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有啥不好的。”赵彩花搬来椅子让她坐下,“前些日子我看电视,上面有你,四婶脸上也跟着有光。”
“您高兴就好。”姜瑜伸手帮忙,“中午吃饺子?”
“对,韭菜鸡蛋的,秀馋得慌,你留下来一块吧。”
“当然好,家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正好我留下来蹭顿饭,四叔不在?”
“他和那边老徐下棋呢,饭点就回来了,找他啥事?”
“说说给爷爷和我爸妈迁坟的事情。”姜瑜把心里的想法和她说了。
赵彩花虽说以后可能就住在这里,让闺女女婿养老了,可死后还是想安葬在河西村,毕竟那里是根,三个儿子还在家里住着呢。
她对于迁坟这件事,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秀秀是年轻人,对姜瑜的想法倒是赞同。
“我觉得迁过来挺好的,爷爷和三伯三伯母肯定想就近守着你们,再说小川现在都开公司了,以后结婚还能回村子不成?那么远,祭拜都是件麻烦事。”
“你这孩子,不懂别乱说,老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赵彩花瞪了闺女一眼。
秀秀叹口气,对赵彩花道:“妈,这么说吧,要是我哥他们都在这里定居了,工作也忙,一年到头的回不去一趟老家,你和我爸是什么意思?”
“……”赵彩花顿住,她当然希望死后儿子也能经常去坟头看看自己,不然过孤零。
姜瑜见状,笑道:“别吵起来,等四叔回来一块商议商议。”
“行。”
临到饭点,姜长海从外面踩着自行车慢悠悠的回来。
“二妮在呢,你这孩子可算是忙完了,住的也不远,十分八分钟的,这都眼瞅着大半年没见了。”
“刚忙完,来看看您二老和秀秀。”姜瑜等他坐过来,瞧见了姜长海的白发似乎更多了,“四叔,也没见您显老,白头发倒是多了。”
“这还算好的,没显老倒是真的,在这里也不下地干活,整天就是接送飞飞,要不就是左邻右舍的溜达,逛逛公园,吃得好睡得好,差点没闲出病来。”
没等姜瑜开口,他继续道:“我想着明年开春去学校里看大门去,要不去找个扫大街的活儿。”
“哎哟爸,您这一把年纪了,可千万别去扫大街,还是去学校里看大门吧。”秀秀赶忙劝道。
然后对姜瑜道:“今年飞飞上小学了,在自家学校,早晚都是他爸顺道接送,爸这就闲下来了,整天念叨着找点事儿做,你说手里有钱,每天去公园里打打太极拳,和人家下棋聊天多好,说不听。”
“不行就开个小卖部吧。”姜瑜给出主意,“买点纸笔本子糖果这种小物件。”
“这样也挺好的。”姜长海眼睛放光的看着闺女,“你不答应也没啥用,我手里有钱。”
秀秀被逗乐了,“行,您爱干啥干啥,看大门我觉得就挺好的,还能天天看到您外孙不是。”
“对对对,那就去看大门,爸也不要钱,反正手里的钱也存了不少,花不完,就去看着我外孙。”
得了,老人家是一会儿一个想法。
------题外话------
第297章 修路
饭桌上,他们聊起来迁坟的事情。
最终结果,姜长海赞同了姜瑜的意思,接下来只需要和大姐和姜川商量一下结果就可以。
同意的话就迁过来,不同意就回去买地修坟,对姜瑜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趁着一个都空闲的日子,姜瑜把这件事和他们商量了一下。
最终姜烟和姜川都答应下来,而宴策也开始准备墓园的事情。
得知姜持的骨灰要迁到京城安葬,宴世章大手一挥,把这件事给包揽了下来。
贺宏之前就有这个想法,和姜川也提过,当时被姜川拒绝了,现在得知他们仨答应下来,很快就和宴世章凑到了一起。
姜翰夫妇的陵墓好处理,宴策直接给买下了一块墓地,是夫妻合葬的。
姜持这里其实也不麻烦,本身就战功赫赫,上面自然也不会推脱,一听这件事,立马就行动起来。
秋末,临近初冬。
几辆车驶进了河西村。
姜长海夫妇也跟着回来了,当然他们还是要一起回京城的,毕竟秀秀家可是一对龙凤胎等着照顾呢。
趁着这次姜烟姐弟三人回来迁坟的机会,老夫妻也跟着回到老家看看孙子孙女和儿子儿媳。
这几年,河西村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村子里的自行车多了,也能看到摩托车,汽车依旧没有。
姜国良家里,得知姜烟他们回来的目的,村子里的族老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孩子们都不在村子里,忙的时候好几年回不来,姜持和姜翰夫妻俩继续葬在这里也孤单,没有子孙祭拜的坟墓,和孤魂野鬼有什么区别。
族老道:“既然要迁坟,肯定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带走,等这几天找个好日子,再让村子里的年轻人跟着过去起坟土,你们都别着急。”
姜烟点头,这个自然不能着急。
他们姐弟三人不迷信,可村子里的老人却不这么想,当然对方也是好意,姜烟自然不会拒绝。
给长辈迁坟这是一件大事,姜烟特此可医院里多请了一些日子的假期,倒是能耗得起。
“正好趁着在家的这些日子,把村子里的路修一修吧。”姜烟笑道。
族老和村子里的族中长辈都愣住了,“修啥路?”
