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那边倒不必担心,既然与匈奴接上头了,咱们按照原想的逼姜恪亲征就是,到时候将她困在北疆,也能方便我们行事,只是京城这里……”姜怍犹豫着道,时日不够,自然也做不到预想的那般周详,且他又担心,北静王做事隐蔽,却让那滕思成发现了,在这时揭发出来,是巧合还是有意?难道姜恪已经知道了?若是如此,只怕她不仅不会亲自带兵,定然还有后招等着。
赵王看了他一眼,目光如冰,道:“不论如何,已不由我们退步。”
姜怀这次倒听明白了父王弟弟话中之意,轻松开口道:“要知道姜恪是不是洞悉了咱们的计划还不简单,到时候保奏她出征讨伐北静王,她若二话不说的去了,便是不知,她若不去就是知道,北静王做的与我们有什么干系?到时一概推脱了,咱们从长计议就是。”
赵王双眼一亮,目光之中明显有了欣慰之色,怀儿心肠直率,这次却说的极是,只消保奏姜恪带兵出征,按照她谨慎沉稳的性子,这时派谁去都不会放心,若是她真不知晓,便会亲自往北疆走上一趟,若是她知道,就必然会留在京城,另想办法。
“好!不过保奏之事不必我来,到时自有人想到。”赵王对着姜怀赞许的点了点头。姜怀甚少受到父王如此直接的肯定,不禁喜形于色。一旁的姜怍略略斜了姜怀一眼,眼中闪过讥诮,面上却是儒雅的笑着,很为想到应对之策而高兴。
大理寺、都察院、宗正寺三方合力调查,铁证如山之下,北静王并未否定,干脆顺势与蒙古结盟,起兵,剑指直往豫荆,连夺两城。
军报传来,百姓人心惶惶。
皇帝带病上朝,朝议上,不少武将奏请领兵,有数大臣保奏豫王带兵亲征。皇帝尚在病中,面色枯黄,他握拳在嘴边咳了两声,目光扫向姜恪,却见她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便道:“北静王来势汹汹,豫王之前没有带过兵,朕以为不妥。”
姜恪以余光扫向赵王,见他脸色如常,不禁蹙眉疑惑,难道是她想错了,再细看,却见他脸色如常,垂在身侧的手却紧握成拳,微有颤抖,姜恪双眉舒展,上前一步,一撩前襟跪下请命:“臣弟虽不曾亲自带兵打仗,却曾到过北疆,也上过几次战场,亲观北静王麾下士兵与蒙古人厮杀,对其知之不少。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弟愿请旨领兵,与北静王一战。”她边说边暗暗打量赵王,只见他原本握紧了的拳头徐徐松展,右肩也有松懈。
姜恪低下头,弯了弯唇角。
皇帝状若无意的往赵王方向看了一眼,敛神沉吟许久,道:“准奏。封豫王恪为征北将军,佩元帅印,领兵十万,平北疆之乱。”接着又封帝云骑都指挥使赵莽老将军为副将,辅佐豫王。
赵王暗暗的松了口气,放心不少。
☆、65第六十五章
“阿婉。”姜恪无奈的走到华婉身边,双手抬起,扶到她的肩膀上,华婉轻声哄着怀里睁着亮晶晶圆溜溜的大眼睛的宁珩,不动声色的往前走了两步,挣开她想要拥抱的动作。
姜恪暗自叹了口气,向边上伺候的乳母使了个眼色,让她快把宁珩抱走。乳母不敢怠慢,忙上前,准备接过小世子。华婉看了看天色,倒也没有反对,轻手轻脚的把宁珩交给了乳母,宁珩挥舞着两只胖乎乎的小胳膊,咯咯的笑,从华婉的怀里,趴到乳母的肩上,叫乳母带着走了。姜恪大喜,以为阿婉是要跟她好好说话了,谁料,乳母抱着宁珩退下后,华婉也跟着走了出去。
自己理亏在先,姜恪耷拉着一双飞扬的长眉跟在华婉身后走了出去。华婉走到耳房坐下,她没什么别的事要做,不过是不想理她罢了,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她说去就去了,此前却从没对她提起过。
耳房里的暖炉烧得火红,整个屋子都是暖烘烘的,刚从外头回来,来不及换件衣裳便对华婉说了那事,此时,厚厚的貂毛裘衣在身上穿着,感觉十分的闷热。姜恪有些烦闷的解开领口的扣子,挥了挥手,让服侍的下人都退下。
“阿婉,我保证,至多一年,我一定回来。”姜恪以为她是舍不得自己,走过去坐到她的身边,温柔的牵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包容着,抚摸着,见华婉双目黯淡,默不吭声,便又强调般的补了句:“一年就好。”华婉面无表情的看了她一眼,把手抽了回来,冷言道:“若是……”回不来呢?刀枪无眼,你怎敢对我这样保证?话到嘴边,又狠狠顿住,本出征已成定局,此时说这些话难免不吉利,华婉体态僵硬,满面倔强与生气的偏开脸。
