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嘉奖和提职的事情,肯定也已经确定了下来,所以他们才在这里,谈论了出来。
  午饭安排在艾府私家菜馆里,找了个就近的分店。艾府私房菜,在京都虽然开了几个分店,可全部在自家的四合院里,每个分店最多不超过十桌,不求多只求精,走的是高档的路线。
  令人没想到的是,价格昂贵的艾府私房菜,反而比较受欢迎,想在这里吃顿饭,最少得提前三天预订。
  由此可见,京城的消费潜力巨大。机关事业单位多,外地来京都办事的,请客吃饭首选艾府私房菜。
  在京都,艾府私房菜好像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请客没订到艾府私房菜,宁愿等着,也不凑合。
  今天宴席所用的食材,大部分是韩爱国从韩屯带来的,他们来的时候,也是租的大卡车,鸡鸭鱼肉都是活着带来,今天早上先宰杀的。现在天气热,过夜怕味道不好,冷冻的吃起来不新鲜。
  小孩子们无所谓,有吃喝就行,稍微大些的都知道,在艾府私房菜里吃饭,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刘冉的娘家在京都虽是高干家庭,可家里的孩子特别是女性,还真没几个吃过艾府家常菜。
  刘冉的几个婶子都说:“我们都跟着冉冉沾光,吃上了艾府私房菜,这味道可真好啊。”
  现在职场上的风气,还是非常清正廉洁的,参与吃喝的只限于在职人员,很少有家属和孩子跟着参与的,特别是出入这些高档场所。
  悠悠姥姥和舅姥爷他们,平时都在韩屯居住,两亲家会面少,虽然艾府私房菜是自家的产业,刘冉家除了她四叔经常光顾,别人很少来。
  其实艾府私房菜,还是在刘冉四叔的推动下开张的。他自八三年在艾府吃过简易版的满汉全席,就惦记上了,从招待国外友人到招待国内至交好友,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主动给办理的营业手续。
  私房菜这个称呼,是林管家从悠悠哪里听来的,深得叶御厨的喜爱。本来悠悠说的时候,是以御厨的名头说的。林管家最初起的名字,也是叶御厨私房菜。
  可叶爷爷说啥不同意,他老人家的说法是:“我这御厨就是哥几个叫着玩的,说破大天去也只是个王府的厨子,可不是宫里正牌的御厨,咱们挂这牌子,是自毁长城。
  小小姐倒是提过,让我多收几个徒弟,以后国家允许了,就自家开个饭店,叫叶府私房菜。我当时没当成回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哥几个你们想啊,咱们都是王爷的下人,叫叶府它可经不起推敲,依我看,咱们就叫艾府私房菜。这名字不管从哪说,都是响亮亮的。”
  刘冉四叔特别赞同使用这个名字,它代表的是王府的水平。林管家当时有顾虑,他老人家觉得,不论社会如何变迁,王府也不至于没落到开饭店谋生。
  为此,他专门往韩屯打过电话,请示悠悠姥爷的意见。悠悠姥爷倒是想的开。
  “老林哥,既然刘市长觉得艾府私房菜这个名字好,咱们就用呗,说明咱艾府还有点拿得出手去的东西。
  老哥,以后再也别提什么王府了,艾府就是艾府,是咱们老哥几个的家。”


第849章 预定
  说是这么说,艾府私房菜正式对外营业后,外界提起来,就是艾王府以前吃的饭菜,是在王府御厨的指导下亲自做的。
  叶御厨以前在国宾馆工作,知道他厨艺的人很多,听说他亲自出马开饭店,好多人都慕名前往。
  特别是这两年的暴发户,解放前进不去王府,解放后进不去国宾馆,现在咱有钱了,进饭店总可以吧。花钱再多也不怕,吃上一顿正宗的满汉全席,咱也享受一次皇帝的生活。
  满汉全席必须提前半个月预订,而且只有总店才做。吃满汉全席,享用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服务。
  艾府私房菜没开业前,每次刘冉四叔带国际友人过来,林管家就是按照以前宫廷的用餐形式,给他们进行服务的。
  服务员全套宫女的打扮,连带刀护卫都扮上了,可以说,客人从踏入饭店的大门起,享受的就是王府贵宾的待遇。
  正是有了这种高品质的服务,艾府私房菜的名声越来越响。当然了,饭菜的质量更是独一无二的。
  国宾馆至今不做满汉全席,个别大宾馆也做过满汉全席,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厨,手艺肯定不差,可吃过的人都说,他们都不如艾府私房菜做的正宗。
