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升职记 (彩虹色的海)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彩虹色的海
- 入库:04.11
很多在华外企都是和第三方签合同的,因为想要规避将来可能和中国有关政府产生的各种劳动仲裁,毕竟对于中国的法律,他们不是行家。如果整个公司都是和第三方签合同,那么对于员工来说,也没什么。但是其他正式员工都是和公司签约,那么这个和第三方签约的临时岗位,就显得不那么稳定、有保障了。而且,很多公司员工的福利也会享受不到。这样的员工,内心深处都会对公司缺乏归属感。
果然,戴安娜发现,余琪的反应和自己预料的一样:先是瞪大了眼睛,露出了几乎要振臂欢呼的惊喜表情;而后,脸上又浮现出一点儿略微失望的表情。戴安娜和无数的离职员工谈过话,她几乎了解所有职场中人的情绪、想法。因此,她很能理解余琪此刻的心情,安慰道:“其实,一年后,可能发生很多事情——比如,中国区的人头被解冻;或者是新增了编制;又或者是集团里的其他事业部空出了合适的岗位……关键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的意思是:不管怎样,你先留下来再说。”
余琪点了点头,有些失落,却又很有感触的说:“是啊,我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稳定’!稳定究竟是什么呢?求职的时候,我们要找大公司,因为稳定!可是,今年德智说裁员就裁员,赔偿多一些就算稳定了么?招聘时,我们要找稳定的员工,可是以前稳定的员工,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诱惑,到我们公司就能违反人性——不为所动,长期效忠吗?还有上海那用得好好的中环,昨晚上,竟然无缘无故地被一辆超载的大货车给压塌了……”
余琪想到早上听到的新闻,心中感慨颇多。
她说完后,想到自己在这世也指不定呆到哪一天,就要回到未来时代了,所以微笑地感谢了戴安娜给她的这个机会。至少,她可以在上海,在这家她曾经奋斗过、贡献了青春的公司里,再工作一年。
第七十八章 特别项目组(2)
戴安娜用她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看出了余琪的脸上没有任何伪装,她这是真心的高兴。毕竟,今年的卖方市场很差,如果余琪对能够留在德智工作还感到不满意的话,那她就太不懂事了。
余琪跟德智签了正式合同后,就开始在戴安娜的指导下,独立做项目了。她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配合美国总部,做整个中国区的“EmployeeIntegritySurvey”(员工诚信度调查)。
在第一阶段,“萧规曹随”,还比较简单。只要按着惯例安排所有的员工完成网上的调查即可。根据戴安娜的经验:每次的调查,都会在这一轮中会出现一些员工善意或者恶意地揭发其他同事或管理者的各种不诚信行为。因此,余琪第二阶段的核查工作,就会比较辛苦、困难了。
因为这是不记名的调查。公司系统里只能够看到哪些员工参与过或没参与过调查问卷,第三方IT服务公司,也仅仅是负责报告结果的整理。因此,公司无法获悉每份收到的报告相对应的发送者,仅仅知道哪些员工号登陆过,是否完成了调查。这一举措很好地保护了举报人,给予他们敢于说出实话的环境。但是,也给一些故意造谣、打击对手的恶人有了可乘之机。
余琪没想到,公司这一年一度的调查,还能收获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前世她没参与过这块业务,还真不知道公司的几个同事还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八卦故事。
余琪考虑到自己目前手上除了这个项目,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活儿。所以,她考虑了一下:如何才能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地处理这些浮在水面上的问题呢?然后,她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所有问题员工的事件列表,做了总的概况了解:首先,没有具体事件,仅仅人生攻击的信息,她忽略不计了。
然后,她根据相关事件牵涉的人,按照事件对公司损害的严重性做了一个排序,然后从外围侧面打听。公司这次调查最看重的是“诚信度”,而员工对公司撒谎的根本目的往往就是希望从公司谋私利。所以,核查问题员工的“手脚是否干净”理所当然地成了调查的第一步。为了避免人多嘴杂,她特意找了财务部的老大赵子龙,向他询问财务部留存的所有涉案事件的底单。
所有案件中,最棘手的就属物流总监于德喜的自营公司的举报了。余琪通过工商局的官网,查到了那家公司的注册地在山东,法人代表叫王兆康。于德喜保留在公司的资料显示: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祖籍浙江。从翻阅到的信息看来,这家在山东注册的公司和王兆康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按照常理,如果于德喜要开公司肯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区域。公司负责人,就算不是自己直系亲属做法人、董事,也要安排一个亲戚。所以,余琪认为这家公司可能真和于德喜没有任何关系。
但令余琪内心感到不安的是:这家公司作为德智的老供应商,合作了10多年,照理来说,应该在公司每年降本的活动中,给予更多优惠的价格。然而,这家公司却是所有本土供应商中报价最高的。这又似乎应证了这个举报的真实性。
因为关系到总监的信誉,又是一个在公司那么高职位的人。余琪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将打印下来的所有材料,当面汇报给了戴安娜。
她不敢用公司电脑传文件,生怕被IT或者其他什么不相干的人员看到这些敏感的信息。因为事关重大,甚至是加密邮件,她也不敢使用。
其实,戴安娜早就听说公司的供应商中有于德喜的关联公司。但是哪个高管是完全干净的呢?谁没有一两个有关系的企业。否则,公司年会、庆典活动的赞助商上哪里去找呀?
