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小先生请赐教 完结+番外 (沐清公子)


  听闻汴京二字,张政心下自是有些震动。国破之殇,起于汴京,无不是天下士子的锥心之痛。
  张政遂避汴京而不言,只笑道:
  “原是陈兄。我在那头占了座位,过会子赵大人讲学,咱们能听得更清楚些!”
  他言语之间,直见一派热情爽朗,行事亦是大大咧咧,颇得侠义之风。
  陈酿记得,从前在汴京时,亦有一位姓张的小郎君。不过那位张兄圆滑世故,与张政的游侠爽气,是大不相同的。
  三人方一处落座。
  陈酿四下看去,座中最幼者,不过十岁上下,最年长者,瞧来已甲子有余。治学之风如此开明,可见江宁确是文脉所在。
  张政对这般场面自是习以为常。他拿手肘怼了怼徐秣,方低声问道:
  “你今日可带了文章来?”
  徐秣点点头,自怀中掏出一卷来,展开道:
  “前两回递上去的文章,想是赵大人看不上,返回之时,其上只得一个‘阅’字。”
  他一时有些失落,转而又兴致盎然,接着道:
  “可这卷不同!方才路上,我已向陈兄请教过一番。你看,不妥之处已然修改,过会子我再誊抄一份便是。”
  张政先将卷页看过一回,又看了看陈酿,只朝徐秣竖起大拇指来。
  他凑前道:
  “你小子运气!”
  徐秣正得意间,只听一声“赵大人到”,四周霎时一片安静,皆齐齐向赵明诚看去。

