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学术型偶像(铁马倦倦)


楚孑无奈,既来之则安之吧。
但二师兄的力气弱得惊人,楚孑还不得不帮他一起提。
等下了火车之后,楚孑已经是气喘吁吁。
生怕这次墨江之行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而后,他见到了他们的向导。
一个留着寸头、带着墨镜,有花臂纹身的酷哥。
之前他们只语音通话过,楚孑听声音还以为李文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学生,毕竟是当地茶叶研究所的一名文员,却没想到见面之后发现这么狂野。
而且,李文向导不止长相狂野,就连车技也十分狂野。
从火车站到碧溪古镇几十公里的弯弯曲曲的公路,竟然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下了车,实不相瞒,楚孑的腿都还在打颤。
这一路实在是太刺激了。
二师兄精神倒是特别好,戳着李文胳膊问:“文哥文哥,你说这碧溪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呀?”
“就是一些古楼、古建筑,”李文不动声色地挪开自己的胳膊,“你们随意走走就好,我下午来接你们。”
二人:“……”
真的是好冷漠。
但也没办法,二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开始探索起这座古镇。
楚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镇真的是非常古,早在《云省通志》之中就有记载,这里在1406年便成立了,原名碧朔,1919年才改名碧溪。
“你看这里到处都是青石铺地,而且外圈还有城门城口,城中心还有八角笼,啧啧啧,”二师兄一边走一边说道,“可见这里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是防御之城啊。”
楚孑也顺着二师兄的目光看去,只见城墙巍峨,高耸入云,显然它们的存在就是在警告来者,不要打这里的主意。
这座古镇就是当时茶马古道上一座非常重要的驿站,凡是要走茶马古道进入墨江的马队,必然要现在这里停留修正,才能继续前进。
而在碧溪古镇,同样有很多茶叶厂,这些茶叶厂有的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想来是当时有些茶商将茶叶从滇、川运来,便就地贩卖了。
而这里的茶叶厂也有些非常著名的茶品出产,比如全国都很有名的“他郎女儿红”,就是这里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女儿红”是著名的酒品,但其实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只是一种全部由女儿来制作的技法,在当地所代表的则是特指一种春茶的制作方式——适龄的女儿采摘春茶时只采古树上细嫩的毛尖,噙于口中,之后再经过烘焙等等操作,也全部由女儿完成。
当然了,现如今他郎女儿红已经成了碧溪古镇,乃至整个云省的招牌,因为需求量大,所以也并没有再全部由女儿进行采摘和制作,只是依旧保留着古法的制作方式,尽量少的用机器烘焙,因此产量并不高,而价格却不低。
既然来到了当地,楚孑和二师兄也没能免俗,买了几袋,找了一处茶馆,便就地泡了起来。
普洱茶讲究年份越久越醇厚,还有一种独属于叶子而非茶芽的独特香气,是酚类物质的芬芳,但他郎女儿红却只用嫩芽,所以尝起来十分鲜嫩、爽口,与传统的普洱茶大相径庭,让楚孑和二师兄都十分印象深刻。
喝完,楚孑不住地想,虽然同为普洱,但在云省这个普洱茶的发祥地,各地的普洱茶仍然是做到了差异化,也难怪过去了这么多年,提到普洱,依旧是以云省为尊。
他郎女儿红便是把古法玩出新花样的茶品,很值得学习。
喝完了茶,楚孑和二师兄又继续逛古镇,这时候二师兄那种人畜无害的社交能力便充分体现了,几乎只是问了一些人,他便已经了解到了整个古镇的历史。
