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灶台,老式的锅灶台,不过乔月他爹手巧,即便是泥巴糊起的灶台,也一样拾掇的平平整整。
“奶奶,我能做什么?”乔月站在厨房门口,总觉得要做点什么,不然让一个老人家忙碌,感觉不太好。
“你到灶台后面烧火吧!大锅做饭,小锅炒菜,先把大锅的火烧旺,等米饭烧滚了,再把大火移到小灶去,不然米饭就要烧焦了。”乔奶奶手脚麻利,淘米下锅,架上竹锅筏。
泡了自家晒干的虾米,用盐,酱油,醋,加上新鲜的大葱,还有自己酿晒的黄豆酱,搅拌一块儿,放在竹锅筏上。
蒸青椒也得用黄豆酱,舀些猪油跟盐就够了,啥调料也不要。
乔奶奶喜欢做蒸菜,一锅熟,省了炒来炒去的麻烦。
这个年代,哪里有抽烟机,纵使窗户开的再大,一炒菜,还是满屋子的油烟,很呛人。
看着新鲜的韭菜,乔奶奶提议道:“今儿没鸡蛋,咱把韭菜腌一腌,明儿早上吃稀饭,还可以当咸菜吃。”
“奶奶,我想吃咸鸭蛋,”乔月探出头。
“咸鸭蛋?成,我这就掏几个出来,搁在锅里一起蒸了,”乔奶奶爽快的答应,家里的好东西,本来就是留给孩子们吃的。
乔月看着老人家匆忙离开的背影,心中一阵温暖,在灶火映照下,小脸红通通的,十分好看。
等到大锅里的热气上来,整个厨房都像迷雾天宫似的,雾气蒙蒙。
锅里蒸着的菜,香味也飘了出来。
午饭摆在堂屋,外面还很热,晚饭才可以摆到院子里。
乔家父子,扛着农具从外面回来。
在门口的小沟边洗了脚,趿上拖鞋。
“真香啊!奶奶,饭好了没?”乔阳饿的前胸贴后背,他力气大,饭量也大,吃饭的粗瓷大碗,他能吃三大碗米饭。
他们住的村子叫桃园村,是个物产丰饶的小村子,只要不赶上灾年,一天三顿,也能吃上两顿干的。
就是路不好,泥巴土路,坑坑洼洼,坐着三轮车,能把人颠的飞起来。
“快了快了,就知道你一进门就得喊饿,今儿中午都是你爱吃的菜,再等一会!”乔奶奶用碗装了几个咸鸭蛋,从屋里走出来。
乔阳看到咸鸭蛋,乐坏了,“奶奶,你今儿咋舍得掏咸鸭蛋了?”
“是你妹妹想吃,待会吃晌午饭的时候,可不准跟你妹妹抢,”奶奶护着孙女,宝贝的紧,乔家可不兴重男轻女这一套。
乔奶奶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家里,又只有乔月一个女孩,能不宝贝嘛!
乔安平不怎么爱说话,走到堂屋里,拿出从小卖部打来的散酒,摆到桌子上,准备待会喝两杯。
乔奶奶回到厨房,掀开大锅的盖儿,先把锅里的米饭抄了抄,再摆上木头做的蒸屉。
洗好的咸鸭蛋,用碗装着,搁进几个蒸碗碟中间,“老丫头,赶紧起来吧,火候够了,剩下的用小火烧着就成,灶下待着太热了。”
“还好,小窗户有风,也不是很热。”在她坐着的灶洞边上,开了个巴掌大的小窗户,有凉风不停的吹进来,透过小窗子,还可以看到屋外碧绿的水稻秧苗。
不远处,张大宝拎着渔网,杨树手里提着两条鱼,用草绳栓着。
两人都很狼狈,身上都是泥水,打着赤脚在朝这边走,倒是没看见方四牛。
乔月清理掉灶洞边的草灰,防止火从灶洞里蔓延出来,然后才站出来,“奶奶,炉灶口我已经收拾好了,我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不等乔奶奶回答,她像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得赶在哥哥看见之前,把那两人拦下来。
张大宝满心郁闷的走着,一抬头,看到乔月朝他跑过来,下意识的,想逃。
“把鱼给我,然后你俩可以滚了。”乔月一把夺过渔网跟鱼,看也不看他们二人,回身便跑回家。
张大宝抹一把脸上的汗,跟杨树两人郁闷的走了。
远处的芦苇丛后面,方四牛正坐在那,等着他俩过来。
三人蹲在一处,方四牛恨恨的咬着牙,“你俩可别给我犯怂,这口气要是不出,我就不叫方四牛!”
张大宝有些退缩,“你还要跟她对着干哪?有那个必要吗?”
杨树赞同他的话,“我妈让我下午到田里栽秧,我要是再不去干活,她非得揍死我!”
