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2000万的损失费,她怎么不要两个亿呢?也真是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啊。可是,这种事情,对方说要多少就是多少,如果双方私下协商不成立,就要诉诸法庭。名誉损失,谁能规定就真是损失了那么多的钱?
可是赵寒梅根本就没有给铁卜山私下协商的机会,直接走了法律途径,这就是摆明了海城日报社要钱是次要的的,主要是要将民生晚报的恶劣行径公布于众,彻底杜绝民生晚报记者站在海城存在的可能性。
赵寒梅在看到民生晚报刊发的那篇报道之后,立即做了另一件事情,让手下人赶紧找到那位去房展会现场闹事的大姐。
“大姐,我实话告诉你,你们联合起来演的这场戏我已经知道了。现在你只要能够坦白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讲出来,到时我可以免除对你的起诉。如果你一定要与那帮人为伍,与我们海城日报社对抗,到时真的吃了官司,可是没人替你兜着了。”
“民生晚报刊发的这篇报道对我们海城日报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起诉书我已经写好了,要对方赔偿我们2000万的损失。你想想,这2000万的损失,如果加上你的话,你得分担多少?”
“我这里还有你们闹事当天所有的监控视频,你的那个专家叫于帅,以前就是咱们海城做房地产的奸商。”
说完这些话,赵寒梅将自己手中的监控视频一一放给闹事的购房者看,看得这位中年妇女是一头大汗。
我去闹腾这么一下,才得了1万的好处,可是如果真的摊上了官司,可能连十个1万都不够用的吧?早知道这样,自己掺活这趟浑水干什么啊。得了,先在这把事情给将清楚了,回头赶紧把钱退给那家人得了。
于是,赵寒梅就有了更为关键的证据:闹事者的自我供述。
铁卜山万万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设下的圈套,如今成了对方威胁自己的把柄,心中是又恨又急。可是赵寒梅的证据又是真的铁证如山,很快法院下了判决书:民生晚报刊发的新闻报道不属实,对海城日报社随意污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要求前者赔偿经济损失300万。
300万元,对于铁卜山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他只能将这个判决书反馈给总部,结果得到的是暂时停职的处分。
可是对于铁卜山来说,这个处分还远远不够。
赵寒梅趁热打铁,将法院的判决书一字不落的刊登在了海城日报和早报的头版头条,并紧跟了一篇有关海城日报社与民生晚报的恩恩怨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海城日报社允许公平的竞争,但是如果对方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肆意诋毁,海城日报社将会毫无保留的予以反击。
法院的判决书白纸黑字的写着民生晚报败诉,海城日报和早报的报道中言辞恳切的说着自己遭遇到的阴险陷害,这让海城的老百姓知道了民生晚报这份外来的报纸,真是作恶多端,不值得去看。
一时间,民生晚报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报纸的零售一落千丈不说,很多部门都杜绝了与之的合作,广告商也是纷纷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民生晚报从刚来的时候的轰轰烈烈到了如今的犹如丧家犬一般,灰溜溜的从海城撤出了。
这颗定时炸弹终于拆除了。于是,赵寒梅也有了时间好好考虑海城日报社日后的发展方向。
她从这次的民生晚报的攻击中得到了一个教训:报社不能总是依靠那些广告收入作为经济来源,这样的经营方式太过单调,遭遇到一点冲击就很容易遭遇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
想要将海城日报社打造成一块钢铁,必须发展实业。
------题外话------
关于前两天断更的说明:天热贪凉,吃坏了肚子,进了医院挂点滴。今天刚出院就奉上新章节,妞们可千万莫抛弃小云啊
☆、第五十七章:发展实业(一)
可是发展实业,谈何容易?
原本赵寒梅与莫氏签订了协议,海城日报社出地,莫氏盖楼。可是由于莫氏庄园的销售并不是很理想,盖大楼的计划也就无限期的延迟了。
而海城日报社虽然与各大房地产商都签订了协议,每年定期举办房展会,可那终究只是个平台而已,说白了就是个中介的性质,距离实业差了不是一点点。
该发展什么实体经济呢?
