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寒盟 (竹下寺中一老翁)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 入库:04.09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那人倒也不诧异,也拱手道,“在下向正心,字持修,河东闻喜人,不知二位大名?”
河东闻喜!
苏诲心中波澜起伏,不禁细细打量起对方来。只是苏氏破败已久,他也早不闻河东士族之事,一时半会也看不出向正心的底细来。
刘缯帛却已周到回礼,“在下刘缯帛,洛京人氏,还未有表字”
“见过刘兄。”向正心又看向苏诲。
苏诲客套道,“苏诲,亦是洛京人氏。”
他不提及真实郡望及表字,似乎并无深交之意,刘缯帛看他一眼,并未多言。
向正心也非多话之人,互相见礼后便自顾自地闭目养神。
“我看哪,此番的魁首必是郑绍无疑。”
“郑绍?可是郑谙虑郑大人的亲族?”
“不错,正是郑大人的嫡长孙。”
“既是郑太常之后,那想来不论才学,应也是个高风雅致的人物。”
“家学渊源,我看呐,这郑绍定是个饱学之士。”
苏诲面色不改,压低声音对刘缯帛道,“看来此科藏龙卧虎,竟连郑沧州的孙子都来凑热闹。”
刘缯帛不无茫然,“这位郑大人可有什么说道?”
苏诲顾忌人多,还在踌躇,就听向正心道,“郑谙虑郑大人,郡望沧州,虽出身寒族,可也世代为官。郑大人有治政之才,先前出知永州时,永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更曾一举解决泠江水患,入京时数千百姓带着万民伞相送,至今永州还有他的生祠。”
“那可当真是个顾大人一般的好官。”刘缯帛不由感慨道。
向正心点头,“说句实话,郑大人虽然至今都未能登台入阁,可说起官声民望,绝不在顾相之下。论资历,顾相是永嘉三年的进士,而郑大人可是元祐十年的探花。”
不仅刘缯帛,就连苏诲都有些讶异,“仕宦四十载的三朝老臣,那在朝中岂不是资历数一数二?”
“不仅如此,他后来又屡次迁任,后来继赵相之后执掌御史台,曾经被先帝称为天启朝第一诤臣,圣上也曾经赏他玉带金鱼,特准他乘步辇至龙尾道外。五年前二王之乱之时,顾相曾被冤屈下狱,钟衡臣那小人弹劾顾相,彼时郑大人还不是御史大夫,可他却以身家性命保顾相,并率清流学子联名上书。”
“也是因此,最终圣上赞他为‘忠直良臣’,也在赵相入门下为宰相后,擢拔他为御史大夫,”苏诲淡淡接话,“历三朝而不倒,元祐之难、王氏之祸、二王之乱,郑沧州均能安然度过,自然有他的道理,起揣摩上意,他必是行家里手。”
向正心皱眉道,“苏兄此言差矣,若圣上是那等庸君昏君,那么顺上意而为可算是奸佞。可当今英明神武,功业不在太祖皇帝之下,郑大人既是言官之首,自是代表天心民意,怎么就成了揣摩上意了?他也好,顾相也罢,几十年宦海沉浮却岿然不动,也不过说明世间自有天理,世间自有公义,仅此而已。”
刘缯帛面上露出赞许之色,“好一个世间自有天理,世间自有公义!”
苏诲瞥他一眼,心中已是不悦。
“更何况,”向正心正襟危坐,“有何等的官吏,则有何等的朝堂;有何等的朝堂,便有何等的百姓。为天子分忧,为庶民请命,这或许便是我辈寒窗苦读之所求罢。”
苏诲心中咯噔一下,果不其然,刘缯帛身子前倾,激动道,“持修兄说的极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哪怕是读书人也多有当官做宰之心,而无安民济物之志,长此以往,人人沉迷于权柄之术而置民生艰难于不顾,天下何安?”
向正心端起茶盏,“刘兄既有此志向,若是他日高中,必是百姓之福!”
他二人说的投机,苏诲在一旁便有些百无聊赖,过了小半个时辰,苏诲忍不住打断道,“刘缯帛,再不启程怕是天黑前赶不到长安了。”
刘缯帛这才回过神来,“让你久候了。”转头又对向正心道,“持修兄可是一人独行?”
“孑然一身。”
许是投缘得很,刘缯帛相邀道,“既是同路,不如一起罢,这样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向正心征询地看苏诲一眼,“可会叨扰?”
