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学者综合症(千萌)


顾玺点头:“学术研究需要交流合作,我很期待。”
那场全国科学研讨会后,顾玺凭借关于《反物质与核聚变》领域的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最高科学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议,获得了数额惊人的国家级专项科研经费。
顾玺仍旧在前世的地址上,建立了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顾玺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之初,规模尚小,但核心团队的阵容却堪称梦幻。
在各自领域已崭露头角、甚至独当一面的柏瑾之(电子信息与网络安全)、宁一帆(天体物理)、曾庭轩(材料科学)、韦乐言(航天动力)以及夏清秀(计算数学与模型构建)。
好友们毫不犹豫放弃了其他研究院优厚的条件,齐聚于此,加入顾玺的研究所。

第117章
顾玺研究所的门牌挂上墙面第三日, 顾玺便在全员会议上抛出了第一个项目——《反氢原子量产技术》。
会议室里,七张年轻却写满专业的脸庞上,瞬间布满了震惊与疑惑。
“反氢原子?”曾庭轩推了推眼镜, 皱眉:“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实现单次捕获已属顶尖, 量产更是被学界判定为至少十年内难以突破的壁垒。”
他深耕低温物理领域多年,比谁都清楚这项技术的难度, 低温环境控制、反粒子精准捕获、电荷中和稳定,每一步都是横亘在科研路上的巨石。
顾玺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技术路线图,自信道:“十年是别人的期限, 不是我们的。”
前世,顾玺和团队花了三年左右, 就找到了反氢原子量产的关键突破口。
对这项技术, 顾玺了然于心,这次连一年都不用。
韩漓:“我支持顾玺。”
柏瑾之吐槽:“顾玺做什么你不支持?算了, 我也支持。”
夏清秀:“既然顾哥决定了, 那我也支持。”
韦乐言:“我听顾玺的。”
少数服从多数,顾玺研究所挂牌后第一个项目,《反氢原子量产技术》启动。
项目启动的第一周,实验室便成了众人的家。
曾庭带领材料团队,日夜调试用于制造超真空环境的特种合金,每一次成分配比的微调,都要经过上百次的性能测试。
柏瑾之则埋首于量子调控算法的编写,屏幕上跳动的代码,要精准控制电磁陷阱,将反质子与正电子的捕获效率提升三倍。
韦乐言、夏清秀、宁一帆三人负责粒子探测系统,需要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捕捉到反氢原子的信号, 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纳米。
顾玺和韩漓则守在核心实验区,盯着那台改造后的反质子减速器。
“温度再降50毫开尔文……”韩漓盯着低温监测仪,声音沉稳:“电磁陷阱强度调到1.2特斯拉,注意反质子注入速度。”
顾玺点头,手指在控制台上精准操作。
前世在这个步骤失败过几次,因温度控制偏差0.1毫开尔文,导致整批反氢原子在生成瞬间湮灭,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因此顾玺在这一步格外谨慎。
第六个月,实验顺利进展。
“反质子注入完成,正电子准备注入。”宁一帆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顾玺深吸一口气,按下正电子注入按钮,屏幕上的粒子轨迹图开始缓慢变化。
三分钟后,夏清秀突然惊呼:“信号!捕捉到稳定的反氢原子信号了!浓度是现有技术的20倍!”
整个实验室瞬间沸腾。
当第一批稳定存在超过10分钟的反氢原子被成功储存时,《反氢原子量产技术》的论文连夜提交给了《科学》杂志。
审稿人在看到数据的那一刻,直呼“这是颠覆性的突破”。
论文发表当天,研究所的电话被打爆。
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纷纷发来合作邀约,国家科技部更是直接派专员上门,将这项技术列为“国家重大战略科技成果”。
顾玺坐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楼下陆续赶来的各科研单位,对韩漓笑道:“韩哥,我们的研究所,稳了。”
反氢原子量产技术的余温尚未褪去,顾玺便在全员大会上,将第二份项目计划书推到了众人面前——《新型核聚变装置》。
这一次,会议室里没有了最初的震惊,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期待。
这也是前世顾玺已攻关的技术 ,关键难点顾玺都已做好梳理。
“传统托卡马克装置的瓶颈在于磁场约束效率……”
研讨会上,顾玺指着投影幕布上的装置示意图,对伙伴们解说道:“我们要做的,是用拓扑绝缘体材料构建新型磁约束结构,将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从现有100秒,提升到1000秒以上。”
这个目标,在前世他和团队耗费了4年才实现的突破。
而现在,顾玺计划一年内完成。
项目启动后,顾玺立刻带领团队投入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制备。
不同于反氢项目中的常规材料,这次需要的薄膜不仅要具备极高的导电性能,还要能在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稳定。
实验室里,镀膜机24小时不停运转,顾玺常常守在仪器旁,双眼布满血丝,却不肯离开半步——材料是整个装置的基础,哪怕一丝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韩漓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设计一套能承受极端高温和强磁场的真空腔体。
他带领团队查阅了全球所有核聚变装置的设计资料,将传统不锈钢腔体与新型陶瓷材料结合。
经过数十次的爆炸测试和高温模拟,终于研制出一套直径3米、壁厚仅5厘米的真空腔体,重量比传统设计减轻40%,却能承受1500摄氏度的高温和2.5特斯拉的强磁场。
最关键的磁约束控制系统,由宁一帆和柏瑾之共同负责。
柏瑾之编写的量子调控算法,能实时调整磁场强度和分布,精准抵消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
宁一帆则主导开发了一套激光监测系统,通过激光干涉仪,实时监测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形状,为磁场调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实验启动那天,整个研究所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这是研究所的第二个项目,耗时11个月,将近一年。
但对众人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顾玺按下启动按钮,装置内的等离子体瞬间被点燃,屏幕上的温度监测仪跳到1.5亿摄氏度,约束时间开始缓慢跳动。
“500秒!”
