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 完结+番外 (长恨歌行)
在将重任都托付给自己的徒儿王重阳之后,唐无易开心地跑去临安府搞事了。
南宋偏安一隅,北宋的行政区划有二十三路,而南宋只有十六路,都城临安府所在的两浙路也由北宋时期的两浙路被分为了两浙东路与两浙西路两个部分。
在临安升格为都城之前,两浙路划分还是比较合理的,而在行政区划方面被划为一路的,在地理位置上当然是很近的。
北宋时期的两浙路与后世的浙江省大致相当,第一世的基础教育非常全面,在各个方面都有涵盖,唐无易对这个地理知识还是很熟悉的,不用系统他自己都能划出个大概。
之所以来两浙路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不仅是政治上的重要区域,还是南宋武林的一个重地。
所谓的重地,不是说有什么出名的武林大派建立在这里,也不是说这里有什么需要众人屏息以待的武林前辈。
因为此地为南宋都城所在,所以南宋武林的主流目光也都聚焦在这里,想要在这里闹出声势的人不是一般的多。
这个世界有个让唐无易倍感熟悉的教派,那就是明教。
非常凑巧的是,按照这个世界的原定剧情发展的话,明教在未来主角的崛起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虽然这个明教和唐无易认识的大唐明教并不相同,但是一些隐秘他在传送到这个世界阅读既定历史进程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
明教是个很爱搞事的教派,大宋这么些年发动的起义,和明教有关的不胜枚举。
譬如黄裳受命剿杀的方腊之乱,搞事的方腊就是明教教主,甚至应当是明教的第一任教主。
明教的原身摩尼教传入中原的时间很早,但是方腊时期才真正地打出了“明教”这个旗号,方腊之乱甚至是北宋灭亡前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黄裳受命征方腊,因明教教内有些高手不顾身份屠戮普通士兵,他也顺势出手,却为整个家族招来了杀身之祸。
唐无易和黄裳相认后当然有调查过这件事,知晓了许多的内幕信息。
黄家惨案之后,当时的皇帝徽宗赵佶大怒,派遣童贯领军平乱。
童贯此人,乃是内廷第一高手,虽然是宦官出身,却几乎与正常男儿一般能生长胡须,不过其须略为稀疏,还是有宦者表征。
唐无易纯粹以武林中人的眼光看童贯这个领军无数、没被在位末期的徽宗这个猪队友拖累时期堪称豪雄的太监,即便没有其他的佐证,也大致地可以断定此人就是《葵花宝典》的创始人,甚至已经达到了阴极生阳的境界,乃是绝顶的大高手。
徽宗的名声不好听,他重用的心腹名声也不怎么样。
不过南宋内廷以及当初闯入汴京的金国内廷中,都有修炼《葵花宝典》的太监,这是可以肯定的,唐无易甚至跟完颜亮身边的那位高手交过手。
《葵花宝典》的威力唐无易领教过了,黄裳的武功他也是清楚的,那么明教这个动乱之源所拥有的武功又是怎么样的呢?
唐无易想想就觉得见猎心喜。
如今天下初定,消耗兵力是不行的,但是明教一直以来就不安分,唐无易亲自找明教的麻烦,也没人能说是错的。
太上道国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也能够看成是一个堪比国家的教派。
老赵家的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明教和全真道的路线有微妙重合,这么危险的苗头,不掐死在襁褓里,谁能安心呢?
更何况,真要论起来,唐无易还能扯一句自己是“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扯上黄家的惨案,就连一直和他不对付的儒家士子都不能叽歪什么。
总而言之,唐无易找明教的麻烦,是合情合理的。
第28章 大道
方腊之后,以明教的名头起义的还有一些人,甚至一直延续到了元末明初,简直堪称是造&反&专业户,论起义,他们真的是专业的。
赵构建炎南渡之后,便有王宗石在信州率众起义,王宗石之后,应当是从建炎四年延续到绍兴五年的钟相杨幺起义。
王宗石、钟相这二人,都是明教的教主,而在钟相之后,明教的教主并非杨幺,而是绍兴三年在衢州起义的余五婆。
在这乱世,就连明教教主这个武林门派,教主都是论茬儿换的,换完一茬又有一茬。
余五婆是在两浙路这边没的,因为当时明教的主体力量都跟在教主身边,所以在没有新一任的明教教主带人出来闹事的情况下,还处于蛰伏期的他们,最容易被搜寻的线索就在两浙路这里。
想要成为明教教主,便要学习《乾坤大挪移》与圣火令上的武学,因为明教来源的关系,圣火令上的武学多为波斯功法,更是与中原武学不同。
打一个明教,就能领略至少两种顶尖武学的风采,甚至有可能见到原本,然后去芜存菁,为自己的先天之路提供更多的养料,唐无易觉得很快乐。
但是他快乐了,被找到踪迹的明教就不那么快乐了。
这个时期的武林大派很多,就算没有被唐无易魔改,全真教依然会成为第一大派,再加上五绝及其门派,江湖上可谓是大佬云集,明教还没有那个能量与胆量,将总坛固定在一个地方。
然而就算他们已经那么努力地隐藏自己,却还是被人找到了,明教的教众心里苦啊!
