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衍却笑道,“下次骑自行车去郊游。王家老三有好几辆呢,可以骑他的。或者咱们自己买几辆。”
方晴赶紧笑道,“别算我。”自行车这样的时髦东西方晴哪会骑,再说那也太过招摇。
“小小年纪,老气横秋!”郑衍一猜便知道方晴是怎么想的,真真是个没趣的人!
让郑衍笑话惯了,方晴并不在意。
微风拂面,间或有一支花从路边的围墙伸出来,韩益款步走着,满眼都是春的生机勃勃,听了郑衍和方晴的话,不由一笑。
玛格丽特公园不大,据说是由某个法国富商修建,为了纪念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女士,这位女士的墓就在公园里。后来公园又被不同的人几次整理加修过,私人园林便成了开放公园。
这是一座很典型的西式公园,低矮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灌木,路边或粗或细的各种树木,又有个小小湖泊,碧青碧青的水,映着蓝天白云——与中式园林的暗香疏影小桥流水比,另有一种明明白白的风情。
在公园东侧是一间尖顶子的天主教堂。玛格丽特女士的墓就在教堂后面。
白色岩石的墓碑上刻着生卒年月,方晴算一下,长眠地下的是一位红颜薄命的女士,终年只有30岁。
那一长串的洋文,方晴不懂,虚心求教。看看郑衍,又看看韩益,最后把目光放在韩益身上。
郑衍一挑眉,若有所思地看看方晴,又看看韩益,不说话。
韩益笑道,“阿衍,你的拉丁语不会都还给老师了吧?”
郑衍笑着叹口气,对韩益道,“让你说着了。”
方晴疑惑,看二位这眉眼官司,难道这句碑文有什么不好说的?
郑衍弯腰扯了一枝早开的铃兰,闻了闻,转过墓碑,去看不远处的一块刻字的大方石。
韩益微笑着对方晴道,“这是一句颇有名的诗,作者是十六世纪法国著名诗人阿尔芒,阿尔芒以擅写十四行抒情诗著称。”
方晴顿时明白了,只觉得从耳朵边开始有点发烧,讷讷地“哦”一句便低下了头。
韩益微翘一下嘴角,对方晴说,“我们也去那边看看。”
三个人又一起去研究那块大石头。
很久以后,方晴才知道那句诗的意思是“爱,我不说,你却知道。”②
三个人围着小教堂转了一圈,又转回湖边。
刚才来时,这边有几张长椅可以坐下休息。却不想长椅上早已盘踞了两对情侣,国人那对倒还好,西人那对却做出些让人非礼勿视的行径。
得,方晴脸上刚退下的热度又涨起来。
郑衍双手插在兜里,笑嘻嘻地打声呼哨,惹得那西人男青年瞪他。
韩益笑瞪郑衍一眼。
方晴假装没看见,快步走了过去。
三个人一直在玛格丽特公园消磨到日上中天,才往回走。
不懂哲学,这段参考着资料瞎掰的。当时“科玄之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科学”“玄学”不是一回事。
②这句话我是真的忘了出处,而且满百度地找也没找到,我记得好像确实是外文翻译过来的。
第45章 终于成“家”了
三个人一直在玛格丽特公园消磨到日上中天,才往回走。
郑衍提议去运丰楼吃糖排骨和剁椒鱼头,韩益点头,方晴无可无不可,乖乖跟着。
除了糖排骨、剁椒鱼头,还点了花雕蒸火腿、软炸虾仁,并两样时蔬。郑衍还想要酒,被韩益拦住了,“这是午饭!”
郑衍悻悻地作罢。
见郑衍吃瘪,方晴不由得笑了,韩先生还真有些做长兄的威严。想起上午自己犯的蠢,方晴脸又有些发烧。
韩益与郑衍聊起暑假的安排。
郑衍笑道,“还有好几个月,你就先惦记暑假,不像先生,倒像学生。”
韩益微笑道,“这次暑假有正事,我要回家结婚,你陪我一起回去吧。”
郑衍微怔一下,看看韩益,又下意识地瞥一眼方晴,恰看见方晴愣住的样子。
郑衍笑道,“怎么这么急?”
“这都定下多少年了,还算急?”
郑衍点点头,“也是。那你什么时候走,叫上我就是了。”
方晴笑道,“不知道回天津还会不会客?我们这些去不了的,也想讨一杯喜酒吃。”
韩益看向方晴,笑道,“一定请方小姐吃上这杯喜酒。”
方晴笑道,“好。”
郑衍笑笑,没说什么。
跑堂的端上菜来。郑衍举起杯子,“以茶代酒,希望益哥与表嫂美满幸福。”
方晴也笑道,“祝你们幸福。”
三个人都把杯里的茶喝净了——运丰楼这茶真不是一般地难喝,又苦又涩,方晴觉得还不如白水来的甘甜。
郑衍尝一口刚端上来的花雕火腿,“也别具风味,益哥尝尝?”
