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席祯)


  “傻话。”向刚捏捏她鼻子,“妈不是说了么?孩子们懂事了,学会体贴了。你该高兴才对。”
  随即将人压到床上:“媳妇儿,现在需要你的是我。”
  “贫嘴。”盈芳轻掐了他一把。惹来他愉悦的低笑。
  不一会儿,结实的架子床,在黑暗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床尾挂着的香囊穗子也跟着摇晃起来,时而轻缓、时而剧烈。
  经历一场酣畅淋漓的情事,盈芳累得浑身上下提不起一丝劲儿。
  真不能让男人旱太久啊。旱久了再遇到汩汩而流的蜜泉,简直跟永动机似的,差点把她的腰折断。
  “守岁守不动了。”盈芳累得手指头都麻了。懒懒地趴在被窝里咕哝。
  “那就别起来了,一会儿我让妈和福嫂也回房睡。守夜有我和爸就够了。”向刚给媳妇捋了捋汗湿的头发,柔声说。
  盈芳哼唧了一声:“这会儿还早,让我打个盹,到十一点了你喊我。”
  “嗯。”向刚摩挲着她光滑的脸颊,满足地欣赏了会儿媳妇儿姣好的睡颜,这才起身,去外头帮福嫂准备明儿中午宴请客人的食材。


第642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几年春节都是这样的:初一中午他们请盈芳的师傅一家过来吃饭。
  初二中午,他们去盈芳师傅家吃饭。盈芳师傅家就当她娘家走动。
  这已经成了两家的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早几年,舒老太还会刻意等在路口啐上几句难听话,前年舒建强的二婚媳妇怀上却在三个月的时候因为舒老太没及时捻干湿哒哒的地导致滑了一跤而小产后,她就没那工夫了——差点被舒建强赶出门,哪里还有挑衅别人的力气。
  舒建强那二婚媳妇也是倒霉,前年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却被她婆婆害的小产。去年下半年又怀上了,可书记去县里开会回来说,全国各地在推广那什么计划生育。
  其实这个消息前年五六月份就有人在传了,说是省城那边已经由干部以身作则,开始实行一个家庭最多生两娃的计划生育了。
  一时间,很多人惊疑不定。有些很笃定的开始偷偷酝酿,赶在计划生育下到县城以及农村之前,赶紧再生他个一胎两胎出来,给大孩子添个弟弟妹妹。但也有不相信的,说讹传、造谣!国家哪会管小俩口生几个。这不瞎扯么!
  直到去年十月份,县城召集基层干部开大会,说上头派计划生育指导小组来县里视察,宁和县争取不落人后地开始实施这项政策。大家才真的意识到,这不是瞎扯,是真的!
  不过那时候还只是针对城里户口。乡下因为考虑到劳动力问题,并没这个要求。
  那阵子,农村户口的小老百姓多激动啊。原本讨城里老婆简直异想天开,说出去会被人耻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个政策一出,城里姑娘乐意下嫁乡下穷小伙子的事例反而成了美谈。
  只是好景不长,乡下老百姓还没嘚瑟几天,又有文件下来了,说计划生育这项政策,是要推及全国的。不会因为城市、农村的区别存在差异。并鼓励各地农村在具体政策没下来之前,主动积极地配合上级部门落实该项政策。完成的好的,将会成为全国农村的典范并颁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
  这么一来,各级县政府能坐视不管各自辖区的公社吗?谁都想当这个典范不是?反正全面落实也是迟早的事,就积极地在各自辖区推广开了——
  一家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还提倡独生子女,要是生了一个孩子不打算再要,县里还给奖励。
  书记意识到县级干部的想法,劝老舒家把这个孩子打掉得了。
  然而舒建强那二婚媳妇死活不肯。
  舒建强有两个孩子没错,但都不是她的呀。她的亲生孩子还在她肚子里等着出来呢。坚持不肯打掉。谁劝她跟谁急。
  这么一来,书记也很无奈啊。他又不能故意去摔那个孕妇。想着上头说是说严格遵守、违者必究,可要是真生下来了总不能再把孩子塞回去吧?
