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成绩很快出来了,洪爱军和学校领导一起提着水果红糖啥的送来的。
正文 第七百四十二章张振国失踪了(2更)
六百分的满分,三百一十五分的录取分数线,杨小娥考了五百三十五分,班级第一,全年级第二,据洪爱军说,第一名是个男生,考了五百四十分。
这成绩虽跟大城市高考生比差远了,毕竟人家教学质量都是杠杠的,还能请得起家庭教师补课啥的,但小乡村娃娃能考如此优秀,已是厉害的。
“老实说,这届是我带过的算比较差的,前几次模拟考试,能冲过录取分数线的也就二十多人,自打你来了后,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大家一块进步,咱班级全部考上了!”洪爱军脸上难掩兴奋地道。
自打身份恢复后,洪爱军就带高三生复习冲刺高考,三届下来,分数最高的就属吴跃进,五百六十九分!
可班级有高,也有底,一半学生没被录取,有的分数还一百多。
今年全班最高的杨小娥,分数没有突破吴跃进最高纪录,可带动全班级冲录取分数线,这要放在以前,洪爱军想都不敢想!
虽说竞争大,可能分数较低的会轮不到上大学,但好歹中专是能读的,出来了当老师啥的完全没问题。
“杨小娥同学,你这分数上北京是没问题的!好好学!将来出国留学,回国深造!”这景象,怕是往后都难以再现,校长激动得眼眶都泛红了。
这是学校的成绩,也是他的成绩啊,全班级高考冲录取分数线,这将是他教师生涯最光辉的一笔。
从这去北京恐怕得三四天火车路程,太远,杨小娥不想与家人两地分隔遥远,更没那出国留学回国深造的远大抱负。
上大学,无非是圆了杨小娥上辈子的梦,当然了,学历高的做生意,见识,见解,管理等方面,肯定比学历低要强。
姗姗是报社的,早就晓得杨小娥参与高考这事,这两天是出成绩时间,几乎每天都会电话过来询问。
晓得杨小娥考得五百三十五分好成绩,肯定是汇报给上级领导的,第二天,报纸出了一篇独家报道,字里行间全是夸赞杨小娥的美话。
以前学校好多老师都在报纸上看过关于杨小娥的报道,但她来学校复习也就俩月就高考,没跟她有啥接触,加上她为人低调,见过面只觉得面熟,但没想起来搁哪里见过。
这次报纸一出,学校师生们才晓得,这娃娃不止热心肠带动全班级学习,高考全班突破录取分数线,搁社会上还助村人脱贫致富,简直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接下来的两三天,政府大院领导敲锣打鼓送来赞誉锦旗,班级同学家长们,也都登门提瓜子红糖啥的送来,杨小娥肯定不接受的,大家就把礼放在院门口,再悄咪咪敲门完了麻溜跑开。
杨小娥是有点心虚的,毕竟,多活了一辈子晓得八二年的高考考的是啥,比如语文题目啥的,心里早有数的。
跟同学们讨论时,就有意把大家往高考题上边牵引,以至于从考场出来后,大家都觉得这题昨天前天刚刚补习,会得很。
所以礼品这些,哪里敢收哦?
瞧着院门口堆积的一只只渔网袋子,杨小娥发愁啊,略一思忖,直接把礼品交给助理小龙,给附近村子孤老寡人送去慰问。
当然,名义是以学校名义的。
殊不知,这一举动再次登上报社页面,啥敬老慈幼,功德无量,人中之龙,首屈一指等,总之好听的话都往她身上贴。
杨小娥考了好成绩,带动全班级冲录取分数线这消息,报纸一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十里八村都晓得了。
小蛾子工作室为了庆祝这喜庆事,大家一人凑两毛钱,一百个人凑齐二十块钱,由李参军骑单车进城买了一堆炮仗。
这年代的炮仗,一挂五颜六色的,色彩丰富得让立即就有一种逢年的感觉,挂在杨家院门口一点燃,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天响,不夸张的县城都能听着回音。
建设村扬眉吐气了,搁他们眼里,杨小娥是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人家还会做生意,带领全村人吃饱喝暖,牛着呢!
