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tai湾的慰劳电后,袁杰英等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在离开大陆后他们经受了多少艰难困苦都不必说了。现在国民政fu终于又管他们了,他们就想找到了娘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1950年秋天,李弥到达泰北。他是坐船先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些日子,与一批旧部接触之后,这才飞到曼谷,在清莱打扮成马帮,到达泰缅边境的孟板,在一家小布店里会见了袁杰英和谭忠。他李弥虽然也算的上是g军中的一个悍将,可是此时面对袁杰英二人的他却不敢立刻就到袁杰英等人驻扎的孟萨去,因为李弥深知自己这个“新任总指挥”依旧是一个兵也没有的光杆儿司令,他怕现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不肯交出军权。如果袁杰英和谭忠不肯交出兵权,那他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不过对于这一点他完全多虑了,袁杰英和谭忠都是黄埔出身的正统军人,就连老蒋抛弃了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做出对不起老蒋的事,现在就跟不可能了。现在他们得到了老蒋的命令,就表示坚决服从上面的命令,表示一定效忠校长和老长官,把军权完全交出。
可是,有了组织,有了新任的总指挥,新的问题也来了。在淮海战役中逃了一路,在云nan解放战争中又多次扔掉部队逃窜的李弥在得到指挥权后并没打算带着大家安安稳稳的在这里过日子,也没有想着带着大家去tai湾,而是非要反攻大陆。可此时的九十四师的弟兄们心早就已经累了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而且还是失败的多),使得g军官兵只想早点儿回到一个安定的环境之中,但新任的总指挥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作为老蒋的门生,自然也想得到老蒋的重视,可是自从自己失败以后,他就没有在得到老蒋的一个好脸。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自己眼前,他又怎么会放过呢?他知道想要在老蒋那里要资本,便把这支第八军残部当成了证明自己实力的证据。在经过一年的休整之后,李弥要求九十四师反攻大陆。一开始,g军攻势迅猛,连夺四个县城。但是,解放军毕竟不是缅甸政fu军那样的软脚虾,尤其是当时驻扎在云nan的还是赫赫有名部队,统兵者更是后来十大将之一,曾经在战场救过老蒋一命的陈g,作为老蒋学生中最能打的将军,岂能由得一小股残敌如此作乱?于是,在陈g的过问下,被打了个措不及防的gd军队迅速稳住阵脚开始反击,第八军残部就这样落败,被迫再次退回了缅甸。而此时的缅甸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甸军赶走gmd残兵。这是一场恶战,g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由于估计不足,损失也是不小,算得上是惨胜。不过,就是这支在gd手上屡次失败的gmd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这一战也让他们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脚,同时也让李弥大为兴奋(这货在残兵部队反攻大陆的时候已经跑到了台北,在其打败印缅联军又再次返回),李弥认为,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硬是在一周内连克国内4县,又再次打败了印缅联军,说明了这支部队的战力还是强大的云云。当然,这话也有道理,g军打了解放军一个措手不及,逼得对方紧急调派几个师数万人才摆平,也确实显示了相当的实力,而且,后来国内在昆明直接成立了个军区,还建立了军校,也与此事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可以说,李弥对自己手头上的这支部队是越来越看重了。虽然gd的战斗力很强,自己无法打回大陆,可是经过这次与缅印联军交战,使得他对于此时的东南亚各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识,恐怕只用两个师的兵力便可以横扫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所以,他就想发展武装,进占缅甸全境,建立另一个“中华民国”,自任总统。
可是,发展武装是需要人的,也是需要武器的。
金三角一带人是不少,光是从国内逃到缅甸的大批华人就足够李弥组织一支上万人的部队了,这两个师对于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如果再狠一点儿,一个集团军他也拉得起来。可关键是武器的缺乏,九十四师残兵打败了印缅联军,威镇东南亚,却让老蒋在外交上很被动。老头子虽然有心利用这支部队在这里建立一个反攻基地,可对这么一支部队他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尤其是93师还被gd给打了回来,并没能在国内站住脚,所以,他原先的那股热情已经淡了不少。因此,也就没再大量将武器空运给李弥。
老蒋虽然很小气,但是杜佑良却觉得这事儿大有可为。(未完待续。)
第178章 香港淘金(6)
对于李弥提出来的两个师就可以横扫缅甸、泰国、柬埔寨他是不信的,区区一个越南都能让装备精良,有飞机军舰助阵的美国佬儿那么惨,更别说此时的g军部队了,虽然说他们也曾经在丛林中做过战,可是毕竟比不上人家土生土长的。而且缅、泰、柬这三个国家与越南距离那么近,就算是在差也应该不会差太多。而除了武力方面,侵犯主权国家在外交上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三个地方那么多的华人,建立几个华人的自治政fu应该不难吧?
