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她胆小如鼠/律师她有点帅 完结+番外 (秋月童话)
有些女律师喜欢被人夸自己漂亮,但谭知秋并不喜欢,她觉得作为一个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应该让人看到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漂亮的脸蛋。
虽然她真是挺漂亮的。
刘律师虽然有个主任的头衔,但分所是要服从总所管理的,很多时候要听总所的协调和安排,所以也不直接驳孙律师的话,回应道:“谭律师是我们所的颜值和专业能力担当。有谭律师参与这个项目,我们当然是信心满满,希望明天能一举拿下这个项目。”
老张是个爽快的山东汉子,从来不喜欢聊虚话,直接了当道:“那我们赶紧分一下工,明天谁讲那一部分,重点讲什么内容?都领一下各自的活。”
投标,卖东西嘛,无非就是几个重点:
第一,活好。这一点由老张和谭知秋负责,老张的专业能力在整个律所都是赫赫有名的,判断力非凡,细节把控严格。谭知秋虽然年轻,但是有不少项目现场经验,属于冲前线的那一位。
第二,价格相对低。一家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怎么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又能控制成本呢?这就需要当地有派出机构可以随时响应客户爸爸的要求。所以广州分所的主任来了,随时提供广州这方面的支持。
第三,上面有人。孙主任曾经是证监会负责发行审核的委员,这是个可以吹嘘很多年的卖点。上面有人不是说能够走什么歪门邪道,而是作为一名曾经或者现任审核人员,更能够从监管的角度去看待项目中的问题。
孙律师翻了翻标书,心中大致也有数了,对几人道:“我讲第一部分,关于律所的介绍。刘主任讲第二部分,关于分所的简单介绍,分所在这一块经验不多,尽量不讲业绩问题,主要讲现场人员支持。张律师讲第三部分,服务团队和服务方案的介绍。小谭,你是现场负责人,就负责专业问题的答疑。”
谭知秋点点头,这样的分工完全在她的意料之中。
孙律师又问刘律师:“刘主任,我们鑫恒之前跟这家公司的关系怎么样?”
鑫恒在国内也是大所,广州分所的资本市场业务虽然一般,但是其他业务的名气也是很大的。
刘律师道:“还可以,我们给他们做过不少诉讼项目,也给他们做过专利维权。他们的法务部总监是我同学,如果我们中标了,大家配合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招标过程由专门的招标部门负责,法务部不能插手。”
孙律师了然。法务总监这个级别不算太高,不太可能左右公司的选择。
在很多人眼里,招投标只是走个过场,如果跟公司之间没有过硬的关系,那么中标的可能不会太大。但实际上,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这样,公司领导虽然有自己的喜好,在个人感情上可能也会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公司,但招投标过程中能看到不同卖家的表现,看完之后他改变了主意也未可知。
所以说,招投标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过程,给了各个卖家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各家律所才会积极地参与各种有希望或者没希望的招投标,一次不中,就下次再来。
有人说,投十次标能中一次就不错了。谭知秋觉得,可能投二十次能中一次也不错。
孙律师又问:“知道还有哪些律所参加投标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战场之间总是要知道对手是谁。
刘律师道:“还是那几家,都是老对手。”
非诉的法律圈其实很小,真正能在这个市场上争取高端业务的律师并不是太多,转来转去都是那几家律所。
他看几人的茶水都凉了,分别给大家添上,边添边介绍:“除了我们,还有金德、嘉合和永原。金德跟董办主任陈兴华关系比较好,而且是券商推荐的,会比较难搞一些。嘉合一向擅长国际业务,这次是国内上市,我估计他们在这方面有一些劣势。”
第七章
金德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法律服务业务中,市场占有率最高,是行业老大的地位。谭知秋所在的鑫恒也能排到前三的地位,双方在很多项目投标会上是互相PK的关系。
嘉合虽然业务做得不怎么样,但是从国际业务上引流回来很多客户,因此格调一直很高,报价高,客户也高端,在市场上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有人觉得报价高就不会选,但是也有人觉得报价高一定有理由,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
谭知秋没有听说过永原这个律所,问道:“前两家我知道,这个永原是什么来头?”
