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谁动了我的听诊器 (凝陇)


  “我先回济仁找科领导和院领导商量接下来的工作思路,得到院里批准后,我请了一院肿瘤科的周主任到清平县坐诊。周主任针对一位刚收入疼痛病房的胰腺癌患者,和我一起做出了第一例两科联合诊治的模型。
  “有了周老的第一例示范,清平县的肿瘤门诊表格中常规增加了两项检查:vas评分和NRS评分。”
  禹明指了指幻灯片:“这是用来评估肿瘤患者疼痛指数的检查,只要筛选出罹患中-重度疼痛者,患者会直接从肿瘤科门诊收入疼痛病房,后面家属的沟通工作,将会由我和刘主任来做。肿瘤科知道两科合作对患者整个治疗阶段和预后有好处,也很支持这种方式。
  “通过这个办法,第三个礼拜疼痛病房收到了3位患者,到四个礼拜,收到了4例。”
  第一排某位领导突然说:“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我快十年没搞临床了,但是2009年我在二院肿瘤科担任主任的时候,我曾经到清平县肿瘤科做过随访,别的我不太了解,但他们医院肿瘤业务这一块我还是知道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去年他们肿瘤科总共才收治370例患者,就算如你所说,肿瘤科愿意将一部分门诊患者分流给疼痛病房,可他们自己也才三四百例,分给你一半,一年也顶多180-200例,但是在你的报告里,短短三个月就收到了113例——”
  “这个、这个。”这人呵呵笑着,两边看看,“谷院长、林院长,你们说呢。”
  柯荣抱起了胳膊:“打着多学科合作的名头,却忘了现场就有了解清平县肿瘤科业务的老行家,早说过了,太要强也不好,容易被抓包。”
  “主要这水份太多了,一捏就现原形啊。”
  禹明看着问话那人,笑笑:“汪主任好,清平县肿瘤科今年第四个季度的工作汇报还没交到卫计委,但数字已经出来了,正因为两科合作,今年肿瘤科光第四个季度就收到了215例患者,加上前三个季度,全年一共400多例。”
  那位领导嘴张了张,旋即举起话筒:“一个季度赶上了前三个季度?就因为增设疼痛病房?”
  第二排有人举手,三院的一位麻醉科副主任,此人一向跟章副主任关系不错。
  “我们医院对口扶贫单位是其他县级医院,我没去过清平县,但清楚麻醉科的业务。
  “疼痛表格一般会由麻醉科或者疼痛科的医护人员来做,就算肿瘤科的医生肯配合麻醉科的工作,也没多余的精力替你们做疼痛评估,换句话说,禹明你不但要负责疼痛病房的查房医嘱病志等业务,还要定时到门诊给肿瘤科患者做评估?”
  “不像话。”开腔的是第一排某位学者,他一脸不怡,“县里的肿瘤科业务远远赶不上一院,但一天下来门诊量也不是小数。小伙子年轻体力好,可也不是铁人呐。你周一到周日片刻不歇?白天黑夜都待在病房?况且你也说了,虽然建立了两科合作收治病人的模式,患者也只从两例增到了四例,然而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的暴增,仍然解释不通。我们鼓励年轻人到基层磨练,但是不鼓励年轻人打着基层的噱头争取奖项名次。”
  最后一句话接近呵斥了,形势急转直下。
  禹明用手指挠挠眉毛,正要说话,刘主任突然拿过话筒,笑容满面说:“作为课题的另一名汇报者,我有话想说。
  嗡嗡声不见了,现场寂静下来。
  刘主任长了一幅老好人的面孔,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笑,但在场的人都能听得出他语气的郑重和钦佩,就算有人想接着嘲笑和讽刺,也都憋了回去。
  刘主任冲台下鞠了一躬:“这个成绩的确容易引来揣测,换做在三个月前,我也绝对不会相信有这回事,所以我一到本市就去找校方,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跟禹明老师一起上台做汇报。
  “十五分钟的报告太干瘪,无法真正体现出一个人付出的心血,这三个月我跟禹明老师一起搞疼痛业务,131例病人究竟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治的,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禹明老师负责周一到周四的门诊,我负责周五的门诊,剩下的时间禹明老师每分钟都泡在病房,晚上不走,周末不回,第一批济仁专家下乡义诊,禹明老师及时提醒医院宣传科联系媒体,经过半个月的宣传,肿瘤科和疼痛病房的门诊量增长了四倍。
  “那段时间禹明老师将所有精力都用在治疗上,搞完义诊又来病房调整医嘱,一天忙下来,连饭都顾不上吃,他的治疗措施很到位,县里卫生系统又是第一次在老百姓当中做癌痛方面的宣传,从那个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所谓的疼痛病房。
