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到古代嫁山神(余生田)


两人配合默契,遥云又能干,他们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磨完了一桶米浆。
打水把人家的磨洗了干净,到了后街与郭娘子打了招呼,两人在店里,开始做辣椒油。
晚上做米皮,得有辣椒油才香呢。
干辣椒是遥云帮忙挑的,余冬槿这人嘴巴灵,但眼力一般,都是买来了尝过了才知道好不好,那样就太麻烦了,还好有遥云在,能帮他挑他想要的,辣而不干的,是适合用来做辣油的。
一大包辣椒全被倒了出来,余冬槿一边切干辣椒一边打喷嚏,遥云看的都鼻子发痒了,抢过刀让他到一边去。
余冬槿揉揉鼻子,尴尬一笑,“我习惯一下就好了,这辣椒切开还挺呛鼻子。”
遥云:“不是要泡海带么,你去做那个吧。”
余冬槿:“海带要泡一夜呢,泡前还要蒸,怎么着也得到明天才能用了,不急。”他想了想,回忆了下,然后去后头厨房里找了找,果然找到了一个研磨用的小石臼,高兴的回来,说:“你来切我来磨,咱们分工合作,好不好?”
刚刚磨米浆也是这样,余冬槿觉得他们这样一起忙起来,很有意思。
遥云见他一双眼睛亮闪闪,不知为何忍不住心里闷笑,不过面上不显,点头道:“行。”手上用菜刀盛起一把碎辣椒圈,小心的放到了余冬槿的石臼里。
两人在一片刺鼻又上头的辣椒味里,把一大袋红红的干辣椒磨成了两种碎碎,一半稍粗一半细腻,将家里两个罐子装了个大半满,想做出口感好,能挂在菜上颜色鲜亮的漂亮好吃的辣椒油,得用两种辣椒粉搀在一起才行。
余冬槿做辣椒油的房子,也是在网上看到,回家琢磨着学会的,除了烧热豆油和猪油后,加入各种香料给油提香去腥以外,另外还需要给辣椒粉加芝麻增香,泼第一道油后还需要加入香醋,最后在连泼两次油入辣椒粉,最后淋上白酒,才可拌匀密封闷香,这样闷着要闷上整整一夜,出来的辣椒油才滋味香浓,漂亮好用。
但余冬槿今天就要用辣椒油,于是他没等闷香,先打了两碗出来用,剩下的才全部封了起来。
当然,现在有了儵鱼和薲草,这两样自然也要加入,余冬槿用了三分之一的儵鱼片,在烧油的时候和香料一起加了进去,而薲草则在拌匀辣油时,与白酒一起加进去。
一时间,整条街又开始香气扑鼻,这滋味甚至比上午的骨汤更霸道,一路都飘到了隔壁路尾的长岳私塾小学里,搅得还未下学的孩子们都无心上课了,这辣油的味道虽说是辣而不呛,但大多数小孩还是怕辣,此刻深呼吸几口,鼻头都红了。
这叫上课的先生很是无奈,他鼻子嗅嗅,喉头也忍不住动了动,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是哪家小店又或者哪户人家的手艺啊?这味道,也太诱人了些。
嗯,等下了课,得去瞧瞧去。
而这味道,更是从私塾巷里冲了出去,隐隐约约又勾勾缠缠的,叫外头南大街的行人忍不住纷纷驻足,转脸朝着私塾巷里张望,就是那儿没错了,这味道就是从那里头传出来的。
有上午就闻过骨头汤香味的,这会儿叹着气和身边的人嚷嚷:“这肯定又是那家面馆,这滋味,我也就在他们家闻过了,香的要命!”
同样也闻过味儿的不止他一个,也说:“是啊,肯定是他们家!不过人家不是面馆吧?好像叫什么,什么李家杂食铺子来着,名儿怪怪的。”
他们声音都大,叫周围陆陆续续开始驻足的人都忍不住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面馆?李家杂食铺子?私塾路里有这样一家店么?里头比较出名的也就一家酱料店,那家酱油做的挺好。
莫非是新开的?嘿,那晚上可得去尝尝才行。
可叫他们失望的是,那几个知道那杂食铺子的,随后又与同样蠢蠢欲动的同伴道:“吃不到,他们家还没开门呢!后天才开门做生意,咱们才有的吃。”
旁人也同样遗憾,“可不是么,他家还不做早饭,就只做中午晚上的,卖的好像是……”
“卖面!还有什么米皮,反正我后天肯定要去尝尝。”
“同去同去!”
