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并没有直接回答戏志才的问题,反而是看向一边神色不明的张良,就等着张良一句答复。
他相信张良一定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利益是相互得,张良背后的人做法实乃有失诚意啊!
此时两双眼睛都聚焦到张良身上,这让他想继续沉默下去也难,垂在袖子下的右手紧了又松开,随后再次握紧成拳,果然还是不信任吗?
“此事,是良考虑不周,令孙将军受伤,良代其向将军道歉,且在此保证绝无第二次。”说完后便直接躬身行大礼向孙坚致歉。
刘家那一堆,并不和睦,此次命他出山恐怕那边也发生了内斗。
如今争来争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连串的事情,都把吃瓜群众戏志才给看懵了,他还以为大半夜孙坚跑出去惹了什么事回来,原来别有隐情。
被揍一顿,孙坚并没太放在心上,还让张良给他行了个大礼,这顿打似乎也值了。
扯了扯嘴角咧嘴一笑,正要伸手去拍拍张良的肩膀,莫名觉得张良一文人好像不太对,尴尬收回手。
挽回不存在的面子,便问起一个被扔出来后,一直盘旋在脑海的问题,“刘家那几辈面和心不和,这次走一遭,孙某已经确定留侯真假了,不过孙某一直以来有个疑问,留侯可否解答?”
张良有点能猜到孙坚想问什么,这或许是每个接触到他的人,都会有的疑问。
没直接拒绝,也没答应,到是给孙坚留了一些时间,他若不把握,以后就很难有这个机会了。
“留侯功成名就之时放弃了最好时机爬上更高的位置,转而选择归隐山林寻仙问道,那为何汉室这个烂摊子,留侯会接受,这不像留侯的秉性。”
孙坚更是不会相信张良会对汉室秉持忠贞之志,就算对韩国失望,但只是韩王成一手造成的局面,与韩国有什么关系。
张良瞟了眼孙坚旁边,也是眼巴巴等着他答案的戏志才,原来这个问题这么让人心痒痒。
张良几乎是吊足了两人的胃口,然后给出一个格外模糊的答案,“良向来会趋利避害,将军既知面和心不和,当然是上来避难。”
“避,避难。”戏志才有些不可置信,张大了嘴好半天才闭上。
张良望着两人有些失望的神情,嘴角微杨轻笑了一声,继续迈开步子朝府外走去。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间多一份平淡也多一份安乐。”
奈何勾心斗角太多,群居之处争斗就会永无止境,这话张良没说,原本微杨的嘴角,但伴随着心中所想的这些,眼中情愫慢慢带上几分冷厉。
第64章
走出府邸,管家已经备好车马,一路在皇宫外围停下,张良徒步走近少府监。
他不在,一般事情都是交给荀攸处理,此时不少司仪正同荀攸在协商一些事情,张良便在一旁等待荀攸把事情处理完。
约莫半盏茶的时间,荀攸才向张良这处走来。
“少府,这些是他们调动一些礼器去向。”
荀攸将手中记录的竹简,递到张良面前,请他过目。
然而张良接过后,就将竹简放于一旁,另有其他事情安排,“能否借一步说话?”
随着张良起身离开时,荀攸虽有疑惑,不过紧跟了上去。
荀攸率先开口询问道:“房少府有何事?是个人私事吗?”
“几日观察中,良发现公达才能更擅于战场之上出谋划策,留在少府监恐怕有些屈才。”
言语中张良一直都将注意力放在荀攸身上,此为人低调,有时很难让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荀攸摸不清张良那些心思,现今局势不明,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在同张良直面对上时,荀攸也在透过那些细微情绪,推测张良想法。
语气到是更加带上几分疏离的冷淡,“房少府可是说笑了,为陛下办事哪有屈才一说。”
荀攸有何顾虑,张良都有思考过,荀家不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按时间算一算荀彧若事发,曹操那边可就连帮忙说话的人都没有。
张良不得不再次开口把一些事情说明白,“陛下那处有良和荀令君帮衬,公达大可去曹司空手底下一展才干。”
果然张良一提起荀彧,荀攸脸色都变了,两人是叔侄关系,个人秉性如何,应该都一清二楚。
“陛下,小叔,汉室,房少府的话攸明白了,只是少府你呢?少府之才又为何甘居人下。”
荀彧最后还会有荀家,张良赤裸裸的垫脚石啊!
