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最新情报,日本的老牌间谍金梅儿在上海开了一家金凤苑,专门利用美色拉拢和策反一些败类军官,从他们口中获得情报信息,我的任务是打进金凤苑,捣毁了这个间谍网络,让他们瘫痪!”
“这个金梅儿狡诈无比,你怎么打进去?”
“现在我还没找到时机,晋川,你是不是有主意?”
沈惊鸿从丈夫目光里的深意和从容,看出了丈夫胸有成竹。每当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丈夫都能象她的军师一样为她出谋划策。
“不错,眼下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晋川,快说来听听!”
“我昨日和张副官从圣丁医院出来,本想去湖边散散心,却发现有日本间谍一直在跟踪我们,后来我把他们引入了一个埋伏,打起了巷战,最后把他们都漂亮地干掉了,就留了一个活口。这个活口就是间谍金梅儿!”
“太好了。晋川,你帮我大忙啦!”
沈惊鸿从陆晋川的话里心领神会,她和丈夫的想法不谋而和,她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惊鸿。我爱你!”
“人生太短。一生只够爱你一个人!”沈惊鸿脸上的笑容无比柔软温馨。
温暖的温度。忽然就从指尖那里传来,不用去看就能知道,他的大手已经包裹住了她的芊芊小手。他们彼此之间十指相扣,彼此心无距离。
一生一世一双人,陆晋川曾经这样对她承诺过,如今他也的确做到了。结婚三年不算长,可对于他们来说,经历了多少惊险和动荡,这三年时间有着无数的点点滴滴,还孕育了属于他们的孩子,时间也绝对不算短了。
现在的她和他享受片刻的幸福,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许会如寻常夫妻一般起争执,或许他们还会吵吵架,他们十指相扣,紧紧依偎,身后一台留声机里面正在唱着陆晋川最爱听的《单刀赴会》,声音慷慨激昂,气势万千。
半个月后,上海。
沈惊鸿救下了金梅儿,以千黛信子的身份获取了金梅儿的信任,成功打入了金凤苑。
一日黄昏,沈惊鸿出了金凤苑,便招手坐上一辆黄包车走远了。
她把自己筹集的资金还有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质,辗转送到一位重要的人物手里。
黄包车径直拉着沈惊鸿来到了周公馆附近,她拿一块大洋打发走了千恩万谢的黄包车夫,沈惊鸿欣赏着四周的显着厚重的历史气息的房屋建筑,沿着狭窄而幽静的石板小路悠闲的走着。
再过几天就是元月二十五,中国农历的春节了,这时的上海,因北边战乱及大量人口涌入,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已是没有早先那种过年的热闹气氛,这附近更是行人稀少
曾家岩50号周公馆,地处上清寺,坐落在中山路东端尽头,它依山岩垒石临江而建,是一栋三层楼房,带有大小两个天井,属中西合壁式的建筑。这里原是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赵少龙的宅院,当时住在曾家岩50号斜对面友人住处“渔村”的邓颖超,得知房主将迁成都,打算将50号房屋转租,考虑到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上海的住房紧张,曾家岩地处市区,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遂通过朋友介绍,邓颖超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的名义,从房主手中转租了曾家岩50号主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对外称作“周公馆”
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在周公馆外面,距大门右边百米之仪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边毗邻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周公馆的内部环境也非常有趣,主楼的底层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为南方局租用,其余分别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和国民党上层人士端木恺,这样就形成了国共两党人士同进一个院共住一栋楼的有趣现象。住在这里的国民党人士虽同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人员共同进出一个大门,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息,但互相几乎没有往来,却也相安无事,亦不失为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
沈惊鸿在周公馆门前遇到了一个年约二十五六的年轻人,穿着中山装,她认出了是李秘书,便主动打了招呼。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巧笑兮兮的女子,年轻人愣住了
“你好,我叫沈惊鸿。”
那人愣了下,很快回过神来,伸出手来轻轻握了握沈惊鸿主动伸出的右手,“你好,我是小李,很高兴认识你。”
沈惊鸿微微笑了,从包里拿出一张做工精美的名片:“这是我的名片,我想拜访一下周先生,不知可不可以请你代为通传一下?”