“800秒!”
“1000秒!”
夏清秀的声音随着数字的增长越来越激动,当时间定格在1200秒时,实验室里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新型核聚变装置》的成果发表后,顾玺研究所彻底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站稳了脚跟。
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动发来邀约,希望他们能牵头制定全球新型核聚变装置的技术标准。
国内的能源企业更是直接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基于这项技术建设全球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站。

第118章
紧接着, 顾玺研究所相继推出《核热推进发动机》《反物质能源应用》等项目接连启动。
《核热推进发动机》项目中,研究团队将高温超导材料与核反应堆结合,研发出推力比现有技术提升5倍的发动机, 为深空探测提供了核心动力。
《反物质能源应用》项目里,研究团队成功将反氢原子的能量转化效率提升到80%, 研发出全球首个反物质充电池。
虽然体积仅有巴掌大小,却能为一台电脑持续供电一年。
每一个项目的突破, 都让顾玺研究所的“含金量”更上一层。
科研人员从最初的十几人,逐渐增加到30人、50人,不到两年时间, 研究所正式研究员已突破百人。
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海外归来的科学家,纷纷慕名而来。
研究所成立的第23个月, 一份来自国家科技部的红头文件, 送到了顾玺的办公室。
——自今日起,顾玺研究所正式升格为“顾玺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院”。
成为国内量子科技、核聚变能源、反物质应用领域的核心科研平台。
紧接着, 一群身着军装、气质沉稳的人找到了顾玺。
为首之人拿出证件, 郑重地说:“顾院长,我们是国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员,从今天起,负责研究院的安保工作。”
随着顾玺研究院的成果越来越多,尤其是核热推进发动机、反物质能源等涉及国家核心安全的技术,安保级别自然升级。
此前外招的保安团队,虽然尽职尽责,但在保密措施、应急处理等专业能力上,已无法满足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需求。
国安团队的入驻,带来了全方位的安保升级。
研究院入口处增设了人脸识别、指纹验证、虹膜扫描三重安检系统,所有进入核心实验区的人员, 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和背景审查。
实验数据采用国家级加密算法,每一次读取、传输都有详细日志,哪怕是顾玺本人,也需要双人授权才能调取核心数据。
研究院周边更布设了360度无死角监控,24小时有国安人员巡逻,甚至在空中启用了无人机反制系统,防止任何非法窥探。
曾庭轩对此感触最深。
他负责的核热推进实验室里,存放着核心反应堆部件。
此前他每天下班前都要反复检查门窗、锁具,生怕出现意外。
现在,国安人员会在每天实验结束后,与他一起进行双重清点和封存,甚至连实验室的通风系统都安装了保密监测装置,确保没有任何技术信息泄露的可能。
有国安部门守卫,众人都觉得更安心了
安保升级的同时,研究院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张。
新建的实验楼拔地而起,里面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低温实验室、核聚变模拟舱、反物质储存装置。
人才公寓、科研图书馆、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越来越多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这里,“顾玺研究院”的名字,逐渐成为高端科研项目的代名词。
顾玺却没有丝毫松懈。
他想做的科研项目实在太多了——量子计算机的商用化、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发电、反物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他希望能在病重前,把前世攻克过的所有技术都复制过来。
初夏的一个周末,娱乐圈的平静被一则盘点视频打破。
自媒体播主“星娱扒姐”以犀利的风格闻名。她的新视频《盘点退出娱乐圈的十位明星》,原本只是常规的娱乐内容,在剪辑完8位退圈明星后,来到最后两位。
——韩漓和顾玺。
星娱扒姐,原名洪兰的自媒体主播,手指一点,在网上收集着两人的各种影视资料。
当年韩漓已经是影视歌三栖的天王巨星,顾玺则是有名的原创作曲人。
两人突然在事业巅峰期退圈去上大学,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
洪兰也很好奇,他们究竟去哪了?
