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都给自己父母写信。顾明远主要是告诉父母可以着手定下婚期准备婚礼;李娜则是跟父母通风报信,说了大哥的感情进展。
谁知收到信的苏景芳特心急,想要去部队相看大儿媳。虽然女儿在信上说了高云的情况,可她不亲眼看看就是放心不下。再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她家大儿子想娶人家姑娘,家里怎么都得过去看看,拿出诚意跟未来亲家见个面,好商量俩孩子的婚事。
李元盛不放心媳妇自己出门,请假陪同媳妇一起去了一趟。
苏景芳说:“既然咱俩都去,不如我们趁着机会给俩孩子定下婚事。这大老远跑一趟,怎么都得办点实事,不然不是白跑一趟吗”
“不算白跑,你不是见了未来的儿媳妇吗?”李元盛笑着打趣。
苏景芳和李元盛到部队后,见过高云后,他们夫妻二人跟儿子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儿媳妇,可以放心大胆地追回家。他们私下问过儿子的意见,约时间和高团长夫妻见了面,定下李建军和高云的婚事。两下商量过后,定下在过年前回老家给李建军和高云办婚事,回来后可以在部队补办一次。部队这边有高团长家多操心,老家那边有李元盛夫妻主办。
顾明远和李娜的婚事则在年后举办。一个是年前二十六,一个是年后初八。
年前,李建军和顾明远申请了一个月左右的假期。还有李娜,她这个要当新娘的也不能落下,三人一起回老家准备婚礼。
因为路途遥远,结婚前,高家那边只来了一些知己亲戚。李元盛托人在镇上给他们找个房子住几天,直到婚礼结束为止。
李家在本地,近处的亲戚相邻都来忙活李建军的婚礼。远在首都的李娜小叔李元宏和小婶于曼秋,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李晶和李建昊也都来了。
于曼秋和女儿李晶呆在李奶奶特意给他们一家准备的房间里,看到院子里人来人往,不时传来哈哈大笑的声音,偶尔还掺杂着粗鲁的话语,对女儿说:“你看,你爷爷家来得都是啥人,谈话都不知道小点声,也不怕打扰到别人。”
李元宏和于秋曼一个单位,因为两人都是高材生,前年分房时她家分了两室一厅的楼房。住楼就是得各方面注意,尤其是不能扰邻,所以她听到堂屋传来的大笑声和说话声极不顺耳。
李晶苦着脸说:“妈,奶奶家每天都乱糟糟的,烦死啦,咱们什么时候走啊?我不喜欢呆在这里,想去姥姥家!”
“还好我们住几天就回去了,忍忍吧。”于曼秋一点不想来婆家,还是她爸听李元宏说今年年底在部队当军官的侄子结婚,非让她跟着来参加婚礼的。
当时,于爸是这么教育小女儿的:“老李家不是都没出息的人,元宏那个当军官的侄子都要结婚了,你这好几年不露面的小婶连侄子的婚礼都不参加,元宏脸上不好看,你以后哪有脸再去你婆家?”
于曼秋嘟囔:“我本来就不想去。”
“不去不行,元宏说他侄子二十出头就是副营长,以后肯定大有前途。你不去就把婆家得罪了,万一以后有什么事求到人家头上,人家不给你面子咋办?”
“不是还有你和我妈吗?”于曼秋不以为然地说,她爸妈还比不上丈夫家那些农村亲戚?
“我和你妈也会老,会退休,不会一直庇护你,你还是得跟元宏一条心,多孝敬他父母,他肯定对你更好。”于爸语重心长的说。
于曼秋撇撇嘴说:“都是我眼光不好,觉得李元宏他有才华、有能耐,才嫁给他,没想到他老是因为他爸妈的事情和我吵架……”
“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于爸严肃地瞪了小女儿一眼。心想:都怪妻子太娇惯小女儿,把她养得太娇气,不懂事。她不孝顺元宏爸妈,元宏能高兴才怪?
