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地嫌弃了忠顺两回之后,他还能发现不了了?
真是给脸不要脸了是不是?忠顺是个混不吝的脾气,别人嫌弃他了都,他还能往蒋玉菡身边凑啊?
人么,似乎都是贱骨头,少了忠顺之后,被几个同行讽刺一番,蒋玉菡心气儿倒是不顺了。
蔫巴巴儿地又往忠顺身边凑了,这下子忠顺倒是真的烦了他了,很早以前,那个让自己赞叹的琪官儿已经没了。
失落了一阵子之后,忠顺似乎是改了一样,成天老头似的修身养性了。
杨广倒也不管年轻人在想些什么,既然闲着没事儿干,父子俩又开始了一问一答的模式。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癖好,忠顺也只当是哄着皇父玩了,不过答不出来的,竟然还有惩罚。
一个游戏罢了,要不要抄书这么凶残的惩罚啊?
外面天大地大,抄书也不错。
太后娘家与林如海终于达成了一致,两家结姻亲之好,黛玉的婆家订下来了,林如海觉得自己似乎是完成了什么重任一般,轻松了许多。
这位的身子一直都不是太好,这骤然一放松,便病倒了,黛玉慌了,好在皇帝派了御医下来,为林如海调理身子,而且给他放了长假,留在家里休养吧。
这就算是病退了,林如海很是知趣儿地上了折子,告老啦!
皇帝半推半就地应了下来,林如海算是彻底地退出了朝堂,慢慢地调养了几个月之后,身子见好,能下地走路了。
不过其他事情,一点儿都不能沾,不能劳神费力,所以也只能继续地在家里培着女儿了。
有闲有心情的时候教导女婿两句也不错,承恩公府看着风光无限,可是这个位置却是最让皇家忌惮的,所以林如海倾向于让女婿做一个风流名士,不入朝堂为好。
这也是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一点儿私心,自家闺女出嫁之后就不用那么累啊!
要知道很多时候官场上都是走的是夫人路线,可想而知女儿要受多少的累,操多少心啊!
所以说还是名士路线比较好,受人尊敬,吃喝不愁,子孙后代的名声也不缺,多好?
况且黛玉嫁的也不是嫡长子,不过是幼子,步入朝堂又要分散家族的资源,一点儿也不好。
综合下来之后,还是林如海的这条路更好。
至于林家姑娘,除了身体略微地有些纤细之外,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而且这婚事还是太后定下来的,别人那里有找茬的地儿?
黛玉出嫁之后,林如海彻底没事儿干,回了原籍养老去了……
至于女儿女婿,全国去游学去了,黛玉的才学见识匹配皇子都没问题的,更甭提是承恩公府的公子了,夫妻俩也算的上是琴瑟和鸣了一辈子。
杨广带着忠顺终于还是抵达了维扬地区,这里热闹依旧,一片钟鸣鼎食之象,百姓富庶,杨广倒也高兴,虽然知道这并不是全貌,可他这次来,真的不是来找茬儿的,权当不知道吧。
富庶之地,文艺这东西越容易存活,这里有钱有闲的人物太多,大家不拼富比钱,还能怎么样呢?
上皇的戏班子里,那个个儿都是名角儿,正好儿听戏吧,每次的打赏,简直就是斗富大会,收入是哗哗涌入,杨广让人将这些钱弄成了什么育婴堂,养善堂之类的,也算是自己为百姓们做的贡献了吧。
至于其他,那是皇帝该操心的,再说了,自己这一路上走来,替他处理的官员还少了,皇帝也该知足了。
可是呢,杨广处理的官员越是多,徒景宸的心里越发地不是滋味儿,就算是上皇离开了京城,可是自己还是被笼罩在这种阴影之中,而且一天天下来,皇帝越发地暴躁起来了。
许是压抑的太久,现在的皇帝看上去更加地暴戾,朝堂上的一言堂便是这么来的,朝臣们一言不好听,皇帝就直接采取终极手段,摘了官帽子,下大狱好了。
紧接着就是抄家流放!
这种事情多了,朝臣们又不是傻子,还能跟皇帝对着干啊?
