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M行,丁之童被IBD的部门负责人、HR、合规,以及公司律师轮番请去谈话。
他们让她反反复复地说了事情的经过,承诺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也不能在同事之间议论这件事。她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应下所有的要求,甚至有点分不清对面坐着的究竟是哪一帮人。
你和他有过哪些接触?感觉他这个人怎么样?你们最近的工作是怎么安排的?什么时候发现他开始有身体上的不适?有没有看见他吃过什么?不是指食物,药品或者……
此处用的表达是“taking anything”,她不知道具体指的什么,却可以猜出是那方面的暗示。
“我没看见过他吃什么,只是这段时间加班很多。”她实话实说。
问话的人打断了她,像是终于听够了,对她说:“你先回去吧,今晚好好休息。”
几个月以来的第一次,她在傍晚时分下班,离开那栋办公楼,也是第一次切身地体会到矩阵式管理的好处,一个人出了问题,对整体基本没有影响,随时都有其他人可以顶上那个位置。
外面暮色渐深,华灯初上,路上尽是往来的行人。她没能走出多远,在一处橱窗前停下来,拿出手机,拨了甘扬的号码。
等待接通的那几秒钟,既漫长,又短暂。
三百五十公里之外,甘扬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她的名字,就已经觉得不对了。工作日的这个时间,她不应该打电话过来。
“怎么了?”他开口就问。
“我打电话给你,你就问我怎么了?”她笑着反问。
“项目做完了?”那边还是觉得事情有异。
“还没,但也差不多了……”她掩饰,努力保持最平常的语气,一边说一边看着眼前橱窗里布置,结果只看到一张映在玻璃上的脸,既疲惫又亢奋,惊弓之鸟似的,却又虚张声势。她几乎认不出这是她自己,直到感觉泪水涌出来,发现镜像中的人也在哭泣。她慌忙低头,用手拭去,但其实周围根本没有人注意她做在什么,所有的人都旁若无人。
“怎么了,童童,发生什么事了?”只有甘扬听到她抽泣的声音。
这句话反叫她更放任地哭起来,那边急得要死,好不容易等到她控制住情绪,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
他松了口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你回家等着,我现在就过去找你。”
她一边流泪,一边点头。
“听到没有?”那边又问。
她总算意识到他看不见她点头,嗯了一声,说:“我回去等着你。”
电话就此挂断,她甚至可以想象他即刻出发开车上路赶往纽约的情景,尽管不知道他来了有什么用,但光是这样的想象就叫她感觉好了许多。
第39章 丁之童想起那句茨威格的名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退出通话的界面,丁之童才发现手机上还有两通未接来电,都是冯晟打来的。
“找我?”她回过去,声音差不多已经恢复平静。
“……你还好吧?”那边没头没脑地问了这么一句,显然也听说那件事了。
“你怎么知道的?”丁之童倒是奇了。回想这一整天的谈话,她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提醒她“不要对外发表个人意见”或者“未经授权的声明”,但这件事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开了。
果然,冯晟告诉她,消息是在二级市场的交易员当中散播开来的。
街上不管发生什么,最早总是在各家投行的证券部门之间光速传播。因为所有交易员都有自己的彭博终端机,机器上的即时通讯功能不光被用来与客户和同行沟通交易头寸,也常被用作圈子里传八卦的工具。
“可你怎么知道是我?”丁之童还是觉得有些神奇。
“听说有个第一年的分析师,中国人,女生,因为跟着去了医院,被合规叫去谈话了。IBD能有几个中国女生?”冯晟反问。
丁之童苦笑,街上的中国留学生多得是研究员或者做量化交易的矿工。她本就怀疑IBD当初招她进去只是为了政治正确,展现一下M行员工的多样性。她是国际学生,亚洲人,女性,一举多得。
“我没什么,挺好的,谢谢你。”她说得实心实意。
“吃饭了没有?”冯晟却问,不等她回答又加上一句,“宋明媚说她一会儿也会过来,我们一起吃个饭吧。”
“行啊,”丁之童应下,自我开解,“只要吃饱,就什么事儿都没了。”
甘扬还有几个小时才能到,此时此刻,她真的很怕一个人呆在一间空屋子里,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阴霾的傍晚。
于是,两人约在附近一家日式餐馆见面,点了几样吃的,等着宋明媚过来。餐桌上聊的还是JV的事,不用丁之童犯规透露消息,冯晟知道的比她还要多,比如家属向记者透露了医生的说法,怀疑死者反复感冒发烧已经有段时间,因为一直得不到休息,免疫力降低,一直迁延不愈才发展成了致命的重症。这种情况之下,M行作为雇主肯定要为自己辩护。工作时间有门禁系统和邮件为证,板上钉钉,那就只能从死者本身的身体状况找原因了。
“你是说……?”丁之童想起谈话中的问题,还有入职之前的那次药检,猜到这是想往滥用药物那方面引导。
冯晟点头,补上一句:“加班吃莫达非尼,失眠吃芬太尼,街上人尽皆知的秘密。”
丁之童看着他,一时无语。宋明媚也跟她说过差不多的话——你不要以为这种事离你很远。回忆起JV一贯的表现,的确有这个可能。
冯晟却是误会了,即刻解释:“你放心,我当然没有,哪怕再拼,咖啡已经是极限了。”
“Venti plus extra expresso shots么?”丁之童玩笑过去,直觉两个人又是殊途同归。
冯晟也跟着笑起来,比了个“四”的手势,说:“Four shots please.”