于曼秋在老爸的说服下,最终是带着俩孩子跟丈夫来到老家。
说起来,这还是李元宏一家头次带妻子儿女一起回老家。自从李元宏和于曼秋来老家结婚以后,于曼秋跟丈夫回来的次数有限,很多次都是借口孩子太小不能远行为借口不回婆家。
于曼秋不想回婆家的原因,是因为她来婆家两次就住够了。她感觉婆家卫生条件不好,家里养鸡、养猪,弄得她总是闻到院子里有股臭味;还有,她最受不了的就是上厕所这事。
农村的厕所一般都修在院子一角,冬天上厕所太冷,夏天上厕所恶心,最要紧的是还不分男女。于曼秋每次去厕所都得把丈夫叫上给她看门,生怕在她如厕时进去不速之客。
于曼秋本身家庭条件不错,上面有哥有姐,在家时比较受宠。因为和李元宏是同学,曾受过他的帮助,才不经意地喜欢上李元宏。毕业后,她直接让父亲托关系把李元宏安排在京城一个单位工作。
李元宏呢,大小伙子一个,是个诚实上进的青年,说实话他还真没想到会被于曼秋倒追。“女追男,隔层纱。”于曼秋漂亮活泼,很快就把感情小白李元宏拐到手,两颗年轻的心渐渐互相吸引,又结成夫妻。
这婚姻和谈恋爱可是两码事,尤其是娇气的城市女孩嫁给上进的农村大学生,很多方面都会起冲突,需要长时间感情磨合。在磨合期间,夫妻吵架那是常有的事,除非一方能忍让。
李元宏知道妻子不喜欢跟他回老家,他也不勉强她,他自个每年都至少会回去看爹妈和兄弟姐妹一趟。开始于曼秋不想让丈夫撇下她回老家,她还不愿意跟着去,李元宏明白她的意思后,怎么能同意?
俩人吵过架以后,于曼秋跑回娘家。被于爸教育过后,于曼秋才不再干涉李元盛孝敬父母的事,就算是李元盛给爸妈和侄子侄女等寄钱和东西回去,她也不管,只要丈夫不让她跟着照做就行。
李元宏不是个忘恩负义的男人,他可以爱护妻子,但是决不可能在妻子的阻拦下不孝顺爹妈,那他成什么了。所以,他就在费劲心思在父母和妻子孩子之间找平衡点。
妻子不想回老家,他自己回;孩子太小,可以不回,但是在孩子五岁以后,李元宏每年都带孩子回去一次,尤其是身为男孩的李建昊。李元宏每次都带上比较喜欢回老家的儿子,总不能让盼孙子孙女的爹妈失望。
可是李晶可能是受她妈的影响,越大越不爱跟爸爸回乡下去看爷爷奶奶,李元宏并没有强求她。生气的他并没有把爹妈给孙女孙子准备的“大礼”告诉妻子和女儿。女儿不是不喜欢去探望爷爷奶奶吗,那也用不着享受老李家的“特殊待遇”。何况爹妈一再嘱咐不能把跟侄女李娜有关的事情往外传,李元宏又不傻,当然会死守秘密。
他倒是想过,只要妻子和女儿哪天醒悟过来,主动跟他回老家,主动孝顺父母和爷奶,主动和李家人恢复来往,就立刻恢复她俩的特殊待遇,可惜两人几年下来,母女俩并没有如他期待地那样改掉。
李元宏觉得妻女做法过分,可再不好也是他的家人。所以,他虽然并没有在明面上用李家的好处吸引她俩,可他到底给妻女每人准备一个护身符,其他待遇则没有,比如养身药丸和美容面霜等。
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妻女安全,其他不是必需品,李元宏觉得没有对李家人付出感情的妻子和女儿不配得到他李家的特殊待遇。他一直在等,想给妻子和女儿一个自个醒悟的机会……
李建昊因为每年都跟爸爸回去探亲,对老家的爷奶和亲戚比较亲近,也很喜欢他们。
他觉得爷奶这里并没有像他妈说得那样讨厌。相反,他来到老家,爷奶等长辈疼爱他,同辈的哥姐都谦让他,还能上山打猎,下水摸鱼,特别好玩,就是不知道他妈和姐姐怎么不喜欢老家。
如同李家子孙学武这事来说,于秋曼就不同意儿子在老家学武。她认为学武没啥用,跟些山野村夫能学到什么武术。她喜欢文质彬彬的男孩,不想儿子整天摸爬滚打,弄得跟泥猴一样,所以坚决反对。
可是李建昊偷偷学了一些,不过因为他在老家呆的时间短 ,年龄小,只学了点皮毛,没有李家其他兄弟厉害。但是因为他喜欢,想一直坚持下去,即使是背着他妈偷偷学。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事,幸亏来得及。
第66章
于曼秋却不知道因为她看不上婆家, 不经意间失去了什么。或许是丈夫的感情,或许是能保持青春美貌的化妆品,或许是能强身健体的药丸。如果于曼秋换一种态度对婆家人, 或许得到的好处不止这些。
李元宏是在快要和于曼秋结婚时, 才知道是岳父帮他安排的工作,不然他可能会被分配到老家的城市。那时,他是想过留在首都施展抱负, 可是不一定能按他的心意分配, 最后到底如愿以偿。因此, 他对岳父的帮忙铭记于心, 经常去岳家帮忙干这干那,尤其是搬煤球之类的活计, 他都是抢着干。老家给他邮来的干货,因为岳家喜欢吃, 每次他都送一大包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