赵寒梅没有什么好的打算。她觉得黄磊是个商人,应该会有点好主意吧。
“什么?你想发展实业?媒体可是少有这样的先例啊。你敢投资吗?”黄磊对于赵寒梅的这个想法有些不认同。要知道,发展实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在的海城日报社缺的就是钱,怎么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投资呢?
“自古以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不是吗?”赵寒梅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那你有具体的方向吗?现在全球的大环境都不景气,哪行哪业都在降薪裁员,你要发展什么呢?”黄磊还是有点担忧。
赵寒梅也是因为没有好的想法才找来黄磊商量,可是如今看他并不是很认同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有再继续与他商议这个问题。
正当赵寒梅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武尚君的登门,让赵寒梅看到了一丝曙光。
赵寒梅对于武尚君的主动登门拜访有点吃惊。要知道,他现在已经在购物狂发展的很好了,没有必要再与海城日报社有任何瓜葛。
可是他此番主动登门,想必是有事相商。
“武老师,快请坐,您怎么有时间回来了?苏城那边不忙了吗?”赵寒梅知道武尚君此时已经将家搬到了苏城,回海城肯定是因为有事。
武尚君看这时的赵寒梅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了,心中一阵欣慰,因为这可是他的高徒,做老师的肯定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徒弟如此有成就。“前天回家祭奠老人,就顺便多请了几天假期,这几天没什么事了,就想过来看看你。”武尚君说道。
“呵呵,有劳老师挂记了。正好,老师,您见多识广,我正有件事情没人商量苦恼呢。看看您这有啥高见不?”赵寒梅赶紧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
“哦?什么事情能够难住我们的寒梅啊?说来听听?”武尚君喝了一口赵寒梅递上来的茶水。
“是这样的老师,前一阵民生晚报又给咱们报社下了绊子,好在我找到了他们的破绽,负责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我也没有客气,也给他们使了阴招。不过,从这件事情上我突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
“报社在人们心中的定义从来都是文化单位,但是现在与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以前的报社是事业编制,有政府的扶持,可是现在的报社却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咱们的员工都是企业编制。说句难听的话,一旦报社撑不住了,这些企业编制的人员都要面临失业的困境。其不说咱们单位里有很多人夫妻双方都是在报社工作,单是那些年纪稍长的人,除了报社的大门,我都替他们着急,他们除了会写新闻,真是啥技艺也没有了。”
“这些人经不起失业的打击的,而报社目前的状况却是极为令人担忧,也是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因此,我想有国才有家,只有报社重新强大了,我们的员工才能真正的过上安心的日子,才能有心思真正静下心来做新闻。”
“哦?那你是想将报社重新振作起来了?怎么振作?你自己也知道如今的状况与以往不同,没有政府的扶持,报社就是一家企业,需要参与竞争的。你不可能逃避时代的潮流,独自发展的。”武尚君从赵寒梅的口中听出了不一样的信息,或许,与他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有所相同。
“我想发展实业,武老师,只有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腰板给挺直了。”
果然,与自己的想法有些相通,不愧是自己的徒弟,想都这里,他心中不禁一阵欣喜。
“发展实业?可是你知道报社适合发展什么实业吗?”
听武尚君如此问自己,赵寒梅原本眉飞色舞的神情顿时落寞了。“就是因为还没有合适的方向,我才不得不将这个想法暂时搁浅的。可是,武老师,我是真的想做点什么,为现在的报社改变一下现状。”
“前几天,我去了首都参加了全国的媒体人培训。我发现,虽然都说现在的传统纸媒不好做,但是各地的情况却也并不相同。我们海城位于东部的发达地区,各种行业竞争激烈,就连媒体也不能幸免。可是在西部、南部那些较为落后的地区里,很多媒体的总编辑竟然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竞争。在他们看来,做新闻的人还需要参加社会竞争吗?这哪里是做新闻的人该做的事情?更离谱的是,有一家报社的总编辑做了近两年的老总,还不知道自己家的报纸每天是多少版面,报纸竟然还是可以对开从中间折叠的。但是人家这样的编辑却从来不愁广告来源。为什么?竞争少啊。”
“但是,这样的媒体现在趁着还没有任何竞争,就不好好发展自己,迟早以一天会和我们一样遭遇困境。就像现在的我们,如果不早点主动出击,寻找到新的出路,早晚被拍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