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不是没有明白人。所以当一个在鹿港念书的高中生礼拜天回家时把报纸带回来之后,有的人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了。
他记得那天吕哥在道上看到他,还远远地跟他说:“振子,好点了没,没事的话上大哥家坐一会儿……”
可最近他又见到了吕哥两回,那人只是瞅了瞅他,然后像没看见似的扬长而去。振子当然明白那是为什么。
振子爸这时坐在八仙桌另一边的椅子上,往烟袋锅里边装上散烟,然后“呲拉”划着了火柴,把烟袋锅点着,接着“吧嗒吧嗒”抽起来。只是看向前方的眼神没什么焦点,估计是在发呆,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
家里气氛这么沉闷,像雷雨前压抑的天一样,压的人透不过气来。振子妈受不了,最后她见这爷两个一直不出声,只好跟振子说道:“你俩别生气了行不行?妈也没说啥呀,不就那两句话吗?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我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记者,妈当时就是憋得慌,所以他一问我就说了。谁想到那个人能把这事捅到报纸上去……”
她正想要继续说下去,却见她男人重重放下烟袋,烟袋锅里仍在冒着火星的散烟被磕出来一点,崩到桌面上,然后很快就熄灭,变成肉眼可见散乱的灰点。
他放下烟袋,脱下套在脚上的千层底黑布鞋,就朝着他老婆扔过去。他们家跟村里别人家不一样,有些女强男弱,平时大事小情基本都是振子妈做决定。所以他这时候有这样的反应,振子妈是很意外的。
看着那飞过来擦身而过的布鞋,振子妈在短暂的惊愕过去之后,捡起那只鞋要打回去。却被她儿子吼住了:“能不能别闹了,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行吗?本来啥事都没有,非得弄出来这么多事,妈,你是还嫌不够乱吗?”
振子的话让他妈再次呆住,如果说话的振子还是个孩子,比他妈还小一头的孩子,他妈妈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上去打他几下,然后说什么翅膀硬了巴拉巴拉的。
可看着眼前比她高出半头的儿子,小时候常对他说的那些话,竟说不出口了……
这时候电视节目还在继续着,录播室里的王院长伸出右手习惯性地往上推了推眼镜,然后接着于采蓝的话说道:
“小于大夫说的没错,是事实。救治的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了,所以对那些伤者的情况我也是清楚的。报纸上对小于有意见的家属之所以那样说,她可能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就是这样认为的吧?毕竟受伤的是她从小抚养到大的儿子,可能是破一点皮都心疼,所以她会有想法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在一个母亲的心里,没有任何事比得上自己的孩子重要嘛。”
毕竟是上电视节目,王院长即使心里埋怨那个女人搞事情,可也不好在这种时候说什么。
他说到这,主持人徐丽说道:“是有这个原因,在很多母亲的眼里孩子都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都得让位。”
整个节目中,于采蓝只是把当时的具体情况讲了讲,包括那些人大概都受了什么伤。这也是节目计划的一个环节,把那些伤者伤势的严重性公布出来,也算是给那些爱冒险的人一个提醒。
“要说最严重的三位伤者,其中一个人腹部被熊划开,再深一点,肠子都能从腹部出来。”于采蓝说着,取出几张图片,是伤者那让人触目惊心的伤口情况还有一张人体腹腔结构图,她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伤口处只要再深哪怕零点几厘米,那盘绕在腹腔,九曲十八弯的肠子就会出来了。
相信这个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会印象深刻的。估计某个胆小的小姑娘会吓得捂住眼睛不太敢接着看下去吧?可是好奇心又会驱使她透过手指间的缝隙继续往下瞧。
不过这个时候估计她又要尖叫了,因为于采蓝接下来拿出来的图片会更让人念念不忘的。很多人看到这种图,拼死也会拦住自家孩子不让进剑龙峰。
她先是出示了一个伤者胸部和脸上被抓挠的图片。整个胸部,皮肉翻开,血淋淋的,还有那照片上的半张脸,一道深深地爪印留在上边,伤口不浅,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毁容?