“滚吧!你们不干,我自己干!”方四牛咽不下这口气,也知道这俩货,很不给力,还不如他自己单独干。
乔月拎着鱼回到院里,乔阳看见了,有些吃惊,“这么大的鱼,真是咱家网到的?”
“可能是今天水位高吧,这鱼现在也炖不上了,搁到晚上,也得臭了,奶奶,怎么办?”乔月扔下渔网,拎着鱼,跑进厨房门口站着。
乔奶奶回头,“哟,这么大的两条鲫鱼,待会腌了吧,再用烟熏一熏,也不会臭。”
“那我搁这儿了!”她把鱼挂在桌子角,“奶奶,午饭好了吗?”
“差不多了,去把桌子收拾出来,喊你爹过来端菜。”
“知道了,”乔月也是真的饿了,感觉好像几天没吃饭一样,饿的前胸贴后背。
摆好了碗筷,乔阳跑去厨房,好像长了八只手似的,一趟就把菜全都端来了。
乔安平拿出两个酒杯,“妈,您就别忙了,让他们兄妹俩干去,我给您老写杯酒?”
“倒一杯就成了,这酒喝了上头,你也少喝点,待会吃过午饭,都到床上躺会,下午才有精神干活。”乔奶奶叮嘱。
到了芒种节气,天亮的早,黑的迟,六点多,外面还是一片亮堂。
四方桌,正对着门的坐位,是留给长辈的,他们家只有乔奶奶能坐。
乔安平抿了一口酒,痛快的直吧唧嘴。
乔阳顾不得说话,捧着大碗,往里扒拉点虾米蒸酱,拌一拌,再拿一根嫩葱,扒一口饭,咬一口葱,那个香啊,恨不得把碗都吃了。
------题外话------
亲们,这一本就是这么温馨,这么的家常,如果亲们不喜欢,轻烟也没办法的呀!亲抱抱!
☆、第6章 封帅驾到!
乔奶奶用筷子敲了敲碗沿,“你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乔安平一手拿筷子夹菜,一手端酒杯,看到乔阳的吃相,也是直摇头,“等咱家老丫头订婚那天,一定得提前把他喂饱,不然这得多丢人,人家还以为咱家穷的吃不上饭呢!”
“这有啥,他们家要是敢嫌弃咱们,咱还不把妹妹嫁过去呢!”乔阳包了满嘴的饭,说话口齿不清。
乔月深感这句话最顺耳,“我还得上学,订婚也不急,要不然过两年再说?”
她的记忆里,此时的乔月,应该还在上学,因为家家都在忙农活,学校放了几天假。
现在的小学还是五年制,她七岁上的学,今年刚好十五岁,再过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
乔安平道:“你以前不是很讨厌上学吗?”
“丫头想上学,就让她上,只要你能考上县城的高中,咱家哪怕砸锅卖铁,也得让你上,咱们一家三个劳力,还怕供不起一个大学生?”乔奶奶为人开明,眼光也长远。
她想着孙女如果成了大学生,在亲家那边,也有底气,以后嫁过去不会叫人瞧不起。
乔阳已经在盛第三碗饭了,嘟囔道:“等忙完了田里的活,我就到镇上打零工,给你攒学费。”
乔安平也不是真的要反对,“行,你们都同意,我当然没意见,但是丫头啊,你这成绩可不怎么样,要想考学,得加把劲了。”
乔月慢慢的笑了,“放心吧!不是还有一个多月吗?”
八十年代的初中课程,大多需要死记硬背,但是也需要方式方法。
以前的乔月,脑子不笨,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肯定有别的原因。
一家人匆忙吃过饭,乔阳包下了洗碗的活,乔月主动收拾了碗筷,让奶奶跟爸爸去歇着。
等到两个孩子去了厨房,乔奶奶小声对儿子道:“咱家老丫头好像不中意封家的婚事,要是她真的不愿意,咱也不能赶鸭子上架,你也别硬逼她,听到没?”
“咱们老一辈的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结婚之前,连面都没见过呢,还不是一样过的好,妈!老丫头都被你惯坏了,再说了,封家的儿子,一表人才,又是军人,咱老丫头嫁给他,不吃亏。”乔安平老实巴交,性子耿直,说的不好听,就是有些古板。
乔奶奶腰杆一挺,不高兴的瞪他,“你当是做买卖呢!啥叫不吃亏?总之,我把话撂在这儿,要是你敢逼我孙女,看我不打死你!”
乔安平还真怕老娘亲发火,“哪能呢!那也是我的老丫头不是?她过的不好,我这心里能好过吗?”
乔奶奶这才满意,“你晓得这个道理就成,总之,一切都得看我孙女的意思。”
乔月收拾完了碗筷走进来,拿起大茶壶,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大碗茶。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忽然响起汽车喇叭的声音。
“呀!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车子来咱们村?”乔阳趿着拖鞋,跑出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