韩益温和地笑道,“你嘴这么刁,难得遇到适你口的!”
郑衍坏笑道,“突然想起鲤跃居的蒸火腿来,你当年真不喜欢吃?”
韩益微瞪郑衍一眼,“快吃吧,都凉了。”
郑衍笑笑,夹口青菜放在嘴里。
方晴与那个又鲜又辣的鱼头耗上了,“不知道加了几斤辣椒才能出来这个味儿!”方晴辣得眼睛泛红,咕嘟一口茶水压下辣去,笑道。
郑衍皱着眉,“吃不惯辣的还吃,小心回去闹肚子。”
方晴回瞪郑衍,“正吃饭呢。”
然而说话不讲究的郑衍长了一张乌鸦嘴,回去方晴果真闹肚子了,清粥小菜的吃了一个星期,才算养回来。
方晴用一场跑肚拉稀祭奠了这段暗恋。
受新思潮影响,如今方晴也觉得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多么丢人的事。然而那又如何?“这点涟漪,很快便会被时间冲没了。”方晴对自己的没心没肺清楚得很。
再去郑衍家,方晴笑着坦承,“让你说着了,果真吃辣伤了肠胃。”
郑衍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听话的表情。
韩益笑道,“好了吗?”
方晴点点头,笑道,“好了。”
方晴似乎还是那个方晴,又似乎不大一样了。
韩益越发忙起来,周末甚少见到他的身影。
王大壮进城第一册 终于出版了,刘先生亲自写的序,卖得还不错。
夏天如期而至,方晴终于收到小安的信,信纸里洋溢的都是满足和幸福,方晴很替朋友高兴,过程虽然曲折,结局总归幸福,这便很好。
收到小安信不久,方晴也搬了家,一个小四合院,房主是同事的表兄,方晴称之为刘大哥。刘大哥、刘大嫂还有他们七八岁的儿子住正屋,方晴住东厢,西厢空着,暂时还没租出去。新住处离着报馆和郑衍的住处都有点远,但没找到更合适的地方,只能先凑合着。
在一个大早上就热得狗耷拉舌头的日子里,韩益离开天津,回老家结婚,郑衍随行。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南方大雨,洪涝成灾,报纸上除了打仗,说的便是这件事。方晴很有点惦记他们。
八月间,郑衍、韩益终于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韩益的新婚太太柳信芳。
韩太太容貌美丽,举止娴雅,说话温柔而不扭捏,是方晴心目中真正的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然而最让方晴佩服的,还是韩太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方晴自己常年地不是远虑,便是近忧,一件事情还没做,先考虑到最坏的结局,又怯懦又矫情,活得没意思极了。
韩太太不同。
比如,方晴有一盆兰草,还是原先梅先生送给小安的,据说是个上了兰谱的稀奇品种,被小安、方晴俩辣手摧着,一直长得不旺,现在更是一副油尽灯枯的样子。
路边卖花的大妈告诉一个很暴力的土招——把花根子洗净,重新换土栽上。方晴懒得折腾,凭着养死了梅先生若干盆花的经历,觉得折腾了也没用。
韩太太却笑道,“何不试试呢,总要尽人事,才能知天命。”
一句话高下立见,韩太太并非不谙世事的傻乐观,而是充满智慧的积极向上。跟伊比,方晴觉得自己简直怯懦疏懒得提不起来。
韩太太主动帮着方晴给兰花洗根子换土。隔了些日子,那盆行将就木的草竟然真就起死回生了。
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方晴与韩太太熟悉以后。
韩太太刚到天津没有朋友,所识只有丈夫和老表亲的郑衍,间接地便认识了方晴。韩太太觉得方晴大方风趣,不乍言,不轻狂,是个可交的人,又猜测方晴与郑衍是情侣关系,以后保不齐便成了亲戚。
方晴则是越心里有鬼——虽然那鬼已经被腰斩了,但时日尚浅,遗体还在,越要做出磊落的样子,再兼韩太太也确实可亲可敬,两人便如朋友一样走动起来。
秋天刚到,东北发生了大事,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
方晴在报馆,这件事知道得很早。刚收到消息的时候,像大多数人一样,方晴并没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苦难升级的开始。
战局迅速变得恶劣,人们才知道情况的严重性。每天都有新消息——却没有一个是好消息。方晴想起西谚所说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用在此时正确无比。“不抵抗”,地方接二连三的失守,中国军政内讧……一个个消息砸得人们鼻青脸肿。
相似小说推荐
-
七零年代美好生活 (喵吉吉) 2021-04-09完结285 1585颜笑十分悲催的穿越了,成了一本书中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反派女配。女配为了进城见大世面...
-
浓情蜜意 (烟云绯) 2021-04-03完结147 800凌俏三岁就被贺今寒捡回了家。粉嘟嘟的小团子跟在他身后,口齿不清地喊:多多,多多。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