古镇上以“黄、李、何、张、庚”姓的人最多,这五户也是曾经碧溪古镇的五个大户,分别掌管了整个镇子的官、兵、商三方面,而这些古人的大宅在今天也依旧存在,并且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楚孑和二师兄去了几间古宅,如今这些古宅已经没人居住,而是变成了景点了,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也能看得出来曾经这个镇子的辉煌,并且了解了这里的历史。
逛着逛着,楚孑和二师兄也都有点饿了,随便找了家小馆,也都是地道的味道。据当地老板说,他们现在所做的米干,即一种用米做的主食,也是古法,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
楚孑只能感叹,这里的整个古迹甚至古风保护都太好了,可以说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历史。
而且,这里虽然历史氛围浓厚,是活字招牌,但却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大家都很安静,连商贩们也只是在门脸里坐着聊天,更宝贵的是,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卖各式各样的特色茶叶,毕竟这里茶叶厂也很多,很多古法都被传承了下来。
楚孑和二师兄逛着,一次次感叹这里的整体保护与开发工作做的好。
如果清源村能有这种氛围……
楚孑不忍细想。
既然来了,就要体验个够,吃饱喝足之后,楚孑和二师兄还找了几家古法茶厂,去体验了一番古法做茶。
虽然没法现场就拿到茶品,但茶人们替他们贴好了标签,等经过烘干成砖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免费寄到他们指定的地址。
楚孑和二师兄一致认为,哪怕不是来做调研,只是来玩一圈,碧溪古镇都是一个值得一来的地方。
如果有机会,他们甚至愿意再来一次,更深度的玩一下,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
到了晚上,李文来找他们,请他们又吃了一顿当地特色美食,二人都是大快朵颐,吃的好不快乐。
饭后,李文又叮嘱他们早睡。
明天,他们就要去距离碧溪古镇最近的一处古茶园了。
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墨江县景星乡古茶园。

第二天清晨,李文便开着越野车,带着楚孑和二师兄往景星乡古茶园驶去。
景星乡就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里,但距离他们现在所处的碧溪古镇还有不短的距离。
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景星乡的乡政府,到了乡政府之后再决定到底去周边哪个古茶园。
楚孑和二师兄本以为去往乡政府的路必然会比来的时候顺利很多,但没想到这里还是云省极为特色的那种崎岖山路,弯道多而急,再加上最近赶上雨季,路上经常有山上掉下来的碎石与泥土,一路开得都艰难极了。
而且李文同志的驾驶风格和之前的虎克也大相径庭,虎克会充分考虑车上乘客的感受,但李文则不,他追求快,所以一路上车左颠右晃,连楚孑和二师兄两个平常不晕车的人都觉得有些难受了。
可偏偏李文还觉得这样开车无聊,望着青翠的重山叠嶂,开始讲起了当地的故事和普洱茶的历史,楚孑和温如玉不得不认真倾听,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李文自幼生长在普洱古茶区,虽然是汉人,但祖上应该和当地的少数民族有过亲缘关系,长得并不像是纯粹的汉人。
而他从小就受茶叶文化的熏陶,此刻讲起各种故事也是信手拈来。
他年龄不小了,大约四十来岁,因此可以说是看着大山里的普洱茶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视野的。
比如他就曾经参与过1990年代的“华国普洱茶叶节”的创办,这算得上是云省普洱茶,尤其是古茶树,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在他心里,他非常赞同黄庆学者的看法,认为“普洱茶文化乃当代原创文化”。这可能和大家认为的相反,普洱茶明明大多是用古茶树上的古茶叶做的,历史也颇为久远了,怎么会是当代原创文化呢?
