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名门商媛 完结+番外 (刘小刀)



很快,朝堂上发生的事传入后宫,太后身边的亲信嬷嬷便来求见,声言太后不适,请皇上移步探视。

刘庆知道,定然是自己不给韦稹留面子的事传进去了,太后定然是要责备他一通,他正要好好说说此事。

韦太后软软的躺在榻上,刘庆走过去躬身道:“母后安康。”

“皇上长大了,连外祖父都不放在眼里了,母后如何安康?”

刘庆眉头都没皱一下,总是这样,多少年了,母后总是唯外祖父马首是瞻,从来不过问是非曲直。

“母后,今日之事,您可知晓?”

韦太后懒懒的:“不就是陇南地震了吗,天灾而已,哪年不发生几起,有什么大不了的。百姓们都机灵的很,自己会找活路的,皇上不必忧心。”

“母后!这是我刘氏的子民,朕如何不担心!”刘庆对着这样一个懵懂的母亲,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母后的精明全用在和武太贵妃斗智斗勇上了,半点没放在别处!

韦太后坐起来,带着护甲的手指拂过额角,不经意揉了下,抬眼看了眼刘庆,缓缓道:“皇上还年轻,见识毕竟少了些,不知道这其中关节。你外祖父担着恶名拒不出钱,为的是什么,皇上都不想一想吗?”

刘庆略一思索道:“陇南距离西南武氏很近,若闹大了,武氏坐不住自会出面解决。”

“皇上都明白,还有什么不满?”太后诧异。

“是啊,武氏若出面赈济百姓,拿出钱粮,消耗的是他们,外祖父打的是这样的算盘。可为什么不想想,这样一来,武氏得了人心,最后吃亏的又是谁!”刘庆不信他们想不到这些,只是不在意罢了。可是身为君主,他不能不在意啊!

“民心,呵呵……”韦太后笑着,“只要天下在我们手里就好了。你外祖父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听他的不会错的。好了,送皇上回宫吧。”

刘庆失望至极,连袖子都甩不起来了,无力的转身离开。

眼前所见,皆是富丽堂皇华贵无比。他突然便想到了武贵太妃,大约是一个月前吧,他得知相王进宫,便过去看了一眼。武贵太妃的寝宫,没有那么多繁复精致的装饰,简单几个摆件,墙角的大棵盆栽,处处透着大方得体,还有那么一股子硬气。母子二人不知说到了什么,远远便听到贵太妃爽朗的大笑。让他既是羡慕又是嫉妒。

李媛接到小海的信已经是第三天了,毕竟早有心理准备,没有太过吃惊。当下拿着信去找了李钊。粮铺虽然是她的,但这么大的动静,必须要告诉父亲一声,取得他的支持最好。

李钊也被信的内容惊到了,眨巴着眼睛问道:“这,怎么办?”

李媛:“父亲,我那里有不少粮食,不如先清点数目拿去赈灾吧,将来官府知道了,必定会好生嘉奖的!父亲你不是一直想帮助大哥入仕吗,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这,跟你大哥有什么关系?”李钊一时脑筋转不过来。

李媛脸不红心不跳,解释道:“父亲你看,这件事,现在江陵所有人都不知道,只有我们知道,我们赶在所有人之前出手,博一个好名声,您美名在外,大哥不也就跟着沾光了吗!”

李钊眼前一亮:“对啊,咱们第一个出手,就会被世人记住!”

“是啊,还等什么,赶快排些人手过去帮忙。我这就给小海写信,叫他切不可小气,定要保百姓不会冻饿而死!”李媛说完就要走,又被李钊叫住。

“媛儿,你那里有多少粮食?陇南人口众多……”

“父亲放心,早前听客商说陇南大米好吃,女儿全部余钱都放在那里了。”

李钊还有些懵,点点头,也没有多想她的“全部余钱”会有多少,想着她的铺子生意很好,上万的银子应该是有的。“好,先用你的粮食撑着,为父这边去筹措钱粮,定要博一个美名出来!”

李钊走了,李媛计谋得逞,先是一笑随即舒了一口气,马上出门而去。

此时城中,得到消息的人已经不在少数。毕竟商家是除了官府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大部分人只是得到了消息,并没有想过要做什么。但后宅一些妇人已经惶恐起来,成群结队的出城直奔大悲寺。

大悲寺香火旺盛很久了,但这样拥挤的时候还是少见。惊惶的妇人们拥挤着,垫着脚期盼着,只盼能见一见鉴戒大师。纷乱之际,寺中僧人出面接待,一位声若洪钟的中年僧人道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我寺诸位高僧在做法事为民祈福,今日恐招待不周,还望各位日后再来。”

有人忍不住喊道:“鉴戒大师呢,听闻他身体不适,可是上天示警让大师有所感应?”

