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武侠]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 完结+番外 (长恨歌行)


  赵构虽然退了位,然而他不是皇帝,胜似皇帝,一有什么不顺心的就要作妖,宋孝宗的皇位坐得非常不舒心。
  太上道国这边的风云变幻,自然也会传到南宋朝廷那边去。
  宋孝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历史上的他在继位之后就启用主战派,厉兵秣马准备北上。
  当然,碍于没有将才的现实以及太上皇赵构的阻挠,没能成功。
  这个世界,金国换成了道国,新继位的年轻皇帝依然有一颗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
  而且,这一次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道国和金国不同,虽然女真族是一族,但是他们依然采用了儒家的科举制度,然而太上道国的道官科举,简直就是在挖儒家的根。
  这一下,宋廷内部的官员们都坐不住了。
  无论是议和派还是主战派,他们都是通过儒家的科举制出来的,所有人都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而道家的道藏,无论他们有多触类旁通、学富五车,想要在这方面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希望极其渺茫。
  他们是儒家经典的专业人员,不是道家经典的专业人员,有人想要将他们的饭碗一起给砸了,不论他们之间有什么龃龉,在这方面,必须要共同对敌!
  宋廷的大臣们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奏章,无论是鼓吹收复先王故土,毋使历代先帝寝陵陷于异国之地的,还是王师北上,一扫妖氛,捍卫儒家门庭的,都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道国不能存在!
  太上皇赵构倒是不慌不忙,若是大战赢了,他慧眼识英,选出如此出色的继承人,在史书上又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是输了,或者苗头不对的时候,他就要求皇帝召回大军,反正到时候骂名也不是他背,反倒是他挽狂澜于既倒的出色表现,又能赚回好些名声。
  不过太上皇虽然不作妖了,但是皇帝要启用谁,还是要经过他的首肯的。
  如果新皇重用一个他看不过眼的人,岂不是让他太上皇难受?再转念一想,新皇现在就能委屈他,以后会怎么样?
  为了防止自己老年生活凄凉,赵构要将一切都掐死在萌芽之中,表现在外面的就是新皇的命令处处受制,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戳到了太上皇的痛点,嗯,那就更加完蛋了。
  从太虚二年道藏的全面发行,其后两年间的儒家士人不断南逃,一直到太虚四年左右,宋廷的兵马才终于开始北上。
  如果论战斗力,宋廷的兵力是比不过太上道国的,毕竟金兵被太上道国打得叫爸爸,但是他们对上宋兵的时候,战斗力却非常可观。
  行军打仗,一直讲究个师出有名,宋廷出兵的理由是护卫儒家正统以及一统河山,但是现在的太上道国也是汉人治理的,对异族buff就很难往宋兵身上加。
  至于捍卫儒家正统,那些儒家士子、读书人或者儒将可能还是真心实意这么想的,大部分的宋兵乃至于武将,可能都不是这么想的。
  宋朝重文轻武,北宋时期,某高阶文官欺凌甚至斩杀战功赫赫的武将,著名大将狄青愤愤不平向其求情,却得到“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的回应。
  “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之言,也被诸多士子奉为圭臬
  狄青以武将身份成枢密使,却屡遭台阁诸公欺压,仅仅因为他不是科举,而是武将出身。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保家卫国,好的,宋兵能做到,为儒家送死,对不起,这个不行。
  再加上道国的士兵是真的有武功加成的,道兵对上宋兵,就好像一个壮汉对上小学生一样,真的可以说是吊打。
  宋兵对上道兵节节败退——这也是宋兵一向的弱点,守城战非常有经验,战胜率一向很高,然而因为骑兵稀少、缺少马种草场等等原因,主动出兵的大战,获胜的次数并不多——唐无易也不会放弃如此良机,干脆下令乘胜追击。
  毕竟道国的道兵都是练武的,练武就要消耗粮食,消耗药材,消耗很多的资源。
  太上道国的家底再厚实,也只有天下一半的国土,大宋繁华之地,能早一点收入囊中当然还是早一点好啦!
  现在有送上门的理由,要是道国再不动手,不就显得太卑微了吗?
