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时,陈一天也在场,他和于乔对视一眼,不打算回应。
于乔没去过鞍山、本溪和丹东,于乔印象里,奶奶也没去过。但是她还是认真思索了一下,然后提了个建议:“铁岭比丹东还近,大连靠海,有海鲜,这俩地方也行吧?”
奶奶给否了,说铁岭那地方穷,最好不要。大连倒是富,也有海鲜吃,但是大连人看不起沈阳人,就像上海人看不起北京人一样,你嫁大连可能会受气,咱不嫁。
※※※※※※※
陈一天顺利拿到了驾驶证。
为了减轻“办假证”的负罪感,陈一天还是联系了那位驾校教练,去八棵树练了两次车,亲自参加了路考,满分拿到了驾驶证。
找个没人的机会,陈一天走进财务办公室,把驾驶证推到卢姗面前,说:“我来谢谢姗姐。我猜到了,李总给我报驾校,应该是你替我争取的,我开车也是你教的,现在拿到驾照,我想请姗姐吃顿饭。”
卢姗指甲涂了暗红色,鼓鼓的,弧度也很好看,据说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她用食指和中指把驾照拨开,陈一天的照片是最近照的,头发修剪得整齐,五官工整,脸颊微微凸陷,眼睛狭长,目光直白,未被世俗沾染、未被烟酒浸泡的年轻的脸。
她收了手,把驾照推回陈一天面前:“饭吃不吃在其次,车也练完了,你也用不着我了,你小子以后别忘了我就行了。”
陈一天笑了,在海鹰机械,除了师傅陈哲,和他走得最近的就是卢姗。“切,只是姗姐不嫌弃,去个银行跑个税务,以后我随叫随到,报答师恩。”
卢姗神色淡淡的,看着陈一天的笑脸,转移了话题:“怎么着?你拿到了驾照,要不要上个高速,庆祝一下?”
陈一天心情爽朗,笑说:“不了不了,我今天还得去趟北镇。”
“又去买药吗?”之前卢姗问过陈一天,妹妹得的什么病、近况如何、在哪儿治病。
“嗯,药那边会煎好,我去取一下,送去她学校。”
卢姗说那正好,今天开远点,让你练练手,顺便把药取了,说着就去李健林屋取了桑塔纳的钥匙。
北镇这地方,卢姗也是第一次来,她坐在车里等,陈一天轻车熟路,到药房取了药,又跟王大夫简单交流几句。
候诊室里患者很多,王大夫没送陈一天出来,他女儿把药提出来,把陈一天送上车。
二人又驱车赶往矿中。
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先回沈阳,再一路向北,拐进矿中所在的“三不管”地带。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1章
☆、摇摇摆摆摇向前-48
下午第三节课,化学老师天生哑嗓子, 他发音的沙沙声让人更添一成睡意。
于乔困得直点头。
不止于乔, 班上很多人都木木的。
有人敲教室门, 有女声跟化学老师说话, 于乔浑不在意。
直到化学老师拿手指点于乔,她同桌用手肘怼她, 她才清醒过来。
门口站着两个初三女生, 一个瘦一点漂亮一点, 一个胖一点普通一点。
于乔认得她们两个,是那两个留宿男人的女生。
化学老师面无表情,示意于乔出去, 这两个初三同学是来找她的。
于乔登时困意全无,下意识地把校服袖子往手肘处撸一撸,走了出去。
两个初三女生站在门口台阶上, 于乔面对她们, 没开口说话。
她在等着对方说明来意。
来人似乎没有明确的情绪,她们也没有说话。
站在台阶下面的人说话了:“你是于乔吗?”
