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怎么有劲去冲锋,也得有粮草,首先填饱肚子才是。我们那时候是统一由学生拿米到学校去交给饭堂,再交一个星期2元钱的伙食费,可是,我家是重灾区,一直生活很困难,每个星期2块钱也很难拿得出来给我,这一段时间,我已经到了粮尽弹绝的时刻了,我不得不回家求援。
我回到家,由于各种原因,反正家里就是没有钱了,不仅没有钱,米也没有。比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村里乱成了一锅粥,准备出人命关天的问题,我们村与当地的田基村的矛盾激化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就因为他们村有人路过我们村的时候,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拌嘴,就激化了村和村的矛盾,他们说要回去跟村里人说,派全村人来“踏平”我们村,大人都以为是小孩之间的把戏,谁知道是来真的,竟然是他们的村长亲自来下“挑战书”:明天中午两点钟来“踏平”洛阳村,见老杀老,见幼杀幼,放火烧房子。
我想回学校上学也回不了,路被封锁了,路口有田基村人把关,他们说得很嚣张:回来可以,不能出去,不放走一个洛阳村人,要杀光洛阳村人。这个时候,我们村的人也不给出去,说大家死就死在一起,私自出去的是逃兵。
我观察到我们村根本就没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相反,而是像抗日战争来临一样,大家同仇敌忾,到处充满了亢奋。
我们村本来是一个大村,因为搬迁,分成了四个村各在一方。还有一个村是很早以前搬出去的,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一起去拜祖坟,这样一来,就一共有五个村,收到田基村人的挑战书,我们村便派人去这几个村通风报信了,可奇怪的是他们这几个村都同一口气,说:先回去吧,放心!只要他们敢踏入洛阳村一步,敢动我们的人一根毫毛,我们就出马,铲平他们村。
复员军人十六哥给村里人临时培训,练习刺杀,在灯光球场下,全村男女青年拿着挑柴火的茅枪和扁担练刺杀,一排一排的,像极了军队军训,“杀!杀!杀!”杀声震天。
令我惊讶的是在总动员会上,十六哥竟然教大家唱这首《在太行山上》,这时,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响起了悲壮的歌声,让每一个人热血沸腾:“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觉得很惊奇,但并不惊慌。我预感这架是打不起来的,只不过想出一口气而已,毕竟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昨天还口口声声称兄道弟,今天说变就变,说打就打。既然说打就打,也能说化解就化解。大家都是农村人,光天化日之下,不会怎么样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应昨天的挑战书,今天,我们村这边也下了应战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田基村敢踏进洛阳村一步,就……”派人送去,“两国交战不杀来使”,在这时候竟然得到了运用,送挑战书的人,居然又能安全回来了。
中午,有一个人从大门的另一边方向,走出了村子,往镇上去了,我知道那个人是去找镇委员会了。
有的人只知道有人出去了,就说:“不是说同仇敌忾一起杀敌吗?是谁跑了?是害怕逃跑了吧?我们先把他杀了再说。”
……
中午,太阳有点耀眼,12点了……
1点了……
2点!时间到!
真的有一队队伍从那边开拔过来了,他们肩膀上扛着铁铲、锄头,有的人手里拿着菜刀,刀在烈日之下,时而发出白耀耀的光。他们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懒洋洋、慢悠悠地往我们村方向散步过来,很休闲也很舒适,与其说是来打架,还不如说是来走亲戚,可惜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这时,在村外放哨的人,望见了,马上跑回来报信,报信的人是荣贺五哥,他抱着他的小孩,一边跑一边叫:“来啦!来啦!来啦!……”他是想赶紧跑回来,把孩子安置好,然后,投入战斗吧?
