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雪重 (蓝白条背心)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蓝白条背心
- 入库:04.11
林鸿文目送着两人离开,他总觉得林省身和林鸿鸣有事情瞒着他,说话的语气好像是来见他最后一面似的,林鸿文看着两个人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了为止,心里空落落的。
23.
--1900年7月筑路队宿舍--
入伏以来天都热得很,好容易晚上凉快些,赵顺贪凉的坐在地上,“听说,老毛子已经有人撤走了。”
“撤哪儿去了?”刘林问。
“听说是伯力城①”,赵顺说,“坐船走的,因为义和团已经把铁路拆了。”
“干得好!”刘林说,“可惜这水路不好拦,不然一个都别想跑。”
“有什么不好拦的”,赵顺说,“过依兰和巴彦的时候就让人给揍了。”
“嚄,早就应该这样!”刘林说,“估计义和团离咱这儿不远了,真要是来了,我立马跟他们走!”
“应该也就是这几天了”,赵顺小声地说,“都准备着。”
“放心吧,赵哥”,刘林说,“马川生说他已经接上线了。”
“好”,赵顺攥了攥拳头,“明儿你把地图给他,让他给义和团的人,顺便递个话儿,老毛子在哈尔滨一共三千多驻军。”
赵顺回头看了看林省身,“哥,你家小儿子那儿交代好了吗?”
林省身点点头,“他一向机灵,就算咱们……”
“爹,别说不吉利的话”,林鸿鸣打断他,“咱们都会好好的。”
“大侄子说得对”,赵顺说, “咱又不是造反,咱是去打洋人。”
“对”,林省身笑笑,“鸿文一向聪明,我不担心他。”
“那小子以后准错不了”,赵顺说,“眼睛毒,话少,命还硬。”
“赵叔,你说的是鸿文吗?”林鸿鸣摸摸脑袋,“鸿文可是个乖孩子。”
“嗯,是挺乖的”,赵顺撇撇嘴,“蔫坏蔫坏的。”
十日后午夜,赵顺看着众人说,“爷们们,咱这次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有后悔了的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别废话”,刘林说,“早就想干他娘的了。”
“得咧”,赵顺笑着说,“不废话,弄死一个回本,弄死两个赚一个,走!”
话音刚落,外面一声枪响,赵顺把门打开了一个小缝儿,外面的俄军已经开始集结,枪声开始密集的想起,赵顺招了招手,一群人潜进了夜色之中。
24.
“不好了不好了”,程宇慌里慌张地跑进医馆,“鸿文!义和团和清军打进田家烧锅了!”
“什么意思?”林鸿文抓着程宇问,“打进田家烧锅是什么意思?有伤亡吗?筑路队呢?”
“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那边现在可乱了”程宇说,“我听说老毛子回国的船在依兰让义和团给劫了,义和团还把江北的船坞给拿下来了。”
林鸿文脸煞白的看着他,“你听谁说的,带我去找他。”
“鸿文你别激动”,程宇拉着他说,“义和团只是打洋人,又不打自己人,就算打进了田家烧锅,那也是只杀老毛子,你爹他们不会有事的。”
林鸿文脑中乱成一团麻,猛的想起了林省身之前来,跟他说,万一自己有什么不测。不对劲儿,就像程宇说的,义和团来了是打洋人,不会难为他们什么。他觉得自己会出事儿是因为……林鸿文猛地抬起头,吓得程宇退了一步,“怎么了?”
林鸿文想张嘴,最后又咬住了嘴唇,林省身觉得自己会出事儿是因为他和林鸿鸣打算加入义和团。林鸿文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事儿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鸿文,你别吓唬我啊”,程宇拉了拉他的袖子,生怕他一下抽过去。
“我没事”,林鸿文说,“你说得对,义和团要杀的是洋人,又不是自己人,筑路队那么多人,应该不会有事儿的。”
“对,对,你这么想就对了”,程宇说,“我去跟师父说说,这两天你也别忙活了,好好休息休息。”
“程哥你别去”,林鸿文拉着他,“有点事儿做挺好的,要不然我总乱寻思。”
“也是”,程宇说,“你就记住,别自己吓唬自己。”
“我知道”,林鸿文笑笑,转身去给郑云帮忙了。
7月28日,中东铁路护路队第五步兵连再次占领船坞,清军于前一天撤退
8月3日,俄国萨哈罗夫“救援哈尔滨兵团”由哈巴罗夫斯克乘战舰,沿松花江水路抵达哈尔滨。
8月4日,俄军哈巴罗夫斯克纵队进入哈尔滨,在埠头区江沿附近驻扎②。
半个月以来,林鸿文多方打听,得知筑路队的一部分人已经加入了义和团,至于是生是死却一概不知。他本来就提心吊胆,谁知这时候又传来了俄**队开进哈尔滨的消息。
“你说真的?”林鸿文问。
“真的”,来抓药的陈泥鳅说,“骑兵炮兵都来了,都在埠头区靠江边那片儿。”
“人多吗?”