这个念头一起,杜佑良就发现再也止不住了。
所以,他立即就通过联络人,一个在香港曾经贩卖毒品,还挺霸道,号称宇哥,结果因为不小心惹上了李哲伟,被收拾了一通,逼得他差点儿没跳海,最后还是他托人找到了杜佑良,有杜佑良出面保了他一条命。这个宇哥身为江湖人对于义气看的是很重的,杜佑良救了他一条命,他自然是要报答的,别说是让他去一趟金三角联络李弥,就是让他去刺杀老蒋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当然,杜佑良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既然要帮忙,他自然也要在其中捞足好处。
可是,李弥这个人太贪心了。这个家伙,只想着自己手中把持各种大权,却不愿意分一杯羹给杜佑良。在他看来,他和杜佑良的关系只是合作。杜佑良只需要给他武器,他再付钱或者毒品就可以了,别的,哪怕他是老蒋的座上客,也不可能从他这里得到任何的好处。面对这样的情况,杜佑良自然也就不愿意再跟这人合作,于是他到tai湾找到了袁杰英,他要李国耀重返金三角。
杜佑良给出理由也很简单:难道你真的希望你带出来的兄弟们被李弥那个混蛋指挥着四处冲杀?为他自己搏取上升的资本?
袁杰英当然是不乐意的,他对国民政fu、对老蒋是忠诚的,可以在接到上峰的命令之后立即就抛弃一切军政大权。放弃在缅甸为一方诸候的地位和已经取得相当成果的事业。但是人总会失落的。从金三角回到tai湾之后,他虽然获得了嘉奖,可是,除了一个简单的嘉奖之外却什么都没有了。更可气的是。tai湾军中居然还有人称他为毒品贩子。他想贩毒吗?还不是被逼的。如果党国能够给他足够的军饷。足够的武器支持,他用得着干这种断子绝孙的恶心事儿?他是堂堂的党g军人,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怎么可能会干那种事儿?想当初,从云南败出国境线,全军衣食无着,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结果被他下令当场枪毙——那时候他们可是饿得都快走不动了啊。这种情况,他依然坚守军纪,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党国的尊严,为了国民g命军的荣誉。但是没人理会他的难处,党国不要他们,他们只好自力更生,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惊动了tai湾,老头子把他叫了回来,收了他的兵权。这也没关系,谁让自己是军人呢?可是,不能这么埋汰人啊!他袁杰英贩毒,是可恨,可是他没有对不起党国。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想过投降。可谁会听他的解释?蒋委员长在外面说的好听,也把他赞扬的相当不错,可是,再怎么样他也只是个团长,谁会理会他到底有什么冤屈?没错,他还是少将,哪怕是少将团长,那也是团长。现在的tai湾,少将又算个屁?上将都挤成堆,有的还找不着工作呢?团长更别说了,师长、军长失业的多得是。
所以,他现在已经退伍,办了一家养鸡场,而不久前,他原来的副手,在李弥手下不受重用的谭忠也来到了tai湾,同样也是提前退伍,开了一家小面馆儿。
他对此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怨言,党国困难,没办法安置他们这么多人,他们自力更生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开养鸡场,开面馆儿,怎么也不可能比当初从中缅边境的无人区横穿过去难受吧?可是,能忍的他可以忍,不能忍的却万万不能忍。李弥居然想借着金三角那些兄弟自行割据,当初一起从云南走到缅甸,大家求的是一条生路,只想好好的活下去,凭什么再被李弥拿去当筹码?
……
“还没打算好?”
台北市郊,一养鸡场内,袁杰英身上裹着一件厚厚的粗布衣服站在鸡舍门口,很脏,身上还泛着一些鸡屎的臭味儿,但是他面前的谭忠却并没有任何的不适,两人都受到了杜佑良的“邀请”,正在商议着有关两人下半辈子前途的大事,哪还会理会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