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她夹了一块白菜咬在嘴里,嘴巴一张一合的喘着气。菜一直在锅里,太烫,康念嘶了几声,吸着凉气,点点头,背对着温礼竖起了大拇指。
“手艺不错。”她说。
温礼双手一叉腰,笑的孩子气,“就是有点甜了吧,我一开始把糖当作了盐,多放了一勺。”
康念看着他挑挑眉。
温礼又说:“看样子你没尝出来。好吧,早知道我就不说了,装作我是大厨的样子就好。”
康念笑笑,没做回应。她从上面的柜子里抽出两只盘子,拿过勺子把菜盛出来,一人一份放在餐桌上。
她轻咳一声,避过他的目光,看着桌面,说:“我还真有点饿了,要么我们吃饭?”
中午她没来得及吃东西,下午回来吐了一场,睡到现在,胃里早就空了。
“求之不得。”温礼为她拉出一条椅子。再从微波炉里拿出两个馒头。
康念吃东西很慢,每一口都要嚼好一会儿才下咽。温礼面前的盘子早被他打扫干净,坐着无事,索性往后挪挪椅子站起来,走到她身后的书架前。
温礼笑笑:“很少有人在餐厅也布置着书橱。”
他摸了摸最上一层的几本书籍,没有灰尘,看样子书的主人经常打理。
他原也没想得到康念的回应,伸手摸了摸他目光落下的那本书的书脊,回头看着她的后脑勺问道:“我能拿出来看看么?”
康念头也没回,闷声回答道:“洗手。”
“当然。”
温礼当着她的面反复洗了两次,拿纸巾擦干净。走回去轻轻一勾手,抽出一本《向阳处》,这是今年年初刚上架的典藏版,全球限量。他本也想买,但因出手太慢,存货在付款前一秒被抢光。
甚为遗憾。
书的作者叫做图安,是近年来火速突入文坛的新锐作家,这个不知性别的作者被官媒称作“极具商业价值的严肃文学新锐”,但显然更厉害的是图安的文学地位——她身为一个畅销书作者,却又具备享誉国内外的颇高文学地位。
温礼虔诚的翻开扉页,享受般的摩挲着纸张,似乎是对着康念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向阳处》是她的出道之作,四年来她作品不断,但唯有这一本我觉得最触动心灵。明明每句话遣词造句都很激烈,偏偏转折又很含蓄。明明每句话都透露着观点,但读完结尾又愕然发现,自始至终她都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态度。她可以在书中任何角色的视角中来回切换,好像真的亲身经历过一样。”
康念咬着奶馒头的动作一顿,半晌儿才闷闷的问,“你喜欢看图安的书?”
“很喜欢。”
“那你应该发现,她的作品,一本比一本缺少灵魂。”
康念这话说的很生硬,话音落下之后,餐厅里沉默下来。她意识到自己有点失言,但又懒得辩白。
温礼叹了口气,把书合上,检查一遍然后放回原处,手又伸向图安的最新作品。他直接翻到书的末尾,看着最后那一行字——“你之于我是重生,可我从此失去了灵魂。”
他读了一遍,说:“也不是这样。图安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我所看到的也许跟你不太一样。”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看到的是她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也许就因为她越来越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才会在一本又一本的新作品里产生更多的迷茫吧。就像这本《走向终结》,她不断地拷问自我,只不过是没有找到答案罢了。”
“你说的好像很了解图安一样。”康念冷笑了一声。
温礼并没有计较她突然而然的无理,反而温和的笑笑:“我一直相信,透过作品,可以了解作者。”
“……”康念不说话了。
他说的字字在理,让她无言反驳。
她重新拿起奶馒头,吃起来。
温礼从上而下的翻看她的书架,一边想缓和一下气氛。
他的语气很轻快,带着对图安掩不住的赞赏,“你收集了图安全部的书,你一定也很喜欢她吧?我闲来无事的时候逛了一下八卦论坛,有人说图安的真实年龄可能只有二十多岁。放眼国内,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年纪就横扫国内外多个文学大奖,比一些资格甚老的文豪还要厉害呢。”
康念动了动筷子,淡淡道:“连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又凭什么去猜她的年龄。也许,她是个弯腰驼背的老年人也说不定。”
“她一定是个女人。”温礼说的很确定,“也一定很年轻。”
“为什么?”康念拿筷子的手骤然一停,追问。
“因为,”温礼卖了个关子,“一个在文字里藏匿着理想乡的作家,不会是个年迈老人。图安的思想,还很年轻啊。”
康念心口一热,忽然转过身道:“如果我不是知道你是医生,我一定以为你是学占卜的。”
温礼哈哈笑起来,刚要说点什么,却有一叠A4纸从《走向终结》里散落出来。
“啊!抱歉,我没注意到!”温礼连忙弯下腰去捡,康念的手也在这一秒伸过去,但却来不及。
温礼把纸张捡起来,摞在一起,眼神突然放光——这些都是手写的原稿,甚至还有很多未公开未面世的废弃片段。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快速翻阅,边翻还边看看康念,“……你,诶这些……你都是怎么弄到的?”