  至于儒家士子担心的问题,呵呵,唐无易相信,识趣的孔氏北宗会给出让他满意的答复的。


第27章 明教
  太上道国南征之旅非常的顺利,百姓可以称得上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东南自古繁华,南宋朝廷所处的乃是繁华之地,但是从太上皇赵构建炎南渡至今,也不过四十年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怀念着北国故土。
  若是太上道国未曾兴起,这赵宋朝廷就代表着汉家衣冠,纵然赵构再不愿意兴兵,多次处理主战派大臣,这炎宋依然是百姓心中代表着华夏神器的正统。
  金国与大宋之战,乃是华夷之战,然而太上道国与大宋之战,却是华夏族内部的夺鼎之战,二者是不同的。
  宋朝这个朝廷,被称为弱宋,对外表现实在是懦弱,让人看不过眼。
  然而在内部战争的表现,却远远胜于其他的朝代,秦、汉、明的灭亡都可以说和农民起义有关,然而宋朝自赵匡胤后发生的五百多次起义,却没有一次成功过。
  就说建炎南渡以来,就至少爆发了王宗石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事件,这些人都拒绝了朝廷的招安,一意抵抗到底。
  还有诸多前线溃败的败兵、流寇,啸聚山林,割据一方。
  若不是外头有金国这个敌寇在,转移了矛盾的焦点,让百姓同仇敌忾,大宋朝廷能延续多久,还真说不准。
  就是朝廷稳定之后,大宋的国内矛盾也不少,只不过朝廷已经站稳了脚跟,又和金国达成了岁贡的协定,内部的乱子,倒是能轻易压下去了。
  现在道国和宋廷的大战没有亡国灭种的危机,大家都是汉人,大宋建立之前,五代十国的时候,也没见百姓为前朝要死要活啊!
  所以南国百姓对太上道国的道兵们非常欢迎,最重要的是,他们成了太上道国的百姓,就有可能让自家孩子进入道宫或者道观,拜师看的是根骨或者悟性,就算再穷的人家也有试一试的机会,一旦成了,就有很大的可能飞黄腾达。
  就算不成,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又不是只能读儒家的经书不是?道家的道经就不是经书啦?
  道国的科举还是年年考的,还提前圈定了范围,也不比儒家科举差啊!
  升斗小民也不知道什么,宋朝的大头兵们也巴不得被太上道国收编,儒家都被驱赶出道国管理层了,还有谁敢搞重文轻武——文官当国,偏心文人他们也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太过吧,大宋朝的轻武简直是把武将往死里搞!——就只有儒家文人不开心。
  没关系,还有更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呢。
  孔氏家族作为孔子的后代,在历朝历代都拥有爵位,即便是在金兵南下之后,孔氏家族的曲阜祖庙依然没有断绝传承。
  北宋灭亡时,孔氏家族的长子嫡孙衍圣公孔端友背负孔子及孔子夫人的楷木像以及其他的孔氏家族传家宝,带着一批近支族人扈从赵构南下,并于浙江衢州立庙,此即为孔氏南宗。
  孔端友留守曲阜守护孔庙、孔林的胞弟孔端操,则被金国统治者封为衍圣公,此为孔氏北宗。
  在炎宋灭亡之前,孔氏南宗一直是孔子世家的正统,一直到元初,南宗衍圣公让爵于北宗,北宗衍圣公才成为正统。
  孔氏家族在这么多代的传承之中,依附新朝,合理地见机行事,都快成为本能了。
  虽然太上道国是属于道家的国家,但是,不是有说法孔子是老子之徒嘛,唐无易又不可能对孔家斩尽杀绝,孔氏北宗自然就上来表忠心了。
  孔子是老子之徒,那如何从儒家的层面替道家治国找出合理的理论依据,为儒家经典、道经都纂写出合理的注疏,嗯,就看孔家人的。
  十三经注疏里,为啥有五本经书的“正义”都署名孔颖达?
  除了他的文化很高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孔子的子孙!
  十三经注疏中,唐朝官方出版的《五经正义》,是一群大臣奉诏编纂的,并不仅仅是孔颖达一个人的作品。
  为啥把孔颖达放第一个,其余人用一个“等”字就代替掉了?
  还不是因为他是孔子的后人,自带光环,更能让人信服嘛!
  唐无易自己塞私货不算什么,他还能请孔家人自己为他的书塞私货,戳那群食古不化的儒家士人的肺管子!
  孔氏南宗是正统,而且从品行上来说,上赶着跪舔金朝、元朝统治者的孔氏北宗是唐无易看不上眼的,但是,作为统治者,他反而更需要这种会跪舔的,因为更有用。
  太虚五年,天下大定。
  士林的事情,是个水磨工夫,要慢慢来,不过他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磨练自身、进阶先天,势力经营得再好,等他离开了这个世界,那都是虚的,还是武功比较实际。
  最要紧的事情唐无易觉得自己解决得够多了,现在该是让继承者承担起责任的时候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