“我和弟弟妹妹之前都是河西村的人,后来虽说户口搬出去了,这里也依旧是我们的根,如今我们姐弟的日子过得稍微好些,就想着回报一下村子里,把村子里的路都修一修,免得逢雨雪天气到处泥泞不堪,当然秀秀这次刚生了孩子没多久回不来,也给了我们一笔钱带回来,尽一尽心意。”
听到这番话,村子里的人都高兴起来了。
“大妮,这是要修水泥路?和县城里那样的?”一个婆婆激动的问道。
“对,七婶,就是水泥路,以后你们打了粮食,村子里也有的是地方晾晒了。”姜烟解释道。
不少人都纷纷交头接耳的兴奋讨论,这可是大好消息啊。
族老捋着胡须,“大妮啊,这可得花不老少的钱呢。”
“三叔公,我们姐弟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既然姜烟说的肯定,村子里的人也没舍得拒绝,虽说现在还有一些人没住上砖瓦房,可这也并不影响修路。
趁着他们姐弟还留在村子里,不少青壮年男人就聚集起来了,他们很多都在外面做的泥瓦工,修一条路还是没多少难度的,而且自己修路只需要买材料钱,不用出伙食费和人工费,能省钱就别想着去浪费。
虽说有的人在心里也打着小九九,可三叔公几位族老在旁边紧紧的盯着,惹恼了这几位族里的长辈,在村子里可就没啥好日子过了,他们不敢去触霉头。
在姜烟姐弟回到村子里的第三天,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
村子里的路是族里的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带头修的,这几年他带领着村子里的青壮年走出村子,去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是赚了一些钱,家里盖起了明亮的砖瓦房,干的多了,对这一行倒也有些自己的心得。
如今村子里的秋收早就结束了,这路也是从村南往村北修,毕竟村子北边是村口,每日里来往的人太多,不太方便。
“等修好了,让涛子去县里找干部披个集市在咱们村里。”三叔公站在姜烟姐弟身边说道。
姜川对此倒是很感兴趣,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去赶集,虽说京城里的农贸市场很多,他也偶尔去那边逛逛,可到底没有了幼年时期赶集的热闹劲儿和新鲜感。
“这个好。”他连连点头。
三叔公吸着烟袋锅,看着村子里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在村支部旁边不是有一个土坑嘛,不如顺便修做喷泉,旁边放上健身器材,做个小公园吧。”姜川边说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大姐二姐说呢?”
“可以的。”
三叔公笑的见牙不见眼,“修啥呀,有凭证的水泥路就烧高香了,别浪费那个钱,村子里的人一年到头的下地干活,这就已经能锻炼身体了,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不虚。”姜川挽着老人的胳膊,“您老想呀,夏天的时候,喷泉打开,晚上来这边乘凉,那多舒坦。”
“是吗?”三叔公笑呵呵的问道。
“那肯定是啊,水边到底是两块,也花不了几个钱。”
河西村本来就不是多大,再加上村子里上百号的男人一块来帮忙,按照这个速度,顶多一个礼拜就能修好,不过晾晒会显得慢一点。
这个得看老天爷是否眷顾了。
修路都是主干道,除了贯通村子的三条大的主干道,还有七八条分支,至于各家各户的门口,这个就不铺进去了,主要是有的房屋根本就没人住,而有的房屋也因为破旧早晚都要拆掉,到时候再买地基重新建房子也不错,买到路边的位置。
得知河西村在修路,不少嫁出去的姑娘都拖家带口的回来看热闹,瞧见那隐藏在稻草下的宽阔水泥路,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