  “记得有一次,从肿瘤科转来两位患者,患者在肿瘤科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治疗,因为肿瘤导致疼痛加剧,服用传统的阿片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禹明老师根据患者情况做了CT下腹腔神经丛损毁术,顽固性癌痛当晚就得到了极大缓解,肿瘤科其他患者头一次听说这种程度的癌痛有办法解决,主动要求转到疼痛病房来接受治疗。
  “一下子转来五名患者,可病房只有两张床,禹明老师连夜给医务科打了电话,要临时增设两张床,给患者上了治疗以后已经凌晨三点了,禹明老师只睡了三个小时,起来洗把脸,接着查房。
  “口碑就这么传开了,病人一天天多起来,后来连肿瘤科的效益也提高了,肿瘤科的人吵着要请禹明老师吃饭,禹明老师只说他没空,每逢周六周日,禹明老师第一个去病房查房,只要有点时间就会在医院门诊坐诊,哪怕周末没患者,他也会跑到肿瘤科发放关于癌痛的科普宣传册。
  “我问过禹明老师,他这个课题关系到职称晋升吗?他说不是。我猜也不是,因为常规的晋升职称下乡至少需要六个月。我又问禹明老师,如果试点不成功,他这个国字号是不是会被取消?他说也不是。
  “我想来想去,想不通一个人为什么要这么拼。”
  舒秦仰头将眼里的涩意逼回去,她终于知道禹明的两双鞋是怎么坏的了。
  那晚在清平县,禹明曾告诉她,他的母亲去世十二年了。每一个禹明在临床上见到的癌痛患者,就是母亲落在他心头的投影。
  奋斗到第十二个年头,禹明铺陈得到位了,在麻醉年会上,他争取到跟William的中美合作,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全力扩大这件事的影响。
  不只限于济仁系统,他还将技术纵向推到基层去。
  他把自己逼到这个程度,只为了兑现当初跪在母亲病床边许下的诺言。
  “实不相瞒,在禹明老师到我们清平县以前,我不相信有人可以这么拼。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热血过,后来在临床待久了,有点麻木有点疲。可是经过这三个月,我了解到一件事,就是咱们这个行业如果有人总是走在前面,只因为这个人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
  刘主任说到这脸都胀红了,双手握紧话筒:“占用大家时间了,感谢领导们和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我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些。”
  这次的报告出人意料,礼堂上空余音回荡,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观众席寂然无声。
  到了评选环节,领导们出现了争议。
  最后,在众人的推举下,由老院士上台公布得奖名单。
  于是,阔别五个月后,舒秦再一次在大礼堂上见到了这位满头白发的学者,当初的青年后备人才比赛,也是这位老院士给禹明邹茂他们颁奖。
  “今天晚上的冠军有点‘寒酸’。”老院士推了推鼻梁下滑的镜架,声音宽厚而徐缓,“因为冠军的样本只有131例。”
  舒秦激动得用双手捂住鼻子,周围爆发如雷的掌声,一听就明白谁是冠军了,看过济仁这么多场比赛,没有哪一回像这次让人心服口服。
  “寒酸归寒酸,我们可以从这131例样本中,看到一种纯粹的济仁精神,这个人做的事显得那么琐碎平凡,摊到我们每个头上,丝毫不起眼,但是正因为这个人坚持做这些平凡的事,日复一日把这件事筑成了一座登天的爬梯。
  “不简单啊,这个年轻人,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行业,成功的捷径就是‘永远没有捷径’。济仁代有人才出,我很欣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一位纯粹的‘奔跑者’。”
  老院士将两道目光投向台下:“年轻人,上台领奖。”
  舒秦兴奋得站起来鼓掌,激动的人不只她一个,大家受到这股热烈氛围的搅动,都有点坐不住,舒秦漫无目的地转动脑袋,看到了笑容可掬的罗主任,看到了冲禹明比大拇指的内分泌汪教授,还看到了边打呵欠边拼命鼓掌的王南。
  这一刹那,舒秦看到了好多认识不认识的济仁人。
  她心潮起伏,正要重新坐下的时候,突然看到右前方坐着林景洋,他整个人坐在阴影里,本来是一动不动的,后来像是想通了什么,默然片刻,背靠着椅背,两只手从裤兜里掏出,慢慢举起,鼓掌。
  “冠军发表获奖感言。”台下爆发出欢呼声。
  “禹明,说两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