显然不可能,皇帝的暴戾性子让太后心惊不已,母子二人似乎更像是仇人了。
太后现在倒是想念上皇了,有他压制的话,儿子说不定不会成这样子的,只能左一封信,右一封信地告诉上皇儿子的情况,希望他能快点儿回京。
可惜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些信压根儿就出不了宫,直接地都被皇帝给扣下了……
☆、第86章 崩坏的王朝9
其实说起来,这天底下聪明人很多,可是有决断的聪明人就不多了,人么,都是有侥幸心理的,觉得依着自己的聪明绝对能躲过各种明枪暗箭,朝堂倾轧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再者说了,自己寒窗数十年,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上报君王,下安百姓么?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一位喜怒无常的帝王,该如何呢?
朝臣们尽管羡慕洒脱告老的林如海,可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子孙后代,总之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这份权势的。
皇帝越发地诡异了,至于神鬼莫测么,倒也不至于,反而有那么几分□□的意思了。
皇帝看着谁不顺眼之后,竟然不讲理地开始流放,杀人,抄家了,这可与他之前的人设大大的不符,可是皇帝到底为何会变成这样了呢?
大家谁也弄不清楚,只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可别把自己搭进去了才好。
现在,倒是觉得林如海才是个正儿八经的聪明人,只怕他也是发现了皇帝的不妥当之处,所以借着生病,包袱款款儿地回乡了吧!
回乡的林如海,竟然去了书院教书,真是让人羡慕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
至于自己么,还是走不开啊!
有这种思想的朝臣大有人才,不过大部分都是一股子浓浓的装、逼气息,把自己看的太重,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上皇带着自己的队伍来到了维扬地区,这里基本上是历朝历代的文化、经济中心,其富庶程度可想而知,又有上皇和忠顺亲王带来的戏班子果然是大靖国的这个(大家齐齐地竖起了大拇指),所以富商们那叫一个热情哟,上皇和忠顺俩收银子也收的挺勤快的。
既然到了维扬地区,那么“奉圣夫人”那里也不能不去一趟,杨广特意地让人查查了甄家的现状。
可惜了老太太的一片好心了,子孙不肖啊!
甄家老太太去世之后,甄家便开始分家,也许是因为老太太的遗命,老太太下葬之后,甄家便彻底地分家了。
可惜的是,这才几年功夫呢,甄家便有些入不敷出了,真是不知道该吐槽些什么。
不过被老太太寄予厚望的宝贝孙子甄宝玉看着倒还不错,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怜香惜玉的毛病,不过功课扎实,文章灵气十足,即便是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地区,甄宝玉都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果然,出名要趁早啊!
不过甄宝玉身上有一个极大的缺陷,若是不改了的话,一辈子的成就有限。
太过天真,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
这种思想在孩子们身上的话,你会觉得这孩子心灵纯净,特别美好,很吸引人。
可惜了,甄宝玉却是不该有这种想法,作为世家子弟,甄宝玉显然是被保护的太好了,所以将来只怕是要栽大跟头的。
“日后若是甄家的那个小子有什么大难了,稍微扶持一二,算是朕对老夫人的交代了。”
杨广略微地带着几分伤感地对着忠顺道。
“儿子记下了,您别太过忧心,总归各人有各命……”
忠顺认真地回答道,他实在是不忍心父皇这么伤神,一起跟着的御医说了,皇父的身子只怕是……
毕竟年纪大了,年轻时留下的暗疾到了现在,即便是大罗神仙只怕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忠顺其实很想劝皇父直接回京休养,可是看着他出行之后的心情愉悦,忠顺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只能在饮食上生活上好生地注意了。
当然了,皇父不想回京,还有一个原因,只怕是因为四哥之故吧,当今作为亲儿子,真是让人心寒呢。
忠顺将自己劫持了不少的所谓□□都给毁了,并没有让皇父得到消息,不过四哥的种种作为,忠顺即便再如何地不赞成,可也无可奈何,他也只能选择这种方法了。
叹息了一番之后,发现皇父已经睡着了,忠顺小心地替他盖上毯子,自己蹑手蹑脚地走去了出去。
忠顺隐约间,似乎听见了皇父的叹息声,不过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并没有回头。
杨广睁开了眼睛,望着忠顺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一次的出游,基本上将各地的官场、民生都了解梳理了一遍,具体的事情差不多都是忠顺经手的,杨广觉得他的能力没有问题了。
是不是也该到了决断的时候了呢?
徒景宸现在只怕是疯魔了,竟然连太后的信都被他直接给截住了,那可是护着他长大的亲娘啊,看来权力这种东西,真是可怕。
徒景宸在朝堂上的种种作为杨广自然清清楚楚,所以,是不是该到了决断之际呢?
当断不断,这不是杨广的作风,只是原主的感情在影响他罢了。
不过杨广很快就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