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丫头,想得可真长远。”魏建国说,“就冲你这眼光和气度,哪怕将来不做生意,做个政.治家也能风生水起。”
“哈哈,你真抬举我。”花枝笑着摆手,“政.治还是免了吧,除了钱,我对别的没兴趣。”
魏建国也哈哈笑:“爱财爱得这么坦诚,你可真是我平生仅见!”
江渔在劳改所的第三年,花枝俏的产业已经外扩到了长乐县的各个乡镇,并且在以强劲的势头往周边县发展。
花枝牢记江渔的交待,两年多来过得非常低调,把所有的事都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在家里韬光养晦,不是重要的事连大门都不出。
为了掩人耳目,新开发的产业都没有挂名,承包土地的合同也是以她信得过的几个人的名义签下来的。
每隔两个月,她就会去安平劳改所去探望江渔,把家里的事外面的事都告诉江渔,以免他出狱后跟不上形势。
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个国家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稍微迟钝一点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江渔在里面过得并不辛苦,进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凭借自身优势成为里面的头头,一呼百应,无人敢惹,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有来历的人物,人在狱中,就能借助这些关系帮花枝摆平外面的事。
花枝有一次和他打趣,说早知道劳改所里卧虎藏龙,应该早点把你送进来。
江渔胡撸着自己新长出来的头发茬子哭笑不得:“有你这样做媳妇儿的吗?”
花枝大笑。
江渔板起脸:“你还笑,我可生气了啊!”
花枝笑道:“别气别气
,等你出来,我送你一份大礼。”
“休想贿赂我。”江渔冷哼一声,随即便问道,“有多大?”
“超大!”花枝比划了一个大大的手势。
江渔抓住她的手捏了捏:“我还有半年就出去了,你想不想我?”
“想啊,我还等着你出来帮我欺负人呢!”花枝说。
“不是这种想。”江渔说。
“是哪种?”花枝问。
“就是……女人对男人的那种想……”江渔说。
“哦,那种啊,没有。”花枝逗他,“你知道的,我一个人领导着一大帮男人,天天被他们围着转,哪有功夫想你。”
“……”江渔磨磨牙,“再胡说八道,我就地办了你!”
“你敢,警.察叔叔在门口呢!”花枝有恃无恐。
“那又怎样,他们现在都是我哥们儿!”江渔说。
“……算你狠!”花枝甘拜下风,“我刚才逗你玩儿的,我想你想的不得了。”
江渔这才满意:“好好等着我,很快的。”
半年的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花枝当然不能干等着,趁这段时间又做了几笔生意屯了几块地,跟魏骋夏纪越一起到外面跑了一圈去考察市场,另外还抽空去探望几位老先生和费老爷子。
费老爱书成痴,花枝每次去之前,都要从那一地窖的藏书中精心找出一两本书带上,靠着这些废品价收来的旧书,她和费老的关系越来越好,曾不止一次地得到过费老的指点和帮助。
农历三月十九,是纪老先生的大寿,大家欢聚一堂,花枝把自己在城郊的十亩花田送给他做贺礼。
说是花田,实际上就是她为五个老先生置办的一个小庄园,只是现在比较敏感,她没有盖别墅,只在满园花海中盖了一排红墙碧瓦的房子和几个小凉亭,供老先生们闲暇时在这里消遣散心,享受人生。
老先生们都很高兴,纷纷夸花枝有孝心,比亲孙子都亲。
魏骋表示抗议,说自己的孝心不比花枝差。
花枝笑道:“你说的对,我这算啥孝心,我就是想巴结巴结爷爷们,好从他们身上得点好处,要说亲,当然还是你这亲孙子亲。”
大家被她的直率逗得哈哈大笑。
五月麦收过后,在花枝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种庄稼,改行做起了花农。
新花农没经验,难免要到花枝家讨教,花枝便顺势把自己之前屯的一片土地拿来建了一个花木种植培训学校。
办学校不像包地养花那么简单,手续非常复杂,需要层层审批。
花枝首先找到魏建国,详细讲明自己办学校的计划和宗旨,说她魏建国非常重视,又亲自陪她去市里找王市长,王市长又带着两人去见了市委许书记。
在许书记的办公室,花枝侃侃而谈,为三位领导描述了她心中对长乐县乃至整个安平地区花木产业发展的蓝图。
她说:“虽然我是误打误撞才走了花木种植这条路,但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靠养花致富是一条绝对可行的道路。
我们不但要养花,还要利用花木来发展生态旅游,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园艺培训,花木交易市场等各个行业,我们要打造一条花木产业链,把整个安平地区变成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让九县一市的百姓都可以依靠花木过上好日子。”
