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觉得自己心中是不慌的!
当然了,忠顺比朝臣们更加清楚的是,皇父为了推自己上位,其实也真是蛮拼的,而且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就起了这个心思的,忠顺尽管也知道皇父和四哥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不过他还真是没想到,皇父会采取这么剧烈,玉石俱焚的手段的,只是便宜了自己罢了。
想到皇父留给自己的那些东西,忠顺又忍不住地眼眶有些潮红,周围的宫人们只当自己眼瞎了,并没有看到皇上的异样。
这也难怪,皇上和上皇感情深厚。
大家心中感慨不已。
不管皇帝之前有多少的黑历史,现在么,自然都是过往云烟了,一切随着他登基开始,随风飘散了。
不过后宫之中,还有个麻烦人物,太后!
太后差不多已经疯了,她没想到儿子离京一次,反而送了性命,作为母亲,虽然儿子可能这儿也不好,哪儿也不好,可在她的眼中,儿子那是千好万好的。
虽然知道皇帝是无辜的,可是谁让他是最后的收益人呢,所以皇帝就要承受太后的苛责了。
当年也曾经有过那么几日的教养之恩,所以现在皇帝对于太后也算是孝顺,有求必应,对于她口中的责难,谩骂,一概不去理会就是了。
皇帝被人夸赞孝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太后却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反而让皇帝的名声上了一个台阶。
皇帝的理念颇有些新奇,不过朝臣们倒是挺高兴的,皇帝并没有清算之意,大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真是仁义之君。
朝臣们的赞赏皇帝并不去理会,大靖国这几年实在算的上是大风大浪了,所以当前最要紧的就是稳定。
等所有的局面都稳定下来了,朝堂上的事情再说。
不过对于自己人的培养是万万不能停的,章石久这种老东西用的好了能给自己带来无数的好处,当然也要防着武将势大这个问题。
不过皇帝觉得自己年轻,并不惧怕章石久。
其实重用章石久,也算是圆了皇父一个心愿吧,他记得那个时候,皇父和四哥之间爆发了巨大的争执,就是因为章石久之故。
现在章石久起复,也算是表明了一个态度。
皇帝真是高深莫测啊,不过章石久成为了皇家军事学院的第一任山长,这倒是一件喜闻乐见之事。
皇家军事学院,听着和国子监差不多的机构吧,不过这里培养的是武将罢了,可见皇帝的野心!
这些都是皇帝整理了杨广的手稿之后,才开始逐渐进行的改革,上皇留给了自己很多的手稿,皇帝表示自己有一辈子的时间来钻研这些东西。
皇帝的种种行为被朝野称赞,开拓进取的君主一般都是开明包容的,能人尽其用,这才是让朝臣们赞赏的缘由。
不过这不重要,皇帝的第二个政策么,自然就是打击官场贪腐之事了。
官场贪腐的情况皇帝比谁都更加清楚,他有自己的荒唐岁月,又有行游天下的经历,所以知道的不要太清楚。
不过这并不重要,治贪腐,从来都是大工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而且千古都有这个问题,只要将此事控制在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那就好了。
这是皇帝的终极目标,他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至于百姓安居乐业,那不是应该的吗?
当然,外事方面,还有一个蠢蠢欲动的东夷,这几年,沿海地区一直都有东夷的影子在,所谓的海盗不就是东夷的水师么?
真是太不要脸了。
大靖国并没有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对外贸易特别地发达,和世界各地的国家都有交流,东夷埋伏在海上,收获自然不小。
皇帝为了保障大靖国的利益,让水师组成了海上护卫队,遇上了所谓的海寇后,狠狠地揍!
打疼了,他们就不会再生事儿了。
这种强硬的对外政策让无数的男儿热血沸腾,要保家卫国,很是自然是就解决了兵源的问题。
当然了,也为皇家军事学院提供了无数的好苗子。
章石久的日子过的总算是美好起来了,他也不去朝堂上聒噪皇帝了。
至于西北的游牧民族,皇帝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不过加筑城墙,总还是有那么点作用的吧?
