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散发出悠悠的香气,散在整间屋子里。
宋映辉嗅着这个味道,一阵尴尬,一个回身直接藏到垂帘之后,让贺稳空等了这么长时间,他肯定以为自己是故意晾着他的。
贴着垂帘叹了长长的一口气,宋映辉不知道该说自己是出师不利好呢,还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呢。
既然都已经来这么迟了,总归是要面对贺稳的,宋映辉摇了摇头,又调转方向向着贺稳迈开步子。他刚刚一露脸,贺稳却早已躬身向他行礼,宋映辉嘴上说着平身,目光却越过贺稳向着几书案上看去,草草一扫糕点,觉得没什么动过的痕迹。
“贺夫子请坐。”宋映辉一边说着,一边从贺稳身边绕过,坐到正中的大书案之后。待宋映辉落座后,贺稳才谢恩,又坐回他原来的位置。
宋映辉不说话,贺稳便也不说话,最后还是宋映辉硬着头皮先开口,当然之前还费心慢慢地皱起了眉头:“贺夫子久等了吧。”他想让自己看着更忧愁些。
“臣不过是刚到,劳陛下费心了。”
“是吗。”
宋映辉不是听不出这里面的生疏和客套,从他的寝宫到流渊阁不过只隔了一池水而已,这时间就算是从皇城门口也过来了。
“贺夫子不用这般拘束的。”说完不忘虚弱地冲宋映辉一笑。
贺稳像是没看见宋映辉和他无助的强颜欢笑似的,淡淡开口:“臣并不感拘束。请问陛下,臣是否可以开始授课了。”说完这句话之后,贺稳特别认真地看向宋映辉。
“呃……你讲,你讲,朕要听的。”
宋映辉“板子和甜枣”的策略对宋映辉并不起什么作用,这对宋映辉又是重重的挫伤。
贺稳讲的内容不过是寻常先生都会讲的古今圣贤罢了,这些内容宋映辉以前也自己读过,自然没什么听的兴趣。他一只手托着腮,面朝贺稳的方向,另一只手拨弄着毛笔毛茸茸的笔尖。
他的策略到底是哪里不对呢?宋映辉听课的心思都用来思考这个问题了,他又默默勾起他哀愁的嘴角,想着这个表情应是足足的楚楚可怜才对。
哼,真是铁石心肠的人啊。
贺稳讲课的时候也不全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他偶尔还是会停下询问一下宋映辉理解得如何,不过因为宋映辉完全神游在外,所以总是支支吾吾、磕磕绊绊地答不出半点正经东西。贺稳也不恼,又重复一遍再开始下面的内容,一直讲到天暗下来就不再继续,从容告退。
宋映辉也就把自己脑海里那匹脱缰的野马关回马厩里,缠着张福海要吃的去了。
日子就这么一日复一日,转眼之间春天已经正好了。
宋映辉也是一日复一日地冥思苦想着,一开始是全神贯注地思考要如何拉拢贺稳,方法是想了许许多多,可这眼看就要将近一月的光景了,别说是得到贺稳一颗忠心了,就连解除他的防备都做不到。
其实,除去了传道解惑,两个人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曾说过。
什么主动来接近他啊,什么主动为他所用啊,宋映辉觉得贺稳每日离去时飘扬的衣摆都好像狠狠抽在他脸上,连带着三个大字:想、得、美。
挫败感层层堆积,恨得宋映辉每天在心里扎贺稳的小人,到了后来,拉拢贺稳这件事反倒成了次要的了。
而贺稳对上宋映辉那不怀好意的眼神,一张斯文的脸却像是套着铠甲一般,岿然不动,把宋映辉“嗖嗖”的冷针竹签似的折弯。
窗外的春光无限好,宋映辉的脸色却是日益阴沉,若并不是有一副好相貌做底子,瞧着大概是也像是已经入了土的人,饶是这样,他整个人也泛着些鬼魅的色彩了。
正在服侍宋映辉更衣的侍女们听见宋映辉突然咯咯咯地笑起来,不约而同地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他们的小皇帝莫不要被什么东西缠上了才好,然后就听见宋映辉突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呆了片刻,侍女们又不约而同地默念了两声“呸”、“呸”。
虽然宋映辉如今起得比天冷的时候早了一些,约莫着也是感受了一点点万物复苏的气息,但他毕竟十多年里懒散惯了,早也早不到哪里去的,待他挑挑拣拣地吃上一些东西,贺稳早就在流渊阁等候多时了。
宋映辉从不晓得贺稳是几时来的,反正贺稳的小人是随时随地都被他在心里扎针的,也许是因为把不满转嫁到了心里那只替罪羊身上,宋映辉最近几天反倒是没再好好看过贺稳了,况且无论他看或不看,贺稳总是在那里。
宋映辉不知道的事情,张福海却是知道的,所以他每日都叫人在流渊阁备好零嘴给贺稳打发时间。一开始摸不准贺稳的口味,所以什么都备上一点,零零碎碎铺满了小半张书案。没过几日,趁宋映辉还没有起床的空隙,贺稳便亲自找到张福海面前来了。
