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旁边的人一拉,这人看到一边彭光铁青的脸,讪讪道:“我这只是胡咧咧,大家不要当真,他们估计是有事耽搁了。”
彭光“啪”放下手中的拍,“你们打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走出来半天,他才恍惚地想,为什么周海燕只能看到程伯绍,不把目光给他一点呢?
樊香自然不知道远在因为她的信发生的这一场纠葛。几天了,她晾的纳鞋底布已经干透,因为吸了浆糊变得硬梆梆的,比一般布厚实许多。
樊香揭掉之后按照尺寸裁好,一层层垒在一起,垒到比一手指还要厚才停下,纫上针,用线把这些布简单钉在一起。
老罗脚背上拱,鞋面必需要做得比一般人的厚才能让他穿着舒服。鞋底倒无所谓,比正常的尺寸稍宽松些许就好。
古诗里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好多以此诗说明母亲缝衣的不易,其实樊香穿越过来之后才发现,比起做衣,做鞋才是更要辛苦许多的事。
如果是单衣,一天她用针也能做几件,可是鞋子,手快的人没有两三个星期也是做不好的,主要就在于鞋底太难做了。太薄鞋底硌脚,所以能穿的鞋底薄的也有近一个成人手指的厚度,鞋底厚的就像她要做的这双。
樊香这才知道,为什么有纳鞋不用锥子——真(针)行这句俗语了。这么厚的鞋底,最大号的缝衣针也是根本扎不透的,用力过猛的话,针会断进里面。
所以,做鞋就要先用锥子把鞋底扎个小洞出来,再用针从洞里穿过去,鞋底上这一针才算完成。一针连一针,大针脚鞋底布易开,要小针脚才能把鞋底纳结实,是十分辛苦的事。
正是为此,樊香知道这里怎么做手工鞋后,除了完成了一双给花朵儿换积分外,几个孩子的鞋全是买的。
这一次,她不得不亲自动手了,好在她让陈正雷送来了做鞋的工具,比起她完全用手工,方便太多了。
即使这样,她也用了一周多时间,才把两双鞋底做好,鞋面原来也已做好,在偏外侧的位置开一个一寸长的口子,把松紧带布垫在了下面,以保持鞋面有弹性。
余下的就是绱鞋的工作了,这是最考验一个人做鞋水平的地方。围着鞋底一圈要包一层边,这样从外面看才不是一层层的布,而是一个整体。这层边要和鞋面一样被绱在一起。
又花了三天时间,樊香把两双鞋全做好后送去给了王婧,却在王婧邀请她一起去看老罗时拒绝了。
她与老罗并不熟悉,哪怕他原来是个大领导,现在不过是被监看着劳动改造的人,太过殷勤只会惹人怀疑。现在做好她鞋匠及裁缝的工作就好,有王婧两口在,这就是个沟通的桥梁。
并且,她对自己做的鞋也有信心,穿过她做的鞋,基本都不会愿意再穿其他的鞋,说不定之后还会与老罗有交集。
种下的花菇也长了出来,樊香采摘了一些,架轻就熟走完程序装进了玻璃管内塞好,准备培育菌种。
也许真是与蘑菇有缘,花菇的菌种一次培育成功,但木耳的菌种却失败了,变成了脓水。把花菇菌种种下,又一次找花朵儿换了木耳,一一按照流程做好放进玻璃管内。
正在想要不要去找严主任汇报下工作,这天早晨,樊香还没出门,樊强手提着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化肥袋子过来了。
樊妈妈看到儿子有些心疼,“一大早你怎么过来的?”
