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网文大神魂穿夫郎暴富了(日进斗金)


“听说细雨斜风先生就在那群府城过来的考生里面,也不知到底是哪一个?”
“我家妹也让我好好打量下细雨斜风到底是什么模样, 早就听说他长的气宇轩昂, 传言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众人仔细打量了一番,目光便落在了长的比较好看的几个府城考生身上。
陆秋成自然也在其中,但若非自爆姓名, 一时间谁也看不出到底谁才是传说中的细雨斜风先生本人。
这时便有一名京城里的考生,大理寺卿孙渚之子孙书文站了出来。
他自小聪慧过人, 乃是此次京城中的甲等头名。
对着府城的考生们大喊一声道:“敢问细雨斜风先生到底是何人?”
这一声问候之后, 京城与其他地区的考生们纷纷都看向了他, 而府城来的考生们却一致朝着陆秋成望去。
于是这孙书文顿时便猜到了陆秋成便是传说中的细雨斜风先生, 周围的考生们也一下子反应过来,一个个都盯着陆秋成打量起来。
“这细雨斜风先生长得确实英俊, 没想到这样与我们同龄的考生竟如此厉害!”
“细雨斜风先生才华厉害也就罢了, 没想到长得竟也这般出挑。与他相比, 我真是自惭形秽。”
“细雨斜风先生果然如我想象中一般,瞧着气度非凡!待日后大家同朝为官, 想必也能扶云直上, 实在是羡煞旁人!
陆秋成:“……”
他很是有些无语。自己并非细雨斜风先生, 但此时没人特地问他, 自己也不好主动说别看我了,我真不是细雨斜风先生!
好在他头大了没一会儿, 宫门就开了。有侍卫列队出来, 后面又有太监着笔墨一一登记姓名。须核对完姓名与户籍以后, 才得以入内考试。
考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殿试之上,也就没什么人再过多的关注他了!
府城的考生们都是第一次见到皇宫与这么多的侍卫, 大多数人都不自觉的开始紧张起来。
毕竟府城中的世家大族,与京中的不能比。皇宫威严,光是那些禁卫军就都是从京中世家子弟中招募,一个个气势十足。
陆秋成不过是个农民出身,又是第一次进皇宫,自是也有些紧张。
不一会儿,他被引领着来到一处院落。
那院落极大,中间放着一百多张桌椅。院子周围都是房间,每个房间里面都有十多张床铺。
侍卫们让考生们排队进入,陆秋成进了一间房间,将行李放在自己面前的床铺上。
之后便又走了出去,学着其他人的模样在院子里随意挑了一张桌子坐下。
桌上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正是供考生们笔试用的。没过多久,待考生们全部坐下,便有太监入内,拿出一张皇榜。
一瞬间,院落中所有的侍卫们全部跪下,京城中的学子们也纷纷起身下跪。
其他地区的考生们慢了半拍,但也有样学样的跟着其他人做。
陆秋成自也跪在地上,听那太监宣旨。
那太监这才打开皇榜,宣布了一道考题。
这是皇帝亲自出的,取了《中庸》中的一句,让考生们论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核纤棚道以仁。”的意思。
并讲讲自己若是做了臣子,应如何做个贤臣。
这实际上考校的还是最基础的四书五经,对进入殿试的考生来说应当毫无难度。
陆秋成刚听到这个考题,心就沉了下来。身上的紧张感消失殆尽,开始思索答题的角度。
那太监宣完考题之后,走出考场。考生们才又起身坐回座位,开始答题。
陆秋成十分迅速的提笔在纸面上书写起来,甚至没有提前打个草稿,因为不需要。
他本就过目不忘,这些考题对他来说早就倒背如流。
至于后面那个如何做个贤臣的问题,陆秋成又引了一句《中庸》第二十章 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论述,自也是答的十分精彩,又有理有据。
在陆秋成奋笔疾书的时候,大多数进入殿试的其他考生答的也是非常的快。
然而地方上的春试,因离京城太远,一直无法做到完全干净,因此每年都有浑水摸鱼之辈被塞进来。