唐无易没有换装,也没有掩藏容貌,是明火执仗地去的。
在这江湖上,一切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就算明教的人知道了他的身份,难道还能报复他不成?
底层的老百姓好歹也是明教要吸【忽】收【悠】的主要对象,明教要是敢先对寻常百姓对手,自己内部就能先散了。
不对百姓动手的话,明教的人敢来,唐无易就敢给他们一个超大的惊喜。
根据原定的剧情发展,明教在天命之子、天定教主张无忌之前,唯有第八代教主将乾坤大挪移修炼到第五层,且无论是方腊还是王宗石、余五婆,这几位前期的明教教主都是旋踵而灭,明教如今的高手可不会太多。
要知道,按照既定剧情,黄裳和明教有血海深仇,武道大成之后出来报复,却发现昔年对手多已老死,唯一剩下的不过老妪罢了,而后他才潜心将自己的武学整理出体系,弄出了《九阴真经》。
因此明教如今剩下的,当真就只是些阿猫阿狗而已。
而且,明教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还吸纳了许多来自不同门派的人,这才是明教被剿,那些明教教徒被黄裳杀死,却有师门的亲朋好友替他们报仇的原因。
当年黄裳和唐无易提前相认,黄裳本人是很讲道理的,只想找到当年的那些仇人本人报仇也就是了。
但唐无易本人是个受不得委屈的人,也见不得别人受委屈——这个别人还是他的亲曾外祖——更何况全真道的早期发展也是需要资源支持的,所以那些当年有门人参与过黄家惨案的门派,都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黄裳和唐无易都不是刽子手,效仿那些人屠灭满门的做法他们还做不到,人不一定都有事,一切依照他们的品行论定,但是那些门派的财产归所,就很清楚明白了。
黄裳本人报了此仇之后,似有所悟,在唐无易刺杀完颜亮之前就开启了闭关模式,现在老人家还在京师外头的太虚观所在的深山里闭关,很有可能晋升先天。
先天是武道筑基三境的第一境,是一切的根基。
根据系统的说法,武道修行到高深的境界,内力的多少就不那么重要了——毕竟天底下那么多的灵丹妙药,单纯的增长内力非常简单——重要的是对规则、大道的领悟。
无论是大唐世界还是系统归纳诸天武道之后给出的通行武道境界,先天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高武世界,先天境之后的神异便多些,低武世界,能够直达先天的武道,也有不同寻常的表现。
像是唐无易目前所处的这个世界,能够直通先天的功法,已经能够触及部分规则的皮毛,其外在体现便是内力的属性。
譬如这个世界如今已经出现,以及将来即将出现的一些功法,凡是被武林人士推崇追逐的神功,都各有特点。
一名嵩山的奇士斗酒胜过王重阳后得观《九阴真经》而创出的《九阳真经》,阴阳调和,刚柔并济,但是佛学痕迹颇重,与真正中正平和的功法相比,有些失之刚硬。
《葵花宝典》就不用说了,阴气浓重,不过阴极生阳、天人化生的武道理念很有趣。
《九阴真经》因杂糅了黄裳为复仇而极尽钻研诡谲武功的破法,也失之阴柔。
王重阳的《先天功》最是中正平和,但是要领悟道家理念,最适合的只有创始者王重阳一人,那是他的道。
《九阴真经》、《葵花宝典》便能体现纯阴大道之皮毛,而《九阳真经》同样含有一丝纯阳大道的痕迹,《葵花宝典》甚至微微触及先天阴阳大道的边,九阴九阳在各自极致的道路上走下去,亦能窥见阴阳相济之道的边。
可是由于创始人出自低武世界,这些功法能够体现大道规则的部分实在太少了,最明显的表现,也只有修炼了这些功法后,内力属性呈现鲜明的阴属性或者阳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