李文抛出问题后,自己解释道,因为普洱茶的出现打破了茶文化历史上“新茶至上”的说法,反而追求“越陈越香”,这说法一出,直接赋予了普洱茶收藏、品鉴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普洱茶的价格总体偏高,而且几乎最贵的茶叶,都是普洱。
普洱茶不止可以喝,还可以“玩”,而且还可以增值,这就是当代才有的文化,在古代虽然大家也喝普洱,但却并不讲究这些。
楚孑想,从这个层面来看,其实普洱茶是商品化做的最好的茶叶,没有之一。
尤其是普洱茶多为古茶树和古茶叶,这给普洱茶添上了一抹神秘色彩,再加上越陈越香的名头,也难怪那么多商人茶客对于古茶叶趋之若鹜。
但其实,云省的古茶树存量并不少,随着近几年古茶叶的价格持续走高,古茶树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已经并不是如何开发他们的商业价值了,而是如何好好保护他们。
李文提到现在对于古茶树的过度开采,也觉得痛心疾首。
但如何在商业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能让茶农富起来而非茶商,这则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尽管楚孑和二师兄都是研究茶叶与茶文化的,但他们依旧没有答案。
一讲起普洱茶,李文的话匣子就彻底打开了,指着刚刚路过的“宁洱”茶马古道景点牌,问他们两个,知不知道为什么普洱茶叫普洱。
楚孑只隐约查过一些资料,知道的并不真切,于是便让李文这位业内人士讲讲。
李文也说关于普洱茶的来历众说纷纭,但他觉得最靠谱的,还是因为普洱茶最初是由云南濮人种植的茶,最开始称为“普茶”(亦有为‘濮茶’的说法)。
濮人即是濮族人,从先秦开始就分布在我国长江上游地区,也就是如今的云贵川直至重庆沿线的地区。
在古时候,濮人也被称为“百濮”,而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总之能在史书中见到最早的关于濮人的记载,就是在《尚书·牧誓》之中,说濮人曾经与庸人、蜀人、羌人等等一起参与过周武王牧野誓师,一同讨伐商纣王。
而时至今日,濮人这个说法已经被取代了,所谓的濮族从现有情况来看,应该也已经成为了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祖先。
古代时候,濮人非常热衷于种植茶树,所种的茶树分布也极为广阔,不仅在我国云贵川地区都有种植,就连现在,与我国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也能看到他们所种植的古茶树的身影。
至于普洱这个名字的由来,应该与宁洱乡有关,在清朝之前,宁洱乡及思茅乡附近地区就叫“普洱乡”,李文猜测应该与穿城而过的东洱河有关。在2007年,经过政府批准,才重新把思茅乡更民为普洱市。
这样一来,普洱茶才算是有了正名。
楚孑听完也是觉得受益匪浅,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茶叶名,也凝结了这么多的历史。
等到李文讲述了一通,时间也已经接近正午了,而他们的小车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景星乡政府。
景星乡并不是一个多么发达的地方,连马路和人行道都破破烂烂,也鲜少有高楼大厦的存在,整个乡最繁华的不过是一条像是大集市一样的商业街道,然而乡里随处可见茶叶作坊、茶叶公司,甚至有不少小型的旅行公司,提供多条可以看古茶树的路线。
不过,李文指着那些招牌说,都是骗人的。
因为只要找一个景星乡居民随便一问就知道,环绕着景星乡的到处都是古茶树,根本不需要特定的路线,随便走走就能遇到了。
而李文又讲,景星乡之所以有这么多古茶树,还要得益于解放前,这里有一个名叫李子忠的人,他在1941年前后,从临近省份请来了很多制茶师傅,学习做茶的经验,大力倡导当地的茶叶种植与制作。
据说,他当时带人种下的茶树,有37万棵之多。
但因为牵扯面积太大,统计困难,现在具体数字已经不可考了——总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楚孑听完,感觉有些受到了鼓舞。
原来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乡,甚至几个乡的命运。
这可真是功在千秋啊!