张良依旧对于自己事情,不太关心,“听从调遣,一个执掌御用之物的少府,亲疏远近公达多提醒下荀令君吧!尚书令是百官之首。”
荀攸望着张良离开方向,久久未曾回神,亲疏远近张良当真是宁愿帮别人,也不希望同人扯上一点关系。
只有张良自己明白他所要走的路,从一开始就与所有人都不一样。
帮助刘协是承诺,但为了黎明百姓曹操确实比刘协更合适那个位置,这是他不愿违背的准则。
道家信奉无为而治,朝代更替是顺应自然,百姓得不到安居乐业,自然会有反抗,张良遇见起义已经出现两次。
吴广起义,秦朝暴政,张良为何会选择刘邦,就好比今日他会更看重曹操。
如今汉室如同昔日的韩国,它或许并不一定强大,他的根在韩国所以希望自己的家更好,那是一个人的私心,历史没有选择它,是还有千千万万个百姓。
忠贞爱国勤政爱民,这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在他耳边念叨的话,他家三代为相,祖父对他教育自然是更为严厉,荀家有家风是忠于汉室,张良则忠于韩国。
然而在天下眼中,百姓有七国的百姓,韩国只是最弱小七国之一,韩国是私心,但没有七国百姓又何来天下何来韩国。
曹操是现在最为合适的人选,他会为了百姓选择出手,却不会为君主而留下,所以才会有一条承诺来捆绑张良。
祭天之礼前的安排正在缓缓进行中,少府监除了一开始的忙碌后,一切就交给司仪那边。
荀攸也在短短几天内从少府监被调离开,到是每天拜会刘协时,不巧碰到荀彧也在。
“臣拜见陛下,祭天之事少府监份内之责,皆已安排妥当。”
刘协心中有不少事情是瞒着张良擅自自作主张,近来在张良面前气势都有些不足,“朕听说,少府调离一人去了曹司空门下?”
似乎两人刚才就有在讨论这件事情,如今张良来了,刘协便把视线转移到他身上。
荀彧似乎还想要解释什么,却被张良直接出言打断,“荀公达擅长军政,留在少府监有些大材小用,臣便做主让其前往司空府门下。”
刘协本来面上表情在他还未来之前就有些阴晴不定,最后见到是张良自己站出来,出言再确认一下,问道:“是房少府的意思?”
“陛下......”
张良再次打断道:“是,外敌未除,军政之上更需要有实力的人才,对内需陛下勤政,对外更需陛下宽心不疑用人。”
荀彧隐约听到刘协闷声嘀咕着什么,“朕,没有...”没有耍小孩子脾气。
最近刘协脾气阴晴不定,荀攸这种小事为何也斤斤计较,这不像是到处刷好感的刘协,问罪荀彧真没必要。
“陛下。”
在张良眼中,刘协此时不听劝诫还走神,荀彧有心帮忙,也终究是会对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彻底失望。
“陛下,荀令君事务一向繁多,今日想来也是要禀告陛下曹司空那边对祭祀之事安排。”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刘协不能选择谁人能为他所用,但有人心向汉室就应该抓牢机会才是。
荀彧还在疑惑这对君臣,相处方式怎么这么奇怪时,就听到张良话外音。
荀彧随即开口应和张良的话道:“臣确实有要事禀告。”
张良给刘协递了个梯子,后面的事情将靠他自己,非常言简意赅诉说自己意思,不愿再留下,“荀令君有事禀告,臣便告退了。”
刘协还在惊讶,张良居然帮他在荀彧面前说话,一瞬间惊喜再回神时,张良已经离开了。
“明明吾每次想帮忙,却为何都不能理解呢?”望着张良离开的方向,刘协再次嘀咕了一句。
“既然公达擅长军政,留在少府监确实不合适,但少府监又缺人手,令君为曹司空举荐不少人才,可有适合内政名士?”
此时刘协比之之前整个人脾气缓和不少,但荀彧能听出刘协这话是命令,而非询问。
刘协调人到少府监,看似没什么毛病,但整个过程有点只针对荀彧一人,这趟浑水果如张良所言。
既然针对,他到要看看刘协的用意在何处,荀彧毕恭毕敬回答了刘协的问题,“彧心中确有人选。”
荀彧答应爽快,刘协指明自己目的,“那朕只有一个要求,需要令君亲自亲手举荐。”
几天后,张良再次走进少府监时,便见到一堆人聚在一起,相互在讨论些什么事情。
张良站在人群的外围,朝内看了一眼,此时依旧没人注意到张良,他不得不厉声开口道:“何事?这么吵闹,手里的事情都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