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这顶“高帽子”,哪怕没有韩卫东插手,他也得给人家主持公道。
“夏喜平同志,你的事我昨儿个已经听说了,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很快就能把货物还给你。
另外,你既然没有固定的铺面,就不用办营业执照,但是管理费还是要交的。
不过我们国家现在扶持个体经济,对管理费的收取也有优惠政策,管理费没有多少,所以你以后只管安心做生意,为咱余仙镇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
看来所传不虚,这位刘镇长果然是个亲民派。
夏喜平站起来冲刘益明鞠了一躬,“谢谢您刘镇长。”
“要谢还是我谢你,你可是咱们镇上头一批从事个体经营的,给咱镇上的百姓带了个好头。”
“是国家政策好,我赶上了好时候。”
可不是赶上了好时候嘛。
现在百废待兴,又正逢改革开放,只要有胆子,不怕吃苦,可以说弯下腰就能捡到黄金。
老天爷既然给了她这么一个机会,她一定得好好抓住。
又和刘益明说了两句客气话,夏喜平便告辞了。
刘益明身为一镇之长,工作繁忙,她不能一直在这儿耽误人家的正常工作。
夏喜平前脚刚走,后脚刘益明就给韩卫东打了个电话。
巧的是,韩卫东就在电话机旁。
“卫东,你猜刚才谁到我这儿来了?”
“夏喜平。”
这小子,就不能装猜不出来吗?
“那你知道不知道她干什么来了?”
“想要回她被没收的货物。”
“你叫她来的?”
“没有。”
刘益明无语,韩卫东是夏喜平肚子的蛔虫吗?怎么夏喜平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
刘益明放弃了跟韩卫东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单刀直入地问道,“你跟我说实话,你小子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
韩卫东回答的也干脆,“是。”
“小子,有眼光,这姑娘不错。”
韩卫东毫不谦虚,“我看上的人,当然不会差!”
隔着长长的电话线,刘益明似乎都能感受到韩卫东的那份自豪。
“小子,加把劲,这么好的姑娘,可别叫别人拐跑了。”
韩卫东回的霸气十足,“不管谁拐走,我也能把她抢过来。”
两人说了几句玩笑话,刘益明便挂了电话。
俩人谁都没有提杨宗庆和赵仁厚的事。
因为彼此之间,已是百分百的信任。
既然刘镇长已经答应了会归还她的货物,夏喜平相信他一定会说到做到。
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就把没收走的那些货物给她送过来了。
吃过了早饭,一家三口去慧慧制衣,远远的,看到慧慧制衣门口停了一辆吉普车,车子旁边站着三个人,就是那天来没收她货物的工商所的三个工作人员。
三人旁边,远远的还围了几个人,正在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一边说一边往这边张望着,看到夏喜平娘儿仨来了,有人就喊了一嗓子,“喜平来了!”
孙慧慧不知道夏喜平去找过刘镇长,看到工商所那三个人又来了,吓得脸都白了,紧张地跟夏喜平说道,“喜平,这仨人咋又来了?要不你别过去,回家躲躲吧。”
夏喜平笑道,“妈,我又没干坏事,我躲他们干嘛。”
“妈怕你性子上来了再跟他们吵起来。”
“妈,我敢说,这次肯定是好事。”
“他们来会有啥好事?”
“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娘儿仨还没有从三轮车上下来,工商所那三个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个个脸上陪着笑。
“夏喜平同志,真是对不住,我们对国家政策解读有误,不分青红皂白就没收了你的货物,经过领导的批评指正,我们才认识到我们的错误,所以赶紧把东西给您送回来了,您清点一下,看看少了啥,少的东西我们原价赔偿。”
这人话音刚落,另外两人已经拎着原来那个大包袱递到了夏喜平的跟前。
夏喜平瞟了一眼,觉得包袱好象小了很多。
孙慧慧,还有围着看热闹的人,却都目瞪口呆。
上次这仨人来的时候,一个个板着个脸,就跟夏喜平家欠他仨多少钱似的。
可这才三四天的功夫,这仨人咋突然变了?