贺稳或许与宋映辉相差不了几分,但若是同张福海站在一起就显出他的瘦弱纤细来了,也许也是被张福海一脸的冰霜衬得,贺稳脸上的表情竟不让人觉得冷淡。他礼数周到,先是谢过了好意,然后又委婉地对每日的加餐表示拒绝。
“贺大人不必如此,这也是陛下的意思。”张福海这句话不知道有几分是可信的。
“谢陛下。不过我一个人享用这么多茶点实在是浪费了些,还是请张公公您传个话给陛下。”贺稳身形上输给张福海一大截,气势上却感觉不到弱势。
“贺大人不必再推辞,不然便是我服侍不周了。”
“这么说来,我倒是叫您为难了,还望见谅。”贺稳浅笑,伶牙俐齿却是藏也藏不住:“张公公如此尽心尽力,贺稳自然是感激在心的。可张公公要服侍周全的人自然是陛下的,而贺稳既为帝师,万事自然也是要为陛下着想的。”说到这里,贺稳抬头看着张福海的眼睛,直到后者轻声“嗯”了一下,然后不经意一般向着北苑的方向扫了几眼,才继续说下去:“如今陛下这般厚爱贺稳这一介庸才,实是因为陛下尊重‘帝师’罢了,明眼人自然晓得这是陛下重长尊师,可这若是看在别有用心之人的眼里,你我怕是要有损天子威严了。还请张公公三思。”
精明如张福海,他当然注意到了贺稳的眼神,哪怕贺稳不再多一言,他也是知道他的意思的。不过若是照着贺稳的意思来,未免不会被人说是怠慢。张福海正想着要如何维护全了礼数,贺稳先是主动妥协了,他说只需每日一杯清茶配一碟小食即可。
贺稳这个人,对进退拿捏得恰到好处。
先前一番话,听着像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不过张福海再回忆起来却觉实则字字珠玑。这第一层意思只要稍微深想即可,一直以来,尹太后和丞相尹沉婴对宋映辉虎视眈眈,之前也相继在朝堂和后宫之中因为兴修环星阁之事对他发难,用得正是“国库亏空,不易挥霍”的借口,贺稳这是在说不必要再给他们什么话柄可循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张福海还是细细想了一会儿的,贺稳的第二层意思大概是他身居“帝师”之位,本就被很多双眼睛紧紧盯着,更何况众人对为什么是他能做上这个位置的理由是心知肚明的,是想要提醒张福海莫要做些引起他人猜疑的举动,于人于己都无益。贺稳自然知道这些茶点是谁的意思,不然他也不会来找张福海了。至于这第三层意思,可确实难懂了些,不过张福海还是体味到几分。贺稳未尝不知晓宋映辉心里那份拉拢的意思,毕竟只要宋映辉有些志向的话,这是必然的,他身边没有什么别的人。
先是自谦为庸才,然后点破宋映辉只是想利用身为帝师的人罢了,所以这帝师是不是他贺稳,宋映辉都是要用些心思的。
贺稳这是明明白白地拒绝了被拉拢,要宋映辉另谋高人,他贺稳有帝师的头衔却绝对不趟这趟浑水。张福海觉得他隐隐还有些若是想要拉拢他贺稳,用拉拢帝师的那点诚意可不够的意思。最后再是一个“重长尊师”,先重长后尊师,这是要宋映辉重视太皇太后的意思。
不过短短数语而已,其中的意思却要好好思索才行。张福海明白这段话是贺稳想借自己说给宋映辉听的,宋映辉的那点小心思就算当时不明白,之后稍作思考张福海也是约莫了个大概,贺稳更不会猜不到。
张福海觉得贺稳还是很有些道理的,所以待中午时一边服侍宋映辉用午膳,一边把这件事讲给他听,身为宦官他不多言,只是加重了语气向宋映辉暗示,其中的意思希望他自己能体会。
宋映辉懒懒散散,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然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着懒腰回说:“贺夫子不就是想让你撤了吗,他瞧着半桌子的东西碍眼罢了。”
张福海相信贺稳必然是有上面几层意思的,只是他忽略了一点,贺稳为什么要提点宋映辉,宋映辉与他何干?贺稳所有的那些深意都是给张福海去理解的,为的不过是他一个心甘情愿的配合,为的也只是贺稳他自己,不碍他的眼,不徒增他的麻烦。
贺稳这个自私的人啊,却被宋映辉一针见血地看透了。
宋映辉并不知道他那一堆小钢针里曾有一根戳中贺稳了,他能感受到的只有越来越深的困意,这时已经是四月下旬了。春困秋乏,贺稳那不起不伏的声音更是让宋映辉困得厉害,他用两只手托住脑袋,不让它磕到书案上。贺稳并没有宋映辉这么大的反应,不过声音里透着一点慵懒,停下喝茶的次数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