自然有人来找他去帮忙。杜安这个外来户,不知道谁传开的说他有手好厨艺,也有人拉他去帮着掌勺。
就连方胜也带着穿成个红包样的谨儿赶场子样的去办喜事的人家滚床,讨个好兆头——原本是家里人丁兴旺的小孩最好,只是现在村里也没别的小孩子,家里也体面,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谨儿是唯一能拿红包回来的人,其余的人去帮忙不说,还要拿出些钱去上礼帐。
谨儿好似在众人的夸赞中,在各位大妈小媳妇的爱抚中,找回了小孩子被人喜欢的感觉,变得活泼了很多,连搂着大人脖子撒娇都会了。这大概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到了正式娶亲的日子,杜仲平的业务则更多了。这里的风俗,上午招待女方的娘家人,女方家人在正午之前赶回去,而下午再摆席招待婆家的亲戚,实际上就是村里来贺喜的人。
上午娘家人来的时候杜仲平被拉去当陪客,务必要让人觉得受到重视,很有面子——听说可是出现过娘家人不满意,婚礼当天又把新娘子带回去的囧事;下午是婆家人摆席,他要先当账房先生上礼帐,最后才和主持大局的里正,帮忙的赵八、杜安及带着谨儿吉祥物的方胜等坐最后一席,好好的被主家招待一回。
俗话说,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果然,进入腊月之前,村里接二连三的办喜事,很是忙碌了一阵,如今连谨儿对于去滚床业务都十分纯熟了,没事时在家里也会时不时的滚一回,惹得众人好笑。
谨儿也很得了些红纸包着的铜板,杜仲平趁机教了他数数,现在谨儿每天都要把铜板拿出来数一回。短短的手指点着铜板,一板一眼数钱的谨儿总会惹得人狠狠的亲上两口。
这样几家喜事办下来,杜家在村里很是受到欢迎。如今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偶尔去买些豆腐之类的,还能得到额外的照顾——豆腐块比别人的都大,有时候还能搭碗豆浆或是豆腐脑,不过这是指明给谨儿的,卖豆腐的大嫂通常这样说:“给你家娃娃当零嘴吧。”
众人只能感慨果然红包似的娃娃最招人喜爱了。
第9章 冬至要补
或许是村里接连办的喜事惊动了周围的村落,那些村子像是才发现自己的周围还有这么一个富裕的地方。也或许是打仗的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周围的人已经不再那么惧怕这些当过兵,手上染过血的人,愿意睁开眼面对这些人已经在自己身边安家落户的现实。又或者是发现这里的人也要娶媳妇,走亲戚,并不是穷凶极恶的。总之,离得近的一些村子开始有人挑些自家做的器具等物来村里叫卖。
大概是觉得这里人比较大方,各式的货郎越来越多了,贩卖的货物也从开始的小东西发展到从鸡蛋菜蔬到粮油柴炭,从各色针线到头花脂粉,从自家织的土布到已经做好的荷包鞋垫。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大的方便了村里还为数众多的单身汉。
村边的两家也受益良多,且不说两家都没有会做针线的,如今再也不用去求人,几个铜板下来缝缝补补的事情就有人做好了。就是村里卖豆腐的大嫂也被众多货郎刺激着了,如今每天早上做好了豆腐就套上驴车,走街串巷的提供上门服务,产品也发展到有白豆腐、冻豆腐、油豆腐、豆腐脑等各式品种,造福了村中众人。
这几天每天早上杜安都熬好大碗的卤子,专等大嫂上门卖豆腐脑,连早饭都懒得做。赵八感叹,与杜家做了邻居后,口福不少,人也懒了不少。就连谨儿现在听到叫卖声后都能像模像样的学两句,讨巧装乖的让杜仲平给他买各式小玩意儿,各种小零嘴。
及至到了冬至的时候,杜安已经成功的买到了一大块羊肉,解决了羊汤的问题——要知道,整个青牛村并没有一户养羊的。
杜安为在这里过的第一个冬至节颇费了一番脑筋,南方冬至要吃汤圆,取其团圆之意,而北方讲究吃水饺,说是三九天不冻耳朵。思来想去,两种情况都应该顾到,只好去问其他几人的意见。
方胜赵八都是北方人,甜软的汤圆当个零嘴吃颇好,当正餐就很吃不消。杜仲平正施施然的端详着刚画完的“九九消寒图”,听得问话,愣了一下,半天问了一句:“家里有糯米吗?”