虽说是心虚的成绩,但杨小娥还是有点小小激动的,犹豫了好久,终于拨通了一零一边防团电话,但通讯员说张振国外出任务,已经两个礼拜没消息了。
七九年对某国自卫反击战,后面对方不敢打师级战役了,但是小规模战斗甚多,不用想,张振国肯定参与其中。
多活一辈子的杨小娥晓得,跟某国的这大大小小战斗中,虽并没有公布真实伤亡数据,但十分惨重。
这心里对张振国的安危,就更加忐忑心慌了。
周婶子齐婶子将杨小娥的担忧都看在眼里,私底下也打听起来,附近哪地方出现战斗啥的,可都没啥消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建军与姗姗的婚礼提上日程。
这天早上,杨小娥把娃娃交给周婶子齐婶子照料,便去利民大饭店参与婚礼大小事宜忙碌起来。
吃饭在饭店,倒是省去了洗菜洗碗这些活路,邓建军穿着一身正式西装,头发抹上油敞亮敞亮的,嘴巴乐呵得没合拢过,姗姗穿一身中式红色新娘妆,俩口子站在门口迎接宾客。
甭管啥年代,结婚涉及到收钱这个活路的,最好是自个亲戚或朋友,而且关系非常好很信任的。
受小俩口委托,杨小娥跟助理小龙负责记账活路,杨小娥记账,助理小龙收款,用色的本子,来一个宾客记一个,名字要问好,千万不能写错,红包也要拆开瞧清楚数目。
正文 第七百四十三章邓建军婚礼(1更)
刚开始人少,越接近婚礼人涌来的越多,这时候得稳住了,不能乱了阵脚,一个个写,完事后还要统计,看账和收款数目是否对上。
邓建军家里本就万元户,加上这一年多时间参与小蛾子工作室投资入股,挣了不少钱,这人只要有钱了里子面子都广,白的黑的结交不少朋友。
王春海今年二十五岁,靠给人开货车拉货为生,但干这行的哪个在道上没点行?他现在周边几个县城随意跑,货从未丢过,都是当年混混的时候打下的江山,这会虽没在继续称大哥,但道上的人可给他面子的很。
邓建军认识王春海的时候,是半年前送一批货抹黑从县城赶去二十公里外的别的市,路上遇到小毛贼拦路打劫,要不卸货一半走人,要不给三百块钱哥们喝酒去。
邓建军是个吊儿郎当的,性子爆着呢,咋个可能会服从?
邓建军跟魏大勇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那小子上部队磨炼,邓建军没少跟他讨教护身的把式,当时一人对付三个小毛贼,丝毫不费力就把人撂倒地上了。
瞧着邓建军跟司机开车扬长而去,小毛贼门气坏了,回头告诉他们老大,说记得邓建军车牌号了,要把人给办掉。
当时王春海也在场,那几个被撂倒的毛贼正是他当年的手下,酒瓶子往地上一甩,吆喝兄弟们去马路上等。
王春海这人虽然混球,但特讲义气,那会把邓建军车子拦下来,提着棍子就要上去揍人,一人做事一人担,邓建军要求他们把司机放行,要玩,他奉陪到底。
王春海顿觉这哥们仗义,再听口音像是本县城人,打听后果不其然,于是,打架没成倒是跟人家称兄道弟起来。
晓得邓建军结婚,王春海带着手底下俩人,再领着亲妹子和亲妈不请自来了。
交完礼金后,王春海大摇大摆地朝宴会厅里边的新郎新娘走,“哟!邓老哥!不够面子啊!结婚都不给我发个请帖!”
邓建军嘴角挂笑跟宾客招呼呢,没听着。
姗姗是记者出身,对周围发生的异样都比常人多了敏感嗅觉,抬眼看去,一穿着红色喇叭裤和白衬衫的男人,带哈镜,头发烫得跟被火烧过的一团。
这年代大家对衣服的色彩还是素色,那些敢穿红色衣服的女人不常见,更别提穿红色裤子的男人了,相当吸引人的注意力,一进宴会厅大家伙的眼睛都盯着他看。
跟在他身边的两个男人,也是一头烫发,喇叭裤和衬衫,走路高昂着脑袋,一脸傲气。
这几个人流里流气的,一看就不是啥好人,姗姗对王春海打心底有了一种厌恶,轻轻扯了扯老倌西装衣摆,小声抱怨,“这是啥人啊你看!咋乱七八糟的你都请来?“
自己和老倌在县城,都算比较有头有脸的人物,政府大院和报社以及公安局的人都来恭贺,这人也来,可不跟他们抹黑吗?
不晓得的人,还以为俩人跟混道的人有来往呢。
“啥啥人?”邓建军俊脸疑惑地回头,遁着婆娘目光望出去,微愣了下,是王春海。
“哟,王老哥,你来了!“邓建军嘴里喊声,俯身在婆娘耳边解释,”这人不是我请的,以前干过不少坏事,蹲过局子,不过现在改邪归正了,你别有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