夏喜平心里为刘镇长点了无数个赞。
看来这个刘镇长果然是个处事公道的行动派,这次刘镇长给她撑了腰,以后估计再没人敢随便找她的茬了。
不过,虽然她现在有刘镇长撑腰,她也没有为难这仨人。
仨人都是普通职员,领导叫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
只是这仨人有着这个年代公职人员的通病,有点狗眼看人低罢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韩爷表示还算满意
夏喜平笑眯眯道,“三位同志太客气了,大热的天,又麻烦你们亲自跑一趟,快进屋里歇会儿吧。”
夏喜平一边说,一边从孙慧慧手里拿过锁匙,开了门,请三人去屋里。
三人倒也没有推辞,跟着夏喜平进了屋。
三人进了屋,然后为首那人有些难为情地小声跟夏喜平说道,“夏同志,那天拿走的东西,我们没有保管好,丢了一部分,您看看都丢了啥,我们赔。”
其实哪里是丢了,他们把东西拿到所里后,这些东西就被瓜分了,因为依他们的经验,夏喜平可没有那个本事,能把没收的东西再要回去。
这也是他们惯常的做法,有一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靠着工商所,就得吃工商所,以前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收缴上来的东西,都是这么分的。
后来上头开始查这件事,赵仁厚慌了,让他们赶紧把东西还给夏喜平,可东西都被瓜分了,咋还?
不得已,赶紧通知所里其他人,把拿走的东西赶紧还回来。
东西倒是都还回来了,可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儿了:有的鞋底上都是土,有的是毛巾是湿的,有的头花上还缠着头发,有的本子上已经写了字,有的铅笔都用卷笔刀削过了。。。。
已经用过的东西,就算是他们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还回去。
更何况,这回可是刘镇长亲自处理这件事,要是让刘镇长知道他们还给人家一堆已经用过的东西,刘镇长会咋想?怕是自己这个铁饭碗是端到头了。
没办法,那些已经用过的东西被剔除出来了,是谁用的谁掏钱。
这下搞的所里是怨声载道,因为有些东西不是必需品,因为想要占便宜才拿回了家,结果便宜没占到,还白白花了钱。
把大伙儿还回来的东西检查了一遍,然后又包到原来的包袱里,一大早的就给夏喜平送回来了。
东西是丢了还是用了?夏喜平心里门儿清,她也没有说破,只当是信了仨人的话。
不过她也没有大方地跟仨人说不用赔了。
要是缺的少,她也就算了,可至少一半的货物都没了,三十多块钱呢,都抵得上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更何况她现在有刘镇长撑腰,干嘛要吃这个大亏?
夏喜平把缺的东西列了个清单,价钱也列上去了,写的当然是零售的价格,然后她把纸头递给为首的那人,嘴里却说着客气话,“我原不该要钱的,可我这是小本生意,进货的本钱都没了,所以只能厚着脸皮要钱了。”
为首的那人一边也跟着夏喜平说着客气话,一边数了钱给了夏喜平,然后赶紧走了。
仨人一走,门外那些人就涌了进来,叽叽喳喳地问夏喜平。
“喜平,他们咋又把东西还回来了?你这是走了谁的后门吧?”
“那些人啊,平时眼睛能长到头顶上去,可今儿个说话都是赔着笑的,哎哟,我活了60年了,还没见过他们这么跟人说话呢。”
“那是喜平有本事,我听我家三小子说,喜平这事,是刘镇长亲自抓的。”
。。。。。
不管别人说啥,夏喜平都是笑眯眯地听着,心里却说:“老百姓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
不过她并没有多做解释,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别人误以为她有后台,这样以后才没人轻易来找她的麻烦。
夏喜平没收的货物被还回来的事,当天傍晚的时候就传到了韩卫东的耳朵里。
只把东西还回来了,韩卫东当然不满意,他静等着后续发展。
后来一切都在朝着韩卫东意料中的发展:杨宗庆和赵仁厚被查出不少违法乱纪行为,俩人都被撤了职,正在等候处理。
不管是啥样的处理,反正俩人这辈子的仕途生涯是已经结束了。
对这个结果,韩爷表示还算满意。
有些人却不满意,然后就闹到夏喜平这儿来了。
夏喜平刚把杂货摊摆好,姚红英就来了,上来指着夏喜平的鼻子就骂。
“夏喜平,我家老杨咋得罪你了,你竟然去刘镇长跟前举报他,叫刘镇长查他!你个小婊子,你咋这么多心眼!”
姚红英一边骂,一边就要去掀夏喜平的杂货摊,幸好夏喜平离她比较近,狠狠的把她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