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芬说的这些,梅雅丽前世也曾经听佘玉芬和王秀兰说起过。
而且除了卖的时候往少了报,买的时候王秀兰也会往多里报。
靠着这种“损公肥私”的方式,她每年都能偷着存下不少私房钱。
当然,这笔私房钱她并没有自己吃了喝了,也没有拿回去补贴娘家。
在佘凤刚眼皮子底下,从公账上抠出来的那些钱,一大半都被她用在了佘玉洁身上。
至于剩下的极小一部分,她则用来补贴了佘玉芬。
——不是她不疼佘玉国,而是佘玉国在她和佘凤刚的三个子女里,一向最得佘凤刚偏爱。
佘凤刚曾经明明白白的宣言过,说他绝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偏心小儿子,他要把自己没能享受过的来自父母的偏爱,全都给予跟他一样身为大儿子的佘玉国。
为了实现他的这一“宏愿”,他对佘玉芬这个“赔钱”的女儿和佘玉洁这个跟他弟弟一样是“小儿子”的儿子,一向都不怎么样。
为了这事儿,王秀兰没少跟他吵架,然而无论王秀兰跟他吵过多少次,他都极其执拗的非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把他心里的不平不忿找补回来。
王秀兰改变不了他,无奈之下就只能私底下贴补佘玉芬和佘玉洁了。
但有句老话儿说得好,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她再怎么小心谨慎,她存私房钱补贴女儿和小儿子的这事儿,到底还是在今天突然曝光了。
发现这事儿的,是嗜好翻箱倒柜掏东西吃的佘凤刚。
他从袋子里往外抓炒花生的时候,不小心撒了几颗到袋子下头衣服与衣服之间的缝隙里。
王秀兰的私房钱就藏在她某件旧衣服的口袋里,佘凤刚去掏缝隙里那几颗花生的时候,她那件原本压在柜子最底层的旧衣服就被他随手扯出来丢到了柜子上头。
说来也是巧了,正处于看啥都稀奇阶段的佘美荻当时就在柜子旁边儿,佘凤刚随手丢出来的旧衣服,她张着小手儿就扯到了自己怀里。
王秀兰当时在灶房里收拾屋子,她活儿才干到一半儿,佘凤刚就已经注意到了佘美荻抱着往嘴里送的那个鼓鼓囊囊、塞满了零散钱币的衣服兜子。
他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王秀兰,但他怀疑的是王秀兰在拿老佘家的钱贴补佘玉芬。
眼看着大过年的,这老两口儿就要为这几百块钱吵起来,佘玉洁略一思忖就主动招认了这钱是王秀兰给他攒的。
王秀兰阻拦不及,佘凤刚的这一腔怒火于是就这么转移到了佘玉洁头上。
听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佘玉国也怒了——虽然他爹一向偏着他,但他却依然不乐意他娘偏着他弟弟。
他不敢直接去怼王秀兰,于是就也把满腔的不平不忿发泄到了佘玉洁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佘玉芬会听到这父子俩站在院子里一句又一句的声讨佘玉洁。
“爸爸老拿他一年花多少钱说事儿,他咋不说除了他这去那去花出去的那些车费,其他东西咱娘都帮他打点好了呢?吃饭穿衣都不要钱,他可不是花不了几个钱嘛!”
佘玉芬对佘凤刚和佘玉国都有不满,她低声跟梅志军嘀咕,“还有大哥,他自己一遍一遍念了那么多年才考了个中专他不提,当初他一直在三姑家吃住他也不提,他就只拿他一年花的钱跟玉洁一年花的钱比。他也不想想玉洁在T市吃一顿饭要多少钱,买一件衣服要多少钱!”
☆、第52章 台子村的小风俗
梅志军听得直摇头,“那大哥没有指责咱娘偏心?”