此时便有那等混入殿试之人,正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在考卷上胡乱作答。
一个时辰之后,陆秋成全部答完了。他落款以后,也不知到底该做些什么。略略等了一会儿,又检查了一下卷面,便听到有人说要交卷。
他抬头一看,原来正是之前那个在门外问谁是细雨斜风先生的考生。
那孙书文已经考完了,叫了考官过来收卷。之后便起身离开,回到了其中一间房间之中。
陆秋成见状,也效仿他举手,叫了考官过来收卷。
待他起身离开的时候,便瞧见那孙书文正站在窗边看他,见他也望了过去,便对他抱了抱手。
陆秋成也不认识这人,但对方对他示好,也不好无视。于是也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
约莫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便陆陆续续不断有考生交卷,京中的地方的都有。
李枫写得也还算快的,大多数的考生在一个半时辰之内都写完了。回到房间之后,便互相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这次的题目。
到了快两个时辰的时候,场上便只剩下了三四个考生还在作答。
瞧他们神色为难,便知道他们根本不知如何作答。
屋子里的考生看着他们也是十分轻蔑,有人议论道:
“这等水平,也不知塞了多少钱才混进来。”
“每年都有这么几个,便是殿试不过,回去也混了个举人的功名。”
“听说有一年有个人是商户之子,从小未曾读过什么书,花了千两黄金混进来的。因为实在太差,殿试竟交了白卷。被先帝抓住革除了所有功名,让他过考的监考官也被罢免了!”
众人议论纷纷,到了两个时辰的时间。不管写完没有,考官们都下场去收了考卷,将那几个考生赶下场来。
第一日的殿试,便这样结束了……
下午的时候,皇帝与大臣们会在殿中集中批改这些考生们的试卷,但是这些考生们却是没什么事情可做的。
殿试结束以后,考生们也不能出考场。他们今日就歇在这里,饭食热水也由宫中统一提供。
不一会儿,果然有宫人送来了午饭。陆秋成一看,三菜一汤,有菜有肉,伙食还算不错。
这是这等大锅饭,便是御厨做的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陆秋成简单用过饭后,便有人将碗盘收走,此时所有人也彻底闲了下来。
这些考生们年纪轻轻,又无事可做,自是闲不住的。
不多时,就有考生们走出房间,互相往来交流起来。
陆秋成的房间外面一时间来了不少人,多数都是京中的考生,为首的便是那个孙书文。
他径直走到陆秋成面前,对着他抱以一礼,便问道:“敢问这位兄台,便是细雨斜风先生么?鄙人姓孙,久仰大名,实在是十分敬佩!”
陆秋成顿时觉得头大,只得起身,淡淡的回了一礼后说道:“实在抱歉,我姓陆,兄台可以叫我陆兄。我并非细雨斜风先生,不过一个普通考生。也不知这位孙兄哪里来的误会!”
陆秋成说的真诚。孙书文闻言仔细打量他一番后,皱起眉头。
他自幼随父亲学习探案的学问,在识人上也颇有一番功底。
他瞧着这陆秋成不像说谎,但周围其他府城考生的反应,却又告诉他此人就是细雨斜风先生本人!孙书文第一次感到迷惑了……
然而陆秋成都这样说了,他也不能继续纠缠着这个话题多说什么。便只得讪讪的告辞离开。
那些随着他一起过去的京中考生也一并呜啦啦的离开了。
等到了自己房中,才不禁议论道:“书文兄,看来这次可是你弄错了!那陆兄说自己并非细雨斜风先生呢!”“但也不排除细雨斜风先生不愿意承认吧?他是考生中第二个交卷的,必是有几分本事。若他不是细雨斜风先生,那谁会是?”
“我还真不清楚了。”孙书文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我瞧这陆兄的模样,不像是说谎的样子。等后日殿试的时候,若是细雨斜风先生在场,想必陛下也会另眼相看。到时候我们可以再看看,看看这位陆兄到底有没有撒谎!”