和西北的这些蛮子们折腾了上百年了,只怕将来还是会继续下去的。
元和一年,顺承帝终于要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了,吏部考核不过关的官员们几乎都被清算了一回,大部分人都回家了,至于少数的漏网之鱼,顺承帝也不去想,可别给自己添堵了就是。
太后疯了几个月之后,也终于认清楚了儿子已死的事实,自己虽然不用靠着皇帝过日子,可是她还有孙子呢,还有娘家人呢。
将皇帝得罪光,对于她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好处。
所以母子俩至少地保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这就够了。顺承帝很满意,至于太后,似乎也很满意。
徒景宸的几个儿子年岁也都不小了,皇帝似乎一点儿都没有介怀地培养这他们,只是徒景宸的嫡长子处境有些尴尬,若是顺利的话,他就是下一任的太子,继承人啊。
可是现在呢,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他有些无措也是应该的,皇帝倒是没事儿人一般,任由那聪明孩子选择了一条风流之路,和层曾经的自己很像!
也许这孩子身边也有高人指点的吧,顺承帝觉得自己闭着眼就能想到那个高人是谁,只是没必要,他不会和一个孩子为难的,当然,如果他一直这么知情识趣儿的话。
由皇子成为了宗室,这种转变其实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所以顺承帝觉得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人认清了现实才行。
他也不打算大开杀戒之类的,总归都是徒家人,大家你好我好吧,难得涂糊好了。
顺承帝在位二十七年,晚年选择了和皇父一样的策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风华绝代的太子……
☆、第87章 李重润番外
李重润番外
作为嫡长子的李重润在父亲李显即位之后,便被封为了太子,拉开了他风光伟大的显赫一生。
李重润理所当然是个聪明孩子,作为皇太孙的李重润降生之后,当时的高宗皇帝欢喜极了,嫡长孙啊,李氏家族的下下任继承人诞生了。出生当年就被封为了皇太孙。
高宗为此还大赦天下,广而告之,让天下人都沾沾皇太孙的喜气儿。
这种被期待而生的孩子一般都是命运多舛之徒(主角的待遇),不过在李重润这里算是个例外了。
皇祖父为皇太孙取名重照,可见心中期待之意,不过中宗皇帝李显即位之后,为儿子改了名字,为重润!(这里并不是因为避讳武曌之名,只是杨广以为人家就一直叫李重润,所以一直管人家叫重润、重润的,李重照也因此更名为李重润。)
中宗即位之后,李重照理所应当地就成为了太子殿下。虽然年纪还小,可是李重润聪慧好学,中宗对于长子颇为满意。
皇祖父过世之后,皇父似乎一直沉溺在悲伤之中,也不去理会朝政,任由辅臣裴炎和太后联手理事。
当然,这也是吃过辅臣大亏的高宗为儿子保驾护航的一片心意。太宗薨世之后,为高宗皇帝留下了几位辅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
为了夺回对于朝堂的掌控,高宗显然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到了晚期,他的身体不好,天后武氏佐政时对于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等人的排挤和打压坐视不理。
到了最后,天后直接将这些关陇大族给排挤出了朝堂,大大地打压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一番。
到了自己的儿子了,高宗显然不想让儿子吃这个苦头,所以临终之前,虽然也为儿子安排了辅臣裴炎,不过也让天后武氏垂帘听政,彼此之间制衡,为儿子赢得一个相对广阔一些的成长周转空间。
不过等到高宗驾崩之后,反而是天后和裴炎联手起来,将中宗皇帝给架空了。
朝政尽皆听命与天后武氏。
这个时候的中宗皇帝选择了韬光养晦,并没有着急要从母亲手上收回权力,不过他韬光养晦的同时,也不忘记了要教导太子。
作为下一任的皇帝的太子李重润就中宗皇帝的跟屁虫!
即便是要去跟纨绔子弟们去打个马球,都要带着儿子一起去,你也不怕将自家儿子给带坏了么?
不过显然,中宗皇帝是个极为自信之人,所以一点儿也不怕太子跟着自己移了性情,反而还兴致勃勃地拉着儿子玩会儿,指点一下他的骑术之类的。
李重润年少,有些少年心性倒也可以理解的,父子俩在这种玩闹之中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感情,而且这也是李重润将来崇拜自家皇父跟脑残粉一样的根源所在。
从小儿,皇父就是个无所不能的,中宗皇帝根植在少年人心里的影响影响了他一生。
当然,也造就了大唐两代贤君,倒也算是大唐之幸,百姓之幸,天下之幸!
嗣圣元年末,皇后韦氏得了失心疯,成功地刺杀了天后武氏,然后,哪里还有然后呢?
自然是中宗皇帝理所应当地开始亲政了,从来都知道皇父并不是就没有能力本事的,可是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李重润还是被皇父的手段震的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