刘律师道:“永原是我们当地的律所。他们虽然在市场上没有什么过往业绩,但是最近势头挺猛,主要是低价竞争。”
低价竞争是律所发展的毒瘤,因为法律服务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专业性又太强,除非亲身体验,否则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谁做得更好。
很多律所在发展的初期用低价竞争去拿业务,有了业绩之后再去发展更多的业务。哪怕是金德、鑫恒这样大规模的律所,也都曾经有低价竞争的黑历史,谁也不用鄙视谁。
对于客户来说,如果真的愿意选择新兴的律所,也不能说一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但起码不会得到很成熟的服务。有业绩的大型律所,起码它是有经验积淀的,总体上不至于翻车。
至于低价还是高价,律所是卖服务的,主要成本是人员成本。每个从业两三年的基本成熟证券律师,薪酬成本不会低于两万到三万每月。谭知秋这种从业六七年的,每个月的薪酬成本至少五万以上。所以报出低价的律所,会派出什么级别的律师来服务这个项目呢?恐怕大部分是实习生吧……
“主要是金德,另外两家不用讨论了。”老张半天不说话,说话只说重点,“金德投标都是派一溜儿的资深高伙,这些人我基本上都认识,他们专业能力都很一般。对手的劣势就是我们的优势。明天我们多给小谭一点时间,讲专业上的事。要给客户一种感觉,我们几个高级合伙人,只是来陪衬的,主角是我们现场负责人。”
高级合伙人来捧场,是表示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现场负责人表现得好,服务才是真的好。
刘律师略有些担心:“这家企业的资本市场经验不是很足,我怕他们还是主要看排场,不一定会看实际操作能力。”
老张认真道:“客户是要培养的,他们没有江湖经验,我们就告诉他们真正有江湖经验的人会做什么选择。”
孙律师点点头,对老张的战术表示赞同,又转头对谭知秋道:“小谭,明天要稳住,不要紧张,说话的时候尽量慢一点,声音大一点,不要害怕说错,说成什么样我们都能给你圆回来,要控住场。”
谭知秋平时给人的感觉,一向都是温柔可人的,客户对她的评价也是“说话如同三月春风拂面”,孙律师担心她怯场,也是有理由的。
不过她对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十分自信的:“放心吧孙律师,有那么多大佬在,我什么都不怕的。”
刘律师又补充道:“嗯,谭律师一看就是很资深的,不要谦虚就行。别害怕吹牛,相信自己,很多话只要你很笃定地说出来,别人不会认为你在吹牛的,反而会因为你的笃定感到很踏实。”
他的意思是让谭知秋少一些谨慎用语。如果有人注意过律师说话的方式,会发现他们很多时候都很谨慎,语气里带着“可能”、“不排除”、“存在某些可能性”这样的词语,这都是专业习惯,不能把话说得太圆满的习惯。
如果有哪个律师上来就拍着胸脯用“一定”、“绝对”、“完全”这种词,那大概率上是真的在吹牛。
谭知秋点点头,投标本来就带有一点吹牛的成分,少用一点“可能”之类的用语也行。
几人又敲定了一些细节,比如适时援引什么业绩,突出什么内容。
正事聊得差不多了,孙律师看看刘律师,又看看谭知秋,笑道,“这个项目要是拿下来,小谭就要驻守广州了,刘主任你要负责照顾她呀!”
刘律师是最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成功拿下的,如果项目拿下来了,他可以派一些助理过去参与,一方面为谭知秋打下手,另一方面也是学习项目经验。
很少有非诉律师能够自学成才,大部分靠师傅带徒弟,一点点带出来的。
刘律师也很高兴:“那是自然的,谭律师是南方人吧?考虑回南方的话,直接来我们广州分所吧,分所证券部老大的位置给你留着。”
谭知秋这些都是场面话,不必当真,自谦道:“谢谢刘主任,我资历还浅,还要请各位领导多多支持。”
孙律师嘴无遮拦的本性又开始暴露了,他拍了拍刘律师的肩膀道:“老刘啊,要留住人,需要先留住心,你要是给小谭找个帅气男朋友,她肯定心甘情愿留下来。我实话告诉你,她就喜欢你这个类型的,有大叔魅力……”
老张对这种插科打诨的话题不感兴趣,他是个正直的人,看不惯拿女同事开玩笑这种事,更何况谭知秋是他手下的女同事,就算是护短也要护着。他把资料一收,对几人道:“行了,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七点半到公司楼下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