天啊天,大家汗毛倒立,觉得好像电影上日本鬼进村。那个“来啦!来啦!……”报信的声音比阿七哥死的时候那个报信的还阴,大家只觉得一阵阴潇潇的风从脑后勺吹过,不禁都倒抽一口凉气。
眼看着那队伍慢慢地接近了,快要来到村大门了。准备进入第一警戒线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镇委会的人终于来了,他们骑着单车,从他们的后面追赶上了他们,围在一起讲了半天,不知道是讲些什么道理。最后,他们又“呵呵……”起来了。
这时候,我们村这边也派人出去,对田基村的人说:“兄弟,既然来了,就进来吃饭喝酒再回去!”田基村的村长说:“哎呀,本来这次大家带工具来是想来帮忙做工的,不是有个阿叔说他想叫我们去帮他整猪栏吗?想不到我们被镇领导误会了,说我们想进村打架,我们在一起都友好那么多年了,大家和睦相处,谁想打架呢?我们脑子都没有‘打架’二字,刚才领导跟我们说半天,说我们是想打架,还教育我们不要打架,我都活那么大岁数了,都没有跟谁打过架,也没有想打过谁,谁也打不了我。打什么呢?今天就不进去了,改天来坐坐,喝酒!我们回去了,你们也回去吧!回去吧!”他们的村长滔滔不绝,口水多过茶。他带着他的人马回去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昨晚你们村唱的那首歌真的很好听,改天我也学学。”。
就这样,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就这样在假装糊涂和难得糊涂中撤退了。
☆、第三十章葫芦岭仙女的传说
经过艰苦卓绝的准备,我终于参加高考了,可我考不上,落榜了,回村里了。
这两天,偶尔听到村里人议论,说葫芦岭有仙女下凡,说葫芦庙显灵了,有人亲眼看到了仙女在葫芦岭读英语,一下就不见了。听了这样的传说,有人想去拜神,拜好了,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有出息,还有人说想把葫芦庙修建起来。过一段时间,村里又传说不见仙女来了,有的人去那里等了好几天,都等不到。
对于这些言论,我没往心里去,我也不知道人家说的仙女长什么样子,没有去打听。我高考落榜,心情很不好。我现在正处在自责和苦闷之中,这段时间,躲进闺房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伤心也很傍徨,不知路在何方?
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我拼死拼活,可到考试时候,我还会有这么多题不会做?这回不仅仅是英语和数学不会做,别的科也欺负我,什么都模棱两可,有很多记不清了,我考得很差。
由于我们是重灾区,生活很困难,在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家就供不起我读书,家里巴不得我早点结束学业,回来加入劳动者的队伍,自食其力。就别提说给我钱去补习了。
我父母在洪水爆发的第二年,就回老村长期居住了。我父亲他不想看到他的预言实现,他们老了,无法再管什么事。我父亲重男轻女,他不相信我有多大的出息,也不希望我有出息,不想我去读书了。他认为女孩子读到高中就万事大吉了。我的哥哥姐姐也长大该成家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事。
我自己的事情,只好自己解决了。我决定不放弃学业,没有钱去补习,就在家里自学,等明年再考。现在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是继续我的学业。
我们村在“河南”受灾十年后,终于获得恩准搬迁了,去年从“河南”搬来到了这里,这个地方叫四镇。
新的村子有一个特色就是在村前有一个山岭叫葫芦岭,葫芦岭并不是传说中的葫芦娃的葫芦,是由两个矮小的山岭组成,一大一小,拼起来像一个葫芦,葫芦岭的名称就这么来的。听说原来这里有一个庙,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拆了。人们又说葫芦岭是一个“金葫芦”,葫芦里面有金银财宝,葫芦的口向庆田村的方向倾斜,说明这葫芦里面的财宝是倾向于庆田村,财宝向庆田村倒去,所以,庆田村很富裕。而葫芦岭横躺在我们村前面,如躺在我们村的怀抱里,于是,又有一种说法是说我们村是坐拥金葫芦。由于葫芦的嘴吧下面是凤罗村的田,又有一种说法说葫芦里面的财宝都倒往凤罗村的田了,得益的是凤罗村。
各种各样的说法,皆大欢喜,谁都得益。大家都喜欢这个葫芦岭。把葫芦岭当作了宝,当作神。
葫芦岭上种满了玉米,要我说,我觉得能得到葫芦岭财宝的才是那个种玉米的人,财宝直接从葫芦岭的地长出来,变成玉米了。这玉米是庆田村人种的。听说这个种玉米的人每当来这里施肥或者除草的时候,他都到我们村坐坐,跟我们村人聊聊天,有时候在我们村吃饭、喝酒。村与村之间,最讲究和睦相处,称兄道弟最重要。
这一天,早晨,轻柔的白雾笼罩着野外,四野没人,我来到葫芦岭,找一块石头坐下,拿出英语课本,开始早读。我习惯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英语和数学上。因为没有学校没有课堂了,家里又吵闹,我只能出来野外读。我一般习惯早起,六点钟准时起来,挑水、煮稀饭,做完这些之后,才出来的。我坐的地方是葫芦岭背对我们村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朝着一块宽阔的空地,葫芦岭的侧面有一条河,河在前面转了一个弯,变成横在面前的走向,河的对岸远处有一幢楼,那是公路局的一个下属单位养路站,养路站前面是一条公路,经常有车子飞驰而过,因为隔着河,又在远处,它们丝毫也不影响我,反而让我有一种宁静的感觉,还有偷来的快乐感,在野外,空气好,光线好,安静,这就是我早读学习的环境,是难得的良好环境。