所以,身为同样给外国资本家打工的一份子,戴安娜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公司给谁做生意不是做?难道完全没有关系的供应商就一定是服务、价格最好的了吗?
中国有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只要不过分,别说是她,就连她的老板凯西,也不会过问这种事。否则,过问的人就有些显得在制造事端了。谣言止于智者!
可是现在,于德喜被检举了,余琪又拿着这些证据来汇报。戴安娜思及自己是中国区所有HR项目的总负责人,她绝不能再置之不理了。而且,她希望能够通过处理这个事件,提醒各位高管:“诚信”这条警戒线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必须时刻警惕腐败行为,防微杜渐。
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在这次公司的常规例行调查中将这件事抖出来,那么一定是于德喜的哪个竞争对手要开始行动了。
戴安娜告诉余琪:她需要点时间去了解情况。这件事事关重大,先谁都不要说。这个case接下来由她来直接完成。这个安排,让余琪高兴地不得了:高管犯事,这就像深水炸弹一样。一片混沌的水里,根本看不清这个炸弹上还绑着其他什么没有。她也怕自己捅了马蜂窝,把自己的小命儿给搭上。
余琪庆幸自己将这个烫手山芋捧给老板了,然后勤快地去处理手头上其他的举报了。
难怪最近网上评出的“十大高危职业”,HR也被罗列其中了呢。余琪开始有些忧虑地思考:如果回到来世,我是否该改行呢?HR精通人力资源的各方面管理,所以,去任何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部门做个经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又或者是干脆跳出甲方,专业做“买卖人头”的猎头呢?要不,就到专门给各种公司提供人才发展的培训公司上班?
同时,余琪也在暗暗留意:她想跟戴安娜再偷师学几招——看看她将如何独善其身地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第七十九章 特别项目组(3)(求收藏)
于德喜平素很会做人,在公司年头久了,自然在各部门都建立了很深的关系。他平时是个很会来事的老板,不管有事没事,经常请客下属或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吃顿饭,喝杯咖啡什么的。所以,在总部的HR部门,上到总监凯西,下到实习生都和他多少有些私交。
戴安娜当然也一直蒙受于德喜的照顾:于得喜不仅在工作上是所有部门里最配合的老大,而且在私人生活中,上次她家里买房差了20万,她急的没办法的时候,于德喜正巧路过茶水间,听到了她和老公的电话,没等她开口,就二话不说地借给她了。
戴安娜虽说那20万早就还了,但是于得喜当时硬是没有按照银行的利率,收她半毛钱的利息。所以,戴安娜欠他的这个人情一直在找机会还。
一直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戴安娜看办公区的同事们都三三两两地出去吃饭了,她来到于德喜的办公室。对于德喜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这次的举报事件。
只见于德喜闻言,鼻孔呼着粗气,身体因为紧张而紧绷着。
戴安娜从未看到过永远似乎掌控大局的他表现出这种紧张而又愤怒的情绪反应。忽然间,戴安娜觉得这个以前在她眼里无所不能的同事,也不过如此。是啊,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摆脱不了七情六欲。他们之所以看起来很强大、很有能力,只是因为那些老板们的信息比她更多;处理问题来,更有经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