杜安立即不用纠结了,果然没有糯米,一边暗暗提醒自己下次进城一定记得买,一边转身去剁肉馅包饺子。
当天,杜仲平画了三幅消寒图,一副挂在自家,一副挂在赵八家,还有一副送去了里正家。里正家出来进去的人多,看到了不免赞两句,里正觉得很有面子,送了大块的羊肉做回礼。杜仲平不由得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至于里正家有没有笔墨去填就没人去细究了。
是以,晚饭的时候杜家不但有羊肉饺子吃,还有熬得乳白色鲜美的羊汤喝。杜安说,他还冻了一块羊肉在外面,留着以后吃。
晚饭后,赵八捧着吃饱的肚子狠狠夸了一回杜安,到底是有手艺的人,做出来的羊肉并没什么膻味,只有鲜香。杜安只略笑笑,谦虚的表示不算什么。
冬至过后,杜家的餐桌日益丰富起来,杜安使出十八般武艺,将些萝卜、白菜、豆腐等常见物件做出各种花样。每日下午就开始吊起特意买的砂锅开始炖汤,只将几人补得红光满面。
杜仲平倒是惯了的,每年冬天都有这么一回。赵八最先受不了了,杜安却说:“冬至进补,明春打虎。夏补三伏,冬补三九。这些天吃得好了,一年都不易生病。我只做些温和的食补,并没用大补之物,并不碍事的。”照旧每人一碗汤灌下去。
其实除了赵八,其他几人都挺受用的。杜家三口今年刚来,都觉得冷得很,又干得很。方胜则是以前受过伤,伤了元气,虽说养了一阵,可是这里并不讲究这个,也就是胡乱补了一回,一入冬,照旧手脚冰凉的。如今几天汤汤水水的吃下去,几人都是好了很多。只有赵八,还是方胜看赵八被补得过于红光满面,与杜安讲了,杜安才放过他。
其实两家也不是顿顿在一起吃,原来只是过节或是哪家做了好的就叫在一起吃一顿,只是杜安感激二人照顾,炖汤的时候时时给二人带上一碗。
方胜也推辞过,只架不住杜安说不过一碗水的事罢了。等到后来,赵八见方胜手脚有了热乎气,确实有效,还特意来谢了杜安一回不提。
杜安实在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冬日的菜蔬只那么几样,他又预备了黄豆绿豆发了豆芽。将大蒜摆的整齐的放在盘子里,放上点水,搁在暖和地方,几天发出蒜苗来,又好看,又能吃。白面搁油炒了,做成油茶面,里面加上炒好的花生芝麻,饿了时候冲一碗,香甜又顶饿。花钱从别人手里收了蜂蜜,将秋天摘的山楂去胡渍了,酸甜酸甜的开胃,正好管小孩子不爱吃饭。还有那梨子,果然放的熟了,又香又甜,每天吃一个,去燥又解干。
赵八近日对杜安真是赞不绝口,他早有心给方胜好好补补,只是却不知如何下手。大补的东西只知道人参,可是那东西实在太贵,且方胜也不许,说什么虚不受补的话。
如今看杜安并不多花多少钱,各种平常的东西稍稍弄一弄,就变了样子,引得几个人都爱吃,实在让人佩服。有心要学学,只是却不是那块材料,没有那么细的心思。干脆就自己淘弄了东西来,求着杜安做了也是一样的。故此,几人越发的有口福。
杜仲平对杜安却是有些愧疚的,当初在杜家,手里并不宽裕,那么多人眼皮底下,就是有钱也不敢用。杜安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学了这些,将自己与谨儿照顾的妥妥帖帖,自己却没能好好护住他,眼看着他被人下绊子被罚却毫无办法,只能恨自己无力。可能他离了自己会过得更好,可是他却不离不弃一直跟着自己来到北方。如今自己实在不敢想象没了他日子该如何过。
还有谨儿。当初兄嫂先后离世,抛下小小的谨儿,自己多怕养不活他。小小的孩子丁点大就知道不吵不闹,让人心疼。好在如今已经离了那个地方,三人自成一家,可以自在度日,这里虽然没有南方的繁华,却自有一股淳朴自在。在这里过了几个月,几个人都慢慢舒展开了,再无杜家时的憋屈。
果然是来对了地方呢。
——————————————————————————————————————————
里正是个痛快的人,见到村里小贩越来越多,干脆在进入腊月后,把他们都聚到村中的空地去,形成了个小小的集市。
而杜仲平则惊讶的发现,在各种零碎的小东西、小零食里,他上次进城换回来的铜钱居然已经花了块一半了。只出不进不是长远之计,虽然他还有钱,但那钱是要留给谨儿以后娶媳妇用的。他立志要把钱挣回来,只是想来想去却没什么拿的出手的。
杜安腊八这天熬了香香的腊八粥,张罗着给每人喝一碗。当地的俗话“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据说喝了腊八粥就会把下巴粘起来,不怕冻掉,虽是俗话,但是天确实越来越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