“据说是不少,整条街都住满了。”
林鸿文心说这可不妙,义和团和清军没听说有增援,可是俄国人的增援却到了,还来了那么多人。别的林鸿文不知道,但以前赵顺曾经和他们讲过,俄国骑兵经常在边境线上经常掠杀中国人,无恶不作,连孩童都不放过。
林鸿文忧心的事情在两个月后有了结果,那天正午,一对破衣烂衫的人进了医馆,旁人乍一看还以为他们是遇到劫道的了。为首的汉子怀里还抱着一个满身是血的女童,冲着徐世淮喊道,“大夫,你救救她吧。”
徐世淮看了看那女童肩膀上的伤口,眉头皱了起来,那是一个贯穿的枪伤。如果及时送来,其实治起来倒也不难,只是如今这伤口已经开始流脓,就不太好办了,“你们打哪儿来,怎么称呼?”
那汉子说,“我叫贺贵,我们都是从呼兰来的。义和团和清军败了,老毛子打进了呼兰城,烧杀抢掠,我们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徐世淮让林鸿文把冯婶儿叫来,又回头跟贺贵说,“其实这丫头的伤倒是没伤到要害,子弹又直接穿出去了,本来是没什么大事儿的。但是你们这一路耽搁了这么长时间,失血太多,伤口也化脓。我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止了血上了药,但可不敢保证她一定能好。”
“我们明白”,贺贵说,“您尽管去,生死有命,怪也只会怪那些老毛子。”
徐世淮点点头,吩咐郑云准备好东西送进里屋来,冯婶儿这会儿也从后厨赶了过来,徐世淮就赶紧让她一起去看看那个女童。
林鸿文看这些人神色疲惫,便去后厨拿了些吃的给他们,又给他们倒了些茶水。见贺贵吃了几口馒头像是缓过来一些了,林鸿文便试探的问,“呼兰城现在什么样了?”
贺贵摇摇头,“我只能跟你说,我们逃走的时候,一片火海,基本上就没有活人了。”
————————————————————————————————————
①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
②《哈尔滨市志.大事记》
☆、12.第十二章
“那你们是怎么逃出来的?”
“我根本就没在城里”,贺贵说,“我家在城外有几亩田,寻思着马上就要收割了,得过去看看,住几天。也不知道祖上积了多少德,这日子定的这么准,那天我们刚把地窖收拾好,准备往里放菜,老毛子就来了。这亏得是在城外,你想想,都是庄稼地,一马平川的,老毛子骑兵过来离着老远就能看见,这才有工夫躲进地窖里面去。我以为这丫头一直跟着我们呢,谁知道那天她贪玩在田里呢,让老毛子一枪就给撂倒了,还好她命大,老毛子急着进城,没工夫仔细瞅她,不然还得补上一枪。”
“那呼兰城里的义和团?”林鸿文问,自从俄国的增援军队驻扎哈尔滨之后,形势就一直不好,义和团的人在半个月之前基本就已经撤出了哈尔滨。林鸿文一直还抱着希望,他们还会打回来,可是现在连呼兰城都没了。
“那我倒不太清楚,不过想来也是死的死,伤的伤,少数活着能动弹的,大抵也像我们一样逃出来了。”贺贵长叹一口气,“你看那个小子,我们在路上碰见的,他听说我们要来哈尔滨,就非要跟着过来,他更可怜,他从海兰泡过来的。”
林鸿文看向那个年轻人,他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纪,满脸血污,低着头沉默不语。
“海兰泡?那可是够远的。”林鸿文说。
“真要是能安生过日子,远点怕什么”,贺贵说,“那小子说,老毛子把海兰泡的人都杀干净了,黑龙江水面上全是尸体,水都红了。他这是仗着自己水性好,游到对岸,没有过去的,全死了。”
“杀那么多人,就没人管吗?”林鸿文激动的问。
“谁管啊”,贺贵说,“朝廷一说对外宣战,那帮老毛子就进了东北了。你知道咱这儿地方,早先说是龙脉,不准垦荒,这几年好点了那也是地广人稀啊,咱大清的军队在这儿才多少人啊,海兰泡那边人就更少了,老毛子来了想干嘛就干嘛。如今听说八国联军进了京城,连老佛爷都跑了,你说,还有谁能管这些事儿?”
不用语句,林鸿文仿佛就能看见那个火光连绵,尸横遍野,满江血水的炼狱,黑龙江,呼兰城,也许他父亲和兄长的尸体也在那里。林鸿文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