甚少见她发这样动怒的,阿婉虽然有些固执倔强,却是十分体贴,又善解人意的。姜恪一面心疼她气坏了身子,一面又很是无可奈何,只好强行把她拢进怀里,越加放缓了声音,道:“我有赵莽老将军相助,又可与安德川成相围之势……朝廷师出有名,顺应天命,逆王不占大义,必亡无疑……我一定可以平安归来……阿婉,你说句话……”
她极力的保证,左手安抚的抚摸她的后背,声音缓慢温和的像是她哄着宁珩那样耐心。华婉仍旧不为所动,淡淡道:“你想听我说什么?你既已决定了,又何须在意我。”姜恪何曾受过这样的冷言冷语,若非眼前的是放在心尖上的人,她又怎会让人如此对待?她已解释了,也保证了,阿婉又何必这样不依不饶,一颗心在委屈与不解中渐渐的冷却。
华婉说罢,便觉后悔,姜恪虽然尊重她,她们总归隔着漫长的历史长河,她会与自己说朝中之事,深入浅出的交谈一番,却不是为了向她征询意见,不过是告知她她近日在忙些什么罢了,今次也是如此,对她而言,这只需与幕僚商议便可做下决定,而她这,只要知会一声便了了,她不过一个养在深闺中的女子,懂什么国家大事?上一次前往北疆监军是如此,此次又是如此。
华婉一面为此而伤心,一面又觉得这怪不得姜恪,只怪时代的局限。见姜恪神色委屈倦倦的将下颔抵在她的肩上,紧紧抿着唇,似乎也生气了,不由的便心疼起来
“你先去歇了吧。”华婉冷声道,时日紧得很,恐怕接下去两日,王爷连回府歇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她说着挣开姜恪的怀抱站了起来,预备去准备她出征的行囊,王府下人诸多,这事虽不必她亲自动手,但交给旁人她总觉不放心。姜恪郁闷的站了起来她,道:“你去哪?不陪我了?”
华婉走出两步,听见她垂头丧气的话,便又停了下来,转过身,看到姜恪又是委屈,又是不舍的样子。三日后她就要离开了,千山万里的相隔,总不能让她临走前还不能安心罢,华婉走回她的跟前,明亮的眼睛对上她的,字字认真:“姜恪,你答应我,今后不论什么,都要提先交代我一声。”
姜恪把她的话在心中过了一遍,才明白她所言何事,这事的确是她疏忽了,竟没来得及与她商量便做了决定。从拿到顾惜给她留的信,她心情跌宕起伏,之后便一直为顾惜所写的提醒而数番思考算计,顾惜所言道的从未出过差错,事关重大,不仅关乎江山社稷,更是牵扯到了眼前这人,她怎能不一步步仔细思量?多少日夜殚精竭虑,多少次反复忖度,唯恐一步行将踏错便要如顾惜信中所说的那般,将眼前的深爱入扉的女子陷于那万劫不复的境地。
姜恪似是懊悔又似抱歉的道:“我记下了,我……阿婉……”她声音低了下去,想起顾惜信里的话。
“雍唐八年,九月,北静王勾结匈奴,起兵直指豫荆,豫王恪亲自领兵出征,同年十二月,赵王逼宫,称帝。豫王击败逆王,火速返京。豫荆城墙上,赵王挟豫王妃欲制约豫王,豫王妃贞烈,自刎于城墙头。”顾惜笔锋一如既往的柔婉,在姜恪的眼中却是如此的触目惊心,那自刎二字仿佛蘸着鲜血写出来的一般,带着血腥,姜恪犹记得那日的晕眩,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
华婉疑惑的看着姜恪,她神色复杂,一句话说的零零落落。“王爷?”华婉出声打断了她的回想,姜恪浑身一怔,回过神来,见华婉担忧的看着她,勉强笑了笑,道:“日后,再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一定先告知你,此次是我疏忽了。”
华婉说不出这是怎样一种滋味,原先的赌气不满被她轻轻巧巧的一句话化解,显得不值一提,本就是想让她安安心心的离京,平平安安的回来,又何必多在意其他?本有些闷闷的胸口舒展开,华婉安抚了姜恪,便照自己想的为她准备起行装来。
北风猎猎,军旗吹鼓,姜恪一身戎装,目光坚决如炬,大军开拔。皇帝率群臣十里亭外亲自送行,这日天况阴沉,正午的光景便如掩去了红霞的傍晚一般,层层阴云厚重的布满了整个天幕,姜恪一身金色的主将盔甲,配龙泉宝剑,盔帽上的红缨零落一动,她身后是十万神情肃穆,挺胸而立的将士,一个个都将奔赴前沿,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顾士开站在群臣之中,洒酒送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遥遥看着豫王年轻的面容,不知为何,心中浮现了李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