  ☆、第五十四章 风流子2

  只见楼阁深处,正行来一青袍文士。他约摸四十五六的年纪,衣袂翩然,短须规整而文雅,自有一番风流之态。
  他的四周,簇拥着江宁府的府官们,皆是一般文气儒雅。
  想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江宁知府赵明诚。他未着朝服朝冠,以燕居打扮相待,倒像个做学问的夫子。
  徐秣推了推陈酿的手臂,只低声道:
  “这便是咱们的赵大人。”
  陈酿嗯了一声,问道:
  “赵大人倒是平易近人。”
  一旁的张政闻听,附和着笑道:
  “可不是!赵大人与学子们论学,从来也没个官架子,有时见着好文章,还能兴奋上半日呢!不过……”
  张政忽压低了声音:
  “与陈兄说句实话,赵大人所喜之文,我总觉着文气太重,有些软弱。眼下金蛮子虎视眈眈,如此文章盛行,未必是件好事。”
  陈酿侧目看向张政,他的话出自肺腑,似乎很有一番见地。
  从前在谢诜书房,他也读过些赵明诚的文章。诚如张政所言,文辞才情之上,确是无可挑剔。若在盛世,当领得一方文脉学术。
  可眼下,大河以北已然沦陷,江南也不过是暂且偏安,早晚还有硬仗要打呢!江宁重镇如此风气,也不知是好是坏。
  座中学子自是各有议论,赵明诚四下扫过一眼,遂在主位落座。
  陈酿抬眼审视一番,只觉他与汴京的官员大不相同。他既无谢诜的不怒自威,亦无蔡京的奸猾戾气,端端的一派文士之风。
  只见他神情温和而有礼,儒雅俊逸间,又带着中年男子的沉稳。风流才子一词,用于他身上,倒觉着与年纪无关。
  见他坐定,众人遂起身作揖。
  待礼毕了,赵明诚方含笑道:
  “在座皆是江宁才子。咱们集会论学,只以学问论长短,以文章断高下。切莫再如此多礼,坏了治学风气。”
  他又抬眼看了一圈,起身回礼道:
  “你们之中,有前辈与我的夫子年岁相仿,自当受我一礼。”
  众人见知府大人如此礼贤下士,心中很是感念。
  有年纪大的,因久考不中,常受人奚落。见知府大人这般相待,直激动得热泪盈眶,不时还抬袖揩泪。
  江宁府府官早见惯了这般景象,也不觉有甚奇怪。
  一位穿碧色袍服的官员向赵明诚行过一礼,只低声耳语道:
  “大人,倒没见着。”
  赵明诚笑了笑:
  “也罢。先论学吧。”
  碧袍官员点了点头,方道:
  “前日所呈诗文,大人皆一一看过。评得上佳有三。有位叫张政的小郎君,不知是谁?”
  听府官唤了自己的名字,张政蓦地一惊,忙起身行礼:
  “洛阳张政,拜见赵大人。”
  一时间,众人皆朝他看去。见他生得英武飒爽,与寻常江宁才子大不相同,一时皆有些好奇。
  只听赵明诚道:
  “我这就评了,所言不妥之处,还望座中有大儒指正。”
  他言语谦逊,面色和顺,方接着道:
  “原本,张郎君的诗在文辞用典上只能算中上之等。只是,于立意而言,却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赵明诚顿了顿,又含笑道:
  “纵观尔等文章,或言江宁风物,或言国破之痛,哀楚共鸣之余,难免落了矫揉造作之嫌。而张郎君之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颇存风骨。大有杜子美‘国破山河在’之气势,又不失李太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之朗逸,假以时日,必能在学问之上有所大成。”
  一语言罢,张政受宠若惊。
  他又行一礼,只道:
  “大人过誉。粗文野字,恐污尊眼,劳大人品评,已是三生幸事。”
  赵明诚摆摆手,笑道:
  “我是做不出这般诗文的。生逢乱世,大宋有尔等风骨,才是幸事。”
  闻听此语,张政却是愣了一瞬。从前只道赵明诚文风软弱,不想,竟也会欣赏起他的文章来。
  陈酿见张政吃惊模样,只默然笑了笑。
  赵明诚如此品评,大抵是情随境迁,时势所致。况且,从前他不过僻居青州,于文章之上,自然寄情山水,随心所欲。
  而如今,他身为江宁知府,总该在其位谋其政。故而品评诗文之时,也有了另一番考虑。
  只听他接着道:
  “张郎君之诗,倒叫我想起拙襟前日寄来的诗作。”
  谁都知道,赵明诚有位才思极高的夫人。文采绝妙之处,比之赵明诚更甚。
  当年赵明诚于外地任职,其夫人李清照曾寄一阕《醉花阴》以寄相思。有词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见着,思念之余,却起了斗词之心。他当即废寝忘食,狂作五十阕《醉花阴》,并着夫人之词,拿与有人品评。
  谁知,友人只道:
  “五十阕之数,不及一句人比黄花瘦。”
  此事颇为有趣,一时广为流传。在天下文士之中,也算得件奇闻异事了。
  听闻李氏夫人又添诗作,众人皆好奇不已。
  张政遂作揖道:
  “易安夫人大才,学生愿闻其详。”
  赵明诚思忆一回,方起身吟咏道: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一首吟罢,座中学子无不惊叹。李氏夫人的诗词,从前亦有流传,多是清新婉约之作。
  此诗若出于男儿之手,也便罢了。偏是位深闺女子写来,难免叫座中众人生出几分惭愧之感。
  众人偏居江南富庶之地,成日吟风弄月,或无病呻吟。自以为作得一手好学问,却忘了靖康元年,都城汴京所受之耻。
  想来,赵明诚此番论学的深意,当在此处。
  所谓士人风骨,理当如此。
  陈酿轻叹了一声,于他而言,又岂会对故都没有愧疚呢?十年寒窗,不求闻达于天下,但求一番报效,守个国泰民安。
  而如今,他亦成了逃难众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只觉一身学问,却都白白埋没了!
  但他没忘!
  没忘记谢诜的一番栽培,没忘记许道萍的无辜枉死。
  亦从未忘记,他曾对七娘承诺,要带她回汴京的。
  霎时间,他心中颇有波澜,只觉五味杂陈,难以排遣。
  赵明诚四下看了看。座中一片沉寂,国仇家恨一时涌上来,只堵得众人说不出话。
  他点了点头,众人既已明了,他自得一番安心。
  此事既毕,还有件事,却需接着做。
  赵明诚缓了缓,方让人拿了卷书画来,要与众学子赏析。府官遂将画卷徐徐展开,其上有山水、提诗。
  落款的印鉴,陈酿再熟悉不过。
  正是谢诜的旧作!

  ☆、第五十五章 风流子3

  陈酿蓦地惊了一瞬,愣然望向那副山水画卷,久久移不开视线。
  笔锋苍健,山水依然,人却已不知何在了!
  这是他南渡以来,头一回见着故人之物,他心下感慨万分,暗自叹息了一声。一时间,只觉沧海桑田,人世变幻,直教人猝不及防。
  只听座中已渐渐议论起来,有人方问道:
  “观其画风落款,莫不是汴京谢氏,谢诜大人的旧作?”
  谢诜本是一朝权臣,座中读书仕子,又有谁人不知?
  当年他挺身而出,力诛六贼,扶植太子登基,是何等的风光?那时节,谢府满门上下,尽披朱紫官衣;妇人女眷,无不是诰命之尊。
  谁知一旦战祸而至,汴京城付之一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谢府的一切,消亡在连绵数里的火光之中,便是灰烬亦不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