他这样说,苏诲就是千般不情愿也不能失了礼数,只好客套道,“向兄见识过人,能与向兄一路苏某求而不得。”
苏诲向来不爱与生人结交,刘缯帛方才相邀本是一时冲动,正暗自担忧苏诲不悦,见他给足面子,不由得舒了口气,将苏诲的行囊一并背了。
向正心亦付了茶钱起身,他方起身,苏诲便是一愣——刘缯帛身高八尺,已算的上是个伟男子,而这向正心竟比他还高上几分。
“晏如?”刘缯帛执起他的袖子,拉着他向前而去。
远方不知是哪家的狂生正击节而歌,“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作者有话要说:
承平踏马案提到过这个郑谙虑 他孙子 南郑北苏 在后面的章节刘缯帛吹捧他cp的时候 也提到过
苏诲这边倒不是吃醋 是因为担心刘缯帛这个二愣子遇到个更楞的 把自己坑进去。
第18章 我到底在写什么
虽是赶了一路,到长安时却已过了宵禁。
帝京不言,如墨夜色中唯有丹凤门紧闭。
“恐怕还是之前在茶棚谈兴太浓,耽搁了时辰,实在对不住。”向正心很是歉意。
刘缯帛道,“哪里的话,持修兄这么说可就太见外了。”
苏诲犹豫道,“多说无益,如今咱们是找个客栈打尖呢,还是随便在某处凑活一宿?”
长安本就地贵,如今因科举更是人满为患,在客栈就是最普通的客房恐怕都要数十钱一夜。他与刘缯帛过惯了苦日子,一路上均是挑那些驿站庙宇投宿,而观向正心衣着打扮,比他二人要宽裕不少,大可不必与他一道受罪。
刘缯帛踌躇道,“不瞒持修兄,小弟家贫,这客栈……”
向正心爽朗一笑,“出门在外,哪来那许多讲究,我也不是什么富家子弟,就是找个能遮风避雨的山洞都是使得的。”
刘缯帛自是欣喜,凑巧附近便有一户士绅人家,见是举子,很是客气地将他们迎了进去,好酒好菜招呼着不表。
“刘贤弟,”饭吃了一半,向正心忽而低声道,“我看这户人家,怕是看上你了。”
刘缯帛诧异,“何出此言?”
“贤弟难道未曾听说过‘榜下捉婿’?”向正心戏谑道。
他话音一落,苏诲眉头一跳,向刘缯帛望去。
“持修兄说笑了,”刘缯帛不以为意,“且不论我能否中举,就算我侥幸成了进士,又有哪家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给我这般绣户出身的穷书生?”
苏诲禁不住蹙眉,心道刘缯帛对着向正心倒是不同,才认识一日便把底细都透了出去,当真不知人情世故。
这个向正心……
“苏兄,你我挤挤?”因苏诲并未告知向正心表字,当着旁人的面刘缯帛便换了个生分的称呼。
主人家空出一间客房,房中只有一张窄榻,刘缯帛便要了些干稻草,垫上些不用的棉絮,上面再铺上竹席,勉强凑出一张床铺来。
向正心顿时有些过意不去,“我看苏兄文雅俊秀,不比我二人健壮,不如还是让他睡榻上罢。”
苏诲淡淡一笑,“无妨的,我与缯帛在家时便惯了挤一张榻,向兄最是昂藏,还请向兄睡榻。”
说罢,他便和衣卧下,闭目养神。
刘缯帛与向正心倒是未睡,二人在比对各自誊抄的经典批注,各自埋头苦读。
恐是怕扰了他休息,二人并未交谈,只偶有羊毫笔尖擦过生宣的沙沙之声。
苏诲虽是闭着眼,却毫无睡意。
这一路上有向正心与他们结伴而行,三人或研讨经义,或吟诵诗赋,或议论国是,各自均有进益。
而遇见向正心此人前,苏诲并未想到此科举子竟藏龙卧虎到如此地步……
向正心其人,颇通诗赋,谙熟经义,更关键的是,对朝局之敏锐,恐怕并不在自己之下。何况自己流落市井这些年头,所知晓二王之乱后的庙堂大事多是由坊中流言道听途说再加以分析而来,自是比不上那些朝中有人的世家子。
看向正心的吃穿用度绝非世家子弟,也不似勋贵出身,那这些他又是从何知晓的呢?
不是他妄做小人,只是这些年见惯了风雨,要让他如刘缯帛一般乍见便对人推心置腹,确实强人所难。
只是此人政见与刘缯帛实在是过于契合,苏诲不由又陷入了沉思。
刘缯帛出身寒门,对士族素有成见,又被圣贤书读傻了脑子,满心满肺都是那些“忠君而不依,得君而不骄”、“顺而不宜,践而不犯”的朽蠹之言,这苏诲倒也能理解。
向正心却有所不同,他言谈举止虽是爽快,却总是留有余地,可苏诲细细琢磨,也能从他言语间察觉到丝丝缕缕的怨愤来。
苏诲往常也见过不少闻喜举子,就算不仰裴氏鼻息,也喜欢和裴氏插上些许关系抬高己身。但向正心至今为止都未提起裴氏半点,若不是他过于清高傲物,避而不谈怕就是有说不得的名堂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隐形人的101种用途 (林小样) 晋江2016-02-02完结侍卫罗木只有一个念头,便是好好努力不断向上,赚大钱让他弟弟过上好日子。萌文案:皇七子从来...
-
凤怜月华冷 (木之伊) 他,白衣胜雪,有着闭月之貌,幽兰花般的清澈醇香,内心的炙热被清冷的外壳覆着。 他,红衣似伙,有着曼珠沙华般的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