“咋没有?”佘玉芬长长叹了一口气,“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他就没见过咱娘的私房钱,还说他分家的时候吃了亏,让咱娘把往年她补贴玉洁的那些钱都好好算算,然后照着那个数儿把该给他的那份儿给补齐了。”
梅雅丽一脸黑线,可惜梅志军和佘玉芬谁都没有去注意她这个还不够三块豆腐高的小人儿。
两人牵着梅雅丽以龟速挪进了佘凤刚家的院子,然后才又以正常步速走进了屋子里面。
王秀兰已经准备好了比平时丰盛许多的午饭,一脸愤怒的佘老爷子、拉着个脸的佘凤刚和佘玉国坐在炕上一动不动,木着个脸显见也不太高兴的佘玉国媳妇儿和既伤心又疲惫的王秀兰、佘玉洁一起,往屋子里收拾碗筷、端饭盆菜盆。
梅雅丽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在所有人脸上飞快地溜了一圈儿,然后才装出一副懵懂模样,被佘玉芬抱着坐到了梅鸿文身边。
吃了一顿气氛诡异的午饭后,梅志军和佘玉芬带着梅雅丽姐弟返回台子村。
佘凤刚和佘玉国没有出来送他们,佘玉国媳妇儿则打着还要收拾碗碟的旗号只送到了灶房门口就折了回去。
佘玉芬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爸爸和哥哥的隔路(意为奇怪,不合群),也明白自己嫂子在不高兴些什么,虽然觉得他们有些不可理喻,但由于早就已经见怪不怪,所以她倒也没有太往心里去。
趁着只有佘老爷子、王秀兰和佘玉洁在,佘玉芬拉着自己弟弟的手开解他,“爸爸和大哥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好好念书,缺钱大姐拿给你。”
佘玉洁眼圈一红,“不用了姐,爷爷说了他会给我拿生活费。”
佘玉芬嗔他一眼,“你跟你亲姐姐还客气个啥?再说爷爷的日子过的也不宽裕。”
顿了顿她又对佘玉洁道:“你也不用担心你姐夫不同意。这事儿还是你姐夫先跟我提的咧。”
牵着马缰绳的梅志军含笑回头,腾出一只手拍了拍佘玉洁的肩,“听你姐的。给你你就拿着。”
佘玉洁含泪低头,嘴唇哆嗦两下,说了一声“谢谢姐夫”。
梅雅丽看向自己小舅舅的眼神儿里满是同情。
这种被自己的血脉至亲肆无忌惮伤害,明明满心痛楚、屈辱,却因翅膀还没长硬而无计可施的滋味儿,她上辈子可没少体验。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由着自己的性子肆意妄为,从来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去多少伤害。
对于这种往别人心窝子里捅刀子从不手软的人,无论是不是血亲,梅雅丽都喜欢不起来,也亲近不起来。
在佘老爷子、王秀兰和佘玉洁的再三相送下,梅志军一家四口儿驾着马车回了台子村。
路上,四下无人,梅志军和佘玉芬自然又不免议论起这件事儿来。
夫妻二人唏嘘感慨了好一阵儿,然后又开始盘算能匀出多少钱给佘玉洁。
靠在佘玉芬身上的梅雅丽裹着厚厚的皮袄暗悄悄偷听,窝在佘玉芬怀里的梅鸿文则早就已经睡了过去。
腊月二十六,赶完最后一个年集的梅志军和佘玉芬将回来老家看望梅劲峰和赵慧英的梅志忠两口子请到了他们家吃午饭。
在他们台子村,有两个关于各自成家立业了的兄弟姐妹们的小风俗。
风俗之一,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或者在外头安家立业的儿子回老家,被看望的老人十个里头有九个都会把已经分家出去,但是却依然留在本村务农的儿子叫回来一起吃饭。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已经各自成家立业、平时甚少见面的儿女们彼此联络一下感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供一个邀约和协商的平台给那些留在村里的儿子们,方便他们按照风俗之二,商量出合适的日子,轮番招待回娘家或者回老家的兄弟姐妹。
在老梅家,赵慧英是向来都不按照风俗之一行事的。
梅志忠、梅志明以及梅志凤每次回来看她,她不仅不会把梅志军叫过去一起吃饭,而且还极不乐意自己的几个儿女去梅志军家。
即使梅志军去请,她也从来不去,而且也不乐意自己的其他儿女去。
跟那些把留在村里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全都一起叫过去好吃好喝的老人相比,赵慧英的做派实在是让人看不过眼。
村里人当然也会因为这个讲究她,但比起被村里人讲究,她更害怕的却是她的几个儿女坐到一块儿说她坏话。
梅志明和梅志凤都很听她的话,她不愿意他们去,他们就真不去。
但梅志忠却跟他们不一样,即使明知会让赵慧英不高兴,只要梅志军来请,他也依然会去。
一方面,他跟梅志军的关系极好,为了赵慧英的无理取闹就孤立、疏远梅志军,这种事儿他实在做不出来。
另一方面,梅志军每年送他的小米、白面、黄豆、荞麦面、粘豆包、猪肉、兔子、鸡以及各种山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非赵慧英用一副施舍嘴脸甩给他的那一丁点儿能比的。
“玉芬!”一进院门,郑娟立刻既三步并作两步朝着迎出来的佘玉芬走了过去。
“嫂子,大哥,快,快,屋里坐。”佘玉芬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上的水珠一边热情地往屋子里让梅志忠和郑娟。
“娘和爸爸又没来?”四人一起进了屋,佘玉芬一边给梅志忠和郑娟倒水,一边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负责过去请人的梅志军顿时黑了脸,“不来就不来,好像我稀罕他们过来似的!”
梅志忠一脸“兄弟,我能理解你”的表情——自打梅志军分家出来,除了第一年,之后的每一年,梅志军都会去请回家探亲的梅志忠过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