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味,这一个二个怎么都那么喜欢宣扬她的厨艺呢?
林靖雅是这样,方盈盈是这样,王秀诚更是如此。
王秀英很想告诉他们,其实她的厨艺真的很一般很一般,只不过比他们多活了一世,脑子里比他们多一些这个年代还没有传扬开来的菜谱罢了,哪里值得他们到处替她宣扬。
“这样看来,明海,熬鱼汤,你可以出师了!”李龙跃看了眼不知什么时候进包间的明海道。
明海脸上闪过一丝喜悦,可是他没高兴太久,就被王秀诚下一道点评给打击得体无完肤。
“这道红烧牛肉没有我姐烧得好吃,糖放得有点多,都能吃出甜味来了,我不喜欢,而且烧得也太烂,没一点嚼劲,如果不是还能吃出牛肉味,我都不知道这是啥。”也许得了李龙跃的鼓励,王秀诚就有些兴奋过了头,指着只吃了一小半的红烧牛肉,满脸都是嫌弃。
王秀英恨不得伸出手将王秀诚的嘴巴给堵住,可是这会子她还真不能明着动手,只能暗地里人用脚踢了踢王秀诚。
王秀诚本还想再点评一下那道小青菜,得了王秀英这一脚的暗示赶紧地闭上了嘴巴,无论李龙跃和明海怎么问再不肯开口了。
看王秀诚涨红着脸紧闭嘴巴的样子,还有一脸尴尬笑容的王秀英,李龙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定然是这小子被他姐给暗地里教训了。
今天应该不会有什么新的收获了,不过李龙跃也不着急,反正王秀英以后就住这边了,总有办法哄着她,让她多给菜馆出些主意。
李龙跃对明海抬了抬下巴,明海赶紧地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卡片给王秀英:“听跃哥说,你想订鲜奶,我这正好有多余的奶卡,这张奶卡每天可以领两瓶奶,你明天开始就可以拿着这奶卡去街道奶站领鲜奶。”
王秀英不由一愣,这才知道刚才李龙跃出包间是为了让明海给她奶卡。
本想着是不是该拒绝,不过想了想总归还是收了下来,既然李龙跃让明海替她准备奶卡,说明鲜奶在这个年代的确不是人人都可得的东西。
再说,能让李龙跃这样的身份听了他们姐弟的对话主动替她安排这种事,也算是很给他们姐弟面子。
如果她直接拒绝,李龙跃公子爷的毛病一发作,对他们姐弟肯定没有好处。
最主要的是,她们姐弟现在并没什么可以让李龙跃可图的,也不怕李龙跃因为一张奶卡携恩图报,而且一张奶卡对李龙跃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既然已经接受了李家以及李龙跃诸多帮助,多一次就多一次吧,还是那句话“债多人不愁”!
如此一想,王秀英甜甜地对着李龙跃和明海表示感谢,从从容容地收下了这张奶卡。
见王秀英收下奶卡,李龙跃清冷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柔和,嘴里却道:“感谢什么的还是算了,把你带来的酱送几瓶过来就行了。”
王秀英连忙点头,这个要求不过分,本就是昨天说好了的。
第三百五十五章那块地不错
接下来的两天王秀英带着林靖雅和王秀诚先是将家里需要的东西一样一样置办起来,自然少不得满足王秀诚的心愿抽空带着他去了一趟天安门。
就在天安门前,王秀英由着林靖雅照光了一整卷胶卷,只为让王秀诚开心。
杨和马爱国第三天才从承德回到京城,依然由方劲松开车送他们回来。
“情况怎么样?”王秀英将三人让进王秀诚那屋,给三人都泡上一杯滚烫的茶水这才问道。
杨端起杯子轻啜一口如实将他们考察的情况细细说给王秀英听:“那里交通还算方便,属于部队的那块地面积大概有百来亩,零零散散的开了些地,都是一些随军家属开出来种些蔬菜自己吃,地自然不算肥,租来种菜用些肥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得好生下番苦功整饬。”
听到这里王秀英的眉头不由就皱了起来。
前世她好歹也算是个军嫂,虽然因为职业的关系没有做随军家属,却也不是没有跟着方劲松在连队住过。
她十分清楚,那些开采出来的菜地对于随军家属的重要性。
有些随军家属就是靠这小小的菜地才能将家里的日子过下去。
毕竟真正有工作的家属,谁又会真的来当什么随军家属?!