如今的景星乡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生产基地,这里最老的古茶树树龄大约有150年,平均年龄也在70年左右,对于茶树来说,正是产出茶叶的壮年时期。
经过简单的休息,到了下午,李文便带着他们进山了。
第一站,他们选择的就是当地最有名的“凤凰窝”古茶园。
虽然在地图上看着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真的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车子只勉强开了一公里左右,剩下的路就没法再走了,楚孑只能在二师兄的哀嚎之中下了车,徒步前行。
而这里的山路条件比澜苍和景迈难走了太多,楚孑粗略估计,这里的山体坡度大概有60°,而且非常崎岖,古言所说的“鹅肠小道”诚不欺我,每走一步都要耗费不小的体力。
李文看二人的样子,还笑着解释,这要不是之前有某位领导来视察,连这种小路可都没有。想要上山,只能瞎走,走丢人是常见的事儿。
走了也不知道多久,李文突然说了一声,到了。
楚孑和二师兄赶忙抬头,只见这附近还是各种翠绿,并不见什么古茶树的痕迹,但随着李文的手指,二人细看,这才发现原来在遮天蔽日的各种乔木之下,以及它们之间,竟然长着一棵棵茶树。
楚孑瞬间就想起来《茶经》中所说的“阳崖阴林”,即在朝阳的山崖处有可以遮盖日光的森林,这便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条件了。
二师兄向来百无禁忌,伸手便从茶树上摘下来了一根嫩芽,细细咀嚼片刻,便道好茶。
楚孑见李文默许,便也有样学样,只见那茶叶嫩芽饱满厚实,咀嚼时有苦涩味但又有回甘,确实是很好的茶叶。
李文又讲,说这里本来叫作“阴功水大茶地”,二师兄忙问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李文便指着前面一道道的小水池,说因为这里经常有赶路的人,所以山民们便从山上的山泉处背了水过来,放在小水池里,给来来往往的路人喝,积攒阴德,所以才叫“阴功水”。
这是一种独属于劳动人民的善良,山路已经这么难走了,但他们依旧会从上面背水下来,给路过的人喝。
至于为什么现在改名为“凤凰窝”了,李文解释,因为要去普洱市参加斗茶比赛,山民们觉得叫阴功水不好听,正好因为这里的孔雀多,便随口起了个凤凰窝的名字报上去。
却没想到这里的茶叶在斗茶比赛中好几次都扒得头筹,拿下了金奖,直接打响了凤凰窝的名气。
当时当地的领导都没听过凤凰窝这地方,还以为是外地哪里来的偷摸来参赛的人呢,打了好几个电话又来实地考察,才知道原来这凤凰窝就是阴功水,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楚孑他们又绕着凤凰窝茶园走了走,这里并不大,大约只有50亩,但因为种植在60°的山坡上,显得十分不容易。
而这里和澜苍不同,是人工种植的古茶树,所以品种也很单一,都是纯种的易武种。
楚孑记录下这里的信息后,便和李文与二师兄一道离开了。
之后,他们朝着大山的更深处进发,据李文说,里面还有一片更大的古茶园。

第150章
山路依旧难走,在阴功水大茶地再往上,山路的坡度往往都超过了60°,三人几乎只能手脚并用,十分狼狈的向上蜗行。
饶是他们已经十分注意了,但楚孑和温如玉毕竟不是常走山路的人,二人还是还是摔了好几个大屁蹲。
幸亏山路虽抖,但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很高,非常松软,因此摔了几跤也并没有受伤,反而成了一个乐子,等到二人的裤子已经沾满了泥土,最后一点顾虑便也没有了,干脆大踏步地向上走去,摔就摔了,速度反而加快了不少。
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李文又说了一声“到了”。
这里就是小平掌。
楚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也到处都是茶树,他和温如玉细致观察片刻,发现这里的茶树树龄都在200年以内,更多的都是100年左右的。
而温如玉比楚孑还有敏感一些,环顾片刻便笑了,直道:“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啊。”
楚孑不解:“怎么说?”
“你看,”温如玉一乐,“这些茶树的栽种是不是像八卦阵一样?”
楚孑又环顾四周,整体一看,也笑了,“还真是。”
这里的茶树栽种的都很有章法,竟然形成了一个八卦阵图样的地带。
李文解释道:“听说在解放之前,这里有一个王区长特别爱喝茶,坚信小平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把茶树栽种成了这样。”
这里的茶树不仅栽种的非常讲究章法和布局,甚至很多茶树都有修正过的人工痕迹。
楚孑和温如玉爬上了一棵距地面一米左右的古茶树,细细观察,只见它的主干上有明显的人为矮化的痕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