他又折回去看图安其他作品里面是不是也掺有资料。果然,在书架的最底层,用初版的《向阳处》压着一份草稿。那上面有图安各种花式的签名,还有他从未见过的一个书名。
“这些是?”温礼像是一个大男孩发现了最想要的宝藏,满脸的兴奋,“我能拿出来看看么?”
康念想了想,说无所谓。
那份被压起来的资料不仅有图安历年来出版作品的手稿段落,还有亟待创作的新作品的手写大纲。
温礼对上康念暗盈盈的目光,她的眸子在灯光下深黑又发亮,他把资料往她脸前一推,难以置信,“你是……图安?”
☆、第4章
“你真的是图安?”
温礼问出这话的时候惊讶简直要从眼底溢出来。他双手紧紧抓着那本《走向终结》,一脸难以置信的小激动。
四年前他刚博士毕业,禁不住家人的要求留在了江州大学的附属医院任职任教,那时候康念,也是图安,刚出版第一本书。
《向阳处》的出现无波无澜,甚至前半年里默默无闻,并不像现在这么声名煊赫。
他有闲暇时泡图书馆的习惯,打发时间看完了那本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就成了图安的铁杆粉丝。从此后图安每出一本书,他必须要买三本以上,一本自己读,一本用于收藏,第三本用来向周围的人传教。
那本图安的处女作,半年后水涨船高,横扫国内两项文学大奖,再然后出版海外,卖出影视版权,改编成话剧……《向阳处》的结尾一如她往后几本书的套路,总是以质问本心为结尾,温礼至今还依稀记得一点片段:“我看不起世俗,我被世俗羁绊。我所能做出的抉择,都不是出于我的真心。我在一场古典悲剧里演一个执迷不悔的小丑,我也在一出流传千古的折子戏里演一个倔强的没有悬念的英雄。”
且不说放在当年,就算是现在,各路作者也纷纷规避同性恋题材,而图安似乎另辟蹊径,她从第一人称叙事入手,从一个心里郁结的男人的角度,替这批活在阳光下却又身处黑暗里的人群打开一扇温暖的窗。
这不是一本为同性恋洗地的爱情小说,没有可歌可泣的悲惨爱情。
主人公衣冠楚楚,却又心理阴暗,他从不拿正眼看女性,又欲盖弥彰的对同性抱有可视的偏见。
他自恋,他狂傲,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良好的可代入的形象。可偏偏这本书的句式和拷问的态度又吸引了温礼,他忍住一次次想扔书的冲动,一直往下看,不由自主入了迷。
在《向阳处》里,男主人公自述的口吻总是一副极度自私自利的姿态,但通过其他人对他的态度,以及行文描述的蛛丝马迹里,都能看出来,他其实是一个利用谎言企图掩饰自己是同性恋的毫无存在感的上班族。
这个不断进行自我欺骗的男人一直用各种尖酸挑剔的语言来评述他所接触到的“同志”,以至于读完文章的三分之二,读者还会误以为作者是站在“大多数符合价值观的异性恋”的角度对“极少数性取向有问题”的人群进行猛烈批判。
然而当读者意识到主人公实际只是个卑微的“同志”,是个毫无存在感的可怜虫之后,这一切就都变成了绝妙的反讽。
然后读者也意识到,男主人公一直追寻的“向阳处”,实则是他自我意识里编织的美丽谎言。他娶妻,他生子,他的一生都站在那“极少数人”的对立面,可直到文章结尾才见他似乎想要站出来为他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一切发声,一切却又戛然而止。
他有自己的爱人,却在余生的半辈子断绝了联系。他默默地关注着,甚至臆想出一个理想国,他和他的同□□人该生活在那儿,仿佛他和他的孩子本就是他和同□□人之间的爱情结晶。在这一段情节里,现实与虚幻的交织写得极富技巧性,密不透风的细节让读者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