于乔转过脸, 看向台阶下面, 是个20岁左右的男生, 社会青年流行的斜流海, 人挺瘦挺高的, 黑色仿皮夹克。
面目模糊,但又很眼熟。
这人她见过,但只是“见过”, 没有说过话。
她的班主任教语文,经常对成绩不错、努力学习的学生耳提面命:不要搭理那些“社会上的人”。
这人就是出入矿中的“社会上的人”之一,经常三五一伙,在校门口堵放学的学生,听说还有学生跟他们打过架,晚自习期间经常出没,还有一次,这帮人晚自习大张旗鼓地走进教室里来拉人。
初一二班班主任也很无奈,矿中的校风、学风她无力改变,班上有的学生她也管不了,只好本着“话我说到了”“修行看个人”的态度,跟学生们念叨念叨。
于乔也能感觉到,在矿中,不止学生怕社会上的人,有些老师也怕。
井水不犯河水最好,谁都不想惹事。
“我是。”于乔把整个身体转过去,居高临下看着他。
同时,初三两个舍友也看向他,她们跟他很熟,但她们没弄明白,她们熟悉的这个人,为什么来找个低年级小女生,而且偏偏是于乔。
“社会上的人”状态没平时那么放松,看清于乔,他甚至有些错愕。
他认出于乔来了,在此之前,于乔已经认出他来。
“毛利小五郎。”于乔暗想。
“这个声音怎么这么耳熟?半途被打断那次……会不会这么巧。”想及此处,他看向两个初三女生,三双眼睛无奈地再次确认了。
社会青年挠挠头说:“有人找你。”
于乔随着她走到校门口,那里停着一辆黑色发亮的车。
这车,于乔开学那天就见过。
那天,陈一天提着她的行李走在前,于乔背着书包跟在后。
校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车体宽大,车窗漆黑,正堵门口。
陈一天把行李举过头顶,才勉强过去,回头小声叮嘱于乔:“小心点,别碰了人家镜子,碰了咱们赔不起。”
于乔对车的价钱没有概念,但这句话,于乔一直记得。
社会青年走在前,于乔走在后,离车越近,于乔越发现,这车不止一次停在这里。
不止开学那天、不止今天,还有很多次,这辆车都停在这,她对车的眼熟程度,绝不亚于对这个“社会上的人”。
毛利小五郎拉开右后车门,于乔踌躇两秒,弯腰看去。
林小诗端坐在左后方,和于乔对视,诡秘一笑。
※※※※※※※
林小诗说,她是放学去找她爸,路过矿中,印象中于乔在这读书,就让司机试着去找一找。
她端坐着,言语间,随意地打量于乔。
然后说:“乔乔长高了,脸也捂白了,变好看不少。”
于乔穿着宽大的校服,里面是那件亲妈手织毛衣,纯素颜,连个润肤露都没擦。被这样夸,她肯定不会当真,只等正题隆重推出,她默默低下了头。
于乔擅长交往的人群有:比她年纪小的,和她同龄且城府不深的,和比她老很多的,比如陈奶奶。
于乔不擅长交往的人群有:和她同龄且精于世故的,比她年纪大又不把她当小孩子看的,以及特别漂亮的各个年纪的女性。
于乔低头的角度,刚好看到两人的小腿。
林小诗腿上穿得很少,勾勒出的小腿肚几乎没有弧度,肌肉紧紧贴在骨头上,没有短跑运动员那种鸡腿式的肌肉。
据说长这种腿的人,天生聪明,有主见。
想及此处,于乔缩了缩脚。
她穿蓝色运动裤,松松垮垮,盖住脚的一多半,露出洗得褪色的运动鞋尖。
林小诗只能看到她一侧脸,眼尾微微上挑,目光谨慎,表情正统。冷眼一看,是个死学习没个性的初中生。
但是以她掌握的情况,这孩子校服包裹下,绝对有颗叵测的心。
“乔乔,你知不知道,你哥,陈一天为了你做了多少?
“他每天打工赚钱,课都不上了,几乎没有哪一天的课,他是完完整整上完的。
“他那么爱机械设计,老师主动给他机会,让他读研究生,他却拒绝了。
“我们周末的聚餐、活动,他几乎不参加,问他就说没钱回请。
“乔乔,你告诉我,他是真的没钱吗?没错,他爸妈是离婚了,可他妈在国外,他爸在南方开工厂,两个人的经济实力都不差,他换季的衣服都买不起?连个AA制的聚餐都没钱参加?
“我不关心你跟他有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你们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从法律上、从伦理上,他都没有养你的义务。”
说这句话时,林小诗观察于乔的反应。原本一半推测一半试探,于乔的反应告诉她,她猜对了。
“姐姐……”于乔呐呐地开口,她想问,林小诗从哪里知道这些,是不是陈一天跟她抱怨的?还有,林小诗开着豪车来跟她谈这个,是以什么身份?
这场对话本就不平等,林小诗不关心于乔的疑问,也不想回答,所以根本不给她提问的机会。
她继续说:“你是可怜。可天底下可怜人多了,我敬佩那些苦难中自强不息的人,对这样的人,我也愿意施以援手。可我不能认同你的做法,你把苦难转嫁给他人,拖垮了别人的人生,还认为理所当然。”
林小诗再次打量于乔,小女孩长高不少,蜷坐在汽车后座,黑色真皮座椅的质感更衬得她行容畏缩。“我听说过几个病例,化疗很漫长,很痛苦,就算找到了配型,做了手术,很有可能会排异……总之成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