  谁料这事儿上头查的真当严,尤其是红头文件才下发那一阵,几乎天天都有县革委的人来村里挨家挨户地走访、指导。
  发现舒建强家有违规现象,立马把孕妇拖去县医院,管她七个月还是八个月,愣是给强制引产了。完了还罚了十块钱。
  舒建强的二婚媳妇哭得死去活来,也因此恨上了舒老太。要不是她,前年就能有小孩儿了,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舒建强也因此和他老娘起了嫌隙。
  你说你一老太婆,安安分分在家带带孙子烧烧饭不好吗?非要和儿媳妇争宠。
  争宠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在儿媳妇怀孕的时候,让烧个饭,像灶房起火;让搞个卫生,把家里弄得像水淹龙王庙似的。
  泥地遇上水能不滑吗?别说孕妇,正常人也免不了滑几个小跤。
  舒老太却不认为自己有错,相反还觉得委屈,抹着眼泪哭唧唧:“儿啊!娘又不是故意的。俺这把年纪,让俺角角落落打扫,累极了老眼昏花没把水渍捻干,这也不是俺愿意的啊。你咋能把事情都推在俺头上呢。引产的事更怪不到俺头上来了。这国家也真的,小俩口生几个娃也要管……”
  舒建强一听浑身一凛,捂住他娘的嘴往屋里推:“娘你不想活了别拉着俺们啊。这话是能随便说的么。”
  以前听见隔壁邻居骂他娘没脑子、蠢到家,他还会不服气地怼回去。如今看来,他娘还真是没脑子。有脑子的人会说这话吗?
  哪天家里要是被抄那绝对是他娘惹出来的。
  舒建强越想越嫌这死老太婆,加上他媳妇儿引产后身子骨弱,小脸惨白地靠床上动辄就跟林黛玉似地抹眼泪,心疼得无以复加,干脆找书记主持分家算了。
  三间正房外加一间柴房,分了两家。
  舒老太和舒彩云为一家,得一间正房、一间柴房;他和二婚头媳妇儿还有舒宝贵为一家,得两间正房。
  不过老舒家毕竟就他一个儿子了,即便屋子分开住,平日里各吃各、各管各,但逢年过节该有的孝敬不能少。这舒建强也答应了,反正一切嚼用就照村里其他人家来,只要别再和老太婆一个屋住就好。看到她那张菊花老脸就闹心。
  这样的分家,别说雁栖公社,江北所有公社加起来都闻所未闻。
  但因为舒老太前期做的腌臜事太多,竟然没一个人肯出面帮她说话,任由她嚎破天,最终还是这样分了。
  可怜舒彩云才从牛棚放出来,就被告知——她今后跟她阿奶生活。当即两眼一翻,晕厥了过去。
  打那以后,舒老太就再也没在盈芳一家跟前露过脸了。
  一是被打小宠爱的儿子那样对待心灰意冷;二是分了家以后,舒彩云被她撵去地里挣工分,家务活什么的都得她自个来。完了还得捡柴禾、耨野菜。
  不干活饿死倒不至于,除了舒建强按期给的赡养费,那不还有村里分下来的口粮么。但仅靠这些,哪够祖孙俩吃饱啊。尽管经常嘟哝“这样的日子不如死了算了”,可真让她去死,她还嫌没活够呢。
  盈芳看到这样的舒老太,可怜有,却并不同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舒老太落到这步田地,很大程度是她自个作出来的。
  正月里忙着走亲戚,盈芳家的亲戚要么近在眼前,要么远在海城、京都。因此到初五六,基本没啥事了,就自家几口人吃吃喝喝。
  天冷,出去也提不起劲,围着炭盆筑长城吧,少了小李、萧二他们,不是三缺一、就是四缺二。总还要有人陪三胞胎玩。
  姜心柔提议:“不如去县城逛逛。听说今年县城文化馆搞了个元宵猜灯谜活动。我听昨儿去县里走亲戚的人说,猜中十个灯谜奖一块洗衣皂,猜中二十个奖毛巾一条、猜中三十个奖搪瓷杯……挂出来的一百个灯谜全猜对,据说奖收音机呢。”
  倒不是眼馋那些奖品,而是重在参与嘛。好几年没这么热闹了。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认同。
  元宵灯谜从正月初十开始,直到元宵节当天结束。期间每天放出一百条灯谜。可以只参加一天,也可以天天参加。只要你有本事。
  老爷子对比赛总有着莫名的热衷,摩拳擦掌表示一定要猜中一百条回来。
  “小李结婚,我给他添个收音机当彩礼。”
  萧三爷专注拆他老爹台一百年:“没事,小李不挑。中不到收音机,中块洗衣皂回来,他也高兴。”
  “……”
  说到去县里,最开心的莫过于三胞胎了。而且老爷子既然要去猜灯谜,那指定要在县里住几天。
  是以,三个小家伙很是熟稔地收拾了一书包东西,有点心、糖果,还有一个装着铅笔、橡皮、木尺的文具盒。
  暖暖的小书包里还塞了个晚上不抱就睡不着的布娃娃,使得小小的书包鼓鼓囊囊的。看得大伙儿不禁乐了。
  书包是年底给孩子们车过年新衣裳时顺便车的。想着过了年七岁,上学还不到年龄,但学前班可以读了。
  联合小学的学前班是前年才开办的。这还得归功于向荣新的运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