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雪重 (蓝白条背心)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蓝白条背心
- 入库:04.11
“何穆都没说什么”,林鸿文溜了出去。
71.
回到中国大街,林鸿文第一时间去找了文森。文森习惯了徐卿之一个人过来,或者徐卿之带着林鸿文一起过来,今天见林鸿文一个人过来,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操着生硬的中文问林鸿文想买点什么。
除了徐卿之外,没人知道林鸿文也是懂英文的,文森也不例外,林鸿文也不戳破,跟文森说想买件东西送给女孩子。
“那你可找对人了”,文森说,“我这里,首饰、香水、服饰应有尽有,你肯定能挑到一个喜欢。”
“我之前对她有些失礼”,林鸿文说,“这次是去赔礼的,我想买个精巧的东西,但是又不能太贵,你知道,我的钱不多。”
文森平日见林鸿文总跟在徐卿之身后,但徐卿之待他又与旁人有些不同,想来应该是个得力的助手。
“女人对于首饰的疯狂是没法形容的”,文森说着,打开一个锁着的抽屉,拿出一个垫有黑色绒布的托盘,“如果不想太贵重,你看看这边,这边的首饰宝石用得很少,不过做工都很好。你看这条项链,虽然很细,但是样式新颖,虽然吊坠上只有一点点蓝宝石,可是看上去就很与众不同了。”
林鸿文的目光却投向了旁边的一对耳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精细的镂空花纹,细碎的红石点缀,文森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摇了摇头,“林,看在朋友的份儿上,我得跟你说,送这个真的很不划算。”
林鸿文不明所以地抬头看他,“这……不是银对吧?”
文森点点头,“是铂金,这一对耳环比刚才我给你介绍的那条黄金项链还贵,但是重量却远不如那条项链。如果那位女士不识货,还以为你小气。”
“我只是觉得她戴上会好看”,林鸿文笑笑,“这对耳环要多少钱?”
“五两白银或者九元卢布”,文森说,“这是市价。”
林鸿文挑眉看他,文森思忖了一下接着说,“不过,这宝石都是细碎的,所以宝石不值钱,再说看在徐的面子上,这样,我给你打个八折。”
林鸿文没说话,不动声色的扫了眼桌上的其他东西,文森说,“这已经很便宜了,你要知道,铂金比黄金更贵重,你这一对耳环,那需要一吨重的矿石才能提炼出来。”
林鸿文伸手拿起一个银色的扁平烟盒,“这个呢?”
“这个是银的,不太值钱”,文森说,“纯银太软,不能做烟盒,所以这个也不是纯银的,可你不是要送给女性的吗?她吸烟?”
林鸿文笑着摇摇头,“既然你是看在卿之的面子上,那价钱我也不往下砍了,八折就八折好了。只是沾了他的光,我也得送他点什么才好。左右这烟盒不值钱,不如你就送给我吧。”
“这不行”,文森说,“再不值钱它也是银的啊。”
“那我就只买烟盒好了”,林鸿文无奈地耸耸肩。
“你到底是要送东西给女士,还是要送东西给徐?”文森问,“哪个才是重点?”
“你说呢?”林鸿文笑着反问。
文森盘算了一下,皱着眉头说,“你和徐一定是亲兄弟,你们讨人厌的样子都是一样的。”
林鸿文笑而不语,文森让店员把耳环用彩纸包起来,外面还用红色的带子系了个蝴蝶结。烟盒则用深蓝色的纸包了起来,系了个银灰色的带子。林鸿文满意的付了钱拿着东西扬长而去,文森又在账本上记了一笔。
72.
晚上四个人在傅家店的饭馆里涮着羊肉,吃得汗流浃背。林鸿文说,“时英你安得这是什么心?这都入夏来还要涮羊肉。”
周时英说,“我就馋这口儿了,去年冬天都没舍得吃,再说你们不都同意了么?诶,鸿文你怎么放那么多辣椒啊,这还能吃出来羊肉味儿吗?”