节目进行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真正了解到剑龙峰的危险。以前就是再禁止,没有直观的感受,总会有人不在乎的。可这时候这些照片一拿出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会让很多人真正意识到剑龙峰的危险性。
第816章 涟漪效应
当第三张图片被放大,出现在电视上,让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能看清的时候,于采蓝脸色变得严肃而沉重:“要说无辜,这个人才是最无辜的,他并不是进山游玩露营的人,而是前去营救的春雨救援队的队员,只是为了救人,他放下自己手头赚钱的事情,离开等待他陪伴的父母妻儿,最后却因为下山的时候,天黑路陡而导致了骨折。”
这时候徐丽说道:“是啊,这位伤员是无辜的,他现在还在鹿港一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暂时还不知道预后会如何。最怕会留下后遗症,影响运动功能。在这里,我们大家只能为他静静祈祷,希望这位英雄能够挺过去,健健康康,恢复成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健步如飞的模样!”
徐丽做节目的时候,会适当的煽情,说到这里,她眼里的伤感和悲悯感染了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尤其是一些阿姨大妈老奶奶小姐姐,有的人已经开始考虑上鹿港一院去探望英雄了。
对春雨救援队的事情,于采蓝就说了这么多,而有个别家属埋怨救援队的水平不如专业消防的事情,于采蓝也不好在电视节目上提。
首先这与做这期节目的宗旨相违背,另外不能说那些人抱怨几句,就可以在电视上给公开了,如果真的这样,那被救的所有人和他们的家属是不是都得被列为抱怨的嫌疑人啊?也怕他们会被一些人给收拾了。如果真的这样就严重了些。
“杨科长,我听说你们单位最近几年,收集整理了历年出事的一些图片,想以此来警告那些爱冒险的年轻人。”
“对。确实是这样的,有的比小于大夫刚才出示的那几张的照片上显示的情况还要严重。”
说着,他拿出了一堆照片,一张张告诉观众们这些人的伤都是哪年才有的跟,伤在哪里,伤势如何等等。
“以前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关于剑龙峰的危险性,只是限于知道这件事,可是看了这些照片之后,视觉上确实是受到了震撼。”王院长适时接过话题。
徐丽问永济县旅游局的杨科长:“那么历次参与救援活动的有哪些部门呢?那些部门的人员伤亡情况如何?”
徐丽在把话题朝着他们做节目的主题上引,关于这一点,不管是于采蓝,还是杨科长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杨科长脸色变得沉重,那种沉重的感觉倒是跟徐丽的煽情有的一拼。
“关于这一点,我们局里做过统计,关于伤亡人员的姓名、单位和其他的一些情况都在……”
徐丽脸色一变,“怎么,伤亡,你是说,那些去救援的人里,还有人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吗?”
“对,是有人因为救人而丢掉了性命,而且年龄都不大……”
“什么,都不大?你是说,不只有一个人?”王院长恰如其分掺了一脚。
“对,去世两位,四位重伤的,至于轻伤的那就多了,毕竟救了人,抬着往下走很难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伤亡的人消防人员和民间的人都有的。”
参与节目的所有人都静默了一会,像是为那些逝去的人默哀,不知电视机前有多少人已经泣不成声?
良久,徐丽开口说道:“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个词:涟漪效应。”
王院长他们都看着她,涟漪效应是什么呢?这个主持人挺会把握节奏的,难怪能在美女如云的电视台稳坐台柱子的位置而不倒。
“我们人类是社会性群居动物,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可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对他人是有影响的。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像涟漪一样四处播散,从而对他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大家觉得我说的这个涟漪效应有没有道理?”
长篇大论的,徐丽怕读者会感到厌倦,所以在这里用了个反问句,以提起观众的兴趣。
“嗯,有道理,说到这,我想起浪费公共资源的问题。”杨科长说道。
“嗯,什么是公共资源?”报社谢老板来了以后,说明了一下他们报社的情况,并在节目上表达他对于采蓝的歉意,之后的时间,他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听到杨科长这么说,他便问了一句。
“你像我们永济旅游局每年都在青云山各个歇脚的地方写了通知,不允许任何人私自进入剑龙峰。可每年都有人不听,一意孤行地进去了。然后动不动就出事,动不动就出事,那么就得找人给治,大家想一想,救援行动一旦展开,经过训练人力,装备还有救护车等等是不是得第一时间就得准备到位?可不管怎么准备都避免不了伤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