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卫东瞪了他一眼。
方路立马想到了自己昨天的失职,一边冲着韩卫东嘿嘿地陪着笑,一边悄悄的往后退,然后趁韩卫东和夏喜平不注意,哧溜跑了。
韩卫东也没搭理方路,看向夏喜平,“今天怎么没有出摊?”
“累了,想歇歇。”
夏喜平不跟他说实话,这让韩卫东有些郁闷,心说也不知道夏喜平什么时候才能把他当成一棵大树来倚靠。
在韩卫东的意识中,男人就得象大树一样,把自己心爱的人护到树底下:想花钱,我给你挣,有风雨了,我来扛,这才是爷们该做的事。
韩卫东觉得自己这思想挺好,可就因为他这思想,后来还跟夏喜平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冲突。
这是后话。
夏喜平不想告诉他,韩卫东也没追着问,他就当不知道这回事。
韩卫东当天就回了县城,录音机厂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他不能离开的太久。
走之前,他并没有再去找刘益明打听什么消息,因为刘益明的办事能力和底线,他很清楚。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子爷”看上的人
夏喜平一直在发愁怎么才能把卖杂货的生意继续经营起来,思前想后,她决定亲自去找一下余仙镇镇长。
有一个经常来慧慧制衣做衣裳的女的,三十来岁,姓杨,叫杨秀梅,在镇政府工作,心眼不错,也很健谈,夏喜平的货物被没收后,她曾偷偷的跟夏喜平提过,叫夏喜平去找刘镇长反映一下情况。
据杨秀梅说,这个刘镇长做事公正,很少偏袒谁,要是夏喜平去跟他反映一下情况,刘镇长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夏喜平也曾在韩卫东跟前隐晦地问过刘镇长的情况,韩卫东也跟她说,刘镇长人不错,是个干实事的,而且在老百姓跟前,一点架子都没有,要是有了啥为难事,可以直接去找他。
夏喜平思前想后,决定去找刘镇长。
要是刘镇长真跟杨秀梅和韩卫东说的那样,没架子,好说话,而且还开明,说不定真能帮上她的忙。
要是以后有了刘镇长做靠山,她以后就再也不怕有人使坏了。
往长远了说,她去与刘镇长结识,等于多了一条人脉,对一个生意人来说,人脉有多么重要,夏喜平体会深刻。
这个年代当官的,还没有那么大的官架子,夏喜平很轻易的就见到了刘益明。
刘益明听到她报出姓名后,特意多看了夏喜平两眼。
刘益明跟韩卫东打交道,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知道韩卫东这个人,向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别惹他,他也不惹你,可要是惹着他了,那他可能会把人往死里整,下手相当的狠辣无情。
以前吧,韩卫东是一双拳头打天下,再加上他头脑灵活,计谋多,为人又仗义,所以在整个怀丰县都相当有名气。
后来,韩卫东的爸妈官复原职,韩卫东就成了“太子爷”一样的存在,就更没人敢惹他了。
虽然韩卫东从来都没做过仗势欺人的事,可他的身份在那儿搁着,谁不给他个面子?
别说在怀丰县了,就是在省城,他说句话,那也是掷地有声。
所以韩卫东一脸严肃地过来,郑重向他检举赵仁厚和杨宗庆时,他觉得真是奇怪:在这余仙镇,谁敢惹韩卫东啊。
难道是惹着了韩卫东的亲戚?
刘益明知道韩卫东在余仙镇有亲戚,他还以为这个叫夏喜平的,是韩卫东的哪个亲戚。
不过赵仁厚和杨宗庆这俩人,都是爱钻营的货色,象韩卫东,就是他们巴结的对象。
韩卫东在余仙镇都有哪些亲戚朋友,俩人估计早就摸了个门儿清,巴结还来不及呢,会去没收韩卫东亲戚的东西?
怎么想都觉得不大可能。
带着这份好奇,刘益明叫人调查这件事情时,顺便挖了一下韩卫东和夏喜平的关系,这一挖才发现,韩卫东和夏喜平,还真不是亲戚关系。
这下刘益明更好奇了,既然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韩卫东这么上心的给夏喜平出气干啥?