方劲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开口说话。
杨是从部队退伍的军人,自然也明白那些菜地对随军家属的重要性,可是如果他们愿意承包那块地,部队方面给出的不少优厚政策,说真的他还是十分心动的。
在保持公正的前提下,杨还是尽量将那块地的优势表达出来:“当然那里也有诸多优势,比如附近有山有水,比起咱清溪农庄的环境条件也不差在哪里。”
有山有水,倒真是开农庄的好地方,既然杨说比清溪农庄的环境不差在哪里,指不定还有优势。
果然杨继续说道:“那座山说起来是山,其实比咱们门头山还要矮些,不过就是一座山坡,山坡下有条小溪,水不深,水流也平缓,离水溪不远还有个大约十来亩大小的池塘,养了些鱼和莲藕,不过没有人专门收拾,每年的收成并不好。”
王秀英一边听杨介绍,一边在心里盘算。
这倒真的是开设立体农庄的好地方,只是要在大片的荒地上建起一个农庄,先期的投入还真是不少,也不知道杨所说的地不算肥,是不肥到什么程度,有无短期内将地养肥的办法。
另外部队本身有没有出租这块土地的打算?
如果有可以给他们多少年的期限?部队方面有什么的扶持政策,又有什么额外条件?
杨已经将部队那块地的情况大致做了介绍,等着王秀英发问。
王秀英想问的问题有些多,不过有些问题不太方便当着方劲松的面问。
就算方劲松代表不了部队,至少他与他们不是利益的。
方劲松似乎看出了王秀英的意思,眼底暗了暗,站起身来告辞:“我后天下午才回部队,你们慢慢商量,后天下午两点左右我来听结果。”
送走方劲松,王秀英说起话来就方便利索多了:“青杨哥,你所说的地不肥,到底是什么个程度?”
王秀英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土地如果不合意,就算给的政策再好,那也是不行的。
“这个不肥,说起来只是相对的,比起咱们清溪农庄的土地自然要差个档次,不过比起咱王家村某些人家伺候的地,就算没开垦出来的地,也不差到哪里!总体来说,那块地不错!”杨与马爱国对了个眼神,笑呵呵地说道。
就说嘛,如果土地不肥,杨还费那么多的口舌说那块地干嘛!
接下来杨对那块地的描述就更加细致了。
根据杨的描述,马爱国的补充,渐渐地承德某部所属的那块地在王秀英的脑海里逐渐成型,一个新型农庄的构思也在王秀英脑海里缓缓构建起来。
有了清溪农庄的经验教训,再次构建一个农庄,王秀英肯定不可能照搬清溪农庄的模式。
如果杨他们真的希望她成为农庄的一员,她希望这个农庄不再是合作社的模式,而是十几二十年之后那种成熟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王秀英希望自己在农庄拥有绝对的权力。
虽然还不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还是必须的。
“青杨哥,你们应该与部队领导有过接触了,以你们这两天与部队领导们的接触和了解,如果咱真的提出承包部队的这块地,部队方面能够给出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又会提出了什么样的条件?”王秀英沉吟片刻问题。
“这事倒是私下与方连长聊了聊,听方连长的意思,第一年部队应该不会收取土地使用费,第二年将会根据第一年的情况进行合理定租。
至于部队可能提的要求,方连长的意思,极有可能让咱们消化一部分随军家属。”杨看了王秀英一眼道。
这事杨的确与方劲松私下沟通过,方劲松作为双方的联络人,当时的确也是这样告诉杨的。
王秀英默默点了点头,那块地既然基本是荒地,第一年的确不好定租,根据第二年再定租也算合理。
至于消化一部分随军家属,王秀英也能理解,不过这点却有很大的风险,也会有很多的麻烦。
大多数随军的军嫂来自偏远农村,她们多数都很能吃苦,只不过文化程度有限,素质就有些参差不齐。
如果真要消化一部分军嫂,就不能让部队随便塞人,得让作为作为承包方的他们有自主挑选的权利。
“按第一年的收成定以后的租金,这点我个人觉得没问题,可是让军嫂们进农庄,我总觉得会出现许多麻烦。”马爱国见王秀英半晌不说话,几次欲言又止以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马说得没错,但是既然咱们承包的是部队的地,那么消化一部分军嫂在所难免。”王秀英先是赞了马爱国一句,对于消化军嫂一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咱们可以在这个‘部分’上做些文章。既然是部分,那么咱们就把这个挑选的权利捏在自己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