周公馆大门外,是一条幽深的狭窄的石板小巷,东面经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通向江边,西面则过戴笠公馆门口通往上清寺,朝北可通往龙华路。
小李歉意的一笑,“很抱歉,今天周副主席不在,你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礼貌中带着警惕。(未完待续。)
第162章 身世之谜(11)
“那我可不可以和你谈谈?”看见对方眼神中的防备,沈惊鸿笑了笑,“用不用请示一下你的领导?”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在西安期间和董必武的合影,后面还有董老的亲笔签名
“请稍等。”小李眼神一闪,看了沈惊鸿一眼,转身就要进去请示。
很快小李出来请沈惊鸿进去,一路上,沈惊鸿兴致很好的打量着周公馆的内部环境,一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的三间房是共产党人的,其余的则是国民党人住房一楼隔有一道围墙,二楼三楼都有自己的专用楼梯,共产党员人和国民党人心存戒缔,虽共居一楼,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尽管这里的内外环境如此复杂险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却八年如一日,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而不懈努力,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国内国际统战工作,团结教育了广大爱国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主义人士,发展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外各界朋友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支持,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国统区广大人民的民心。
这是一楼一间简朴的会客室,一张圆桌和几张藤椅,小李请沈惊鸿随意座,倒了一杯白开水递了过去:“请喝茶,我们这里条件比较艰苦。没有什么好茶,只有拿白开水招待客人了。”
沈惊鸿也不和他客气,道了谢接过茶杯喝了一口,随手把茶杯放在一旁,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两个圆形茶叶筒放在桌子上,双手推到对面的小李跟前:“这是我亲自在山上采的茶,自己炒制的,一筒送你了,你尝尝味道怎么样,另一筒请转交周先生。”
小李客气的道了谢。“谢谢。我会转交的。”
沈惊鸿从百宝囊似的提包里拿出两个信封和一个巴掌大的白色瓷瓶
将一个鼓鼓的信封放到小李面前:“这是几个外国银行的存单,总额有二十万美金,请转交周先生为了方便取款,我把这些分成了面额大小不等的存单”
不等对方说话。又把另一个薄薄的信封推了过去。“这是我捐助的一些物资。不方便直接拿过来,就把东西分了几个地方存放,物资的种类数量和存放的详细地址都在这封信里”
当沈惊鸿走后。小李将薄薄的清单拿出来的时候被吓了一跳,单子里的种类,数量大大的超出了他原本的预料,其中的大功率电台药品和各种医疗器械都是他们急需并且有钱都买不到的,怪不得沈惊鸿说不方便直接拿出来。
一九三二年一月十日,日本驻上海公使馆武官辅佐官陆军少佐田中隆吉,收到一封以关东军板垣参谋的名义发来的长电:
“满洲事变已按计划取得进展,但考虑到日本政府和军部惧怕国联反对满洲独立,希望你在上海挑起事端,把各国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届时关东军则乘机实现满洲独立。”
与此同时,田中隆吉又收到通过上海横滨正金银行汇来的两万元活动经费。
读完电报,这位37岁的陆军少佐凝神思索,考虑如何完成上司下达的这一重要指令。只见他紧锁眉头深思了一会儿,突然双眉一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想到昨天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儿。
前天,当日本天皇的卤簿(天皇行幸时的仪仗行列)路过东京樱田门警视厅门前时,朝鲜人李奉昌扔了一颗炸弹,由于掷偏,天皇没有受伤。上海的中国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随即在昨日的报纸上报道了这条消息。
消息中写道:“只是炸毁了随车,实在遗憾”,明确惋惜这起暗杀事件没有取得成功。侨居上海的日本侨民,对这篇报道十分不满,群情激奋,昨天就有人到《民国日报》去抗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