金銮殿上,晋文帝正在批改这次考生们的试卷。
这已经是朝臣们选拔过一次的,把答的牛头不对马嘴,或是字迹太差的先淘汰了。余下八十多份,再给皇帝过目。
“哪个是陆秋成的考卷?拿来给我看看。”晋文帝开口问道。
此时他身边的总管太监何公公便将一张试卷呈上。晋文帝捧在手中,仔细看一遍,开口夸道:“引经据典倒是熟练,这手颜体字也挺不错的,瞧着朴拙有力,可见此人为人方正。”
殿中的朝臣们都是人精,听晋文帝特地提到这个考生,又夸他考卷,便也纷纷赞扬起来。
晋文帝看了身边的晋晏王爷一眼,把那试卷递给他问:“你怎么看?”
晋晏王爷接过试卷,仔细看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思路清晰,字迹流畅,的确是不错。”
他知道陆秋成便是细雨斜风先生,因此皇兄才特地把这份考卷拿给他看。
然而他看到那卷子上的字迹时,不知为何,心中却突然一跳,觉得很不习惯。
往日里,他看到的文稿明明都是用的簪花小楷,字迹清秀灵动。然而这考卷上的字迹却格外拙朴,与文稿上的仿佛不是一个人写的!
或许真的不是一个人写的!晋晏王爷突然想到。
之前在墨香阁时,他看到林哥儿的字迹,也是一手簪花小楷,与文稿中的一模一样!
应当是细雨斜风写完了稿子之后,每次由林哥儿誊抄了,再送到墨香阁?晋晏王爷心中想到。
“你来给这卷子评个级吧?”晋文帝让何公公将手中的朱砂笔递给晋晏王爷,对他说道。
晋晏王爷知道这是晋文帝特地让自己抬举陆秋成,于是便光明正大的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个甲等。
这时皇帝才让何公公将那试卷放到一旁,又开始审判起别的试卷。
八十多份试卷,一一审判下来,也花了两个多时辰。
最后挑出了五十份试卷评为甲等,剩下的便全部归为乙等。
甲等之人,再通过第二日的考试,才有进入三甲,考取进士功名的机会。
而落入乙等者,不管后面名次如何,此次都已经失去了进士的功名,只能算个举子了。

在考生们不知情的时候, 已经有一半多的考生落了榜。
然而大家此时还是继续准备着第二日的笔试。
翌日一早,便有号角叫考生们全部起床。
待考生们吃过早膳以后,便有太监入内, 公布了第二日的考题。
第二日的题目, 正是晋文帝目前遇到的难题。
大晋朝重视农业,经济开放,与周边国家经济交流频繁。
若非遇上天灾, 百姓总的来说还是能吃饱肚子,人口也增长了不少。
只是这些年晋文帝实施的这些政策肥了民间的商户与世族, 朝廷却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再加上局部地区时有灾害, 朝廷每每花钱救灾。
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 却没有流入, 大晋朝国库日渐空虚!
面对这等情况,晋文帝其实也让朝臣们加入了讨论。
但这些朝臣们分为两派, 一派支持加税, 一派反对加税, 想要寻求新的解决放法。但讨论了很久,也没提出什么有见地的意见。
以大晋朝如今的政策, 有功名的人是免税的。实际上那些大家氏族、或是富商们, 因为种种原因, 家中多有功名, 加税也加不到他们的头上。
赋税到了地方,往往就被强加到当地的百姓身上, 那苦的就是没那么富裕的百姓了!
晋文帝索性便让此次的考生们来进谏, 看看这些年轻的学子们能不能想到一个充盈国库的好意见。
这个题目很大, 而且很难。
大多数的考生们对四书五经是倒背如流,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遇到这种庶务上的事情, 就一头莫展了。
陆秋成这次拿到考卷以后,再没直接动笔,而是细细思索起来。
他是从小苦着长大的,最是清楚农民们的苦处。后来他去县城里当差,日日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又帮忙写信,对各行各业也算是有些粗浅的了解。
要充盈国库,却又不从百姓口中夺利,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一次,陆秋成足足写满了两个时辰才交上考卷。
等他交卷的时候,整个考场里只剩下三四个人没写完了。
陆秋成回到房间以后,李枫就上去问他道:“陆兄,怎得今日你写了这么久?”