居然还未开门?众人纷纷发出失望的叹息声,有那不死心又闲的没事的老饕脚步一转,决定还是进去看看。
而余冬槿与遥云这会儿,又在店里和外头围着的人解释呢,“是真的,我们还在准备料,后天才正式营业。”
遥云就站在余冬槿身边,拿那双锐眼看外头的人,有那本来不讲理的,瞧见他也不敢死磨硬泡了,只得遗憾道:“哎,那成吧,我到时候再来。”
余冬槿又提醒,“我这店小,没有堂食,前头人多也坐不下,大家能自己带碗的尽量带碗,打回去吃!”
众人又闹哄哄的叽里咕噜了一阵,都说知道了。
好在那辣椒油被密封的紧,不一会儿这勾人的香味就散了出去,叫私塾路上的各家嘴里总算轻快了些。
人群散了后,有那本来就是进私塾路买东西的,还在买东西的时候问余冬槿周围的邻居,问这家的东西是不是只是光闻着香。
邻居们自然无有不夸的,就连一向只闷头卖豆腐不爱和人说闲聊天的郭娘子,都在给客人切豆腐的时候开了口,说:“是真的好吃,面好汤好。”
大伙儿安了心,都等后日。
随着辣椒油的香味飘散,与人群的口口传播,附近乃至周围的一片,大伙儿都知晓了,私塾路里开了家新店,试做的菜香气扑鼻,滋味上佳,但后天才开门做生意。
余冬槿与遥云的晚饭是米皮,现在天还凉快,他要做热米皮。
蒸米皮是个技术活,余冬槿之所以选择第一周做这个,一个是因为本地没有这个做法,新鲜,二个就是他自己也想吃了。
其实余冬槿做的这些面啊米皮啊什么的,都是北方口味,他当初在网上学习,看的那个拍视频教人的账号就是一群北方师傅一起开的,专门教人做菜做小吃。
不过面食米粉这些,只要口味做得好,不管南北都有人喜欢,反正在留云县,大家口味就挺杂的,米饭米粉面,大家都吃,当然,在家还是吃饭比较多,出来吃东西,则就什么好吃吃什么。
蒸米皮则用蒸笼,笼内要放蒸笼布,余冬槿打了调好的米浆倒入蒸笼,操作一次,遥云就学会了,水气烫人,剩下的活就被他接手了。
余冬槿只好去通知左邻右舍,告诉他们晚上还有米皮送,让他们拿碗到自己店里,然后回去做料水,这个也简单,把配好的香料用纱布包了,扔锅里煮就是。
趁这个时间,他还烫了小青菜煎了豆腐。
碗里加好料水,放入调味料,加入切好的热米皮和烫好的小青菜,再再淋入灵魂辣椒油,拌匀,一道弹性十足米香浓郁滑而不粘的美味热米皮就做好了。
大伙儿开开心心的,又有好吃的了!当然,大家都不是白吃人东西的人,都想着以后余冬槿去自己家买东西,肯定要给他多饶点家里卖的东西。
余冬槿晚上这顿,又是吃的头也不抬,边吃还边说:“我早该做辣椒油的,你也早该把这两样宝贝拿出来的,这样爷爷也能吃到了。”说完又补充:“不过等咱们回去,再给他带也是一样的。”
遥云夹了块豆腐放他碗里,点头嗯是。
余冬槿又道:“明天就不给邻居们送面了,反正宽面细面都是一样的做法,只是面条种类不同。”
遥云自然听他的,说:“还要买面粉。”
余冬槿点头,道:“明天咱们还要去采购,我准备熬点猪油,家里那点猪油还是之前剩的,都不多了。”又算了算,说:“米皮还是少做,太费事了,而且还要去隔壁借石磨,郭娘子又不方便。不过,米比面便宜……嗯……咱们自己买个石磨倒也可以,但这个好像要没那么容易买的到,好像要定来着。”
遥云也觉得麻烦,不过味道倒确实是不错,他嚼着嘴里软而弹的热米皮,余冬槿说什么他都点头同意。
余冬槿最后还是决定,“还是去定个磨吧,和郭娘子家那样的,小小的就行,以后做别的也要用到。”
遥云又是点头,说:“先吃饭,莫等冷了。”
余冬槿嘿笑,端碗吃米皮。
晚上洗澡之前,余冬槿把小钱箱搬到桌上,坐在凳子上算今天的出账,边算边对遥云说:“开店的这些出入账,我还是得弄个册子记起来,做个账本才行。”以前的家用就不说了,开店了就不一样了。
遥云把他俩今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好,听他一点一点的加,报出了一个数,“五百四十一文。”
余冬槿一愣,反应过来了,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今天大头在调味料,他买的多,大料不便宜,且这些他买了足够很久用量,一共花了二百二十文,其他米面肉菜这些,加上今天请符的那十文钱,他们还真是花了这么多,他很惊讶,“你怎么算这么快!”