一番话把三个领导都震惊了,许书记惊讶于她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她是一个商业奇才,夸她的眼光一点都
不比管经济发展的领导浅,某些方面甚至还要
远超他们。
花枝被许书记夸得不好意思,心说要不是活了两辈子,我哪有这种眼光。
“所以,你想办培训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乡亲们怎么科学养花吗?”许书记问道。
“也不仅仅只是教养花。”花枝说,“初期除了养花,还会开展各种园艺知识培训,比如插花,盆景,景观设计这些,等到以后条件成熟了,就可以转成公办的园林学校,开设不同的专业,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等到条件更成熟了,学校还可以升级为农业大学,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安平地区最有特色的高等学府,让它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也是花木之乡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她这边说的轻描淡写,许书记却听得心潮澎湃,和蔡宝根的想法一样,他都不敢相信这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思想和气度来自于一个高中毕业的乡下姑娘。
相比许书记,魏建国和王市长反倒略微镇定些,因为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和花枝打交道了。
至此,花枝办学的事便在许书记的支持下顺风顺水地展开了。
学校是在江渔刑满后建成的,花枝任命江渔为校长,自己为副校长,杨爱民为教务主任,另外又从各地重金聘请专业老师来教学。
一开始,村民们怕被坑,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报名,后来花枝让人在学校门口贴出告示,说第一批学员学费全免,另外还有生活补助,两天时间就把学员招满了。
花朵做为学校的财务会计,对花枝的做法表示非常不理解,问花枝是不是钱多的没处花了,斥重金盖了个学校,一分钱学费不收,还要倒贴生活费。
花枝满不在乎地笑:“对呀,我就是钱太多,不花出去会发霉的。”
她又不是傻子,倒贴钱的事除非有利,不然她打死不会干的。
第一批免费学员就是她的鱼饵,有了鱼饵鱼群才会上钩。
等大伙看到第一批学员在她这里学到了真本事,还愁招不来人吗?
只怕到那时不只花庙乡,远近城乡的人都会慕名而来。
不过话说回来,她也并不是想靠这个学校赚钱,如果是为了钱,她大可以投资一些来钱快的项目,她办学校的目的,往小了说,是为了给有案底的江渔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往大了说,就是她在许书记办公室说的那些,是为了家乡的长远发展着想,家乡整体兴盛发达,她作为个体也会得到更大的益处。
随着养花的乡民越来越多,之前把地租给花枝的那些村民开始坐不住了。
当初他们之所以痛快和花枝签了租地合同,是因为洪灾之后他们没办法立刻进行耕种,又急需钱用,不少人还打好了如意算盘,想着自家人先出去打五年工,等五年后如果花木生意有了起色,他们刚好可以回来接手。
只是他们谁也没想到,短短三年时间,花枝就带火了全乡乃至全县的花木生意,他们要是等合同到期再下手,恐怕连肉汤都没得喝了。
因此,他们已经等不及合同期满,恨不得立时就把自家的田地从花枝手里收回来。
花枝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建学校的事办好之后,她又恢复了隐居生活,每天在家读书看报看电视,帮刘玉兰做家务,教江多做作业,没有大事不出门。
江渔再有三四个月就回来了,江渔一回来,她也该重出江湖了,再想有这样悠闲的时光是不可能了,所以她得抓紧最后的时间享受生活。
这天,她坐在家里看电视,江有忽然打来电话,说百十号村民带着锄头镰刀到花棚闹事,要求提前解除合同,并扬言半个小时内见不着花枝本人,他们
就动手把花田全毁了。
花枝心里咯噔一下,让
江有不要慌,先叫上几个人稳住场面,她马上就来。
挂了电话,花枝换了身衣裳,骑着自行车往花棚赶,快到花棚时,她在路边碰到了蔡宝根。
相似小说推荐
-
重度痴迷 (多梨) 2019-08-03完结3208 17504余欢给祁北杨做了半年的地下女友,忍受不了他那极强的占有欲,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
-
乔先生的黑月光 (姒锦) 潇湘2019-8-11完结116.5万字 367.8万阅读 2.2万收藏在小伙伴眼里,池月是个异类。经常翘课,不挂科。来自穷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