“我记得二姐喜欢吃槐花,就想着带过来些。”他把袋子放在了地上。
槐花,从原主记忆里知道很香,樊香却还没吃过。她打开袋子,清香扑鼻而来,香味不像桂花那么浓郁,要清甜一些,却比桂花更好闻,忍不住深吸了一口,
“怎么这么多?”樊强拿来的快一袋子了,这么小的碎花,得摘多久才能摘这么多啊。
“反正都是野生的,谁手快谁摘得多。二姐你又爱吃。”樊强没说他是攀到树上摘的,摘一个树枝上比较密集的花时,差一点掉下来。
“这么早你还没吃饭吧,我们现在就吃鸡蛋炒槐花。”樊香掏出一些槐花淘洗了下,把两个鸡蛋搅碎拌在一起,等锅里油热了倒了进去。
刺啦一声,很快那股香味就传了出来,程爱军闻到香味自然醒了,穿上衣服揉揉睡眼,捂着小肚子出来,“妈,菜真香,什么时候能好啊,我饿得能吃下一只鸡。”
“洗手洗脸后就可以了。”
鸡蛋和槐花熟得都快,樊香把菜锅端上来,又多馏了两只馒头,“来,强子一块吃饭吧。”
早上他们原来做的是清炒花菇,现在又加一个菜,樊强不由笑,“姐,你们这生活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了啊,一大早就有两个菜。”
“有老人有孩子,不吃好点怎么行?”几人坐好,樊香夹了一口槐花,鸡蛋的嫩香,槐花的清香,加在一起不只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美妙的滋味在口腔里爆炸开,樊香眯上了眼睛,这就是幸福的感觉啊。
太香了,和肉片炒蘑菇是不同的感觉。想到初来时一个干巴巴的鸡蛋就让她觉得美味,樊香想,自己真是见识太少了,她还要更努力,以便吃到更多的美食。
“这滋味真是绝了,光槐花没有这么香,是和鸡蛋混在一起炒才能这么好吃。我主要想着槐花放久了怕柴,不然再多摘些给你。”
樊香突然萌发一个念头,“我们一起回去摘槐花吧!”这么好吃的东西自然得多准备些,不然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晚了说不定就没了。
“你还上班呢,这样不好吧?”
李新玲根本不管她,反正里面是按件计酬的,和她说一声,她一天不去也没什么。
樊香下定决心,却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们只顾说槐花,你没看这个花菇,这是我新培育出的一个菌种,正好要给严主任汇报后拿回东方红大队让他们种。”
“你让我养的蘑菇,差不多天天吃,虽然觉得这个比蘑菇更好吃,倒没注意细看。”
大家把槐花一抢而光,连平时都爱吃的蘑菇也放后面了。最后一小团菜大家谦让给了程爱军。他口里塞得满满的,“妈妈,我回头还要吃槐花。”
这么说好后,樊香对樊强说,“你等着我,我去请个假,找严主任汇报后就回来,我们一起回去,骑着自行车要快得多。”
樊妈妈看看儿子,看看女儿的家里,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樊香不知道妈妈的想法,她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汇报的下属会更得上司的信任与器重。
等几个孩子都走后,她带上花菇去找了严主任,“严主任,我向您来汇报工作了。”
这么短的时间,严主任并不认为樊香有什么进展,这次来找他,八成是有什么困难是她解决不了来求助的,“樊香同志,有什么困难你只管说,你要做的事,是我们的重点项目,县里全力支持你搞攻关。”
第55章
严主任踌躇满志, 东方红大队的蘑菇种植成功后,他已在全县推广了这一技术,并准备向省里汇报这一农业上的重大胜利。
所以,即使樊香没有什么新进展,只这一个,已值得大力表扬。
樊香把盖着花菇的布扯下,“木耳我还在培育中, 目前进展不大,但意外之下又培育成功了一个花菇, 这个花菇比蘑菇好的是质地更坚韧一些, 晒干后也不影响味道,比蘑菇好运输及存放。”
严主任上前拿起了一个樊香所说的花菇。它呈淡褐色, 头部肥厚,裂开的地方里面是白色的,用力捏下, 被捏的部位下陷一些,但松开手后它就又恢复了原状。
“樊香同志,你可是我们清水县的大功臣啊!”严主任热情地端了茶给樊香, 连请她坐下都忘了。
虽然蘑菇很好, 但它不耐存放, 并且很娇嫩, 手稍稍用力就会碎。所以也很难运输出去,只能就近消化。
但花菇真像樊香说的,优点比蘑菇大多了, 这样的话,清水县发展花菇种植后对外输送,可以换回很多清水县需要的工业品。
他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几圈后停了下来,两眼目光炯炯像会发光似的,“樊香同志,我觉得应该向省里汇报这个事情,并把你的先进事迹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你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年代不讲索取,只讲奉献。樊香等他说完,这才道:“严主任,这都是领袖思想给我的启示,是领袖光辉照耀的结果,我也想把这项技术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所以我想写本蘑菇及花菇人工种植之类的书,让大家可以方便学习。”
如果樊香写的书出版后,这就不单单是农业战线的一次胜利,更是清水县革命文化领域的成功。严主任理解了杨主任原来知道消息后忙向他汇报的心情,他现在也是这样,恨不得早点向上级汇报。
另一方面,他庆幸自己当时灵机一动对樊香的投入,不是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她能这么快又研究出一种菌种的培育方法吗?
据说樊香没上过几年课,是个半文盲,严主任以为他明白了樊香意思,很痛快地说:“樊香同志,我无条件支持你的行为,你需要什么帮助?是写文字材料的助手吗?我让洪秘书给你帮忙怎么样,你们也熟悉,他能配合好你完成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