遥云:“都记在心里,算一算就是。”
余冬槿眼睛放光,“以后买东西,还真是都得带着你才行。”他接着算,“还有牌匾的八十文,加在一起,咱们在店里已经花了六百二十一文,记下记下。”
余冬槿又算了算,“咱们店里明天就要把定价和注意事项贴出去……我算算,假如一天卖五十碗……”说到这里,他想到今天店外的盛况,以防万一,“假如一天一百碗!咱们留云县人胃口没那么大,一碗面小碗的算一两半大碗的算二两,一百碗的话,算上损耗和有些胃口大要三两的,一斤面粉出一斤四两的面,一天就大约要准备十五斤灰面。”
余冬槿拿着树枝在地上扒拉着算,“一斤面粉二十二,十五斤就是三百三,肉酱的话,合算一下,一天大约要五斤肉,加上菜和汤料还有其他料的成本……”他看向遥云:“咱们就卖,一两半的八文,二两的十文,三两的十二文?怎么样?”
遥云点头,“可以,咱们这有肉有菜的,料也足,这般定价很合适。”
余冬槿有点忐忑,“应该好卖吧?”
遥云笑了,“别担心,肯定好卖。”
有他这句话,余冬槿就放下心了。
两人这天早早的睡下,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昨天米面买的少,他们这回过去要买够一周要用的,至于菜蔬和葱姜蒜这些,得每天赶早卖新鲜的,而且菜蔬还得根据季节进行调换,现在没有大棚蔬菜,百姓们卖的菜都是根据季节不断变换的。
像他们今天用的就是菜心和小油菜。
而且他还要去买纸,笔墨砚台他是有的,这玩意金贵,连同原主的那些书,他后来都一起带过来了。
买纸裁了做本子,用来记账和做告示,算盘暂时就不用了,店里现在进出都有数,他自己能算。
两人在市集买好了东西,又去粮油店买了盐,定了米面、豆油让他们打包送店后,才一起来了纸铺,在里头只选了十分一般的,可以用于书写的粗制纸,一卷颜色黄,长三尺宽两尺的毛边纸要了他们二十五文,至于好纸,余冬槿看都没看,反正他看一旁穿着书生袍的富贵年轻人,是拿着银两来买的。
嘶,读书真费钱啊。
到家的时候,粮油店的伙计也推着小推车刚到,余冬槿给他开了门放下东西,与遥云一起和他把东西搬进了店里。
收完东西放完东西,把汤熬起来后,他们到街上问了问郭娘子家的石磨是在哪里买的。
郭娘子道:“我这个石磨都多少年了,当初还是从乡下搬来的,都不晓得是谁做的。”
余冬槿:“原来是这样。”
今天郭娘子的儿子贺纯也在家,正帮母亲切豆腐,闻言道:“你们去城东三街,那边第二条巷子里,有个石匠做这个生意。”说完又道:“你们其实完全没必要去买石磨,咱们都是邻居,我家豆腐都是赶早做,你们拿米浆完全可以下午时来我家做。”
郭娘子也点头,“正是。”她知晓两人的顾虑,便道:“到时我在前头你们在后头,这巷子里人来人往的都看得到,你们又是小辈,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莫要担心。”
余冬槿明白他们是好意,便看了看遥云,遥云却摇头,说:“我们用石磨还有别的用处,到时候总打扰娘子实在不好。”
余冬槿便点头,“嗯,确实,还是买一个吧。”
听他们这么说,郭娘子和儿子便不再劝,他们也是记得李家人的好,才想着多帮帮余冬槿的,不过既然人家不需要,那自然不会强求。
两人却没出去买东西,余冬槿有点茫然的被遥云拉回了家。
余冬槿:“干嘛?不去买石磨么?”