“我也就好这口儿”,林鸿文又舀了小勺辣油,然后把辣椒罐子就放在自己手边。
“你怎么还搂着罐子啊,别人没准还要呢”,周时英责怪道。
“卿之不能吃辣”,林鸿文反驳道,“咱们四个里,也就何穆还能吃点辣的。”
何穆笑笑,“我刚才已经放过了。”
熬了快一年的光景,如今终于可以畅快淋漓地吃顿饭,喝顿酒,四个人都有些感慨,等这场战争过去,合众商行就不再是一棵小树苗了,它枝叶繁茂,根须已经深深地扎进泥土之下了。
四个人喝到饭馆打烊了方才回去,徐卿之喝得有点多,林鸿文扶着他走得很慢。徐卿之的咳嗽虽然好了,可嗓子还是有些伤到了。说话不像从前那样温润,而是多了一分沙哑。他自己并未介意,可林鸿文却有些不是滋味。林鸿文想,徐卿之伤了嗓子之后,徐大夫应该没少在心里骂他。
虽说当年徐卿之说的是自己想带林鸿文走,但以徐世淮的深思熟虑,就算猜不出林鸿文是主谋,也肯定能猜到他没少在里面搅和。
林鸿文看着徐卿之眼角淡淡的笑纹想,原本不苟言笑的一个人,为了维持生意,天天笑,日日笑,原本好好的一个小少爷,被自己拐带出来,开始的时候,每天顶着大太阳在中国大街上来回跑好几趟,后来好不容易开张了,又无时无刻地操心。等待开战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最绝望的是把所有资金、库存信息都揽在手里的徐卿之,因为只有他最清楚商行离崩溃还有多远。可是那时,这个本来已经在崩溃边缘的人,还要反过来去宽慰他们。
初夏夜里的风还是有些凉,徐卿之吹了会儿风反倒比之前清醒了一些,自顾自地嘀咕着,“下次可不能喝这么多了。”
“烧酒一开始喝着不觉得什么,但喝多了后劲儿也挺大的”,林鸿文笑着说。
“可你没事儿啊”,徐卿之端详了一下,“就是脸有点红。”
“你还没看时英呢,他才吓人呢,越喝脸越白”,林鸿文说,“就算喝得要不省人事了,脸上也看不出来。”
“他那张脸也是够能唬人的”,徐卿之笑道。
“对了”,林鸿文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这个送你。”
“不过年不过节的,怎么送我东西?”徐卿之问。
“也不算不过年不过节,我记得徐大夫说过你是刚入夏的时候生的,具体哪天我不知道,这礼送的要是早了或者迟了,你别见怪。”
徐卿之伸手接过礼盒,“文森那儿买的?”
“你拆都没拆就知道我在他那儿买的?”
“他们商行的包装纸我很熟悉”,徐卿之轻轻地摇了摇礼盒,“是什么?”
“拆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林鸿文说。
徐卿之小心翼翼地拆了包装,一个轻巧简洁的银质烟盒出现在眼前,整个盒子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装饰,静静的泛着银色的柔光,“这倒是件稀罕物,很好看,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我见你用的是铁盒,那天在洋行看见这个,就觉得好看,就买了”,林鸿文笑着说。
徐卿之把烟盒塞进内兜,“回去我就把烟放进去。”
“放进去就得了”,林鸿文说,“你嗓子没好利索,别吸了。”
“知道”,徐卿之笑着说。
☆、44.第四十四章
73.
把徐卿之送回医馆后,林鸿文就一个人慢慢的往回走,酒醉微醺,朦胧中,眼前那条路好像越走越黑,就像他离开家时的那条路一样。林鸿文甩了甩脑袋,其实比起老家,他更喜欢哈尔滨这个地方。这里的冬天很长很长,下起雪来经常铺天盖地,有时候甚至劈头盖脸。但是,下过雪的晚上,总是亮堂堂的。雪映得整个天空都比平时亮堂,走过地方会留下脚印,再晚,也能看清前路通往何处。
林鸿文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到住处,刚要开门,却从旁边窜出来一个人。林鸿文吓了一跳,后退了两步,“谁?”
“小兄弟你别怕”,那人说道,“是马川生让我来找你的。”
“马川生?”林鸿文听着这名字耳熟,可一时也想不起来到底是谁。
“筑路队的”,那人压低声音说,“想起来了吗?”
林鸿文心里一沉,他在筑路队的时候跟马川生没说过几句话,只知道是个豪爽的人,“他还活着?”
那人点点头,又凑近了些,小声地说,“小兄弟,我叫冯平,是‘天灭洋’的。”
林鸿文打量了他一眼,“天灭洋”他听说过,也是一个抗俄组织,就在哈尔滨活动,“你找我什么事?”
“小兄弟,咱们能进去说吗?”冯平说,“外面不方便说话。”
林鸿文打开门锁让他进去,点了盏油灯请他坐下,“你找我到底什么事?”
“小兄弟,你知道‘天灭洋’是干啥的吗?”冯平问道。
“我听说过”,林鸿文答道,“但马川生和你是什么关系?”
“马川生原来是筑路队的,后来参加了义和团”,冯平说,“义和团败了之后,他又到处打俄国人。你也知道,这本来是咱们中国人的地方,可那些老毛子却来了就不走了。”
“我再问最后一遍,你来找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林鸿文直直地看着他。
“‘天灭洋’就快支持不下去了”,冯平说,“那么多人要吃饭,要打仗,没钱撑不住啊。马川生说你爹还有大哥都是被俄国人害死的,你或许能帮帮我们,给我们些钱和东西,就算不帮,也绝对不会把我们交给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