四倍浓缩的美式,大概也是一种惯例了。
笑完了静了静,冯晟又想到其他:“还有人说,他学生贷款还没还完……”
丁之童震动,更有了些代入感。
冯晟却只是调侃:“要不是因为穷,谁干这个呢?”
“那你是为什么呀?”丁之童揶揄。毕业典礼之后,她见过他的父母,一望便知道是个很体面的家庭。
有那么一会儿,冯晟只是笑着不语。丁之童以为自己这一问失了分寸,低头扒拉着盘子里的食物,想把这段尴尬熬过去。
但冯晟却开口说了,缓缓地,细细碎碎地:“我家,往前数四代做过外国银行的买办,那时候也算是个人物吧。前几年流行民国故事,常有作家、记者什么的来采访,但其实除了那么点光辉事迹,传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凤阳路一套老洋房。三代人,五个家庭,总共十二口人全都住在那幢房子里,比老城厢七十二家房客好不了多少。既没人肯出钱维修,也没人有钱整栋买下来,更没人愿意搬出去。有个叔叔今年四十七了,单身,也还住在里面,总是在外面吹自己名门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账。我从读中学的时候开始,就怕自己以后也会变成他那个样子……”
丁之童听着他说,默默地想:果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你不会的……”她替他保证,是真的觉得他不会,冯晟是那样一个聪明且有企图心的人。
“所以才累啊。”冯晟笑着叹了一句。
他的语气又叫她想起毕业典礼之后他爸妈说的那句话,等了六十年,总算又出了一个能上藤校的。所有的希冀,都在他身上了。
“你知道我是为了什么吗?”她忽然问。
冯晟不语,只是那么看着她,等她往下说。
正是晚餐时间,餐厅里食客不少,周围尽是嗡嗡的人声,但到了他们这里却像是隔绝出来的一个小空间,让她得以静下心来讲故事:
“我妈妈九几年的时候出国,后来嫁的那个丈夫年纪大她很多,但是条件挺不错,在纽约有房有车,还说可以投钱给她开一家旅行社。她再婚的时候夸口,说以后要供我来美国读书。上海的亲戚朋友都很羡慕,也都等着看她做不做得到。但其实她一直过得不好,那个男人所有开销都跟她算得很清楚。她到美国之后拼命带团,存了好几年,还是没存够钱。中学,大学,都没能接我出来。一直等到我大四,她不能再等了,跟我说学费有了,让我只管申请学校。等我到了这里之后才知道,那笔钱是她挪用了旅行社的税款才凑出来的,她丈夫至今不知情。我妈自己还不当回事,说只要迟一年把税补上就行了。只有我替她着急,离婚倒也罢了,就怕她因为逃税破产,甚至进监狱。所以,我一定得在这一年里存够这笔钱,总共八万美金。”
话到此处,她轻轻笑起来,终于说出了那个小目标。她甚至觉得幸运,因为冯晟没有插嘴问为什么,也没大惊小怪,而宋明媚正好就是这个时候从外面推门走进来。
出于一种奇异的默契,她和冯晟都没再提方才说的话,就好像根本没聊过那些似的。
宋明媚坐下之后不久,丁之童接到甘扬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到达。
相似小说推荐
-
逢君 (我要成仙) 2021-06-13完结434 4640芮自幼便被封朝阳郡主,父亲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更是被当作下一任皇后培养。直到八岁时...
-
那时年少正青春[女穿男] (月轮虚无) 2019-05-16完结903 276033岁的李悦在参加完年会后,喝多了的李悦一觉醒来狗血的发现自己回到了93年。成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