陆秋成长叹了一口气道:“这题目实在太难。我想了很久,竟没有想到格外妥帖的法子,今日的题目,我答坏了!”
李枫闻言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要想充盈国库,左右不过是增加赋税,扶植农业,推动商贸。书院的夫子以前都讲过的呀!”
“这些都是空话,当今圣上难道不知?再说增加赋税,如今赋税虽比以前要低,但农户们也就勉强混个温饱。若是遇到灾年,也是勒紧了裤腰带子过活。”陆秋成说道:“我们身有功名,提出增加赋税,自是不受影响,但下面的百姓们怎么办?”
李枫闻言目瞪口呆,说道:“今日不过是殿试,考校的是我们的学问,你怎得钻了牛角尖?好像要当庭面圣似的?你若是因此落了名次,岂不是可惜?”
“可我们的答卷,也是要给陛下看的!自是不能乱说!”陆秋成十分严肃的道:“反正也已经考完了,题目也答过了,一切听天由命吧。”
说罢,他就躺在了床上,闭目养神起来。
金銮殿中,众臣们把挑选出了的答卷放到了晋文帝面前,也是五十多份。
晋文帝一目十行的一一看过,大多数的考生答的都中规中矩,无非就是那几句套话。
有一两个商人家庭出身的考生答得倒是细致一些,很有些巧思,但也并不合晋文帝的心意。
他看完了五十份考卷以后,眉头皱起,才开口说道:“这里怎么没有昨日那位陆秋成的考卷?他答的如何?”
“回陛下,这位陆生答的离题了。”有审阅试卷的朝臣们开口说道。
晋文帝此时便又开口问道:“竟然会离题?给我看看他写了什么?”
“这……”那朝臣微微一顿,抬头看了晋文帝一眼,略微犹豫后才让人将陆秋成的考卷给呈了上去。
晋文帝拿到那份考卷后,见一张纸上字迹很小,竟写得密密麻麻,不禁吃了一惊。
他仔细读了下去,才见到这考卷确实是离题了。
陆秋成先仔细写了普通农村百姓每年的大致收入,又写了城市里小老百姓的大致收入。然后长篇大论的申诉不应加税的原因。
之后,他又提出如今大晋朝的土地财富太过集中在部分人的手中。
列举了氏族大家可以无止境的买田买地,甚至开设私矿等例子。
而且他们往往身份尊贵,无需纳税。而普通百姓则很难得到土地致富,国家的赋税又多来自于他们,国库自是无法充盈。
最后,陆秋成还十分大胆的在考卷上写道:“要充盈国库,须得从富人入手,而非百姓身上盘剥。但各家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现在即便提出可行的意见,也会有无数人出来反对!毕竟谁也不愿自身利益受损,推动起来会十分困难。因此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以上皆为在下肺腑之言,虽离题万里,但却是诚心之语,只求陛下能够看见,为国家社稷尽一份薄力。”
陆秋成的这份考题的确是离题了,但晋文帝却看得热血沸腾!
他也顿时明白了,为何陆秋成的这张考卷直接被刷了下去,都没能递到自己眼前。
里面有些话实在是触到了堂上这些朝臣们的利益,晋文帝如今的烦恼也正在此处,陆秋成的这张考卷,虽没能提出完满的解决方法,但却实在是说到他心底里去了!
“这张卷子留下。”晋文帝把试卷放到桌上,接着又对审卷的朝臣们说道:“还有哪些被你们刷下去的卷子,全部呈上来,我要一一查看。”
朝臣们顿时有些心虚,接着才不情不愿的将所有卷子呈上。
晋文帝看过以后,又从中挑出了两张后说道:“这两张也留下。”
之后才起身说道:“你们倒是精明,考卷中但凡有尖锐一些的文字,就被你们找理由刷掉了。”
“这个陆秋成,还有刘卓和孙书文,我记得昨日也是入了甲等的!孙叔文还是大理寺卿孙渚的儿子。他虽避嫌没来,但若是被你们就这么拿掉了,岂不是让我大晋朝白白损失了三个人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