  主要是用餐的氛围不对,在厅堂楼阁中吃满汉全席,加上身着制服的服务员,满汉全席的基调就错了。
  可要想培训出一批懂得宫廷礼仪的服务员,估计除了艾府,没人有这个胆量。在人们的意识里,这些宫廷礼仪,都是封建糟粕,是被革命的内容。
  现在革命和批斗虽然没人提了,可它们的影响依然存在,凡是触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人们都绕着走。
  艾府自己就有礼仪房、绣坊,府里以前的老人,大部分都回来了。有宫女和教养嬷嬷的培训,服务员不论服饰和举止,都特别的规范。
  艾府私房菜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低调营运,由于独此一家,生意意料不到的红火,分店一家家的开,客源也越来越多。
  艾府招聘的人手,大部分都是下乡回城的知青,这部分人在农村苦怕了,进城连住处都没有,艾府吃穿住全包,工资比国家正式职工,高了一倍还多,而且还有高额的奖金。
  7月23日,周胜英和桂金、周广杰和卫红,带着老人孩子,加上刘冉和爱民舅舅的同学,都来看望刘冉。
  周广杰的奶奶已经七十多了,可老太太比原来还精神,看到姥姥,俩人是说不完的知心话。
  继业和继祖这一对双胞胎,今年九岁了,已经是上小学三年级了,俩个一模一样的大孩子,对着俩一模一样的小孩子瞪眼,谁看见都觉得好笑。
  刘冉的母亲和婆婆,看见他们更加的高兴,好像看到了自家孩子长大了后的情景。
  继业和继祖俩人,围着俩小不点转着圈的瞧,看了半天才疑惑的问:“他俩就没不一样的地方,哪个是妹妹啊?”
  面对俩个半大的男孩子,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总不能说看屁股吧。
  继业和继祖俩人,耳朵上都有一个拴马桩,分别长在左右两边,仔细一瞧就能分开。
  说起买四合院,桂金和王奶奶,都非常的感激。特别是王奶奶,她就广杰一个孙子,要不是听了姥姥的话,提前在京都买了个两进的四合院,现在一家人的住宿都成问题。
  像广杰和卫红这样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能分到个单间的宿舍,都算是好的了,两口子加上两个孩子,再加上老人,一家五口怎么都住不开。
  他们当时买的两进的四合院,才三万多块钱,到了现在,价值二十万。
  王奶奶高兴的对姥姥说:“妹子,有了这处院子,俩孩子以后结婚,都不用发愁了。”
  这话一点都不假,当时王奶奶买的二进四合院,五间正房三间配房,大小总共21间房子,7个独立的卧室,四世同堂完全能住下。
  刘冉的母亲听她们提起房子,那是打心眼里羡慕。暗自后悔,当时自己咋没想到买一处啊。
  7月24日,悠悠舅姥爷和援朝爱国红英他们,就回去了。其他人从京都出发,开始了今年暑假的江南游。
  和去年相比,今年旅游的队伍扩大了,老少21口人。加上随行的小张和小李,一共23人。小张主要负责开车,小李负责安排食宿和旅游线路。
  孩子中除了志远跟着悠悠爸在医院实习,其他的都去了,当然了刚出生的两个小不点除外。
  悠悠家除了吴卫华同志上班外,这次是全体出动,代销点和家里的牲畜,就扔给红英舅妈了。
  四位老人是悠悠姥爷和姥姥,胜男舅妈的父母。三个成年人是悠悠妈艾婉莹、二舅妈刘朝霞,三舅妈赵胜男。十四个孩子中智慧已经21岁了,昊昊和志亮也17岁,就连最小的智莉都5岁了。
  一行人孩子虽多,可个头都不矮,志新、智萍都长到了一米六,其他的都在一米七以上,而且全家人没一个瘦的,全都长的比较壮实,加上两位随从,队伍够壮观的。
  年龄最大的是悠悠姥爷,他今年已经77岁,身体这些年虽有改善,可也是一行人中最差的,属于昊昊的重点照顾范围。
  悠悠姥姥和志斌姥爷姥娘,都不到六十岁,这三位老人身体都扎实,不用别人照顾,智莉跟姥娘生活时间久了,她姥姥习惯性了,时不时的抱起她就走。
  志新则跟着姥爷,胜男舅妈身边没有孩子,自己玩的挺自在。智萍还是和妈妈的感情深,从在京都看到妈妈,就舍不得离开。
  智茹和志斌今年11岁,个子虽长到了一米七多,不过俩人的年纪小,他俩就由悠悠妈照顾。
  校长和小李两个随行人员,主要的任务是开车和安排食宿,同时注意出行安全,严防外人接近孩子们。
  自八三年冬季严打以来,每年的冬季,公安系统都会搞一次打击犯罪活动,虽然没有八三年严厉,可也较好的震慑了犯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