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小先生请赐教 完结+番外 (沐清公子)


  朱婆婆刚要下筷,闻得此语,霎时愣住,一双竹筷只停在半空。
  陈酿面色有些尴尬,又赔笑道:
  “学生先尝过,皆已熟了。”
  熟……熟了……只是熟了……
  朱婆婆更加犹豫。
  她放下竹筷,方打岔道:
  “既是酿儿做了饭,也没罚着蓼蓼什么。想来,要另想个法子。”
  七娘一听,直道不依:
  “取鸡蛋千难万险的,还不算罚啊?”
  朱婆婆不留情面地斥道:
  “那是你笨!”
  七娘讪讪,又求救似的看向陈酿。他耸了耸肩,一脸爱莫能助的神情。
  七娘无法,只得撒娇耍赖。她挽上朱婆婆,方道:
  “师婆婆,你可怜可怜蓼蓼,别再罚了!平日在家中,母亲已罚了许多!”
  朱婆婆故作冷眼,只道:
  “我可不像酿儿一般好哄!”
  她看了看桌上的菜,又道:
  “菜是做出来了,却没个名。你便给这几道菜起名吧!起不好,可不许吃饭!”
  七娘闻言,霎时松了口气。不就是起菜名么?
  她信心满满,指着青椒粒炒蛋便道:
  “这个,就叫‘金玉满堂’。”

  ☆、第二百八十章 山花子10(加更)