刘益明是过来人,他很快便想明白了,然后就笑了:这小子,这是看上这个叫夏喜平的姑娘了。
因着韩卫东的身份,再加上韩卫东自身条件确实比较出众,所以镇上有头有脸的人家,不知有多少人想把自家姑娘嫁给他呢。
反正机关里头,托刘益明去给韩卫东说媒的就有好几个。
不过韩卫东压根儿一个都没看上,害得刘益明还暗自猜测:韩卫东这小子,是不是有啥隐疾啊。
事实证明,这小子正常着呢,以前那些姑娘,他确实是没看上,现在好不容易看上了一个,弄得惊天动地的,为了这个姑娘,看这架式,这次势必是要把杨宗庆和赵仁厚赶下台啊。
反正这俩人也不是啥好东西,他正好推波助澜一下。
刘益明一面派人暗中调查赵宗庆和赵仁厚,一面又有些好奇,这个叫夏喜平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咋就入了韩阎王的眼?
刘益明原想着得了闲,亲自去看看夏喜平。
韩卫东的爸妈不在余仙镇,他这个做老大哥的,理应给韩卫东把把关。
哪知不等他去看夏喜平,夏喜平倒找上门儿了。
刘益明看到夏喜平的第一眼,眼睛就是一亮,因为这姑娘长的不光好看,还挺精神,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的,一双明亮的眼睛,黑宝石似的,透着自信的光芒。
而且虽说她的货物被工商所的人给没收了,可人家却没有一点沮丧萎靡的样子,见了刘益明,也一点也不胆怯或是畏惧,大大方方的。
还很懂礼节,刘益明跟她握手时,落落大方的跟刘益明握了手,全然不象是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小丫头。
刘益明心想,怪不得韩卫东那小子以前看不上以前那些姑娘,原来那些姑娘跟这位比起来,确实有云泥之别。
夏喜平不知道,刚见面这短短的几秒钟,刘益明已经在心里给她打了个一百分。
不过,夏喜平对这位刘镇长的印象也不错:待人很亲切,在她这个普通老百姓跟前,也是一点架子也没有。
这更坚定了她请刘镇长帮忙的决心。
夏喜平不疾不徐,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表现得多么义愤填膺,把那天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都说给刘益明听。
末了,她又给刘益明说道,“刘镇长,我知道您工作很忙,这种小事,我本不该打扰您,可我听人说刘镇长您最是公道,而且也肯替我们老百姓说话,所以我才麻烦您来了。
其实今儿个我来不是向您告状的,必竟这事儿也怪我,摆摊前,我就应该先去工商所问问情况,这是我疏忽了。
我今儿来,就是想请刘镇长帮我说句话,能不能请工商所的同志把没收的东西还给我,就是罚我点钱,我也愿意,必竟我小本生意,真的赔不起。
另外我还想请教一下,象我这种情况,要不要办营业执照,要是必须得办营业执照,我立马去办,不能再让政府的人为难。”
夏喜平这番话说的相当高明。
她已经猜到了肯定是杨宗庆公报私仇,所以才让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没收了她的货物。
可刚才的那番话中,她却一个字儿都没有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就不能装猜不出来吗
夏喜平之所以不在刘镇长跟前提杨宗庆,一是因为她没有确凿的证据,二是她不想跟杨宗庆他们闹的太僵。
杨宗庆是当官的,她一普通老百姓,真闹起来,吃亏的是她,弄不好,她在余仙镇都不一定能待下去。
再一个呢,刘镇长再正直,他也是当领导的,杨宗庆是他的下属,下属做错了事,他这个当领导的,脸上也无光,在他跟前告他下属的状,等于是在打他的脸。
她跟这位刘镇长非亲非故的,还是头一回见面,这种打人家脸的事,她才不会干。
她之所以直接来找刘镇长,一是打听出来刘镇长还算公道,二是要是刘镇长肯出面帮她说话,杨宗庆以后对她,肯定也会有些忌惮,以后应该不敢再轻易去找她麻烦。
正是出于种种考虑,夏喜平对姚兰芳跟她的过节才只字未提,而且还一味的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只要能把东西要回来,以后做生意能顺顺当当的,放低下自己的身段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不违道德,不触及自己的底线就行。
如果一味的要面子,讲骨气,那就别做生意!
对夏喜平的这番话,刘益明在心里也是赞扬有加:这姑娘,聪明,韩卫东这小子,还真有眼光。
他不知道夏喜平是不是已经知道了韩卫东来找过他,不过,不管夏喜平知不知道,她今儿个的态度,都值得表扬。
要是她已经知道了韩卫东因为她的事来找过他,却还是这么一幅宠辱不惊的样子,说明这姑娘为人稳重,起码不恃而骄。
他可见识过不少人,仗着自己的身世背景,就跟大爷似的,傲慢得能上天。
要是她不知道韩卫东来找过她,那就更值得夸奖了,瞧瞧人家说的话,张驰有度,不卑不亢,顺便还不显山不露水的给自己戴了顶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