“是啊,是啊……”应和者众。其实都是感觉这其中有蹊跷,想要探知究竟。若果真鉴戒连数百里外的地震都能预知,那可就是活神仙了!

中年僧人不反驳,道:“大师说过,天意不可谓,然,人心所向亦能上达天听。诸位有余力,不防行善积福,那是比诵经念佛更大的功德!”

香客中有反应快的,知道今日见不到人,转身就走。守着这样一尊“活神仙”,那自然是要言听计从了!搞不好“活神仙”一高兴,把自家今后几十年的运势相告,那就是大大的幸事了!

这么想的不是一个两个,很快,人走了一多半。只剩下几个“愚钝”的。还想着那些人都走了,就没人跟自己抢地方等大师露面了,坚定的守在寺中。

知府大人李庆廉被手下的话惊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恨不得一毛不拔的世家贵妇们,堵在他的衙门口嚷着要为陇南百姓捐钱捐物,他没听错吧!

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灾

陇南的事,李庆廉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从邸报中看到了。还有上头刚发下来的各地调集物资相助的“命令”。他本还在头疼,陇南那么远,谁愿意出钱去救他们!没想到啊……

他们疯了吗?

那就多疯一些吧,收拢的钱物多了,他身为一方父母官脸上也光彩不是!李庆廉深呼吸一口气,吩咐身边的衙役快起征订马车,马要脚力好的,车要结实的,一定要最快速最安稳的把征集的物资送过去,这可是知府大人和江陵百姓的心意!

小海等人已经连续施粥五天了,不仅是城中百姓,还有城外村民听说这里有粥吃,也大量的涌进城中。其实城外的情况更严重一些,村民的房屋大都简易粗陋,一震就倒。倒是城中百姓的房子讲究些多是砖瓦房。但这样的房子不易倒,到了却容易砸伤人。所以城外房子倒得多人反倒伤的少,城中正相反。

眼见城中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赵安提议把粥棚设在城外,方才缓解了一些。

百姓们得不到官府的救助,只好互相帮扶清理瓦砾,在废墟之上重建。累了饿了便去排队等粥喝,一时间倒也还过得去。起码没出现饿死的。大夫们终于陆陆续续出面帮伤者治疗。需要药物贵重一些的,赵安也提前说了,酌情使用,他们愿意负担一部分。

眼见这两人完全取代了官府的职能甚至做的更好,一时没有了性命之忧的百姓想的便多了起来。他们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官在哪里,在做什么?

更有百姓突然想了起来,大约几个月之前,似乎有迹象预示过这一场灾难,但是官府出面严查,不许人议论此事。这件事重新被人提及,又因为百姓们全都聚集在一起,传播之快之广根本无法控制,很快,原本只有少数人知情且抱着怀疑的态度,现在,人尽皆知了!

正平不平,地龙翻身……

肃安知府急的火烧眉毛,奏报已经送出去很多天了,连个人影都不见一个!联系过附近县城,都没有任何回音,这是要干什么,陇南地区这么大的地方,朝廷都不管了吗!

这个时候稻谷还没长出穗子,普通乡民没有多少余粮,粮铺的粮食又贵的离谱,很多人根本买不起。田里的野菜被连根拔尽,树皮都被剥去很多。百姓们扶老携幼赶来肃安城等待施粥,队伍长的一眼看不到尾,四面城门,每处两口大锅,后来加到四口,不停熬煮都供不过来。赵安等人嘴上说着冷硬的话,帮起忙来个个一个顶俩,让小海心里安定不少。

肃安知府指使手下衙役下去查看,得知了这一情况,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方面是庆幸,自己治下还有这么几个善心人,一面又是心寒。几个外地商户尚且知道施粥救民,朝廷却装聋作哑,本地富户更是没有一个慷慨解囊的,这怎么说得通!

知府大人想了又想,便换上布衣带了几名亲随拜访城中富户耄老,希望他们能出面,多少捐出一些粮食救济灾民。只可惜,这些人大都开着粮铺,对于小海赵安等人的行为早已气的火冒三丈,再叫他们出钱出粮,谁肯!

不仅不出东西,还暗中几次派人去粮库捣乱。不过是赵安等人防守的严密,没叫他们寻得机会!若不是怕引起众怒,怕是要公然去抢的心都有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