  此话既出,朱婆婆与陈酿皆觉有趣,又央着七娘接着说。
  陈酿遂指着醩羊肉做的汤羹,道:
  “这个呢?”
  七娘见那汤羹上飘着油,肉质鲜美,虽做法不大得当,只看卖相,倒也勉强过得。
  她遂道:
  “书中有云:羊叫声为‘咩’,其音同‘绵’。这道醩羊肉汤羹,便唤作‘意绪绵绵’吧!”
  朱婆婆又问道:
  “这道清水白菜呢?”
  七娘思索半晌,若叫翡翠什么的,前人尽用过了,却也太俗了些。
  她忽思及门外山泉,方道:
  “这道菜,一副玉质冰清之态,就叫‘清泉玉上流’!”
  三人一时皆笑起来,不过几碟山野粗食,此时竟得了如此雅致的名,到底有些好笑。
  朱婆婆方举起竹筷,只笑道:
  “冲你这几个菜名,我也免不得一试了!”
  她夹了口菜放在嘴里,确是熟了,只这味道,总有些一言难尽。朱婆婆微蹙眉头,毫不掩饰这菜的难吃。
  陈酿有些抱歉地笑笑:
  “学生记得些《食经》的句子,拼拼凑凑地忆起,才做成这菜。”
  “罢了罢了!”她虽道难吃,却依旧举起碗,“与老身乘碗饭吧!”
  陈酿忙应声接过,又朝七娘道:
  “蓼蓼可要吃饭?”
  七娘点点头,将自己的碗举得高高的。
  一时陈酿乘饭而归,七娘亦大快朵颐起来。陈酿做的菜,虽非美味,可七娘却吃得津津有味。
  她又夹了一筷子“金玉满堂”,只道:
  “我就说,酿哥哥做的菜,是最好吃的!”
  七娘的性子,陈酿是最清楚的。她若觉着难以下咽,至多不言语,也并不会夸。她若夸人,必是真心觉着好。
  只是这几个菜,陈酿自己吃来也明白,只勉强充饥也就是了。至于色香味,确是一样也占不上的。
  他心下奇怪,七娘吃惯了玉粒金莼、山珍海味,怎的偏对这样的吃食青睐有加?
  朱婆婆却是吃在嘴里,瞧在眼里的。
  这样的菜,能真心觉着好吃,大抵也是因着做菜之人。从前那姓孙的老货,不也为她做过么?
  思及此处,朱婆婆低头笑了笑,用起饭来,似乎也更香了。
  不多时,小小案几之上,早已杯盘狼藉。陈酿自收拾着碗筷,罢了又往厨房洗碗去。
  朱婆婆遂带着七娘在院子里乘凉。大树荫下,朱婆婆躺上摇椅,七娘便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
  那只芦花鸡又踱步过来,虎视眈眈地看了七娘一眼。七娘是被它吓怕了,只朝后缩了缩。那只芦花鸡又将头别向一边,高傲地去了。
  庄上的天暗得快些,午时一过,太阳便准备着渐渐落山。故而,虽是三伏的天,可庄子上却是比汴京凉爽许多。
  汴京人想了许多法子避暑。寻常百姓多是抱个竹夫人,稍微宽裕些的人家,也买冰来消暑。如谢府这等权贵,多是在家中建个“自雨亭”,旁有水车送水而下,身在亭中,便如落雨一般。
  只是这般种种,皆不及庄上一丝凉风来得清爽自然。
  朱婆婆将七娘搂在怀中,便如自家孩子一般,只问道:
  “听闻,从前在太学,骂孙夫子‘老顽固’的,便是你?”
  七娘闻声,心下一抖。朱婆婆连这也知晓,不会想要为孙夫子教训自己吧?
  七娘心虚,忙弱声解释:
  “那并非有意顶撞的!”
  谁知,朱婆婆也不听她说,只笑道:
  “骂的好!”
  七娘一惊,猛地抬眼看向朱婆婆。
  朱婆婆接着道:
  “那个老货,正是个老顽固!他那些学生不敢说,酿儿也不敢说,偏你这小妮子,不提防地说出来,才是大快人心呢!”
  七娘心道:这朱婆婆与孙夫子不是夫妻么,怎的这般说他?
  “哼!”朱婆婆似打开了话匣子,“也叫他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皇帝的新衣!”
  七娘一脸不解:
  “皇帝的新衣,是个什么典故?却是闻所未闻。”
  朱婆婆一愣,方道:
  “没什么!不过是师婆婆家乡的一句俗语。”
  朱婆婆见七娘不好应付,又将皇帝新衣的故事,讲了一遍给她听。
  七娘忽掩面笑起来:
  “这般蠢笨,如何堪为一国之君?不过,他知错能改,总是善莫大焉。可师婆婆为何如此说孙夫子?可是因着他的顽固,师婆婆才不回汴京的?”
  朱婆婆也无意瞒她,遂道:
  “那是三十年前了,为着我无所出,他母亲张罗着与他纳个姨娘。我心中不愿,这才归隐在此!”
  “就为着这个?”七娘满脸震惊,“我父亲亦有许多姨娘,也不见母亲这般啊!况且,那些姨娘怎能与母亲同日而语?”
  朱婆婆摇摇头:
  “你还小,哪懂这个?在师婆婆的家乡,一个男子,只能娶一人,要一生一世只待她好!”
  “却从未听过这样的习俗。”七娘似懂非懂的。
  朱婆婆又朝屋中看了一眼,笑道:
  “若有朝一日,你与你酿哥哥成亲,你会愿意他纳妾么?”
  七娘刷地一下,面颊绯红!这个师婆婆,怎的这般口无遮拦?难不成,亦是她家乡的习俗么!
  “师婆婆胡说什么呢!”七娘将头埋地很低。
  见她这副模样,朱婆婆只一脸憋笑。这古时的女子,便是再淘气再没规矩,提起婚姻大事,依旧免不得羞怯万分。
  朱婆婆又笑了笑,方道:
  “师婆婆的意思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若已不再‘一心’了,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个七娘知道,是《庄子》中的句子,从前酿哥哥带她读过。
  她遂道:
  “故而,师婆婆在此处归隐了足足三十载?那孙夫子不来寻你么?”
  朱婆婆叹道:
  “初时也来,只是我长日闭门不见,时日久了,他也就不敢再来。只得托酿儿他们,常往庄上看看。这些孩子一片赤诚之心,我倒是愿意见一见的。”
  七娘愣愣的望着朱婆婆,她的话,七娘听不大懂。
  朱婆婆摸摸她的头,只道:
  “总有一日,你会明白的。”
  她又向厨房唤道:
  “酿儿,过会子忙完,替我陪一陪蓼蓼。”
  闻着陈酿的应答之声自厨房传来,朱婆婆转而一笑,向七娘低声道:
  “酿儿是个好孩子,没那么些幺蛾子的!”
  七娘闻言,才缓和的面色,霎时又作一片潮红。她背转过身去,再不理朱婆婆。
  夜里回到谢府的庄子上,七娘倚在床头,辗转反侧,脑子里俱是朱婆婆午后的话。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一章 霜天晓角1

  陈酿自庄上回汴京,已两月有余。
  今年的夏日尤其热,只是这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已见出秋气。夜里蝉鸣渐稀,窗棂上的露珠亦凝成霜花。
  前几日,谢府又往庄子上送了秋被秋衣,连同着暖炉也送了好些来。眼看着,是要在此过冬了。
  七娘却也不大在意。左右有吃有喝,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又烦什么来?如今还结识了朱婆婆,时而拜访,相互帮衬着,自然也不需谢府过多操心。
  况且,汴京这头的事,已叫人焦头烂额,确是再无暇分心了。
  这日傍晚,秋风已吹起来,萧萧疏疏的,直教人心神不宁。陈酿急匆匆地打马往谢府去,方至荣恩亭,只见谢诜与二郎正弈棋。
  谢诜依旧落下黑子,只叹道:
  “这座亭子,还是当年你二妹妹入宫,太上皇敕造的。如今,你二妹妹已是贵太妃了。”
  二郎点头应声,正要落子,忽见着陈酿身影。
  他方将棋子放入棋篓中,向谢诜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