洪兰一边剪辑视频,一边打开搜索引擎,先输入“顾玺”两个字。
下一秒,她的表情瞬间凝固,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鼠标差点掉在桌上。
“卧槽!这……这是真的吗?”她的声音都在发抖。
只见屏幕上,“顾玺”的百科词条赫然写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院院长。
凝聚态物理、量子科技、核聚变能源领域顶尖专家。
下方的科研成就列表,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全球首次实现反氢原子量产,成果发表于《科学》;
-研发新型核聚变装置,将等离子体约束时间提升至1200秒,打破世界纪录;
主导核热推进发动机研发,推力比现有技术提升5倍,为深空探测提供核心动力;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照片上,是顾玺穿着白大褂的模样。
若非是同一张脸,洪兰都以为只是恰巧同名同姓了。
顾玺都这样了,韩漓呢?
洪兰咽了口唾沫,颤抖着输入“韩漓”。
结果,同样的画面出现了——
照片中的韩漓,也从个人艺术照变成了白大褂。
百科同样变了,如今的认证信息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超导物理、反物质应用领域权威专家”。
科研成就同样耀眼:
研发高温超导激光诊断系统,为核聚变装置提供核心监测技术;
主导反物质能量转化研究,转化效率达80%,研发全球首个反物质充电宝;
参与核热推进发动机设计,解决极端环境下材料稳定性难题;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我的天!”洪兰激动的几乎失控。
这两人退圈太久了,她打赌肯定没人注意过他们的百科词条,否则早爆了。
洪兰立即删掉之前的内容,只剪辑顾玺和韩漓。
《明星退圈后的职业,惊呆你的下巴》。
把两人过去在舞台唱歌的视频和百科内容做对比,并发到网上。
视频一经发布,瞬间引爆全网。
#顾玺韩漓中科院院士#
#娱乐圈最牛跨界#
#当年追的歌星变科学家#
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榜首,相关讨论量在两小时内突破20亿。
研究院里,科研人员们也被这场“全网震惊”逗乐了。
夏清秀拿着手机给顾玺看网友的评论:“院长,好多粉丝叫你们在研究所开直播,说想看你们的科研生活!”
顾玺笑着摇头,继续看手里的实验数据:“别管这些,上班了。”

第119章
尽管早已远离聚光灯, 顾玺的生活重心完全倾注在科研之中,但还是经常和一位朋友联系。
那就是他少年时的挚友,患有自闭症的钢琴天才——祈天语。
如今的祈天语已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钢琴家, 被乐评人誉为“音乐精灵”。
顾玺始终与他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抽出时间见面几次, 聆听他的新作,感受他用音乐构建的纯粹世界。
今年, 祈天语的全国巡回钢琴音乐会一路顺利,每一场都圆满成功。
他的状态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稳定。直到巡演来到最后一站——A市,顾玺所在的城市。
音乐会开始了, 顾玺坐在研究院的休息室里,面前的屏幕正直播着这场音乐会。
祈天语穿着一身黑色燕尾服, 身形比去年见面时清瘦了些, 却依旧带着那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这个少年相识的挚友,是自闭症谱系里的“天才特例”, 对音符有着近乎偏执的敏感, 唯独对顾玺有着无条件的依赖。
顾玺看着屏幕中的好友,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
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演出过半,祈天语正在演奏一首舒缓的夜曲,琴音如流水般徜徉。
突然,他的手指在琴键上停了下来,音乐戛然而止。
他抬起头,眼神在观众席中茫然地搜寻,然后像个找不到家人的孩子,带着固执的对着麦克风重复:“顾玺……我要顾玺……”
观众席立刻炸开了锅,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
台下观众一片哗然, 窃窃私语声逐渐变大。
工作人员急忙冲上台,试图安抚他的情绪,却被祈天语用力推开。
他的肩膀不停颤抖,嘴里反复念着:“顾玺在哪……我要找顾玺……”
顾玺转向韩漓:“韩哥,帮我!”
几分钟后,舞台上的大屏幕突然闪了一下。原本播放着音乐会海报的画面,瞬间切换成了研究院休息室的场景。
当顾玺和韩漓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全场观众发出了整齐的“哇”声。
两人还是那么年青俊美,身上的科研白大褂,竟多出了几分禁欲的味道。
音乐会是柏瑾之帮黑进来的。
此时顾玺坐在钢琴前,韩漓站在他身后,轻轻扶着他的肩膀。
顾玺深吸一口气,指尖落在琴键上,熟悉的旋律缓缓流淌出来——那是他和祈天语曾经共同表演过的《星河》。
琴音温暖,像在轻声安抚。
舞台上的祈天语听到琴声,猛地抬起头。
他盯着大屏幕上的顾玺,眼睛里渐渐有了光亮,颤抖的肩膀慢慢平静下来。
几秒钟后,他重新坐回琴凳,指尖落在琴键上,跟上了顾玺的节奏。
两道钢琴声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大剧院,一个沉稳温暖,一个清澈灵动,像是跨越了空间的对话。
祈天语的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琴键上。
他的手指飞快地在琴键上跳跃,仿佛要把所有的思念都融进旋律里。
观众席里,不少人感动的直抹泪。那份透过琴声传递的友情,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只有祈天语听到,在优美的旋律之下,顾玺正在用他们独有的音乐语言向他告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