遥云却道:“我自己做一个算了。”
余冬槿吃惊:“你还会做这个?”
遥云:“也不难。”
余冬槿看他那认真的还真决定好了要自己做的样子,笑了,一拍手:“行啊,那还省钱了,什么时候能做好?”
遥云:“得看看,你在家熬油,我出去一趟。”刚刚去市场,余冬槿买了猪板油,说回来要熬猪油的来着。
余冬槿点头,问:“嗯,午饭之前回得来不?”
遥云抱了抱他,“回得来。”
余冬槿在他肩头蹭蹭,软声道:“等你。”
难得一个人在家,余冬槿颇感寂寞,他先坐在凳子上歇了歇,才关了店门,去了后头的厨房,开始分切猪板油,熬猪油用前头的小灶不行,得用后头的大锅。
过不久,熬猪油的香味就又开始在街巷上蔓延。
余冬槿熬完猪油遥云还没回来,他便又到后面开了店门,在店里揉了面开始做拉面。
待他经过了几轮路人客人与邻居的围观,还被一个探头探脑却瞧着有点社恐的书生模样的中年人看的莫名后,拉面刚做好时,遥云终于回来了。
他当然没有带着石磨回来,这么点的时间,哪可能做得好一个石磨,他是带着石料回来的,走的是前门。
余冬槿听见动静,让刘家小孩帮他看店,连忙去了后头,就看见遥云把石料放到院里的石板路上,正在拍身上的灰。
余冬槿连忙过去帮他拍,十分惊讶,“这么大一块,你扛回来的时候没被围观吧?”
还真有人一路看他扛过来,且是个话痨,不停的夸他是个大力士,但遥云嫌男人聒噪,一路都没理他。他点头,回答余冬槿的问题:“有。”
余冬槿好笑:“那你岂不是出名了?”
遥云想了想,说:“有个这样的名声也不错,万一有人好奇,来咱们店里看我,那肯定得留在咱们店吃饭。”
余冬槿忍不住笑出声,“哈哈哈哈,有道理,确实挺好的。”
收拾好身上的灰,洗了手,两人回了后头店里,遥云一进屋,看见案板上的一堆面条,忍不住挑挑眉头去瞧余冬槿。
余冬槿不太好意思,转头去看俩孩子。
两孩子还挺认真,小的那个搬了小板凳坐在灶前看火,大的那个站在柜台边眼睛睁的圆溜溜,一派小掌柜的模样,此时见他们回来了,都转头看他们。
余冬槿便笑,和他们说:“中午你们就在我家吃饭,好不好?”
两孩子不约而同的舔了舔嘴唇,然后大的答:“我得回去问问我娘和我婶子。”这俩孩子一个是刘家老大的儿子,一个是刘家老二的女儿,是堂兄妹,要在别人家吃饭,自然都要问过各自父母才可以。
余冬槿摸摸小女孩的头,“行,去吧。”
俩孩子赶忙手牵手去了。
余冬槿竖着耳朵听,隔壁,先是刘奶奶的声音,她问孙子孙女:“你们没缠着要吃吧?”
小孩连说没有,余冬槿连忙探头过去喊了一声:“刘奶奶,是我想请孩子们吃饭,你叫你家大的也过来。”又转头去喊郭娘子家,“郭娘子,你家郎君也还没吃吧,让他来我家一起吃吧。”
这俩家当初在李夏夕病时和丧事上帮了李家不少忙,余冬槿刚刚想着遥云时,和面是走了神,一个手抖加多了水,水多了加面,拉面便做多了,现在正好用来请客。
两家邻居客气了下,但耐不过余冬槿的劝说,还是让孩子们过来了。
遥云把家里得凳子椅子找出来,两张小桌并一起放在墙边,面煮好了,他们俩加邻居家的四个,六个人便开始美美的喝汤吃面。
桌上,还有贺纯端过来的小葱拌豆腐和刘家三兄妹拿来的酱瓜,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余冬槿挺喜欢的。
贺纯格外喜欢吃面,他今日在家,便没穿书生袍,身上是一身轻便好用来干活的短褐,余冬槿看他吃得香,便说:“昨天你都没吃到,昨天中午我和阿云做的也是面,不过是宽面,今天虽然是细面,但用的汤底和料是一样的,幸好你今天在家,爱吃就多吃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